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耀聽了太傅的上奏,並未急著開口,以為太後又會先聲奪人,發表意見。


    等了三分鍾,見太傅已經第三次抬頭望上來而不聞太後言語時,方才恍然大悟,太後大概率不想在這件容易得罪人的事情上多言。


    或者,至少不欲在朝堂上就此事發表意見。因為不管咋說,都難以盡善盡美。


    劉宏盡管被過繼,但他始終是先解瀆亭候劉萇唯一的兒子。其實按照繼承法,皇室應該不能去宗族裏隻有一個後嗣的支脈裏過繼。


    這次其實是皇室嫡枝無理霸道的行為。當然,大家都認為宗室裏被過繼來當皇帝的一方一般也不會反對。


    所以,沒人管是否合理合法,也沒人問過劉宏母子的意見,到底願不願被過繼。


    而且又因為劉宏已經沒有了父親,就更加沒人理會他們孤兒寡母的意願了。對劉萇的香火祭祀問題上,之前也沒人談過應該如何。


    華耀見陳太傅還是不迴隊列,一直在中間站著等他迴答。


    這個問題對於他來說,真不好迴答。又深想了想,方才組織語言緩緩迴道:“先帝大行的時日不長,亦未曾入皇陵為安。


    朕身為嗣子,心裏為先帝哀痛不已,如今且沒有多餘的心神用以考慮此事。等待以後再說吧!”


    “喏。”陳太傅見新皇遞給了他一個台階,就麵色淡然但心裏很是高興地下來了。


    站迴文臣行列之首,陳太傅抬眼瞥向旁邊的武臣之首。


    看著神色沉穩,端然而立的大將軍,不由垂眸暗疑:“竇武,汝欲何為矣?


    這種時候明顯不適合上奏讓新皇之父過繼嗣子這樣的事情。汝偏是示意老夫上奏此事。


    老夫雖未全明汝意,但也能猜度一二。


    這是吾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相助。權作還了昔日汝相助之情。”


    陳太傅此時心裏對大將軍這個外戚很不滿,外戚始終是外戚。


    不過,他在生氣大將軍之餘又高興大漢終於有了一個理智冷靜的天子,盡管猶年少。


    陛下小小年紀突然遇到這種考驗人性的話題,居然能言語謹慎地渡過去他的這番刁難。


    話語,神態都沒有一絲半點的漏洞或不合時宜。且向朝臣們表達了他的孝道。以孝道迴避了老夫的刁難,很高明。


    兩列文武朝臣僵在堂上好一會兒,沒人再有持笏板出列的舉動。


    太後等了半刻時辰,見再無人出列奏事,便在簾後小聲地示意中侍禮官,“退朝吧!”


    中禮官立即中氣十足地喧告:“時辰至,退朝!”


    “等一等!”華耀見此趕緊站起來打斷中禮官的喧告,“請先等一等。朝臣已無事上奏,朕還有話要說。”


    竇太後在珠簾後皺眉,心中很是不鬱,但也不能打斷皇帝,不讓他說話。


    中禮官隻能又退到皇帝禦座右側後一步位置侍立。


    眾文武朝臣聞聲都驚訝地抬眼望向玉階之上的少年帝王。


    陛下小小年紀,或是膽大有魄力啊?或是無知無畏啊?


    驚訝之下,文武大臣們一時也不知道自己應該持個什麽心態了。


    或是看熱鬧?或是希望天子有甚驚人之語?醒世之言?


    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眾人紛紛暗裏猜測少年皇帝會說什麽。


    他們都眼含興味地望上玉階,隻見少年皇帝頭戴天子冠冕,身姿因年少而不高大,但挺拔。


    華耀不怯不懦,炯然有神的龍眼俯視著下麵,氣沉丹田,聲音洪亮,徐徐而言: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而食,又是皆從土地上來。


    朕自讀書、明事以來,便漸漸知曉了這個道理。


    春耕在即,朕想問一問朝堂上的公卿們,而今大漢天下,有多少以耕地為生的農民呢?”


    他的問話讓不關心農事的大人們一愣。讓關心農事,關心天下的大人們不由深思。


    土地的問題,從來就是大事。


    文武朝臣的臉上此時都沒有了等著看好戲的表情。


    “朕自小常常跟隨先父巡視解瀆亭方圓七裏之地,見到農民種莊稼的時候,因少牛拉犁,而以自身背繩負犁耕地,彎腰受累一日,卻耕不了幾分地。


    除此之外,農民們欲想田地裏能有個好收成,全得有賴於天氣的風調雨順。若風不調雨不順,莊稼就會欠收,甚至失收。


    莊稼欠收,農民就得餓肚子,甚至賣孩子。”


    華耀循著劉宏的記憶,心裏有幾分疼痛,語調更緩慢而悲涼。


    “朕見過幾迴賣孩子的,見人買過幾迴,也讓先父買過幾迴。


    幾迴都見他們骨肉離別時的肝腸寸斷,心裏不忍而難過之極。”


    “朕那時候就想,有沒有辦法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呢?讓他們不至餓肚子,不至於賣兒賣女。


    朕就此問過先父,先父答:他不擅農事。讓朕自己慢慢想,多讀書,在書裏去找答案。


    朕從農家的書裏知道了莊稼要有好收成的幾個要素。農民多收糧而不餓肚子的基本條件。


    第一,大家都知道的,選擇優良的種子可以提高產量。


    那麽,優良的種子,除了在已有的種子裏麵選擇,咱們還能不能培育呢?


    第二,需要有好使的農具,幫助農戶開墾出更多的土地。


    那麽,世上有沒有一種或幾種能夠幫助農民開墾耕種更多土地的農具呢?


    第三,需要老天爺賞飯吃,就是風調雨順。


    那麽,世上又有沒有在不風調雨順的時候,除了已知的水渠等水利設施,還有沒有能夠幫助收獲更多糧食的工具呢?”


    華耀緩了口氣,掃視了大家一眼而沉穩道:“辦法肯定是有的。華夏民族自神農氏嚐百草以來,一直在不斷努力從土地上收獲更多的糧、麻、葛、藥材等等。”


    想著永留心中那位偉人的豪言壯語,“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


    他挺直背脊,緩聲背起了宋真宗趙恆的《勸學詩》。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誌,六經勤向窗前讀。”


    華耀慢慢自寬袖裏(儲物袋)取出幾十張圖紙,對堂下微微一笑而言道:“先父曾言,書乃是先賢們給咱們這些後輩的文化、文明傳承,咱們不能辜負。


    朕是個聽父言的孩子,真的自小就相信,書中真的什麽都有。”


    說到此,他沉聲唿喊道:“大司農何在?永樂少府何在?”


    劉寬和許訓先後手持笏板跨步出列,同時低頭應聲:


    “臣在!”


    “臣在!”


    “這裏有幾種農具圖紙,乃朕習讀《墨子》和觀摩農民使用直轅犁勞作,又見得馬車行駛、車軲轆轉動等等日常而深思研習,或改良或製作的農具。”


    “另,改良培育種子的問題,朕也有了一些粗淺的想法,已經教給了解瀆亭裏的農民。那個,雖然成功不易,但也可以慢慢去做。”


    “朕認為,無論甚事,難或不難,都需要人著手去施行,去努力,最終才會有成果。


    實踐出真知。知行合一。


    這樣,咱們以後方可以給後人留下一些有益的,讓他們讚賞不已的傳承。”


    華耀說到此,讓中禮官將一摞幾十張圖紙傳下去給大司農和少府閱覽。


    “前幾張圖紙為曲轅犁的整體形狀和各構造配件的形狀、規製尺寸。


    另外的幾十張為灌溉的幾種水車的形狀,各配件製造的規製尺寸。


    朕已經讓候府裏都製造出來試驗使用過了的,曲轅犁相比使用的直轅犁,功效更優於三倍或以上。


    而水車乃是新製農具,可以將水從低處運送至高處。朕本預備今年春耕時在解瀆亭試用的。


    今,少府和大司農合作安排下去,讓各州、郡、縣匠作坊製造出來,或賣或租給庶民們使用。


    價格不必太貴,朕已經計算過了,每架犁三百五十錢左右,不得超過三百九十錢。


    每架水車的售價五百錢左右。上下浮動在二十錢之內。”


    華耀想想又道:“此,算是朕登基給予大漢天下子民的恩惠,爾等不得違逆朕意。”


    “喏。臣等遵奉聖意!”朝臣們還沒看到圖紙,不知道代表了其什麽,少年皇帝有此要求。他們當然是先答應了,有什麽以後再說。


    劉司農和許少府接過圖紙來已經仔細看過,頓時都能看明白有了它們將會給農業帶來的巨大變化。


    二人驚奇皇帝好讀《墨子》和《農家》,好奇技工巧之餘,對視了一眼又複雜地望望少年皇帝冠冕下朦朧的稚嫩麵容,再看一眼太傅和大將軍等公卿們…


    他們倒是一如既往地眼觀鼻鼻觀心,一副老練沉穩的狐狸樣。


    這種大事,皇帝陛下居然沒有跟誰商量過就在他人生的第二次朝會,第一次發言,在朝堂上直接宣告並拿出來使用。


    這等於扔了個炸雷,這裏麵的利益…讓他和少府都很為難。


    而竇太後此時在珠簾後卻不知該笑還是該哭。


    大漢自孝武帝後治國的基調都是以儒家為本。


    小皇帝在朝上表示他自己喜歡墨家,農家,他不需要拉攏士族?這是不按常理出牌啊!


    可,他此舉改良製造出的農具,若真能如他所說的創收,提高土地產出…那功德,獲得的支持。


    朕…當如何?


    “帝國之治,農耕為本。春耕關乎國本,關乎天下萬民的生死存亡,更關乎咱們的大漢能不能長治久安。”


    華耀並不關心太後此時亂七八糟的想法,也不覺得天下士族暫時會對他這個皇帝怎麽樣。


    他們都是現實的很的勢力眼,以家族利益和自己的聲名為重,必定會持續觀望一陣子。


    他俯瞰堂下眾臣,緩慢而鄭重地言道:“諸卿肯定比朕這個少年更懂農本的重要性。


    朕相信,有了朝上諸卿的努力協作,現在又有了優良農械器具的輔助,大漢能夠一年比一年的更少一些饑民、難民、流民。”


    想到大漢這時正處於小冰河時期,想到後麵多年的天災人禍,華耀的腦袋更疼,感覺肩背上壓著的大山也更重。


    皇帝不好當,帝國不易治,萬民難以養!


    唉!


    “退朝吧!”他看向右側,示意禮官出來主持朝禮。


    中禮官站出來高聲喧告:“時辰至,退朝!”


    華耀依舊挺拔端立,目送文武朝臣們依次轉身退去,直到看不見他們的背影。


    注意到他此舉的朝臣心裏都在高興的尋思:陛下對臣等真有尊重之心。


    華耀則轉身扶起太後,一邊朝殿後走,一邊在尋思,不知道他們是去哪個宮殿辦公?


    尚書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之我來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開月明1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開月明19並收藏漢末之我來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