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夕陽餘暉籠罩下的德陽殿,富麗堂皇。
皇帝的晚餐,卻簡單之極。一碗粗糙的粟米飯,一碟水煮青菜,幾片炙肉。
張讓看著都不忍心,不由上前勸說幾句。
“陛下,雖話應當節儉宮內開支,可您身為天子,也不宜太苛刻自己。且陛下猶在長身體!”
華耀看著白喇喇的粗糙飯食,也沒啥胃口。聞言放下碗筷,看向張讓、左豐和司膳宮女綠蔓問道:
“爾等仨人,成長過程中,可曾有食不果腹之時?”
張讓聞言不由迴憶起少時的境遇,那些苦澀的過往至今記憶猶新。
“迴陛下,奴婢乃是窮苦家庭出身,年少時常挨餓。可說是一日食一頓湯飯,隻得半飽。”
“嗬~”華耀輕笑一聲,“朕且問你,彼時,你的願望為何?”
“願望?”張讓喃喃一句。
“是啊!自己彼時的願望不過求一頓飽食,家人於年節裏有碗熱乎的肉湯,有件可以遮羞護體的麻衣罷了。”
“彼時的願望很簡單,卻難以實現,憶來猶覺苦澀,對吧?”華耀笑看張讓、左豐、綠蔓。
三人皆垂頭不語,可確如陛下所言。苦、難、痛、悲,最是讓人刻骨銘心。
“想來,爾等三人,左豐的際遇應當是與張讓相似,隻綠蔓家裏猶有餘財。”
左豐垂頭直答:“是的陛下,奴婢亦是窮苦出身,實在是活不下去了,方選擇挨一刀入宮為侍。”
“奴婢家裏雖有幾十畝薄田,可兄弟姐妹多,父母兄長們勤奮一年,可是養家糊口亦很艱難的。”綠蔓待左豐答完,忙申辨一句。
綠蔓隨侍皇帝幾個月了,還是第一次見陛下笑得如此真誠,與她如知心小哥哥一般談話。
她一時間有些受寵若驚,又有些無所適從。但不知不覺間,皆選擇了敞開心扉多說幾句。
“是啊!彼時爾等想食飽肚子皆不易,眼下,朕的案上有飯有肉有菜,何以又言朕苛待自己?”
華耀說完,執筷,慢條斯理地吃飯,想著貧苦百姓的生活,再想想爸媽曾經對他們三姐弟的思苦教育,飯菜似乎也不那麽難以下咽。
“這…”
三人麵麵相覷,若有所思。
張讓更是啞口無言,對比自己的幼年,平民百姓的日子,陛下的飲食已經算是豐盛。
“朕身為天子,理當為天下表率,而且,朕的天下並不富足,萬千子民尚不得溫飽,朕又豈能豪奢的錦衣玉食,追求珍饈美味。”
“若朕真的那麽做,豈不惹萬民唾棄,他們熬無可熬之時,豈不想吃朕的肉,喝朕的血。
再說,人的身體,一頓也就隻需桌上這麽多的食物就夠了營養,再多,就是浪費。民力維艱,朕當常思一粥一飯的來之不易。”
皇帝的話使張讓如醍醐灌頂,陡然間明白了許多事情。
他自己小時候吃不飽穿不暖,也常常憤怒怨恨。恨官員、豪強、世家,甚至皇帝。
認為他們憑甚高高在上,吃喝不愁,勞役平民百姓。而自己的父母一年又一年的勤勤懇懇,還是食不果腹,衣不蔽體。
他曾恨世道不公,曾發誓要不惜一切做人上人。甚至,激烈的時候,想過殺盡天下士族豪強,殺進洛陽、殺入皇宮,屠了皇帝。
可是,當自己真的狠心舍下未來的子嗣傳承,一步步地爬上來之後,所做的一切…
以及讓家族裏兄弟們所做的那一樁樁一件件,與曾經恨的那些世家豪強所做的又有何不同。
恐怕,自己踩在了腳下的那些人,還有千千萬萬跟曾經的自己一樣的黔首,也是如自己曾經恨世家豪強般那麽恨自己的。
華耀吃飽了,放下碗筷,語重心長道:“爾等既然出身於底層百姓,也是飽經苦難,應當更體恤生活艱難的平民百姓方是。”
“人的一生,最多活百年。百年過後,有甚是屬於自己的呢?
世間,對於個人而言永恆的隻有江山。
而平民百姓繁衍不息是江山中的一幅動圖。
人死萬事休,甚也帶不走!
若是生前掙有功德,不僅能夠留名青史,萬世流芳,或許來生可投在富貴人家,可聰明伶俐,或可成士成仙成聖。皆不一定。”
“陛下仁德,體恤萬民,奴婢明白的!”
左豐和綠蔓跟著張讓點頭,表示受教育了。
“不管爾等是真明白、或是假明白,皆要時刻謹記,百姓乃是天下的根本,朕與爾等,皆是出自於百姓。
無論是世家豪強、官僚士族,皇權朝堂,皆是被千幹萬萬平民百姓托舉、奉養。吾等凡事多為平民百姓思慮幾分,是對他們好,也是對吾等自己好。”
華耀目光灼灼地看向張讓和左豐,希望兩個不要是蠢人。
“奴婢明白,陛下乃是難得的仁德聖君,奴婢們定當效死追隨陛下。也絕不再做禍害平民百姓之事。”
張讓此刻對年輕的皇帝更加心悅誠服,心中永遠裝著天下百姓的皇帝,一定是一代聖君。
他永遠追隨皇帝腳步,做一個史無前例的清明中常侍。相信會有史家為他開書列傳。
即便不能單獨例傳,在有陛下偉績的竹帛上,也定有他張讓的身與名,功與德。
華耀打量著他們三人的神色,滿意點頭,“既然爾等皆明白,那麽裁減宮中支用和釋放多餘宮女雜役之事,盡快辦妥。”
“諾!”張讓應下,轉身向外走去。
“等等…”華耀想了想,叫住張讓。
“陛下請吩咐!”
“你去問問太後,看她那邊的意見和安排如何,順便支會一下曹節。南宮有些人多!”
“喏!”
張讓心思一頓,看來天子與竇氏之間並不如表象。
華耀與華昭姐弟就是要讓眾人以為他們之間的關係勉勉強強。不然,士族和宦官又人人自危,再而抱成一團。
是以,張讓加緊安排下去了各項細節,然後返迴家中,給兄長寫了封長信。
信中措辭嚴厲,要求兄長管束好親戚族人,而且與人為善,絕對不要仗勢欺人,最好如陛下所說,弄得周圍朋友多多,敵人少少,方易得善終。
最後要求兄長返迴曾經強占來的土地,免費給家附近的庶民提供種子和農具。讓村莊、聚落能夠和氣一團。
寫好信,張讓立即交給親信仆人,讓其快馬加鞭,以最快的速度交到兄長手中。
看著仆人收拾點行禮,匆匆忙忙離去的背影,張讓想,“陽球,咱收拾幹淨首尾,看汝能如何?”
自得完,他又看向曹節府上的方向,“大長秋啊大長秋,此次,吾可不會再教導汝了。還是叫陽球關注汝去吧!哈哈~”
溫縣,張讓的老家。張讓的兄長還算是有眼色之人。
當發現勢頭不對的時候,他就已經吩咐將曾經強占的土地全部還了迴去,還按產出補助了糧穀,且給與了鄉鄰一份農事經驗教科冊。
美其名為,大家都是鄉鄰,應當互幫互助,他暫時收走土地,是為了幫不大會懂種地的鄉鄰們實驗新的種植方式。
不僅如此,他還搶先,親自將犯了錯的兩個兒子押送到縣衙,請求縣令處罰。
一時間,上衝裏張伯的善名傳遍了溫縣。
而張伯的二個兒子,也因罪行不重,一人挨了三十杖,各罰三千錢。
二人出衙門迴家之時,先向洛陽行大禮,高聲喊:“陛下乃仁德聖君,庶民受陛下感化,已經自願領罰。”
完了,還向縣令行禮拜謝,高喊:“聖君之下,縣公也是品德昭昭之士,善以理服人。”
這讓一路緊趕著來到溫縣的中都郎官們很懊惱,但是任由他們細細篩查,也沒能發現張讓的兄長和族人的任何罪證。
有那麽兩例小錯,可是已讓縣令依律處罰過了,已經了結。不可能重複罰兩次。
中都郎官無奈,隻能讓人將情況迴報給洛陽的陽球,然後轉戰其他宦官的家族所在地。
陽球看到迴報的情況,也很無奈,隻能歎一聲,“張讓不是易與之輩,其長兄亦如是。”
他的心中對張讓更加忌憚,誅除他的心思更濃。
心下有了定議,看著一堆的公文,陽球暫且放下了張讓之事。
這堆公文中審判待複定的有太尉的門人,中常侍程珪的親眷,陽球一一看過去,審判合乎情理,便一一批複,準。半點沒有法外開恩一說。
各郡各縣,消息靈敏的豪強惡吏們,見風勢不對,也皆夾緊了尾巴,收斂了爪牙。
大漢天下似乎是有了海匽河清之象。
皇帝的晚餐,卻簡單之極。一碗粗糙的粟米飯,一碟水煮青菜,幾片炙肉。
張讓看著都不忍心,不由上前勸說幾句。
“陛下,雖話應當節儉宮內開支,可您身為天子,也不宜太苛刻自己。且陛下猶在長身體!”
華耀看著白喇喇的粗糙飯食,也沒啥胃口。聞言放下碗筷,看向張讓、左豐和司膳宮女綠蔓問道:
“爾等仨人,成長過程中,可曾有食不果腹之時?”
張讓聞言不由迴憶起少時的境遇,那些苦澀的過往至今記憶猶新。
“迴陛下,奴婢乃是窮苦家庭出身,年少時常挨餓。可說是一日食一頓湯飯,隻得半飽。”
“嗬~”華耀輕笑一聲,“朕且問你,彼時,你的願望為何?”
“願望?”張讓喃喃一句。
“是啊!自己彼時的願望不過求一頓飽食,家人於年節裏有碗熱乎的肉湯,有件可以遮羞護體的麻衣罷了。”
“彼時的願望很簡單,卻難以實現,憶來猶覺苦澀,對吧?”華耀笑看張讓、左豐、綠蔓。
三人皆垂頭不語,可確如陛下所言。苦、難、痛、悲,最是讓人刻骨銘心。
“想來,爾等三人,左豐的際遇應當是與張讓相似,隻綠蔓家裏猶有餘財。”
左豐垂頭直答:“是的陛下,奴婢亦是窮苦出身,實在是活不下去了,方選擇挨一刀入宮為侍。”
“奴婢家裏雖有幾十畝薄田,可兄弟姐妹多,父母兄長們勤奮一年,可是養家糊口亦很艱難的。”綠蔓待左豐答完,忙申辨一句。
綠蔓隨侍皇帝幾個月了,還是第一次見陛下笑得如此真誠,與她如知心小哥哥一般談話。
她一時間有些受寵若驚,又有些無所適從。但不知不覺間,皆選擇了敞開心扉多說幾句。
“是啊!彼時爾等想食飽肚子皆不易,眼下,朕的案上有飯有肉有菜,何以又言朕苛待自己?”
華耀說完,執筷,慢條斯理地吃飯,想著貧苦百姓的生活,再想想爸媽曾經對他們三姐弟的思苦教育,飯菜似乎也不那麽難以下咽。
“這…”
三人麵麵相覷,若有所思。
張讓更是啞口無言,對比自己的幼年,平民百姓的日子,陛下的飲食已經算是豐盛。
“朕身為天子,理當為天下表率,而且,朕的天下並不富足,萬千子民尚不得溫飽,朕又豈能豪奢的錦衣玉食,追求珍饈美味。”
“若朕真的那麽做,豈不惹萬民唾棄,他們熬無可熬之時,豈不想吃朕的肉,喝朕的血。
再說,人的身體,一頓也就隻需桌上這麽多的食物就夠了營養,再多,就是浪費。民力維艱,朕當常思一粥一飯的來之不易。”
皇帝的話使張讓如醍醐灌頂,陡然間明白了許多事情。
他自己小時候吃不飽穿不暖,也常常憤怒怨恨。恨官員、豪強、世家,甚至皇帝。
認為他們憑甚高高在上,吃喝不愁,勞役平民百姓。而自己的父母一年又一年的勤勤懇懇,還是食不果腹,衣不蔽體。
他曾恨世道不公,曾發誓要不惜一切做人上人。甚至,激烈的時候,想過殺盡天下士族豪強,殺進洛陽、殺入皇宮,屠了皇帝。
可是,當自己真的狠心舍下未來的子嗣傳承,一步步地爬上來之後,所做的一切…
以及讓家族裏兄弟們所做的那一樁樁一件件,與曾經恨的那些世家豪強所做的又有何不同。
恐怕,自己踩在了腳下的那些人,還有千千萬萬跟曾經的自己一樣的黔首,也是如自己曾經恨世家豪強般那麽恨自己的。
華耀吃飽了,放下碗筷,語重心長道:“爾等既然出身於底層百姓,也是飽經苦難,應當更體恤生活艱難的平民百姓方是。”
“人的一生,最多活百年。百年過後,有甚是屬於自己的呢?
世間,對於個人而言永恆的隻有江山。
而平民百姓繁衍不息是江山中的一幅動圖。
人死萬事休,甚也帶不走!
若是生前掙有功德,不僅能夠留名青史,萬世流芳,或許來生可投在富貴人家,可聰明伶俐,或可成士成仙成聖。皆不一定。”
“陛下仁德,體恤萬民,奴婢明白的!”
左豐和綠蔓跟著張讓點頭,表示受教育了。
“不管爾等是真明白、或是假明白,皆要時刻謹記,百姓乃是天下的根本,朕與爾等,皆是出自於百姓。
無論是世家豪強、官僚士族,皇權朝堂,皆是被千幹萬萬平民百姓托舉、奉養。吾等凡事多為平民百姓思慮幾分,是對他們好,也是對吾等自己好。”
華耀目光灼灼地看向張讓和左豐,希望兩個不要是蠢人。
“奴婢明白,陛下乃是難得的仁德聖君,奴婢們定當效死追隨陛下。也絕不再做禍害平民百姓之事。”
張讓此刻對年輕的皇帝更加心悅誠服,心中永遠裝著天下百姓的皇帝,一定是一代聖君。
他永遠追隨皇帝腳步,做一個史無前例的清明中常侍。相信會有史家為他開書列傳。
即便不能單獨例傳,在有陛下偉績的竹帛上,也定有他張讓的身與名,功與德。
華耀打量著他們三人的神色,滿意點頭,“既然爾等皆明白,那麽裁減宮中支用和釋放多餘宮女雜役之事,盡快辦妥。”
“諾!”張讓應下,轉身向外走去。
“等等…”華耀想了想,叫住張讓。
“陛下請吩咐!”
“你去問問太後,看她那邊的意見和安排如何,順便支會一下曹節。南宮有些人多!”
“喏!”
張讓心思一頓,看來天子與竇氏之間並不如表象。
華耀與華昭姐弟就是要讓眾人以為他們之間的關係勉勉強強。不然,士族和宦官又人人自危,再而抱成一團。
是以,張讓加緊安排下去了各項細節,然後返迴家中,給兄長寫了封長信。
信中措辭嚴厲,要求兄長管束好親戚族人,而且與人為善,絕對不要仗勢欺人,最好如陛下所說,弄得周圍朋友多多,敵人少少,方易得善終。
最後要求兄長返迴曾經強占來的土地,免費給家附近的庶民提供種子和農具。讓村莊、聚落能夠和氣一團。
寫好信,張讓立即交給親信仆人,讓其快馬加鞭,以最快的速度交到兄長手中。
看著仆人收拾點行禮,匆匆忙忙離去的背影,張讓想,“陽球,咱收拾幹淨首尾,看汝能如何?”
自得完,他又看向曹節府上的方向,“大長秋啊大長秋,此次,吾可不會再教導汝了。還是叫陽球關注汝去吧!哈哈~”
溫縣,張讓的老家。張讓的兄長還算是有眼色之人。
當發現勢頭不對的時候,他就已經吩咐將曾經強占的土地全部還了迴去,還按產出補助了糧穀,且給與了鄉鄰一份農事經驗教科冊。
美其名為,大家都是鄉鄰,應當互幫互助,他暫時收走土地,是為了幫不大會懂種地的鄉鄰們實驗新的種植方式。
不僅如此,他還搶先,親自將犯了錯的兩個兒子押送到縣衙,請求縣令處罰。
一時間,上衝裏張伯的善名傳遍了溫縣。
而張伯的二個兒子,也因罪行不重,一人挨了三十杖,各罰三千錢。
二人出衙門迴家之時,先向洛陽行大禮,高聲喊:“陛下乃仁德聖君,庶民受陛下感化,已經自願領罰。”
完了,還向縣令行禮拜謝,高喊:“聖君之下,縣公也是品德昭昭之士,善以理服人。”
這讓一路緊趕著來到溫縣的中都郎官們很懊惱,但是任由他們細細篩查,也沒能發現張讓的兄長和族人的任何罪證。
有那麽兩例小錯,可是已讓縣令依律處罰過了,已經了結。不可能重複罰兩次。
中都郎官無奈,隻能讓人將情況迴報給洛陽的陽球,然後轉戰其他宦官的家族所在地。
陽球看到迴報的情況,也很無奈,隻能歎一聲,“張讓不是易與之輩,其長兄亦如是。”
他的心中對張讓更加忌憚,誅除他的心思更濃。
心下有了定議,看著一堆的公文,陽球暫且放下了張讓之事。
這堆公文中審判待複定的有太尉的門人,中常侍程珪的親眷,陽球一一看過去,審判合乎情理,便一一批複,準。半點沒有法外開恩一說。
各郡各縣,消息靈敏的豪強惡吏們,見風勢不對,也皆夾緊了尾巴,收斂了爪牙。
大漢天下似乎是有了海匽河清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