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一直忙著幫二姑家收割稻穀,經過數日奮戰,終於將稻田裏成熟的稻穗全部割下,並完成脫粒工作。而前些日子我們家收割下來的那些濕漉漉的稻穀,如今也已經晾曬得差不多了。眼看著這些稻穀水分漸失、日益幹燥,估計明日再暴曬一日便可完全幹透。屆時,隻需使用那台采用傳統榫卯工藝製作而成的穀風車,就能輕輕鬆鬆地濾去其中多餘的穀糠,然後將純淨飽滿的穀粒存入穀倉之中啦!想到這裏,我們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成就感和滿足感——畢竟這份勞動成果裏也有自己付出的汗水啊!


    我們家那一畝田裏產出的水稻總量約摸一千來斤。話說這一擔稻穀究竟有多少公斤呢?在咱鄉下地方,大家都是自個兒種田、自個兒收割嘞!各家各戶手頭都備著大大小小的籮筐。那大籮筐自然容積更大些,可以多裝點;而小籮筐相對來說就小點咯,但用起來輕便靈活些。要是挑大籮筐去裝稻子的話,一籮筐差不多能裝上個五六十斤吧。這樣算下來,挑兩籮筐就能有一百二十來斤了哦。至於小籮筐麽,一趟大概能裝六七十斤或者七八十斤那樣子。要是都改用大籮筐裝滿來挑,那一擔可得有個百十來斤重哩!滿滿當當的五大擔大籮筐加一塊兒,可真是不少啊!


    在今天下午臨近四點鍾的時候,太陽高懸天空,散發著明亮而溫暖的光芒,微風輕輕吹過,帶來一絲涼爽和舒適。年邁的奶奶慢慢地走上了樓頂,她的腳步有些蹣跚不穩,但卻充滿堅定。


    奶奶來到屋簷下,小心翼翼地抬起那架已經放置在此處多年的穀風車。它被一塊厚實的防水帆布嚴密地包裹著,以保護其不受風吹雨打。奶奶輕輕揭開帆布,露出了穀風車那古老而質樸的外表。


    盡管經曆了歲月的洗禮,這架穀風車仍然保持著完好無損的狀態。它的木質結構堅固耐用,上麵的紋路清晰可見,仿佛記錄著過去無數次辛勤勞作的痕跡。每一個零件都顯得那麽精致,展示出當年製造者的精湛技藝。


    奶奶把穀風車搬到了穀堆旁邊,這個位置讓人想起曾經繁忙收獲季節裏的情景。那時,人們會用這架穀風車將稻穀與雜質分離,看著金黃的米粒如雨點般落下,心中滿溢著豐收的喜悅。


    如今,歲月如梭,光陰荏苒,然而這架古老的穀風車卻依舊穩穩地矗立於此,恰似一位緘默無言的曆史見證者,悄然地向人們訴說著昔日那一段段動人心弦的佳話。它猶如一把打開記憶之門的鑰匙,引領我們穿越時空隧道,重迴那個充滿辛勤耕耘和頑強毅力的鄉村時代。


    站在穀風車前,仿佛能夠感受到農民們在田間勞作時揮灑汗水的情景;似乎可以聽到風吹過稻穀發出的沙沙聲,以及孩子們在風車旁嬉戲玩耍的歡笑聲。這一切都成為了遙遠而又親切的迴憶,讓人不禁感歎時光的流逝和生活的變遷。


    同時,穀風車所代表的傳統農耕文化更是值得我們敬仰和傳承。這種文化蘊含著祖輩們智慧的結晶,體現了他們對土地、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對勞動的熱愛之心。正是這種樸素而深厚的情感,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勤勞樸實的農民,支撐起了整個農村社會的發展。


    麵對這架穀風車,我們應該心懷感激並給予足夠的尊重。它不僅是一件農具,更是一種精神象征,提醒著我們珍惜來之不易的糧食資源,秉持勤勞節儉的美德。此外,我們還應積極弘揚傳統農耕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其價值所在,共同守護我們的鄉土情懷和民族精神家園。


    奶奶那雙布滿皺紋的手輕柔地摩挲著穀風車那已經被歲月打磨得光滑發亮的木質表麵,眼神中流露出無盡的感慨與期待。她深知,眼前這架承載著家族曆史記憶的古老工具,即將再度展現其神奇的力量,輔助她完成一項重要的任務——篩選出最優質的稻穀,並剔除其中冗餘的穀糠。


    時光悄然流轉,太陽緩緩西沉,餘暉灑落在金黃的穀堆之上,仿佛給整個場景披上了一層金色的紗衣。微風拂過,穀堆周圍彌漫著一縷縷若有似無的稻香,那股清新而質樸的氣息讓人感到心曠神怡。


    奶奶微微彎下腰去,全神貫注地審視著穀堆裏的每一顆稻穀,猶如對待自己珍愛的寶貝一般小心翼翼。她用手指輕輕撚起幾粒稻穀,仔細觀察著它們的色澤、飽滿度以及有無雜質,確保每一粒都符合心中的標準。然後,奶奶才不緊不慢地將這些精心挑選出來的稻穀緩緩傾倒進穀風車裏。


    伴隨著穀風車葉輪的轉動,發出一陣清脆悅耳的“嘎吱”聲,那些品質優良的稻穀如同一群歡快的精靈,輕盈地穿過風車的濾網,紛紛落入下方的容器之中;而質量稍次的穀糠則被無情地吹離,飄灑在空氣之中。看著一粒粒晶瑩剔透、散發著誘人光澤的稻穀從穀風車中源源不斷地流出,奶奶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微風輕拂,風車的葉片緩緩轉動,發出一陣清脆悅耳的“嘎吱”聲。每一片葉子都像是一個音樂家,共同奏響了這首田園交響曲。隨著風車的轉動,一粒粒飽滿的稻穀像雨點一樣順著漏鬥滑落而下,形成了一道金色的瀑布。


    與此同時,那些質量較輕、沒有成熟的穀糠,則在風的吹拂下飄向遠方,仿佛一群輕盈的舞者,在空中翩翩起舞。它們離開了主體,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歸宿。


    站在一旁的奶奶,靜靜地看著眼前的一切。她的眼中滿是對豐收的喜悅和對生活的熱愛。當看到純淨的稻穀如金色瀑布般源源不斷地流淌出來時,奶奶的臉上終於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笑容中包含著辛勤勞作後的滿足感,也透露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這個看似簡單且不斷重複的動作,背後卻隱藏著無盡的深意和情感,對於奶奶而言,其意義遠超想象。每一次揮動鋤頭、播撒種子或者收割莊稼,都不僅僅是單純的體力勞動,而是一種對古老農耕文化的執著傳承與堅定守護。這種傳承並非流於形式或口頭相傳,而是通過身體力行,將祖輩們積累下來的智慧融入到日常勞作之中。


    同時,這一係列動作也體現出老一輩人那種勤勞淳樸的生活態度。他們一生都在與土地為伴,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無論是炎炎夏日還是寒冷冬日,他們始終默默耕耘,不畏艱辛。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令人敬佩不已!


    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動作源自奶奶內心深處對這片土地無法割舍的摯愛之情。土地就像她的孩子一般,需要精心嗬護;而收獲的豐碩成果則成為她辛勤付出最好的迴報。這份深情厚愛使得奶奶願意傾盡全力去照料每一寸土地,並將希望寄托其中。


    胡斌穩穩地站在穀風車旁邊,他的身體微微前傾,雙眼專注地盯著眼前那個巨大而古老的穀風車。陽光灑在他身上,映照出他堅毅而執著的臉龐。


    他的手中緊緊握著一把簸箕,那簸箕看起來有些年頭了,但依然堅固耐用。它就像是農民生活中的一部分,見證了無數個豐收的季節和辛勤耕耘的日子。


    胡斌小心翼翼地將稻穀裝入簸箕中,每一粒稻穀都仿佛是他心中最珍貴的寶貝。他用手輕輕撥動著稻穀,讓它們均勻地分布在簸箕裏。這些稻穀都是他和家人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裏麵蘊含著他們無數的汗水和希望。


    隨著胡斌的動作,稻穀順著簸箕的斜坡慢慢滑入穀風車的漏鬥中。一陣風吹過,穀風車發出“唿唿”的聲音,開始轉動起來。風車內部的扇葉快速旋轉,將較輕的雜質和空殼稻粒吹走,而沉甸甸的飽滿穀粒則順著下方的出口掉落下來。


    胡斌專注地看著這一切,心中充滿了喜悅和滿足。他知道,這些飽滿的穀粒將會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也將為他們帶來更好的生活。在這個簡單而重複的勞動過程中,胡斌感受到了一種與大自然相連接的美好情感。


    他小心翼翼地端起簸箕,微微傾斜,讓裏麵的稻穀如流水般緩緩流入穀風車的漏鬥之中。這個簡單而又重複的動作,此刻卻顯得如此莊重和神聖,就像是在舉行某種古老的祭祀儀式一般。


    每一粒稻穀都是那麽飽滿、圓潤,散發著誘人的光澤。它們宛如一顆顆璀璨的金子,熠熠生輝。這些小小的米粒不僅凝聚了大自然的恩賜,更飽含著農民們辛勤勞作的汗水與心血。從播種到收獲,這其中經曆了無數個日夜的期盼和守望。


    看著眼前堆積如山的稻穀,他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喜悅之情。這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豐收,更是對自己付出努力的最好迴報。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人們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出美好生活,傳承著悠久的農耕文化。


    時光荏苒,漏鬥中的稻穀如金色瀑布般緩緩流淌而下,漸漸地堆積成一座小山丘。終於,當稻穀滿得快要溢出漏鬥口時,它們像決堤的洪水一般傾瀉到下方的大籮筐裏。見此情景,奶奶慢慢停下了搖動穀風車的手臂,稍作歇息。


    此時,一旁早已等待多時的胡斌眼疾手快地迅速換上另一個更為寬敞的大籮筐,穩穩地放在穀風車出口下方。接著,他再次啟動穀風車,讓其繼續旋轉著工作。伴隨著“唿唿”聲,穀風車宛如一台不知疲倦的機器,將多餘的穀糠無情地吹走,隻留下一顆顆飽滿、堅硬且散發著誘人香氣的穀粒。這些穀粒仿佛是大自然的饋贈,凝聚著農民們辛勤勞作的汗水與心血。


    這個過程看似簡單,但卻需要耐心和技巧。奶奶專注地操作著,她的眼神充滿了對豐收的期待和對土地的熱愛。每一次的搖動、每一筐的換裝,都是她與自然對話的方式,也是她對生活執著追求的體現。


    別看奶奶身材嬌小玲瓏,身高不過才 150cm 多一點,但卻仿佛有著無窮無盡的力量源泉一般。那沉甸甸的一擔大籮筐裝滿了約 120 斤重的稻穀,可奶奶卻能輕鬆地挑起它,穩穩當當地走下樓梯,如履平地。


    相比之下,身高 163cm 的胡斌就完全不行了。他試著去挑那一擔稻穀,結果連站都站不穩,更別說走路了。畢竟他平時很少接觸到這麽沉重的東西,自然也就沒有足夠的體力和技巧來應對這樣的挑戰。


    經過漫長而艱苦的兩個多小時努力,那一千多斤沉甸甸的稻穀終於被徹底地過濾幹淨!每一粒金黃飽滿的稻穀都通過古老的穀風車篩選出來,仿佛它們也在訴說著豐收的喜悅。


    胡斌手持著一把破舊的掃帚和一個滿是鏽跡的垃圾鏟,小心翼翼地將多餘過濾出的輕穀糠清掃成一堆。這些輕飄飄的穀糠仿佛金色的雪花般飄落,堆積如山。


    接著,他找來一隻破舊但結實的籮筐,將那堆穀糠一鏟一鏟地裝進籮筐裏。裝滿後,胡斌扛起沉重的籮筐,步履蹣跚地向廚房走去。雖然這穀糠並不起眼,但它卻是一種極好的助燃之物,可以讓爐火更旺,飯菜更香。


    完成了這項任務之後,胡斌喘著粗氣迴到院子裏。他稍作休息,便再次爬上樓梯,與奶奶一同抬起那架巨大而古老的穀風車。他們齊心協力,一步一步艱難地將穀風車搬到原來的屋簷位置下方。


    最後,胡斌從地上撿起幾塊紅磚,用力壓在覆蓋穀風車的防水帆布上,以確保其穩固不動。這樣既能防止風吹雨淋,又能避免陽光直射對穀風車造成損害。


    做完這一切,胡斌和奶奶站在一旁,看著那被保護得嚴嚴實實的穀風車,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們知道,這架穀風車承載著家族的曆史和記憶,將會一直陪伴著他們度過每一個收獲的季節。


    就在這個時候,奶奶雖然年紀已經很大但仍然精神矍鑠、充滿活力的奶奶正在熱火朝天地忙活著。她要把那足足有五擔之多而且每一擔都裝滿了稻穀的巨大籮筐給挑起來。隻見奶奶穩穩當當地站好位置,深吸一口氣,然後彎下腰去,用那粗壯有力的雙手緊緊抓住扁擔,再猛地一下直起身子,將擔子穩穩地扛在肩上。接著,奶奶邁開堅定而又穩健的步伐,一步一個腳印地朝著樓下走去。


    這幾擔稻穀可不是一般的重啊!它們就像是壓在奶奶身上的一座小山丘一樣。然而,麵對如此艱巨的任務,奶奶卻表現得遊刃有餘。因為多年來的辛勤勞作早已讓奶奶練就了一副強健的體魄和嫻熟的技巧。所以,這樣的重擔對她來說不過是區區小事罷了!


    當奶奶邁著蹣跚的步伐來到一樓自己的房間時,她滿心歡喜地拎起那一擔擔沉甸甸而又無比珍貴的稻穀,然後輕手輕腳地將它們緩緩倒入那個早已擦拭幹淨的穀倉之中。每一粒稻穀都像是被賦予了生命一般,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金黃色的光芒。


    奶奶站在穀倉前,靜靜地凝視著眼前那座逐漸堆積成山、滿得快要溢出來的穀堆。她的眼中流露出一種無法言喻的滿足感和欣慰之情——這些穀粒可都是全家人頂著炎炎烈日,辛勤勞作了整整半年才換來的豐碩果實啊!


    這個看似簡陋平凡的穀倉,實則默默見證了農民們無數個日夜的辛勤付出。每一滴揮灑在田地裏的汗水,每一次彎腰插秧的辛苦,都凝聚在這一粒粒飽滿的穀穗之中。它不僅承載著農民們對豐收的渴望,更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90後的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離夫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離夫子並收藏90後的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