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一,華耀決定考核富國之論。看看能否有人敢大膽言之。


    洛陽皇宮,由各地官吏舉薦的士子和沒有得到舉薦的學子,統統都被打亂,被華耀安排在崇政殿和德陽殿進行考核。


    六月初二,華耀則是考核強兵之策。又看看學子們是否有良策。


    當所有的士子聽說他們將在崇政殿或者德陽殿考核時,皆熱血沸騰,激動不已。


    他們知道崇政殿是陛下現在上朝的大殿,是與文武百官商議國家大事的重要宮殿。


    而德陽殿又是陛下原來上朝和登基的宮殿。


    兩個大殿的意義非凡,他們被安排在這裏考核,可見陛下對此次選才的重視。


    那麽,此次重要的考核必將被史家們寫入青史。他們豈不就此留名竹帛也!


    “考核正式開始!”


    隨著張讓、蹇碩二人的揚聲高唱,兩個大殿內的所有學士皆收斂起不必要的雜緒。


    隨內侍引導開始跪坐於各自書案後的錦席之上。靜心凝神。


    幹淨的書案上,文房四寶皆已齊備。一枚光潔的竹簡左上方刻寫著兩個大字“富國”。


    這正是皇帝此次特意挑出的題目。題目越大越難答題。


    鍾繇看著“富國”二字陷入沉思,大漢積患已久,如今著實民生凋敝,天子出此題目是想尋找出一條合時宜的治國良策?


    可當下最合適的良策怕是沒有人敢於直抒胸臆矣!


    鍾繇沉吟良久,最後也隻能借荀子之言而誇誇其談矣!


    “先賢荀子《富國》有言:國欲富也,必先富其民。如是:節用裕民,而善藏其餘。節用以禮,裕民以政。彼裕民,故多餘。


    裕民則民富,民福則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則出實百倍。


    上以法取焉,而下以禮節用之,餘若丘山,不時焚燒,無所藏之。夫君子奚患乎無餘?


    故知節用裕民,則必有仁聖賢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積矣。”


    大意就是要善待百姓,藏富於民。隻有百姓生活好了,他們才有更多的精力去耕耘土地,才能收獲百倍之糧食。


    這樣君王不僅能博得仁聖賢良美名,還可以增加國的財政收入。


    與鍾繇一樣,在場的每個學子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皆一展平生所學,將自己認為的富國之策寫於竹簡之上。


    雖然各有不同之處,但內心想達到的目的都一致,那就是得到天子認可,從而走上仕途。


    一個時辰之後,隨著咚的一聲鍾聲響起,預示著學子們今日的考核結束。


    “考核結束,學子散場,請有序離開大殿!”


    學子們放下答好的竹簡,起身魚貫而出,有序離開了大殿。


    然後,他們在小黃門的引導下向著出宮的東門青龍門走去。


    學子們離開後,一群小內侍來到殿內,將竹簡卷起收走,抱往崇德殿內。


    崇德殿內,有太傅陳蕃、太尉李膺、司徒胡廣、驃騎將軍竇武、大鴻臚橋玄、議郎荀爽、太學祭酒鄭玄、博士蔡邕、馬日?等等。


    當竹簡被隨機分發給各位博學多識的重臣、大儒後,他們便也開始仔細對這些策論進行審閱。


    各自取出所閱簡中的優異者,最後互相傳閱,審評。然後,再綜合考慮,一一評分,最終選取出前五十名呈送天子審閱。


    這五十個名次,乃是華耀的最低要求。


    他要慢慢培植自己的班底,不可能讓世家士族的重臣,或者外戚安排了所有府衙的缺員。


    上次竇武推薦的二十位士子名單,華耀隻批準了兩名,一個叫賈琮,一個叫韓馥。


    因為這兩個已經有個當官的經曆,不需要考。


    其他的舉了孝廉的,他都下達了通知,讓他們參加朝廷的考核。


    “陛下,這些是臣等選出的前五十名學子。


    臣手上五份,太尉手上五紛,司徒手上,祭酒手上,議郎手上,每人手上都是五份…請陛下再次審閱,定下最終名次。”


    太傅陳蕃畢恭畢敬地呈上竹簡,又一一對後麵三位同僚的手上指過去介紹。


    他和另外的這些閱卷者們,此刻的神情可比以往恭敬了太多。


    為什麽會這樣?


    他們這些人,有一個算一個都是大漢的大儒名士。為什麽對個少年天子變了態度?


    嗬嗬…當然是被華耀所折服。


    華耀跟著三位侍講學經學了半個月多一天,十六天,除開啟蒙書不算數,四書六經,背得那是滾瓜爛熟,而且解經也解得像模像樣、有理有據。


    經過楊賜、劉寬、張濟三位侍講和十位伴讀的宣傳,整個洛陽城也都知道了陛下過目不忘,過耳成誦,乃天資不凡的博學強識之士。


    “放下吧!”華耀挪開奏章,指著空了的書案道。


    看著麵前的五十份竹簡,他笑道:“諸卿辛苦,至於其餘學子今日的經學名次,就勞煩卿家們商議取定。”


    “諾!”


    太傅、太尉等人躬身一禮後方退出大殿。


    華耀開始對書案上的五十份竹簡進行審閱,若是隻借聖人言而說套話空話,他便拎出來放一邊。


    雖然大多數學子都是假大空的清談理想主義者,但有些學子的新奇見解、博聞多識還是讓他感覺大受裨益。


    良久之後,華耀放下最後一份竹簡,伸個懶腰感歎道:“(他老子的)都是人才,就看將他們放在什麽位置了。”


    當皇帝跟當老板一樣,要會識人、用人。


    識人的本事,華耀欠缺的很。隻能靠那點曆史知識幫忙。


    用人嘛,他知道應當人盡其才,恩威並施。


    張讓則在一旁諂媚,殷勤的拍馬屁道:“英明如陛下者,不說後無來者,至少應是前無古人。


    這些學子能夠得遇陛下,不知是他們的祖上積德了多少代,才有了如今的福分。”


    “嗬嗬~”華耀對著張讓嗬嗬諷刺一笑,批評道:“拍馬屁都不會拍,說的太浮誇了。朕如今才多少年紀,又有多少閱曆、見識?”


    “還前無古人?你可太小看古人了。朕要向古人學的東西還多著呢!”


    華耀說到這裏,語氣已然有些冷凜,“你呀,對古人少了些敬畏、感激,他們都是先輩,這可不是好事,以後得改了。知道嗎?”


    “是,陛下!奴婢一定改!”張讓額頭冷汗直冒。陛下越來越有威嚴。


    華耀點頭,揭過此節不提。


    轉而對著攤開的一份份竹簡考量良久,不能隻憑學識,得結合策論,學子的出身、背景,他們以後的發展,應該安排到什麽位置,才會讓各方都基本滿意。


    即便有不滿意的,也不能夠有光明正大的不滿理由。


    細細思量一番,最後肚子都整餓了才將名次擬定好。


    華耀把最終名次寫在紙上,遞給張讓,吩咐道:“把名單交給太尉,讓他公布出去。”


    “諾!”張讓躬身退出去,想著雖然馬屁沒拍對,但陛下肯教導自己,說明並不是厭棄自己。


    陛下厭棄的人,比如:王甫、候覽、曹節、呂強等,他根本是看也懶得看他們一眼,何況費心教導?


    看來,自己還是沒有把準陛下的喜好。他不喜歡浮誇的誇獎,而是喜歡真實。


    華耀現在並沒有選擇召見和親近那些名字熟悉的人才。


    除了有必要保持天子的威嚴和神密以外,也是不想給年輕的他們以錯覺,讓他們覺得自己受到了天子親睞,為人行事上可以過一點。


    這過一點,那過一點,最終就是變得麵目全非。


    這樣下去,華耀擔心最終反而可能會害了他們。


    畢竟,這世上寵辱不驚的人還是少數,特別是在經曆世事不多的青少年時期。


    下午未時,考核成績的排名名單就貼在了南宮外,引起了無數人的圍觀。


    擠在最前麵的就是參加了考核的莘莘學子,他們目光熱切地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或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的尋找自己的名次。


    個人根據自己的情況,心裏作了名次估計,所以目光才有不同的起始和結果。


    (經學)第一名:潁川,鍾繇。


    (經學)第二名:琅琊,諸葛珪。


    (經學)第三名:潁川,陳群。


    (經學)第四名:東郡,程昱。


    (經學)第五名:魯國,孔融。


    (經學)第六名:陳留郡,邊讓。


    (經學)第七名:钜鹿郡,田豐。


    (經學)第八名:魏郡,沮授。


    然後就是諸如:廬江周異、吳郡陸駿、扶風法嚴、潁川郭勝、東海郡王朗等等。


    人群中的王朗皺著眉頭看著自己的名次僅排在第十三名,有些不太滿意。


    他師從楊賜,若厚著臉皮說的話,可以算是天子的師兄。天子不可能打壓他。


    因此他不是對排名次的天子不滿意,而是對自己的學識僅排在第十三名不滿意,可見,天下有才之士何其多矣!


    而鍾繇見自己的名次在第一,則是有些羞愧。自家人知自家事,他根本沒敢答心裏的策論。


    諸葛珪對於自己取得第二名則表示心滿意足,他自信自己的經學學的很到位。


    反正,總的來說,華耀的這個排名,獲得了所有人的基本滿意。個個都覺得自己實至名歸。


    十七歲的陳群看著人群中比自己年長許多的諸葛珪,覺得他的燦爛笑容跟午後的陽光一樣刺眼。


    心說,哼,穎川陳氏才子此次略輸琅琊諸葛氏一籌,並不是自己的學識差了,而是別人所寫的策論更合天子的心意。


    以後,與前兩位隻能在仕途上咱們再比過。就算是好友當麵,陳群也不認為自己比鍾繇差一籌。


    陳群相信自己將來的成就會比榜上所有的人才都高出一籌。


    他會用才學、經實務政的能力讓陛下證明,潁川陳氏的士子出類拔萃。


    都說文無第一,有陳群這種想法的學子,可不少。


    像孔融這一類家學淵源的世家學子,都不太服氣名次排在自己前麵的學士。


    孔融沒公開發表反對意見,一是因為天子的威嚴,二是因為士族世家對子弟們的教養。


    淡泊名利,至少,他們表麵上必須要淡泊名利。


    更何況,孔融此時名次排在第五,已經不低。因為他還年輕,才十四五歲,屬於少年,來洛陽參考純粹是為了與天下學子比試一番。


    他們表麵上什麽話都不會當眾講,心裏卻對以往在世家子弟麵前唯唯諾諾的小族寒門學子,不過是因為一次考核,一場排名就壓在世家子弟的頭上,這讓人如何忍?


    世家門閥的名望,可不是小族寒門可壓的!


    一時間,無論是經學派係之間還是州域學子之間,甚至於朝堂之上,都隱隱掀起了兩相對立競爭的情況。


    小族出身之士子想要自己和家族都更進一步,大族出身的士子則想要永遠壓製著他們。


    德陽殿,進宮來向皇帝陛下匯報工作的賈詡,看著一邊處理政務一邊示意自己匯報各種消息的華耀,目光雖一如既往的真誠,心底卻不由自主有了更深的敬畏。


    如今大小世家士族寒門之間對抗的勢頭,此後還將有豪強黔首們加入,賈詡最為清楚它的起因。


    這一場有起始而沒有終點的競爭,出自於天子一手引燃,僅僅是一個排名就挑起了人心裏的欲望。


    這種對人心和人性的了解、把控,無論怎麽看,也不像是一個未經苦難,未曾遠足的十二歲少年能夠知悉和掌握的。


    莫非世間真有生而可為聖的天資不凡之士?


    是以,賈詡更加謹言慎行,並沒有對找上門來的董氏、鍾氏等大族、小族多說什麽。


    他如今是天子近臣,自然要有身為近臣的覺悟。


    對天子要有絕對的忠誠,不能因為別人的拉攏,施以的各種利益誘惑而破壞了陛下的布置。


    賈詡是一個絕對的聰明人,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做,既不會惹怒天子,又不會太過得罪世家。


    他也羨慕世家以受祖蔭而得名望,再以名望而得到的大量資源。


    現在的世家除開孔、荀兩族乃孔、荀兩位先聖以經學而創立的家族,其他的都是在大爭之世,跟隨著高祖逐鹿獲勝、開國立朝後的候門官宦起家。


    如今,大爭之世又將來到,他緊緊跟隨天子的腳步,不定就會成為以後武威賈氏一門崛起的高祖。


    畢竟,這世間王朝都有更替,又何況是世家門閥。


    門生故吏遍天下,不可一世的袁氏,說什麽四世三公,現在不也在走下山路了!


    隻要天子心狠一些,收攏了軍權,就沒有收拾不了的世家。


    世家是一個階層不錯,但是階層之內還有階層。可以做第一,誰又想做第二?


    陛下抓住了這一點,就如抓住了一團亂麻的線頭,當可立於不敗之地也。


    賈詡知道建立一個家族之難,保證家族興旺更難,代代家主都必須要有超前的眼光自保的能力。


    他現在以及之後的子孫都唯有緊緊依靠天子,才是確保個人和家族能夠長遠發展的煌煌正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之我來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開月明1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開月明19並收藏漢末之我來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