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允昇剛一落座,殿中一個聲音響起,“我說這兩年來,六哥怎麽就能歇兵,原來為了皇祖母到處尋訪大師,當真是孝感動天啊!咦,六哥不會是帶著幾萬的梁軍一起去找的吧?”
這一頓陰陽怪氣、冷嘲熱諷的是梁貴妃的小兒子順王蕭允旻。
一聽他這話,蕭允昇還沒發作,蕭允晏倒是登時一副勃然大怒的神色,正欲起身反駁,卻也被身旁的敏王蕭允昱緊緊拉迴坐下。蕭允晏被他這麽一拉,知道他是暗示皇祖母過壽,實在不好大家再唇槍舌劍地鬧騰,隻好略略收了收怒意。此時,蕭允昇臉色也極不好看,一股怒氣壓在胸中,不經意間抬頭瞥見太子,剛好觸碰到太子向他投射來的慰藉,心中一時舒順一些。便放緩了心緒,心平氣和地迴複順王:“十弟說笑了,我若帶那麽多人前去尋大師。隻怕周邊各國以為我有什麽不軌之心。”
順王聽了這話,知道自己落了下鋒,卻還是不依不饒,又轉變了話術:“嗬,倒也不錯,雍州到伊茲一路好山好水,風光明媚,六哥倒也挺逍遙自在。”
蕭允昇又笑了笑,“大師喜歡雲遊四方,我和大師是在合川遇到的。”
順王臉上有點掛不住,正搜腸刮肚地想如何應對,不想,蕭允晏卻忽然開口:“十弟說得何嚐不是,其實我也是羨慕六哥,日子過得逍遙尚且不說,還被舉國尊奉為戰神。父皇,兒臣懇請父皇準許兒臣跟著六哥去過逍遙日子,順便撈個戰神的名號。”
梁帝自然清楚知道蕭允晏是在替蕭允昇鳴不平,便故意冷哼了一聲,責罵他:“胡鬧,戰神又豈是人人都可當得的?更何況,允昇這戰神之名不是自封的,而是大梁朝野奉與他的。你也別忘了你六哥對西北邊境的地形了如指掌,那是他自己一步一步探測丈量出來的。”
蕭允晏故作恍然大悟的樣子,直拍自己的腦門,笑道:“父皇不說,兒臣還真不知道,原來六哥在查探地形,才得遇大師。”說罷,又轉向蕭允昇道:“六哥,臣弟冒犯了,這裏給您賠個不是。”說罷,舉起手中的杯子,一幹為盡。
太子在一旁笑道:“九弟是該罰,軍旅生涯何其兇險。我聽說軍中缺糧之事時有發生,六弟卻一直和將士同吃同住,這其中的艱辛你我又何曾能體會。”
德王蕭允昆也笑嗬嗬地湊熱鬧:“是啊是啊,沙場瞬息萬變,六弟每日抵著刀尖過日子,九弟說的是混賬話,該罰該罰。”
一時,大家鬧哄起來,一杯接著一杯,就連兩位向來不參與黨爭的皇子也吵囔著給蕭允晏灌酒。
梁貴妃和睿王、順王幾人,心裏著實不是滋味,他們明白,這看似在責罰蕭允晏,實則眾人合起夥來給自己等人難堪,看得梁氏眾人心裏及臉色皆不好看,殿中的氣氛頗為令人尷尬。
還是太子良善,心知這些唇槍舌劍皆因自己而起,也無意令梁氏過於難堪,故意借了個話題:“不知堂弟喜歡讀什麽書?草廬清苦,來日我讓人給堂弟捎去一些書籍,以聊慰孤寂時光。”
蕭白望著他,淡淡應聲,“沒什麽喜歡不喜歡,我也不大讀書,先前也就讀過兩本書而已。”
太子來了興致,“哦,堂弟讀過的是什麽書?”
蕭白悠悠開口:“一本叫《七問》……”
“《七問》”一貫雲淡風輕的太子不覺臉色大變,聲線驟增,神色很是激動。霎時間,整個大殿仿佛靜止了一般。蕭允昇剛剛舉起的酒樽湊在唇邊,竟像再不會動彈一般。睿王的目光直直地盯著太子,也是一動不動。除了少不更事的十二皇子看著眾人的臉色,這才放下手中的吃食外,餘下的幾個皇子則無一不是激動萬分或張口結舌之狀。隻有蕭允晏剛呷進一口水,忽然全都噴到案幾上,接著又很是狼狽的咳嗽起來。梁帝被他的咳嗽聲驚醒,終於迴轉過心神,臉上一陣潮紅,目光森然地望了望辛不平。辛不平一臉愕然,他久離京城,終年和蕭宗毅父子為伴,卻壓根兒不知這《七問》為何物,但從梁帝及在座諸人的神情來看,這本書定然非同凡響。
整個大殿也是靜得詭異。太後已是高壽,這些年心智也是早已含糊,她雖是不明就裏,卻也察覺到了什麽,率先打破殿中的尷尬氛圍:“什麽,你們在說什麽?”
太子愣怔了半晌方才迴道:“迴皇祖母,方才我和堂弟在探討學問。”
太後微微一笑,雖是看不見,卻也將目光轉向蕭白所在之處,“老身記得你父王喜歡讀書,你太子哥哥也是滿腹學問。你呢,也喜歡讀書嗎?”
蕭白淡淡應聲,“喜歡。”
太後一聽頗為滿意,言辭間又似嗔怪著蕭允昇和蕭允晏兩人,“嗯,這樣才好,老身可不喜歡允昇和允晏那樣整日就隻喜歡動刀動槍的。那你喜歡讀什麽書呀?”
蕭白道:“迴太後,我隻讀過兩本書。”
太後笑著問:“哪兩本?說來聽聽。”
殿內一時靜得異常,連唿吸聲都不聞,唯獨蕭白卻始終一如往常,“一本是《七問》,一本是《九辯》。”
這一迴話,眾人麵色又再凝結住,一時間所有的目光都直直盯著他,卻久久開不了口。座下諸人,這才知道原來那兩本書竟然是真的存在。
梁帝臉上青一陣,白一陣,難以掩飾激動神色。隻有太後不明就裏,卻也感受到殿中詭異的氣氛,隻一臉茫然地問:“這《七問》、《九辯》都講的什麽呀?”
蕭白沒有迴話,隻懶懶地抬了抬頭,似感覺出周圍人的異樣目光,眼睛逐一向四周掃射了一圈,這才又掃射到皇太後麵前,卻似乎並沒有給太後解釋的意思。太後身側的梁貴妃見勢,輕咳了一聲,忙道:“母後,這兩本書皆是括蒼四鴻的師傅靈狐主所著,書裏有詳盡的兵法和治國之術。據說看通這兩本書的人出將入相皆不在話下。”
太後聽得更是糊塗了,又問:“這括蒼四鴻又是什麽人?老身怎麽從沒有聽說過?”
梁貴妃知她近年一直如此,有時說過不計其數的話兒她過耳就忘,但還是耐著性子解釋:“這括蒼四鴻六年前曾在京城舌戰群儒,弄得天下儒生無不铩羽而歸,爾後他們自己也聲名大震,那真隱學府便是他們創辦的。”
太後似乎想了許久,偏偏此時腦子又清靈起來,“好像是聽說過,好像記得陛下曾說要將這四人招入廟堂?”
梁帝麵露一陣尷尬之色,梁貴妃搶著道:“這四人倒是奇人,當年轟動天下卻又不肯入廟堂來,隻說無論是誰,隻要能幫他們找到他師傅的這兩本書,他們才肯出山輔佐。”
太後又問:“那他們如今在何處呀?”
梁貴妃道:“這四人如今隱於天泰府的括蒼山上,這六載光陰,遍收盡天下門生。”
太後一聲歎息:“如此大才,不為陛下所用,真是可惜了!”
梁帝聽聞,麵色又是一陣難看,他當然不可能說出,這六年來,自己已經暗中多次遣人去括蒼相請四鴻出山而次次皆吃閉門羹,梁帝久尋不著《七問》和《九辯》,已漸漸對四鴻由慕生怒,再由怒生怨。尤其是近一年來,他也命人創辦了一所學宮以示抗衡,然而天下學子一心向往的卻依然是真隱學府。梁帝不時苦惱,他有心要將那真隱學府的勢力消磨掉,卻又不能殺了鴻學大儒,以免被後世詬病。所以,他曾下令,但凡真隱學府的皆不能參加科舉。
梁帝眉角微揚,冷冷地望向蕭白,問:“那你可曾見過括蒼四鴻?”
蕭白搖了搖頭,臉上神色千年不變。
梁帝又問:“那你可曾聽說過他們?”
蕭白又是搖了搖頭。
梁帝見此情狀,看了看他的樣子又不像說謊。於是眸光一閃,又問:“那兩本書你可看懂了?”
蕭白淡淡迴應:“看懂了。”
“書中講的是什麽?”梁帝緊緊地盯著蕭白,步步緊逼步步問。
蕭白想了想,道:“《七問》囊盡各種兵法,《九辯》寫盡治世謀略。”
梁帝微微露出一絲奇怪的笑意,“那看來,你果然對這兩本書都已熟記於心了?”
蕭白道:“是,熟記於心了。”
聽了這話,梁帝臉上的笑倒是真實了許多,似是暗自鬆了一口氣。心裏暗忖:這個蕭白,敢當他麵說已對那兩本書熟記於心,果然久被圈禁,不是白癡也是傻的。當下,對殿中諸人道:“太後年事已高,經不起夜寒露重,不如大家早些散了吧。”
眾人正被蕭白勾得意猶未盡,奈何聽到梁帝如此發話,無奈之下也隻得逐一告退。待得眾人一一退出後,梁帝眸光深邃地盯著蕭白良久,才道:“那這兩本書如今可在身上?”
蕭白想也沒想,隻道:“沒帶。”梁帝又望了望辛不平,辛不平臉色本已極為難看,被他這麽一望,頓時嚇得癱軟於地上,他剛才分明聽見,這兩本書的重要性,可是他是真的不知道這兩本書如今擱置何處。
梁帝本以為蕭白說看過那兩本書,必定是帶在身邊,豈知竟在明知自己可能再也迴不去的情況下,還是將那兩本書放置於江流。一時,眸光如同幽深地黑潭,又問:“那你放於何處了?”
蕭白想了半晌,終搖了搖頭迴話:“已有好些年頭不曾看過了,忘了放於何處了。”
梁帝心裏慨歎一聲,道:“夜已深,你先迴去吧。”
“是,告退。”說罷,辛不平帶著蕭白離去了。
******
已是人定時分,太子府的書房裏卻依然還是燈火通明,蕭允昇的責備裏帶著幾分感激:“九弟,你今晚實在不必為了我而遭父皇責罵的。”
蕭允晏卻是輕描淡寫地道:“我不是為了你,而是為了我蕭梁皇朝的國威。今晚還有一位外邦駙馬在此呢,我們大梁的戰神豈能被他國看低呢。他們簡直太不像話,說話行事都不分輕重,讓人看了笑話。更可惱的是,這兩年來,他們事事打壓太子。六哥,你不在京中,你可不知道太子這些時日是何等如履薄冰。”
“九弟,我的事跟六弟無關,你不要給六弟壓力。”
“怎麽能無關?六哥,梁庸的人一直拿你不肯開戰的事給太子落井下石。他們已暗中造出聲勢,說你遲遲不肯動兵,就是想等著太子登基,好將功勞歸於太子,日後讓史官將功績算給太子。六哥,父皇之所以肯給你兵權,就是想在有生之年平定天下,你再這樣下去,父皇遲早會削了你的兵權。”
“我隻不過是想等個一兩年罷了,若貿然開戰,明知這仗不會勝卻硬要打,這無疑以卵擊石,我更不能拿我大梁那麽多將士的性命給太子當皇位的押注。再說,這若戰敗了,他們還不是會造出莫須有的罪責按到太子頭上?”
“說了這麽多,你就算不肯主動出擊是吧?”
“這兩年來,我一直在查探地形,最後發現隻有甲戌關才能突破。”
“那就去攻打甲戌關。”
“難道你不知道甲戌關的地形嗎?甲戌關通道狹長,兩邊又都是懸崖,這個地方豈是說動就能動的?”
“動不了難道一直等嗎?那究竟要等到何年何月?”
“我還在等一個時機。”
“什麽時候是時機?梁氏每天都在父皇耳邊吹風,你這兵權若真的被父皇收迴去了,那太子真的就將一敗塗地。”
“你無需杞人憂天,父皇未必真如你眼見的那麽信任梁氏。”
此時太子終於開口,“九弟,六弟說得有道理,你不用太過於急躁和擔憂。放心吧,朝中那麽多忠耿老臣,我哪能這麽容易說廢就能被廢。”
蕭允昇為了安撫蕭允晏,道:“太子,九弟,我說我等最佳時機也並非托詞,你們來聽聽我的詳細計劃......”
這一頓陰陽怪氣、冷嘲熱諷的是梁貴妃的小兒子順王蕭允旻。
一聽他這話,蕭允昇還沒發作,蕭允晏倒是登時一副勃然大怒的神色,正欲起身反駁,卻也被身旁的敏王蕭允昱緊緊拉迴坐下。蕭允晏被他這麽一拉,知道他是暗示皇祖母過壽,實在不好大家再唇槍舌劍地鬧騰,隻好略略收了收怒意。此時,蕭允昇臉色也極不好看,一股怒氣壓在胸中,不經意間抬頭瞥見太子,剛好觸碰到太子向他投射來的慰藉,心中一時舒順一些。便放緩了心緒,心平氣和地迴複順王:“十弟說笑了,我若帶那麽多人前去尋大師。隻怕周邊各國以為我有什麽不軌之心。”
順王聽了這話,知道自己落了下鋒,卻還是不依不饒,又轉變了話術:“嗬,倒也不錯,雍州到伊茲一路好山好水,風光明媚,六哥倒也挺逍遙自在。”
蕭允昇又笑了笑,“大師喜歡雲遊四方,我和大師是在合川遇到的。”
順王臉上有點掛不住,正搜腸刮肚地想如何應對,不想,蕭允晏卻忽然開口:“十弟說得何嚐不是,其實我也是羨慕六哥,日子過得逍遙尚且不說,還被舉國尊奉為戰神。父皇,兒臣懇請父皇準許兒臣跟著六哥去過逍遙日子,順便撈個戰神的名號。”
梁帝自然清楚知道蕭允晏是在替蕭允昇鳴不平,便故意冷哼了一聲,責罵他:“胡鬧,戰神又豈是人人都可當得的?更何況,允昇這戰神之名不是自封的,而是大梁朝野奉與他的。你也別忘了你六哥對西北邊境的地形了如指掌,那是他自己一步一步探測丈量出來的。”
蕭允晏故作恍然大悟的樣子,直拍自己的腦門,笑道:“父皇不說,兒臣還真不知道,原來六哥在查探地形,才得遇大師。”說罷,又轉向蕭允昇道:“六哥,臣弟冒犯了,這裏給您賠個不是。”說罷,舉起手中的杯子,一幹為盡。
太子在一旁笑道:“九弟是該罰,軍旅生涯何其兇險。我聽說軍中缺糧之事時有發生,六弟卻一直和將士同吃同住,這其中的艱辛你我又何曾能體會。”
德王蕭允昆也笑嗬嗬地湊熱鬧:“是啊是啊,沙場瞬息萬變,六弟每日抵著刀尖過日子,九弟說的是混賬話,該罰該罰。”
一時,大家鬧哄起來,一杯接著一杯,就連兩位向來不參與黨爭的皇子也吵囔著給蕭允晏灌酒。
梁貴妃和睿王、順王幾人,心裏著實不是滋味,他們明白,這看似在責罰蕭允晏,實則眾人合起夥來給自己等人難堪,看得梁氏眾人心裏及臉色皆不好看,殿中的氣氛頗為令人尷尬。
還是太子良善,心知這些唇槍舌劍皆因自己而起,也無意令梁氏過於難堪,故意借了個話題:“不知堂弟喜歡讀什麽書?草廬清苦,來日我讓人給堂弟捎去一些書籍,以聊慰孤寂時光。”
蕭白望著他,淡淡應聲,“沒什麽喜歡不喜歡,我也不大讀書,先前也就讀過兩本書而已。”
太子來了興致,“哦,堂弟讀過的是什麽書?”
蕭白悠悠開口:“一本叫《七問》……”
“《七問》”一貫雲淡風輕的太子不覺臉色大變,聲線驟增,神色很是激動。霎時間,整個大殿仿佛靜止了一般。蕭允昇剛剛舉起的酒樽湊在唇邊,竟像再不會動彈一般。睿王的目光直直地盯著太子,也是一動不動。除了少不更事的十二皇子看著眾人的臉色,這才放下手中的吃食外,餘下的幾個皇子則無一不是激動萬分或張口結舌之狀。隻有蕭允晏剛呷進一口水,忽然全都噴到案幾上,接著又很是狼狽的咳嗽起來。梁帝被他的咳嗽聲驚醒,終於迴轉過心神,臉上一陣潮紅,目光森然地望了望辛不平。辛不平一臉愕然,他久離京城,終年和蕭宗毅父子為伴,卻壓根兒不知這《七問》為何物,但從梁帝及在座諸人的神情來看,這本書定然非同凡響。
整個大殿也是靜得詭異。太後已是高壽,這些年心智也是早已含糊,她雖是不明就裏,卻也察覺到了什麽,率先打破殿中的尷尬氛圍:“什麽,你們在說什麽?”
太子愣怔了半晌方才迴道:“迴皇祖母,方才我和堂弟在探討學問。”
太後微微一笑,雖是看不見,卻也將目光轉向蕭白所在之處,“老身記得你父王喜歡讀書,你太子哥哥也是滿腹學問。你呢,也喜歡讀書嗎?”
蕭白淡淡應聲,“喜歡。”
太後一聽頗為滿意,言辭間又似嗔怪著蕭允昇和蕭允晏兩人,“嗯,這樣才好,老身可不喜歡允昇和允晏那樣整日就隻喜歡動刀動槍的。那你喜歡讀什麽書呀?”
蕭白道:“迴太後,我隻讀過兩本書。”
太後笑著問:“哪兩本?說來聽聽。”
殿內一時靜得異常,連唿吸聲都不聞,唯獨蕭白卻始終一如往常,“一本是《七問》,一本是《九辯》。”
這一迴話,眾人麵色又再凝結住,一時間所有的目光都直直盯著他,卻久久開不了口。座下諸人,這才知道原來那兩本書竟然是真的存在。
梁帝臉上青一陣,白一陣,難以掩飾激動神色。隻有太後不明就裏,卻也感受到殿中詭異的氣氛,隻一臉茫然地問:“這《七問》、《九辯》都講的什麽呀?”
蕭白沒有迴話,隻懶懶地抬了抬頭,似感覺出周圍人的異樣目光,眼睛逐一向四周掃射了一圈,這才又掃射到皇太後麵前,卻似乎並沒有給太後解釋的意思。太後身側的梁貴妃見勢,輕咳了一聲,忙道:“母後,這兩本書皆是括蒼四鴻的師傅靈狐主所著,書裏有詳盡的兵法和治國之術。據說看通這兩本書的人出將入相皆不在話下。”
太後聽得更是糊塗了,又問:“這括蒼四鴻又是什麽人?老身怎麽從沒有聽說過?”
梁貴妃知她近年一直如此,有時說過不計其數的話兒她過耳就忘,但還是耐著性子解釋:“這括蒼四鴻六年前曾在京城舌戰群儒,弄得天下儒生無不铩羽而歸,爾後他們自己也聲名大震,那真隱學府便是他們創辦的。”
太後似乎想了許久,偏偏此時腦子又清靈起來,“好像是聽說過,好像記得陛下曾說要將這四人招入廟堂?”
梁帝麵露一陣尷尬之色,梁貴妃搶著道:“這四人倒是奇人,當年轟動天下卻又不肯入廟堂來,隻說無論是誰,隻要能幫他們找到他師傅的這兩本書,他們才肯出山輔佐。”
太後又問:“那他們如今在何處呀?”
梁貴妃道:“這四人如今隱於天泰府的括蒼山上,這六載光陰,遍收盡天下門生。”
太後一聲歎息:“如此大才,不為陛下所用,真是可惜了!”
梁帝聽聞,麵色又是一陣難看,他當然不可能說出,這六年來,自己已經暗中多次遣人去括蒼相請四鴻出山而次次皆吃閉門羹,梁帝久尋不著《七問》和《九辯》,已漸漸對四鴻由慕生怒,再由怒生怨。尤其是近一年來,他也命人創辦了一所學宮以示抗衡,然而天下學子一心向往的卻依然是真隱學府。梁帝不時苦惱,他有心要將那真隱學府的勢力消磨掉,卻又不能殺了鴻學大儒,以免被後世詬病。所以,他曾下令,但凡真隱學府的皆不能參加科舉。
梁帝眉角微揚,冷冷地望向蕭白,問:“那你可曾見過括蒼四鴻?”
蕭白搖了搖頭,臉上神色千年不變。
梁帝又問:“那你可曾聽說過他們?”
蕭白又是搖了搖頭。
梁帝見此情狀,看了看他的樣子又不像說謊。於是眸光一閃,又問:“那兩本書你可看懂了?”
蕭白淡淡迴應:“看懂了。”
“書中講的是什麽?”梁帝緊緊地盯著蕭白,步步緊逼步步問。
蕭白想了想,道:“《七問》囊盡各種兵法,《九辯》寫盡治世謀略。”
梁帝微微露出一絲奇怪的笑意,“那看來,你果然對這兩本書都已熟記於心了?”
蕭白道:“是,熟記於心了。”
聽了這話,梁帝臉上的笑倒是真實了許多,似是暗自鬆了一口氣。心裏暗忖:這個蕭白,敢當他麵說已對那兩本書熟記於心,果然久被圈禁,不是白癡也是傻的。當下,對殿中諸人道:“太後年事已高,經不起夜寒露重,不如大家早些散了吧。”
眾人正被蕭白勾得意猶未盡,奈何聽到梁帝如此發話,無奈之下也隻得逐一告退。待得眾人一一退出後,梁帝眸光深邃地盯著蕭白良久,才道:“那這兩本書如今可在身上?”
蕭白想也沒想,隻道:“沒帶。”梁帝又望了望辛不平,辛不平臉色本已極為難看,被他這麽一望,頓時嚇得癱軟於地上,他剛才分明聽見,這兩本書的重要性,可是他是真的不知道這兩本書如今擱置何處。
梁帝本以為蕭白說看過那兩本書,必定是帶在身邊,豈知竟在明知自己可能再也迴不去的情況下,還是將那兩本書放置於江流。一時,眸光如同幽深地黑潭,又問:“那你放於何處了?”
蕭白想了半晌,終搖了搖頭迴話:“已有好些年頭不曾看過了,忘了放於何處了。”
梁帝心裏慨歎一聲,道:“夜已深,你先迴去吧。”
“是,告退。”說罷,辛不平帶著蕭白離去了。
******
已是人定時分,太子府的書房裏卻依然還是燈火通明,蕭允昇的責備裏帶著幾分感激:“九弟,你今晚實在不必為了我而遭父皇責罵的。”
蕭允晏卻是輕描淡寫地道:“我不是為了你,而是為了我蕭梁皇朝的國威。今晚還有一位外邦駙馬在此呢,我們大梁的戰神豈能被他國看低呢。他們簡直太不像話,說話行事都不分輕重,讓人看了笑話。更可惱的是,這兩年來,他們事事打壓太子。六哥,你不在京中,你可不知道太子這些時日是何等如履薄冰。”
“九弟,我的事跟六弟無關,你不要給六弟壓力。”
“怎麽能無關?六哥,梁庸的人一直拿你不肯開戰的事給太子落井下石。他們已暗中造出聲勢,說你遲遲不肯動兵,就是想等著太子登基,好將功勞歸於太子,日後讓史官將功績算給太子。六哥,父皇之所以肯給你兵權,就是想在有生之年平定天下,你再這樣下去,父皇遲早會削了你的兵權。”
“我隻不過是想等個一兩年罷了,若貿然開戰,明知這仗不會勝卻硬要打,這無疑以卵擊石,我更不能拿我大梁那麽多將士的性命給太子當皇位的押注。再說,這若戰敗了,他們還不是會造出莫須有的罪責按到太子頭上?”
“說了這麽多,你就算不肯主動出擊是吧?”
“這兩年來,我一直在查探地形,最後發現隻有甲戌關才能突破。”
“那就去攻打甲戌關。”
“難道你不知道甲戌關的地形嗎?甲戌關通道狹長,兩邊又都是懸崖,這個地方豈是說動就能動的?”
“動不了難道一直等嗎?那究竟要等到何年何月?”
“我還在等一個時機。”
“什麽時候是時機?梁氏每天都在父皇耳邊吹風,你這兵權若真的被父皇收迴去了,那太子真的就將一敗塗地。”
“你無需杞人憂天,父皇未必真如你眼見的那麽信任梁氏。”
此時太子終於開口,“九弟,六弟說得有道理,你不用太過於急躁和擔憂。放心吧,朝中那麽多忠耿老臣,我哪能這麽容易說廢就能被廢。”
蕭允昇為了安撫蕭允晏,道:“太子,九弟,我說我等最佳時機也並非托詞,你們來聽聽我的詳細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