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0章:戰略性撤退
三國之巔峰召喚什麽時候更新 作者:秦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180章:戰略性撤退
王莽深知一旦楊林敗亡的話,並南聯軍孤立難支,肯定也遲早要完,而他雖想救楊林,但卻又根本無能為力。
就在王莽自認徹底陷入兩難境地之時,遠在河東的陳慶之的一封書信,卻再次給了他堅持下去的信心。
在與薛仁貴的對抗中,陳慶之雖屢屢落入下風,卻也不沒像王莽這樣被碾壓,麾下大軍的傷亡也並不算太大,所以在王莽的襯托下,反倒顯得陳慶之極為難得可貴。
陳慶之作為僅有的,在與秦軍的對抗中,沒有吃過大虧的將領,他的勸誡王莽不得不重視。
陳慶之在書信中表示,楊林的全軍覆沒已成定局,就算楊廣攻下函穀關也救不了,況且他也不認為楊林可以攻下函穀關,畢竟天下第一猛將李存孝可也在那呢。
從函穀關淪陷開始,楊林就已經成了甕中之鱉,全軍覆沒的結局早已注定,隻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罷了。
所以,與其想著去救注定敗亡的涼軍,不如好好思索一下如何從司州的亂局中抽身。
並南聯軍的兵力雖比秦軍多,但戰力卻遠遠遜色於秦軍,而這點從十二萬並南涼軍,卻被五萬秦軍壓著打就能看出來。
沒了涼軍在一旁牽製,秦軍可動用的兵力高達十萬,更何況其中還有近兩萬並州狼騎,這股力量絕不是並南聯軍可以對抗。
秦軍之中的騎兵雖少,但秦檢參加諸侯會盟時,卻帶了三萬並州狼騎南下,這支騎兵也成了秦昊手中的王牌。
經曆往討董之戰後,狼騎也付出了極大的傷亡,但依然擁有近兩萬的可戰之騎,在加上秦昊從涼軍戰俘中進行補充,這也讓秦軍擁有的騎兵數量恢複到了三萬。
當宇文成都將四萬涼軍整編完畢後,四萬整編軍中還會再出一萬西涼鐵騎,到時秦軍在司州將會擁有四萬騎兵。
不過對於並南聯軍來說,秦軍無論是有四萬騎兵還是兩萬,區別都不是很不大,因為不管是四萬還是兩萬,他們都沒有任何辦法。
並南聯軍也有騎兵的,但是數量太少,而且戰力也不強,根本不是秦軍的對手,出城交戰的話必敗無疑。
河內、河東之地又是一馬平川的地形,這對於並州狼騎和西涼鐵騎來說,簡直如同後花園一般向來就來想走就走。
並南聯軍雖可借助城牆進行防守,但防守也隻是坐以待斃沒有任何意義,畢竟並南聯軍的糧草並不充沛,而一旦儲糧耗盡可就要麵臨和楊林同樣的結局了。
對於現在並南聯軍來說,在河洛平原上和秦軍交戰,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勝算,不如保存有生力量,撤出司州,返迴並南。
並州多山,多是地形險要之處,並南聯軍唯有占據地利,才能繼續跟秦軍對抗下去。
陳慶之的話王莽心中都清楚,但他畢竟隻是主將而不是主公,河內河東百萬之中也不是說放棄就能放棄。
不過王莽最終還是決心撤退,而讓王莽下定決心的還是陳慶之信中所說的另一點,那就是現在並南聯軍想撤出司州也並不容易。。
並南聯軍要是想要撤出司州的話,必須要在秦軍解決涼軍之前撤,否則秦軍騎兵在沒了涼軍牽製的情況下,一旦長驅直入殺至黃河直接切斷退路的話,到時並南聯軍可就真的想走都走不掉了。
一念至此,王莽心中已經有了決定,撤出司州的阻力再難也必須撤出,留在司州早晚必死無疑,迴到並南則尚有一線生機。
並南諸侯們在並南還留有數萬兵力,再加上司州的十二萬大軍,並南聯軍依靠龐大的兵力優勢,以及險要地勢進行防守,未必就不能擋住秦軍的進攻。
更何況,就算放棄了河內和河東,並南聯軍的損失也並不算大。
進入司州時,並南聯軍隻有六萬大軍,而迴去時卻變成了十二萬。
就算去掉兩萬陳張雇傭軍,以及兩萬白波雇傭軍,也依然還剩八萬,比來之前的兵力還多上兩萬。
陳張和白波的雇傭軍,在和秦軍的對抗中同樣傷亡慘重,但王莽再次擴軍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他們的損失給補上了,也唯有如此才能保證並南聯盟不崩潰。
王莽雖決定要撤出司州,但也不會就這麽白白的便宜秦昊,河東和河內可是有著百萬民眾,而他決定給秦昊留一個爛攤子。
沒錯,繼查抄世家之後,王莽又將魔爪伸向了普通百姓。
在撤軍之前,王莽以戰事臨近為由,下令收繳了治下百姓全部口糧,然後統一進行發放分配。
百姓自然不願交出糧食,但在大軍刀槍的威逼之下,卻又不敢不交,少部分百姓不滿之下選擇反抗,而結果自然是死在了大軍的鎮壓下。
一時間,兩郡百姓哭嚎連天,無數人破口大罵王莽。
王莽順利收繳到了糧食之後,就裹挾全部的糧草進行撤退,但王莽也沒有做絕,還給百姓們留下三天的口糧。
其實王莽完全可以一點糧食都不留下,但這樣的話必定會餓死大量的百姓,同樣也會把自己的名聲給徹底搞臭。
王莽真的不想便宜秦昊的話,完全可以實行焦土之策,殺光河內與河東的百姓,這樣秦昊不就一點便宜都占不到了嘛。
可王莽的心終究還是不夠狠,而屠城這種事實在是過於喪盡天良,王莽既幹不出來,也不想這麽幹。
但收繳百姓手中的餘糧,讓河東河內百萬百姓去消耗秦軍的糧草,王莽做起來還是沒有多少心裏負擔的。
並南聯軍人多勢眾,集中在一起撤退的話,秦軍就是想攔也攔不住。
蘇烈和薛仁貴手中的兵力本就不多,他們也怕這是引誘自己出城的圈套,所以一開始也並未前去阻攔,而等反應過來之後在想攔也已經晚了。
撇下滿目瘡痍的河內郡後,王莽帶著麾下全部的兵力,一路快馬加鞭趕往黃河南岸,那裏已經事先準備好了北渡的船隻。
黃河南岸,謀渡口前。
王莽看著不停搬運物資士兵,還有反複往來於黃河兩岸的船隻,不由輕歎道:“這隻是戰略性撤退,我還會迴來的。”
王莽深知一旦楊林敗亡的話,並南聯軍孤立難支,肯定也遲早要完,而他雖想救楊林,但卻又根本無能為力。
就在王莽自認徹底陷入兩難境地之時,遠在河東的陳慶之的一封書信,卻再次給了他堅持下去的信心。
在與薛仁貴的對抗中,陳慶之雖屢屢落入下風,卻也不沒像王莽這樣被碾壓,麾下大軍的傷亡也並不算太大,所以在王莽的襯托下,反倒顯得陳慶之極為難得可貴。
陳慶之作為僅有的,在與秦軍的對抗中,沒有吃過大虧的將領,他的勸誡王莽不得不重視。
陳慶之在書信中表示,楊林的全軍覆沒已成定局,就算楊廣攻下函穀關也救不了,況且他也不認為楊林可以攻下函穀關,畢竟天下第一猛將李存孝可也在那呢。
從函穀關淪陷開始,楊林就已經成了甕中之鱉,全軍覆沒的結局早已注定,隻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罷了。
所以,與其想著去救注定敗亡的涼軍,不如好好思索一下如何從司州的亂局中抽身。
並南聯軍的兵力雖比秦軍多,但戰力卻遠遠遜色於秦軍,而這點從十二萬並南涼軍,卻被五萬秦軍壓著打就能看出來。
沒了涼軍在一旁牽製,秦軍可動用的兵力高達十萬,更何況其中還有近兩萬並州狼騎,這股力量絕不是並南聯軍可以對抗。
秦軍之中的騎兵雖少,但秦檢參加諸侯會盟時,卻帶了三萬並州狼騎南下,這支騎兵也成了秦昊手中的王牌。
經曆往討董之戰後,狼騎也付出了極大的傷亡,但依然擁有近兩萬的可戰之騎,在加上秦昊從涼軍戰俘中進行補充,這也讓秦軍擁有的騎兵數量恢複到了三萬。
當宇文成都將四萬涼軍整編完畢後,四萬整編軍中還會再出一萬西涼鐵騎,到時秦軍在司州將會擁有四萬騎兵。
不過對於並南聯軍來說,秦軍無論是有四萬騎兵還是兩萬,區別都不是很不大,因為不管是四萬還是兩萬,他們都沒有任何辦法。
並南聯軍也有騎兵的,但是數量太少,而且戰力也不強,根本不是秦軍的對手,出城交戰的話必敗無疑。
河內、河東之地又是一馬平川的地形,這對於並州狼騎和西涼鐵騎來說,簡直如同後花園一般向來就來想走就走。
並南聯軍雖可借助城牆進行防守,但防守也隻是坐以待斃沒有任何意義,畢竟並南聯軍的糧草並不充沛,而一旦儲糧耗盡可就要麵臨和楊林同樣的結局了。
對於現在並南聯軍來說,在河洛平原上和秦軍交戰,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勝算,不如保存有生力量,撤出司州,返迴並南。
並州多山,多是地形險要之處,並南聯軍唯有占據地利,才能繼續跟秦軍對抗下去。
陳慶之的話王莽心中都清楚,但他畢竟隻是主將而不是主公,河內河東百萬之中也不是說放棄就能放棄。
不過王莽最終還是決心撤退,而讓王莽下定決心的還是陳慶之信中所說的另一點,那就是現在並南聯軍想撤出司州也並不容易。。
並南聯軍要是想要撤出司州的話,必須要在秦軍解決涼軍之前撤,否則秦軍騎兵在沒了涼軍牽製的情況下,一旦長驅直入殺至黃河直接切斷退路的話,到時並南聯軍可就真的想走都走不掉了。
一念至此,王莽心中已經有了決定,撤出司州的阻力再難也必須撤出,留在司州早晚必死無疑,迴到並南則尚有一線生機。
並南諸侯們在並南還留有數萬兵力,再加上司州的十二萬大軍,並南聯軍依靠龐大的兵力優勢,以及險要地勢進行防守,未必就不能擋住秦軍的進攻。
更何況,就算放棄了河內和河東,並南聯軍的損失也並不算大。
進入司州時,並南聯軍隻有六萬大軍,而迴去時卻變成了十二萬。
就算去掉兩萬陳張雇傭軍,以及兩萬白波雇傭軍,也依然還剩八萬,比來之前的兵力還多上兩萬。
陳張和白波的雇傭軍,在和秦軍的對抗中同樣傷亡慘重,但王莽再次擴軍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他們的損失給補上了,也唯有如此才能保證並南聯盟不崩潰。
王莽雖決定要撤出司州,但也不會就這麽白白的便宜秦昊,河東和河內可是有著百萬民眾,而他決定給秦昊留一個爛攤子。
沒錯,繼查抄世家之後,王莽又將魔爪伸向了普通百姓。
在撤軍之前,王莽以戰事臨近為由,下令收繳了治下百姓全部口糧,然後統一進行發放分配。
百姓自然不願交出糧食,但在大軍刀槍的威逼之下,卻又不敢不交,少部分百姓不滿之下選擇反抗,而結果自然是死在了大軍的鎮壓下。
一時間,兩郡百姓哭嚎連天,無數人破口大罵王莽。
王莽順利收繳到了糧食之後,就裹挾全部的糧草進行撤退,但王莽也沒有做絕,還給百姓們留下三天的口糧。
其實王莽完全可以一點糧食都不留下,但這樣的話必定會餓死大量的百姓,同樣也會把自己的名聲給徹底搞臭。
王莽真的不想便宜秦昊的話,完全可以實行焦土之策,殺光河內與河東的百姓,這樣秦昊不就一點便宜都占不到了嘛。
可王莽的心終究還是不夠狠,而屠城這種事實在是過於喪盡天良,王莽既幹不出來,也不想這麽幹。
但收繳百姓手中的餘糧,讓河東河內百萬百姓去消耗秦軍的糧草,王莽做起來還是沒有多少心裏負擔的。
並南聯軍人多勢眾,集中在一起撤退的話,秦軍就是想攔也攔不住。
蘇烈和薛仁貴手中的兵力本就不多,他們也怕這是引誘自己出城的圈套,所以一開始也並未前去阻攔,而等反應過來之後在想攔也已經晚了。
撇下滿目瘡痍的河內郡後,王莽帶著麾下全部的兵力,一路快馬加鞭趕往黃河南岸,那裏已經事先準備好了北渡的船隻。
黃河南岸,謀渡口前。
王莽看著不停搬運物資士兵,還有反複往來於黃河兩岸的船隻,不由輕歎道:“這隻是戰略性撤退,我還會迴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