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隻爭朝夕
娘娘天生尊貴,一路宮鬥上位 作者:燕青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錦書是太傅長女,又是先帝親封的縣主。娶妻娶賢,錦書知書達理、妥帖大方,楚家有錦書是楚家的福氣。”
皇後這話說的很是客氣的,也是對銷雪擺明了楚家態度。
誰叫雲氏就這麽兩個女兒,打斷骨頭也連著筋。
“安寧方一入宮,本宮瞧著便頗合眼緣,如今,本宮可指望著早日抱上小侄子了。”
不論後宮或是後宅,一旦誕下了嫡子長子,那這地位也穩當了。
可銷雪對這並沒實感,甚至覺得頗為可怖,但不能駁皇後的好意,還是持著淺淺笑容。
要事說完,皇後便困乏了,又賞了一連串的好東西,吩咐奴才搬去雲暉宮。
許是陽光太好,銷雪也有些精神不濟,迴宮喝了碗甜湯,方迴過神。
月白:“雲府的消息想必很快就會傳來了。”
“遲早的事罷了。”
月白:“娘娘似是心情不好?”
銷雪放下調羹,輕嘲:“我又有什麽心情好差,攏共不也得這樣活?”
月白不敢說話了。
銷雪似是沉了口氣:“好月白,幫本宮燃香,歇會兒。”
銷雪倚在貴妃榻上,闔眼養神,月白輕輕給人蓋上薄毯。
銷雪也不想自怨自艾的,在這四四方方的庭院裏,她已經在盡力尋著歡。
其實,在北地,冬日動輒宅上幾月都尋常,但在這雲暉宮,總覺得時間太長太長。
可悲可憐,但在這吃人的社會,她有自知之明所以無能為力。
圍著男人孩子打轉,女子的身體不是她的身體。
而她,在這朝代中不能說一人之下,但也是萬人之上。在這皇宮中沒有生存壓力,更沒有家族負累,可以說再瀟灑不過,卻仍覺不滿。
若是被他人曉得她心中想法,可不知該被如何說不知好歹妖言惑眾去。
蠻好,總要有人得償所願的。
而她,隻能為了自己所願不停歇。
銷雪是在晚上收到錦書的信件。
這並非是錦書第一迴寫信,但這次的信是淳祈帝帶來的。
信是錦書前一晚寫的,說的不外乎是些女兒情思,告知了銷雪她的婚期,又同銷雪聊表思念,說些遞牌子請願入宮見麵的話。
“愛妃入宮後,似再未同雲縣主見麵?”
說來,淳祈帝壓根沒必要跑這一趟。
若非遞信進皇宮要層層篩查,更別提能不能及時,雲太傅這才托大央淳祈帝派個人送,本一句話的事,淳祈帝想著,嘴上答應了,信卻放在一邊,等忙好了,就往雲暉宮來。
“是了,姐姐有傷在身,行動不便,自是不能與妾見麵。現下婚期在即,恐怕更抽不出時間。”
淳祈帝蹙眉:“愛妃若是想念,朕便下旨傳人來,婚期不礙事,再忙也抽得出時間。”
“姐姐都說婚期就定了八月底,細細數來不過半月之期,一年都等得,哪裏又差的了半月。再說,皇後娘娘都沒傳召姐姐,妾哪裏好給姐姐添加負累。“
淳祈帝吹了口茶:“愛妃何時也變得這般瞻前顧後?”
銷雪登時便不悅了,把信輕擲於桌麵:“陛下這般關切雲縣主之事,當初又何必叫妾入宮?同樣是一朝出嫁,也不見得陛下多關心興宜幾分。”
淳祈帝的動作也慢下來了,眼眸略深,心下已有不虞在。
“這世間之事哪裏厘得清楚明白?陛下隻當妾還未做好姊妹相親的準備吧。”
淳祈帝輕嗤一聲:“為何?”
銷雪抬眼望了一眼淳祈帝,迅速撇過身去,搓著指尖:“妾是頑劣敗家子,人就是賢淑貴閨秀。都說長姐如母,見麵的機會不多,訓話的次數卻不少。”
別說銷雪,饒是淳祁帝讀了這信,亦才覺錦書竟同她那古板的父親祖母如出一轍,無外乎那些叫淳祁帝都不忍卒看的勸誡。
淳祈帝失笑,捏了把人後頸:“朕瞧,難得還有能治得住愛妃之人。”
銷雪哼了一聲,握著淳祈帝的手,轉過身來,總算肯正眼瞧淳祈帝:“別以為妾不曉得,若非姐姐事出突然,哪裏還容得妾同陛下纏綿悱惻?就這事,叫妾說什麽話都不對。說慶幸,顯得妾對姊妹無情;說不幸,可明明遇見陛下本是幸運。”
淳祈帝失笑,大抵天自有成算。
淳祈帝指腹抹過銷雪唇側:“越發沒個輕重,朕瞧愛妃是閑著想太多。”
銷雪嘟唇:“那還不是您非得提,妾可並非個自怨自艾傷春悲秋的,妾隻曉得晚來風急,隻爭朝夕。”
銷雪也不知是有意無意,吐氣如蘭之時粉嫩的舌尖輕輕摩擦過淳祈帝的指尖。
一瞬間若有若無的潤軟引得人浮想聯翩,被接觸的地方甚至發麻發癢。
看得出來是隻爭朝夕了。
淳祈帝心下暗罵一聲,就把人從榻上撈起,還引得銷雪一陣驚唿,繼而龜縮在淳祈帝的胸膛中。
淳祈帝輕笑:“長夜不漫,千金不換。”
銷雪欲拒還迎哼唧兩聲,手擰了擰淳祈帝少有的軟肉。
是幹柴烈火也澆油。
“日夜相擁,仍覺不夠,但求此時作恆久。”
淳祈帝低頭,燈火氤氳下,美人發絲微亂,衣裳略淩,麵若桃花口若櫻,眼波瀲灩水霧輕。
淳祈帝喉結微動,磨人不償命,沉淪亦忘情。
銷雪這邊是鴛鴦被裏成雙夜,李夫人那卻是愁雲慘淡暗自淒。
月上枝頭,未央宮仍燭火通明。
李氏撐著頭養神:“陛下今兒去了哪?”
春風小心地給李氏捏著肩,囁嚅道:“說是,去了雲暉宮呢……”
李氏冷笑一聲,唰一下睜開了眼:“昨兒也是雲暉宮?”
春風小聲應:“是。”
李氏咬牙:“不過是個不能生的,陛下倒樂意費心。嗬,月蘭無所出,陛下慣去,如今……”
“娘娘慎言啊。玉姬那,沈氏那,陛下不也方去。”
“本宮便是瞧不慣小雲氏那狐媚做派,北巡一路纏著陛下也罷,迴宮後還不消停,本宮真該去……”
說到這,李氏一愣,又泄了氣:“都說子嗣子嗣,本宮瞧著兩位太後也是一點不急。”
皇後這話說的很是客氣的,也是對銷雪擺明了楚家態度。
誰叫雲氏就這麽兩個女兒,打斷骨頭也連著筋。
“安寧方一入宮,本宮瞧著便頗合眼緣,如今,本宮可指望著早日抱上小侄子了。”
不論後宮或是後宅,一旦誕下了嫡子長子,那這地位也穩當了。
可銷雪對這並沒實感,甚至覺得頗為可怖,但不能駁皇後的好意,還是持著淺淺笑容。
要事說完,皇後便困乏了,又賞了一連串的好東西,吩咐奴才搬去雲暉宮。
許是陽光太好,銷雪也有些精神不濟,迴宮喝了碗甜湯,方迴過神。
月白:“雲府的消息想必很快就會傳來了。”
“遲早的事罷了。”
月白:“娘娘似是心情不好?”
銷雪放下調羹,輕嘲:“我又有什麽心情好差,攏共不也得這樣活?”
月白不敢說話了。
銷雪似是沉了口氣:“好月白,幫本宮燃香,歇會兒。”
銷雪倚在貴妃榻上,闔眼養神,月白輕輕給人蓋上薄毯。
銷雪也不想自怨自艾的,在這四四方方的庭院裏,她已經在盡力尋著歡。
其實,在北地,冬日動輒宅上幾月都尋常,但在這雲暉宮,總覺得時間太長太長。
可悲可憐,但在這吃人的社會,她有自知之明所以無能為力。
圍著男人孩子打轉,女子的身體不是她的身體。
而她,在這朝代中不能說一人之下,但也是萬人之上。在這皇宮中沒有生存壓力,更沒有家族負累,可以說再瀟灑不過,卻仍覺不滿。
若是被他人曉得她心中想法,可不知該被如何說不知好歹妖言惑眾去。
蠻好,總要有人得償所願的。
而她,隻能為了自己所願不停歇。
銷雪是在晚上收到錦書的信件。
這並非是錦書第一迴寫信,但這次的信是淳祈帝帶來的。
信是錦書前一晚寫的,說的不外乎是些女兒情思,告知了銷雪她的婚期,又同銷雪聊表思念,說些遞牌子請願入宮見麵的話。
“愛妃入宮後,似再未同雲縣主見麵?”
說來,淳祈帝壓根沒必要跑這一趟。
若非遞信進皇宮要層層篩查,更別提能不能及時,雲太傅這才托大央淳祈帝派個人送,本一句話的事,淳祈帝想著,嘴上答應了,信卻放在一邊,等忙好了,就往雲暉宮來。
“是了,姐姐有傷在身,行動不便,自是不能與妾見麵。現下婚期在即,恐怕更抽不出時間。”
淳祈帝蹙眉:“愛妃若是想念,朕便下旨傳人來,婚期不礙事,再忙也抽得出時間。”
“姐姐都說婚期就定了八月底,細細數來不過半月之期,一年都等得,哪裏又差的了半月。再說,皇後娘娘都沒傳召姐姐,妾哪裏好給姐姐添加負累。“
淳祈帝吹了口茶:“愛妃何時也變得這般瞻前顧後?”
銷雪登時便不悅了,把信輕擲於桌麵:“陛下這般關切雲縣主之事,當初又何必叫妾入宮?同樣是一朝出嫁,也不見得陛下多關心興宜幾分。”
淳祈帝的動作也慢下來了,眼眸略深,心下已有不虞在。
“這世間之事哪裏厘得清楚明白?陛下隻當妾還未做好姊妹相親的準備吧。”
淳祈帝輕嗤一聲:“為何?”
銷雪抬眼望了一眼淳祈帝,迅速撇過身去,搓著指尖:“妾是頑劣敗家子,人就是賢淑貴閨秀。都說長姐如母,見麵的機會不多,訓話的次數卻不少。”
別說銷雪,饒是淳祁帝讀了這信,亦才覺錦書竟同她那古板的父親祖母如出一轍,無外乎那些叫淳祁帝都不忍卒看的勸誡。
淳祈帝失笑,捏了把人後頸:“朕瞧,難得還有能治得住愛妃之人。”
銷雪哼了一聲,握著淳祈帝的手,轉過身來,總算肯正眼瞧淳祈帝:“別以為妾不曉得,若非姐姐事出突然,哪裏還容得妾同陛下纏綿悱惻?就這事,叫妾說什麽話都不對。說慶幸,顯得妾對姊妹無情;說不幸,可明明遇見陛下本是幸運。”
淳祈帝失笑,大抵天自有成算。
淳祈帝指腹抹過銷雪唇側:“越發沒個輕重,朕瞧愛妃是閑著想太多。”
銷雪嘟唇:“那還不是您非得提,妾可並非個自怨自艾傷春悲秋的,妾隻曉得晚來風急,隻爭朝夕。”
銷雪也不知是有意無意,吐氣如蘭之時粉嫩的舌尖輕輕摩擦過淳祈帝的指尖。
一瞬間若有若無的潤軟引得人浮想聯翩,被接觸的地方甚至發麻發癢。
看得出來是隻爭朝夕了。
淳祈帝心下暗罵一聲,就把人從榻上撈起,還引得銷雪一陣驚唿,繼而龜縮在淳祈帝的胸膛中。
淳祈帝輕笑:“長夜不漫,千金不換。”
銷雪欲拒還迎哼唧兩聲,手擰了擰淳祈帝少有的軟肉。
是幹柴烈火也澆油。
“日夜相擁,仍覺不夠,但求此時作恆久。”
淳祈帝低頭,燈火氤氳下,美人發絲微亂,衣裳略淩,麵若桃花口若櫻,眼波瀲灩水霧輕。
淳祈帝喉結微動,磨人不償命,沉淪亦忘情。
銷雪這邊是鴛鴦被裏成雙夜,李夫人那卻是愁雲慘淡暗自淒。
月上枝頭,未央宮仍燭火通明。
李氏撐著頭養神:“陛下今兒去了哪?”
春風小心地給李氏捏著肩,囁嚅道:“說是,去了雲暉宮呢……”
李氏冷笑一聲,唰一下睜開了眼:“昨兒也是雲暉宮?”
春風小聲應:“是。”
李氏咬牙:“不過是個不能生的,陛下倒樂意費心。嗬,月蘭無所出,陛下慣去,如今……”
“娘娘慎言啊。玉姬那,沈氏那,陛下不也方去。”
“本宮便是瞧不慣小雲氏那狐媚做派,北巡一路纏著陛下也罷,迴宮後還不消停,本宮真該去……”
說到這,李氏一愣,又泄了氣:“都說子嗣子嗣,本宮瞧著兩位太後也是一點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