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〇三、奏對


    紫禁城的建築布局分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清代改名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朝廷舉行典禮和儀式的場所;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私人的家庭居所,內外的交界點便是乾清門。


    正午的乾清門,陽光灑在單簷歇山屋頂的五間朱門和兩側的八字琉璃影壁上,連同漢白玉須彌座的凋石欄杆,顯出絢美明麗的流光溢彩。抬眼望去,外朝三大殿的恢宏疏朗到此變得緊湊沉斂,後三宮的建築形製類同外朝,但闊度減半,自然形成一種庭院森森的幽深之感。


    一個四十上下的中年人,頭戴烏紗,身穿二品大紅團花官服,立於漢白玉台階之下,雙目凝望台階欄杆內的銅鎏金獅子像,心中暗潮湧動,他就是剛上任不久的大明兵部尚書梁廷棟。


    梁廷棟是河南許昌鄢陵人,萬曆四十七年(1619)會試,鄢陵人出盡風頭,梁廷棟與其弟梁廷翰等五人同中進士,時稱“鄢陵一榜五進士”,被士林譽為“五鳳齊鳴”。


    這一年是明神宗朱翊鈞當政的第47個年頭,對於大明朝廷來講,這是個悲傷的年份,此年二、三月間發生的薩爾滸之戰,明軍精銳在遼東慘敗於努爾哈赤的後金軍,大明遭遇到自土木堡之變後的最大軍事失敗,朝野上下極為震動。


    此後不久神宗皇帝便撒手人寰,但在這一年裏,他給子孫後代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人才!


    這年的會試錄取三甲進士345人,其中第一甲賜進士及第3名,第二甲賜進士出身67名,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275名,日後閃耀史冊的薊遼督師袁崇煥、七省督師孫傳庭、內閣首輔劉宇亮、薊遼總督吳阿衡、四川巡撫邵捷春、川陝總督樊一蘅、南明首輔馬士英、嶺南抗清英雄陳子壯等人都躋身在這345名進士之中。


    梁廷棟中進士後,初授南京兵部主事,旋又改任禮部儀製郎中,天啟五年遷任西寧參議,七年調任永平兵備副使,後因反對給魏忠賢建生祠而辭職歸鄉。


    崇禎元年他被重新啟用,曆任山東布政司參政、副使、喜峰口關內道,與袁崇煥共事了一段時間,其時袁崇煥貴為薊遼督師,掛兵部尚書銜,手握重兵,叱吒風雲,較之同榜進士的梁廷棟地位之高下懸殊立判。


    崇禎二年三月,遼東和蒙古地區發生大饑荒,朵顏部落首領束不的向袁崇煥請求接濟和購買糧食。因當時很多蒙古部落已經歸順後金,束不的也去沉陽朝拜皇太極,和後金結成同盟共同對付察哈爾部林丹汗,所以明朝方麵很多人不同意向蒙古出售糧食,梁廷棟也是其中之一,而袁崇煥力排眾議,認為要從聯蒙抗金的大局出發,主張給糧,梁廷棟為此上疏朝廷表示反對。


    時任兵部尚書的王洽接到他的奏疏,認為事關重大,立即上報崇禎,崇禎隨即對袁崇煥和薊遼總督喻安性給予嚴旨申斥。後來在袁崇煥的解釋和請求下,崇禎才勉強同意他“計口售糧”,也就是按蒙古部落的人口數量限額出售糧食,以防蒙古人將糧食轉賣給後金。


    崇禎二年八月,梁廷棟出任山西參政兼口北兵備道,隨即在十月就發生了己己之變,後金軍破邊長驅直入,很多重要官員或死於戰亂,或撤職議罪,朝廷行政體係產生了權位真空,因緣際會之下,梁廷棟以其機巧聰明的突出表現,官職得到了火箭式的提升。


    十一月後金大軍攻克遵化,順天巡撫王元雅自盡殉國,崇禎隨即提撥梁廷棟為右僉都禦史,接替王元雅的巡撫職位。順天巡撫駐地在遵化,也被稱為遵化巡撫,顯然,這時的遵化城正處於後金占領之中,而且城裏還有皇太極先後任命的馬思恭和賈維鑰兩位偽巡撫,梁廷棟的這個順天巡撫是沒法赴任的,他隻好待在通州等待時機。


    在此期間,他向崇禎要求陛見並獲得批準,為此他做了精心準備,在麵見皇帝的時候,所論戰守方略層次分明,極具條理,崇禎大感滿意,將他提升為薊遼總督,隨後又任命為兵部尚書,加銜文經略。其升官之快,朝野側目,甚至還引發了其他朝臣的妒忌和彈劾。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盡此一身才學,輔左君王治平天下,是古代所有讀書人的終極夢想,此時此刻,梁廷棟就站在這個夢想的大門口。在精美莊嚴的乾清門前,他的袖中攜有順義遊擊衙門呈送兵部的捷報,午前接到這份收複遵化的捷報後,他沒有按常規的程序報送給內閣,而是找了司禮秉筆太監曹化淳,要求麵見皇帝,親奏捷音。作為大明朝廷軍事部門的最高官員,他要用戰場勝利的喜訊報慰君王的知遇之恩。


    曹化淳進內廷呈報求見的消息,片刻功夫他便從宮門出來,身邊還跟了一個近侍太監,兩人引領梁廷棟進入乾清門,走東側的廊廡進到乾清宮的暖閣。


    與清代不同,明朝大臣見皇帝,除朝儀和一些比較正式的場合外,平常是不需要下跪的,梁廷棟向崇禎長揖到地,從袖中取出捷報文書呈上,奏道:“臣部午前接到軍報,十七日夜順義遊擊將軍楊銘斬獲大捷,收複遵化……”


    雖然已有曹化淳的事先告知,崇禎聽聞奏報仍是心中一陣激動,他接過文書,嚴肅地看了一遍,頷首說道:“順義營兵一日之內,連傳兩捷,忠勇著實可嘉——”


    說到這裏,忽地麵色一凝,又掃視一眼文書,狐疑問道:“昨夜收複失城,怎地今日午前便有捷報至京?且這文書並非來自行營,乃是順義遊擊衙門報來,此是何故?”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換源app!真特麽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裏可以下載 .huanyuanapp 】


    崇禎是一個細心而多疑的人,尤其是對一些事情的具體細節,往往是緇株必究。他曾經發現一份桉件的文書證據是先蓋的印,後寫的字,文字的墨跡在朱色的印痕之上,由此推翻了眾多大臣和監察官員參加的“九卿道會審”的判決。現在手中的這份捷報文書,他自然也很快發現了其中的疑點。


    順義軍十七日夜收複遵化,消息若是通過塘報係統傳遞,至少也要兩三天時間才能到京,就算是不走塘報,專程快馬加急送信,也不可能第二天午前就到達兵部,時間上說不通。崇禎現在還不知道楊銘的電台通信手段,在他心裏產生的第一感就是懷疑起這個捷報的真實性。


    這個問題梁廷棟當然也考慮過,捷報文書拆封呈閱到他麵前時,順義來人早已返迴,否則他還想把人叫來當麵問問怎麽迴事。麵對崇禎的疑問,他含笑答道:“陛下,他們應是出行攜帶了信鴿。”


    不愧是大明億萬生民中智力水平最高的進士群體,皇帝的疑問就這麽輕描澹寫地被他一句話化解了,崇禎聞言哦了一聲,微微頷首表示讚同。


    信鴿通信古已有之,就算是現代,各國軍隊也普遍飼養軍用信鴿,隻是這種通信手段相對來講不太方便和可靠,一般隻用於很特殊的場合。明末的北京為防止後金間諜傳遞情報,還對民間養鴿作了專門規定,要求鴿子剪去翅膀上的部分羽毛,使其不能遠飛。


    “過不了兩三日,薊州便會有塘報傳來,複城之戰的詳情便可知曉,陛下大可放心,不必多慮。”梁廷棟也沒把話說得太絕,還是給自己留了條後路。


    崇禎頷首道:“這楊銘屢立奇功,十五日大破虜軍,陣斬一千八百餘級,昨又收複遵化,如此卓勞,應予嘉賞。”


    “臣此番請求麵聖,正有此意。”梁廷棟說道,“賞罰分明,乃治軍第一要義,臣領兵部,幸得將士用命,破虜克敵,立此大功,臣意將那楊銘升任參將,以激勵他再為朝廷拚死效力!”


    “升任參將原無不可。”崇禎從禦座起身,來迴踱了幾步,眉頭微微皺起,“隻是此人來曆,著實令人詫異,朕已讓錦衣衛妥為查訪,若無其他隱情,縱提副將又有何妨?”


    對於楊銘的出身來曆,梁廷棟並不認為是什麽大問題,時下朝廷急需用人之際,別說是內地之人,就算是關外塞外蒙古女真地界逃過來的,隻要能效力建功,被任命為參將副將的,也不乏其人。在他看來,崇禎提出這個問題,不過是因為上次對申甫的草率任命受到朝野議論,而作出的一種姿態罷了,而且崇禎此語,似乎還嫌他給的參將小了,要升到副將才算妥當。


    “陛下深謀遠慮,洞察秋毫,天縱聖明!”他不失時機地頌讚了一句。


    崇禎微微一笑,說:“如今遵化已複,虜軍後路受阻,正宜趁此良機,集兵進剿,殺得他消散一番才好。”


    十多天前還在擔心京師安危,現在打了兩場勝仗就想要完殲敵人了,這也體現了崇禎性格中輕率急躁的一麵,梁廷棟略一沉吟,說道:“陛下所言甚是,臣打算這幾日就前往薊州,勘察戰局,若時機得宜,自當督促馬世龍集兵奮進,殺虜殲敵。”


    身為文官的兵部尚書自請親赴前線督戰,崇禎對此甚感滿意,看來自己沒有選錯人,這位新晉大司馬確有為主分憂的才幹。君臣二人就此商議了一陣作戰方略,梁廷棟仍是說得有條不紊,頭頭是道,聽得崇禎頻頻點頭,趁此機會,梁廷棟又提出了軍隊糧餉的問題。


    京師本不缺糧,作為首都,糧食自然是最基本的安全要務,即使是在明朝滅亡的崇禎十七年,北京城內仍存儲了足夠十年之需的糧食,這些糧食落到李自成手裏,再加上拷掠來的數千萬兩白銀,手握前所未有的龐大資源,李自成卻震懾於山海關之敗,一日未守,倉惶棄城西竄,將北京拱手讓給了滿清。


    “朕已下旨給畢自嚴,讓他盡快想辦法將糧草運至薊州。”


    目前薊州至京師之間已基本沒有敵軍的蹤影,隻需組織運力將糧草送過去就行了,雖說倉促之間運送數萬軍隊所需的糧草不是易事,但終歸還是有辦法可想,至於餉銀,卻實在是讓崇禎捉襟見肘。九邊之軍,甚至關寧軍,缺餉已經大半年了,和平時期尚且不能保證軍餉,在這戰亂之際,又何以匆匆籌措?


    後世的各國政府,遇到這種情況都是印鈔解決,但明朝的流通貨幣是實物白銀硬通貨,印是印不出來的,隻能搜刮於民。


    “召戶部尚書畢自嚴來見。”崇禎向王承恩吩咐道。


    “奴婢這就去傳,待皇爺用過午膳便請畢大人進來。”


    聽聞王承恩此語,梁廷棟才知道崇禎到現在還沒來得及吃飯,感動之餘,便要告退離開。


    “午膳不急。”崇禎又想起一件事,招梁廷棟近前說道:“錦衣衛奏報,時下京城內外,建奴奸細密探絡繹不絕,今後兵部的疏文奏章,不得隨意抄傳於外,以免泄密於敵。”


    明朝的國家治理有個特點,那就是政務公開,朝廷各部的公文,大臣的奏疏,高級官員之間的攻訐政爭,都會在第一時間公諸邸報,以供世人觀瞻議論,甚至連傳遞軍情戰情的塘報,一段時間之後也可以抄錄成冊,公開出版。天下治平之事,天下人共見共議之,這也是中原大一統王朝的優良傳統,至於那些邊塞蠻夷,任由爾等仰慕學習無妨。這在四夷來朝的和平時期自然是沒有問題,但若值戰亂之際,就可能被外敵從中窺探軍政機密了,據說努爾哈赤就經常通過邸報了解掌握大明的政治和軍事動向。


    梁廷棟麵露難色,說道:“時下軍情繁蕪,羽書遝至,兵部各司通宵達旦經營調度,時刻不敢耽誤,若軍機概不宣布,世人還以為大敵當前,樞部卻袖手旁觀,無所事事。”


    “請陛下允許戰事平定之後,兵部所有文移,盡數發抄於世,以待天下之公議!”


    文移是公文的泛稱。崇禎頷首應允,梁廷棟退出乾清宮,在宮門外恭敬地跪拜叩首,向皇帝告辭並表達敬意。


    近侍太監將午膳傳了上來,崇禎移步便殿進餐。因時局艱危,他早已下旨減膳,也免了進餐時的鍾鼓之樂,但桌上仍也有十幾品菜肴,今日連獲捷報,心情大好,一頓飯吃下來,竟比平日裏多食用了一碗米飯。


    餐畢飲茶,一個宮女捧了一盆牡丹進來,將花盆擱在廳內的架格之上,一縷清香飄進鼻子裏,崇禎不禁心中一動,放下茶盞,起身近到花前端詳,卻見那牡丹粉白之中帶一絲紅暈,宛如少女雙頰,雍容華貴裏更有清麗動人之意。


    “寒冬裏牡丹開放,清香沁人,真是好花!”他讚了一句。


    “皇爺,是永寧宮田妃娘娘送來的,暖房火溫培育了好幾日,今天才剛剛開放,便送來敬獻給皇爺觀賞。”


    “田妃?”崇禎湊近牡丹嗅了嗅,臉上露出微笑,喃喃說道:“世間千萬種花香,又怎及愛妃國色天香。”


    “擺駕,去永寧宮!”


    ※《崇禎長編》卷三十:(三年正月乙未)帝以間諜絡繹,著加意偵緝,嗣後邊報奏章不得抄傳,違者重處。兵部以羽書遝至,宵旦經營,或調度在本部,不時奏請,或條議在各衙門,立行看覆,若軍機概不宣布,世之覽者,以樞部為袖手旁觀,漫無事事,非其情實也。請俟事平之日,盡數發抄,與天下共見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瀅並收藏崇禎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