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隻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後來有一個叫桓景的青年利用茱萸葉、菊花酒降魔,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桓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迴合就把瘟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複一年地流傳下來。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


    重陽節最早出自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采集藥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


    “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載:“歲往月來,忽複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嚐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重陽節的傳說和桓景有關。桓景出自南朝梁吳均所作的誌怪小說集《續齊諧記》,是習俗節日重陽節的關鍵人物。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個人感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螞蟻君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螞蟻君王並收藏個人感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