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侶們沒想到討伐軍這麽快就撤出了山穀,並從另一邊繞了過來。
吃驚之餘,他們依然憑借著對天主的信仰,狂妄的向上山的步兵大隊發起了衝鋒。
但他們的人數太少了,步兵們井然有序的隊列宛如一堵牆,僧侶們衝撞在一米高的塔盾上,根本無法撼動隊列分毫,伴隨著長矛一根根刺出,兩百多名僧侶立刻傷亡過半。
六七個身穿十字罩袍的信仰騎士站在後方進行指揮,齊魏命令弓手集中攢射那些人。
這些信仰騎士很快被漫天的箭矢集火!
其中一人的坐騎被射中,開始發狂的狂奔起來,其餘幾人見狀立刻勒轉馬頭向後退去。死傷大半的武裝僧侶們也無心念戰,開始掉頭逃跑。
步兵們加快了攻擊速度,在殺死了一百多名武裝僧侶後,便任由他們逃迴了修道院中。
解決了這裏的伏兵後,步兵大隊一分為三,每隊八百人繞上陡峭的山坡,向僧侶們可能設伏的地方進行搜索。騎兵們則在原地嚴陣以待,時刻準備應對修道院的反擊。
半個小時後……
搜索的步兵大隊將討伐軍之前遺棄的輜重帶了迴來,外加五十多名被俘的僧侶,輜重車上還放著十幾麵染血的塔盾和長矛,戰死的士兵屍體被裝在了車上。
簡單休整後,討伐軍繼續向修道院發起了進攻。
這一次,他們沒有在上山的路上遭遇埋伏,修築在山巔處的修道院很快映入眾人眼簾。
騎兵隊以修道院為中心散開偵查,步兵們維持著防禦隊列沒有輕舉妄動。又過了半個小時,騎兵們返迴報告,說方圓十裏之內並沒有看到敵方軍隊。
討伐軍抵達修道院門口時,裏麵的號角聲和鳴鍾聲已經清晰可聞,高聳的石牆上,擁擠著許多驚慌探看的士兵和農夫。
從那些被俘的僧侶口中,齊魏知曉了這片山區的詳細信息。
首先是人口結構的複雜!
除那些隱居在此的宗教人士外,這裏的所有村莊、馬場、作坊、都有著盤根錯節的背景。
山裏的人主要種植穀物、苜蓿、大豆……
除少數穀物是當地村民的食物來源外,剩下大部分的農作物都會被神職人員征走。
另外,許多村莊也曾接受過南部意大利諸國貿易站的委托,他們會在山區裏悄悄種植藍靛和菘藍,用以製作染料。
但這種事很快被當地修道院知曉,這些宛如國中國的修道院,派出宗教騎兵四處踐踏苗圃,勒令農夫們將那些沒用的花草改種成馬糧。
阿爾卑斯山區的糧食是無法自給自足的,他們每年都會把苜蓿、大豆等農作物運到馬場,從修道院那裏獲得糧食。
山區裏有三個大型馬場,這種崇山峻嶺的盆地草場非常適合養馬。此地氣候幹燥,水草豐美,外加當地宗教勢力有意遏製農夫們開拓草場,所以馬匹的產量很高,修道院依靠這些馬場大發橫財!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修道院的日子也越來越不好過了。
山區盛產的馬匹大多品種矮小,本來也隻占著便宜的優點,等到意大利人在共和國勢力境內采用三圃製種植苜蓿後,阿爾卑斯山區馬匹的價格瞬間被意大利商人拉得很低,同時意大利人繁忙的貿易,讓他們頗得各個地方貴族的歡心。
其它地區的馬場隻要提交訂單,往往需要一到兩年才能交付第一批馬匹,且如果當場購買,價格往往會高的離譜。
但意大利人卻利用龐大的艦隊,將各大共和國的馬匹運來運去,隻要交足了錢,半年內就可以交付全部馬匹。
意大利各大共和國的可怕之處就在於此,他們可以在需要時,半年甚至數月內轉運數百匹戰馬到指定地點,在勃艮第地區的許多戰爭中,意大利共和國的態度經常能夠決定戰爭的成敗,甚至動搖某些小國的國策。
山區裏的修道院承擔著為勃艮第提供馬匹的任務,這在過去是一個賺錢的肥差,可自從意大利共和國開始插手馬匹貿易後,這就變成了一種負擔。
為了維持馬場,修道院不得不賄賂大量勃艮地權貴,保證馬匹交付的同時又要警惕農夫們提供的馬糧是否充足。為了不讓農夫們造反,他們還得武裝修道院裏的僧侶,讓他們出麵恐嚇村莊。
這裏的神職人員在阿爾卑斯山脈已經臭名昭著了,武裝後的他們經常洗劫途經此地的意大利貿易商隊,他們對這些意大利商人恨之入骨,如果不是這些狡猾的商人,每年就不會有那麽多農夫去偷偷種植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如果不是這些意大利商人,阿爾卑斯山區的馬場就不至於維持不下去。
威尼斯、熱那亞、比薩、這三個意大利主要共和國的商人,對共和國總督及王國樞機提出了抗議。
但勃艮第的地方官僚傲慢且遲鈍,他們表示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共和國商隊是被山區修道院劫掠的。
了解了勃艮第官僚們的態度後,共和國商人們也就不再多說什麽,他們聯合了所有商會的勢力,對勃艮第實行了貿易禁運。
這一下,本就艱難維持的山區馬場,除了需要交付額定的馬匹外,一匹馬也賣不出去了!
山區東部的東法蘭克領主們知曉了這件事,他們紛紛開始打起了馬場的主意,聯合壓價,修道院的院長們雖然憤怒,但卻又無計可施。
兩國即將開戰的流言傳遍了整個勃艮地,也傳進了阿爾卑斯山區。
由於消息閉塞,新任公爵博鬆脫離洛塔林吉亞,討伐軍南下攻入勃艮第的事他們才後知後覺。
緊接著他們就聽說了大量流民逃入山區的事……
在和平時期,阿爾卑斯山區是窮鄉僻壤之地。
但在戰時,阿爾卑斯山區是絕佳的避亂之地。
攻城營地裏升起了嫋嫋煙火……
六十架雲梯及五十麵擋箭木板被迅速製作完成,討伐軍開始在修道院前排兵布陣。
那些肥頭大耳的修士從未想過自己會被圍攻,他們有崇山峻嶺的保護,以及許多村莊供他們支配。他們甚至天真的以為討伐軍會在山區裏迷路,或者在發現沒有油水收刮後就會撤走。不曾想討伐軍很快找到了他們,並輕鬆擊潰了他們埋伏在山穀兩翼的伏兵。
這支裝備精良的部隊根本不是來劫掠的,他們到底想要幹嘛?
山區裏唯一值錢的資源就是馬匹,但在聽聞討伐軍南下後,他們已經把全部的馬匹低價賣給了東部的東法蘭克領主,修道院院長很想派人告訴齊魏,修道院已經沒有價值了,但齊魏拒絕談判的態度,徹底斷絕了雙方和談的可能,現在他們隻得祈禱上帝,祈求奇跡的發生。
吃驚之餘,他們依然憑借著對天主的信仰,狂妄的向上山的步兵大隊發起了衝鋒。
但他們的人數太少了,步兵們井然有序的隊列宛如一堵牆,僧侶們衝撞在一米高的塔盾上,根本無法撼動隊列分毫,伴隨著長矛一根根刺出,兩百多名僧侶立刻傷亡過半。
六七個身穿十字罩袍的信仰騎士站在後方進行指揮,齊魏命令弓手集中攢射那些人。
這些信仰騎士很快被漫天的箭矢集火!
其中一人的坐騎被射中,開始發狂的狂奔起來,其餘幾人見狀立刻勒轉馬頭向後退去。死傷大半的武裝僧侶們也無心念戰,開始掉頭逃跑。
步兵們加快了攻擊速度,在殺死了一百多名武裝僧侶後,便任由他們逃迴了修道院中。
解決了這裏的伏兵後,步兵大隊一分為三,每隊八百人繞上陡峭的山坡,向僧侶們可能設伏的地方進行搜索。騎兵們則在原地嚴陣以待,時刻準備應對修道院的反擊。
半個小時後……
搜索的步兵大隊將討伐軍之前遺棄的輜重帶了迴來,外加五十多名被俘的僧侶,輜重車上還放著十幾麵染血的塔盾和長矛,戰死的士兵屍體被裝在了車上。
簡單休整後,討伐軍繼續向修道院發起了進攻。
這一次,他們沒有在上山的路上遭遇埋伏,修築在山巔處的修道院很快映入眾人眼簾。
騎兵隊以修道院為中心散開偵查,步兵們維持著防禦隊列沒有輕舉妄動。又過了半個小時,騎兵們返迴報告,說方圓十裏之內並沒有看到敵方軍隊。
討伐軍抵達修道院門口時,裏麵的號角聲和鳴鍾聲已經清晰可聞,高聳的石牆上,擁擠著許多驚慌探看的士兵和農夫。
從那些被俘的僧侶口中,齊魏知曉了這片山區的詳細信息。
首先是人口結構的複雜!
除那些隱居在此的宗教人士外,這裏的所有村莊、馬場、作坊、都有著盤根錯節的背景。
山裏的人主要種植穀物、苜蓿、大豆……
除少數穀物是當地村民的食物來源外,剩下大部分的農作物都會被神職人員征走。
另外,許多村莊也曾接受過南部意大利諸國貿易站的委托,他們會在山區裏悄悄種植藍靛和菘藍,用以製作染料。
但這種事很快被當地修道院知曉,這些宛如國中國的修道院,派出宗教騎兵四處踐踏苗圃,勒令農夫們將那些沒用的花草改種成馬糧。
阿爾卑斯山區的糧食是無法自給自足的,他們每年都會把苜蓿、大豆等農作物運到馬場,從修道院那裏獲得糧食。
山區裏有三個大型馬場,這種崇山峻嶺的盆地草場非常適合養馬。此地氣候幹燥,水草豐美,外加當地宗教勢力有意遏製農夫們開拓草場,所以馬匹的產量很高,修道院依靠這些馬場大發橫財!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修道院的日子也越來越不好過了。
山區盛產的馬匹大多品種矮小,本來也隻占著便宜的優點,等到意大利人在共和國勢力境內采用三圃製種植苜蓿後,阿爾卑斯山區馬匹的價格瞬間被意大利商人拉得很低,同時意大利人繁忙的貿易,讓他們頗得各個地方貴族的歡心。
其它地區的馬場隻要提交訂單,往往需要一到兩年才能交付第一批馬匹,且如果當場購買,價格往往會高的離譜。
但意大利人卻利用龐大的艦隊,將各大共和國的馬匹運來運去,隻要交足了錢,半年內就可以交付全部馬匹。
意大利各大共和國的可怕之處就在於此,他們可以在需要時,半年甚至數月內轉運數百匹戰馬到指定地點,在勃艮第地區的許多戰爭中,意大利共和國的態度經常能夠決定戰爭的成敗,甚至動搖某些小國的國策。
山區裏的修道院承擔著為勃艮第提供馬匹的任務,這在過去是一個賺錢的肥差,可自從意大利共和國開始插手馬匹貿易後,這就變成了一種負擔。
為了維持馬場,修道院不得不賄賂大量勃艮地權貴,保證馬匹交付的同時又要警惕農夫們提供的馬糧是否充足。為了不讓農夫們造反,他們還得武裝修道院裏的僧侶,讓他們出麵恐嚇村莊。
這裏的神職人員在阿爾卑斯山脈已經臭名昭著了,武裝後的他們經常洗劫途經此地的意大利貿易商隊,他們對這些意大利商人恨之入骨,如果不是這些狡猾的商人,每年就不會有那麽多農夫去偷偷種植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如果不是這些意大利商人,阿爾卑斯山區的馬場就不至於維持不下去。
威尼斯、熱那亞、比薩、這三個意大利主要共和國的商人,對共和國總督及王國樞機提出了抗議。
但勃艮第的地方官僚傲慢且遲鈍,他們表示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共和國商隊是被山區修道院劫掠的。
了解了勃艮第官僚們的態度後,共和國商人們也就不再多說什麽,他們聯合了所有商會的勢力,對勃艮第實行了貿易禁運。
這一下,本就艱難維持的山區馬場,除了需要交付額定的馬匹外,一匹馬也賣不出去了!
山區東部的東法蘭克領主們知曉了這件事,他們紛紛開始打起了馬場的主意,聯合壓價,修道院的院長們雖然憤怒,但卻又無計可施。
兩國即將開戰的流言傳遍了整個勃艮地,也傳進了阿爾卑斯山區。
由於消息閉塞,新任公爵博鬆脫離洛塔林吉亞,討伐軍南下攻入勃艮第的事他們才後知後覺。
緊接著他們就聽說了大量流民逃入山區的事……
在和平時期,阿爾卑斯山區是窮鄉僻壤之地。
但在戰時,阿爾卑斯山區是絕佳的避亂之地。
攻城營地裏升起了嫋嫋煙火……
六十架雲梯及五十麵擋箭木板被迅速製作完成,討伐軍開始在修道院前排兵布陣。
那些肥頭大耳的修士從未想過自己會被圍攻,他們有崇山峻嶺的保護,以及許多村莊供他們支配。他們甚至天真的以為討伐軍會在山區裏迷路,或者在發現沒有油水收刮後就會撤走。不曾想討伐軍很快找到了他們,並輕鬆擊潰了他們埋伏在山穀兩翼的伏兵。
這支裝備精良的部隊根本不是來劫掠的,他們到底想要幹嘛?
山區裏唯一值錢的資源就是馬匹,但在聽聞討伐軍南下後,他們已經把全部的馬匹低價賣給了東部的東法蘭克領主,修道院院長很想派人告訴齊魏,修道院已經沒有價值了,但齊魏拒絕談判的態度,徹底斷絕了雙方和談的可能,現在他們隻得祈禱上帝,祈求奇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