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告訴群臣,他要召請各部落首領來開會。


    在這次會議上,他要合符!


    他將把自己是天下的共主這一事實推到明麵上來。盡管事實上他已經統一了天下,但是這事兒得大家都點頭認同。


    經過和群臣商議,聽取眾多意見後,黃帝把會議召開地點定在涿鹿城。


    之所以選擇這裏,一是因為涿鹿城又大又氣派,二是因為阪泉之戰和涿鹿之戰,將蚩尤和臨魁都擊敗了,從而奠定了他一統大業的基礎。基於此,後來的大史學家顧頡剛評價為“千古文明開涿鹿”。


    …………………………


    這日,黃帝站在涿鹿城牆上,對群臣道:“屆時,我得合符以表明天下合一。天下首領眾多,城池中是放不下的,而且我站在城牆上,也隻能有一麵能麵對首領。需得選擇一個高處,讓首領們四麵八方來朝拜才好。”


    眾人不解,問:“那大王的意思是……”


    黃帝指著城外不遠處的一座山丘,道:“我看那裏最合適。”


    從今天的涿鹿城往西南方向走十公裏左右,有一個名叫保岱的村落。村子麵向桑幹河平原,北邊有一座山,名為釜山。


    但在上古時期,這座山沒有名字。所以黃帝指著它隻能說:“那座山最合適。”


    為什麽那座山合符最合適呢?


    群臣順著黃帝的手指看過去,隻見那山丘底座圓圓的,越往上越細,遠遠看去,就好像一口鍋倒扣在平原上。


    眾人恍然大悟,都誇讚大王選的這個地方好。


    站在這座山的山頂上,可觀看四處的道路,還可以接受八方來人朝拜。簡直是再好不過的了。


    不過,合符這樣一件要讓千秋萬代都記住的事情,必須要記錄下來啊!總不能寫小山丘吧。該山必須有地名呀!


    黃帝對倉頡說:“你來,給這座山起一個名字。”


    倉頡看了看那像一口鍋倒扣著的山,笑道:“大王,這有何難?這不就是煮飯用的炊具一樣麽,我給煮飯炊具造了一個字為‘鬲’,那這座山我們就叫它‘鬲山’好了。”


    “鬲山?!”黃帝反複念誦了幾遍,當場拍板,“好,這座山就叫鬲山了。”


    到商周之後,人們將釜字替代鬲字,所以這座山也就更名為釜山。


    決定了在釜山合符,那共鼓等人就開始忙碌起來。


    他們在釜山上修建合符台,設置合符石。一切安排就緒,也就各大部落首領來此了。


    在等待首領們來的空隙中,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什麽是“符”?


    在上古時期,符又稱符節、符信,多以竹、木、獸皮、玉、骨等為材料製作,製成後一分為二,供持有者雙方相互印證,也就是合符。


    合符是早在部落聯盟製度形成之時,便已經有了的一項合盟信物製度。隻是那些合盟規模小,所以沒能在曆史上留下痕跡。


    但黃帝這次釜山合符不同,這是神州大地上有史以來第一次全部首領都來參加合盟的一次盛會。規模宏大,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所以在曆史上烙下深深的一筆。


    人有了期盼,時間就過得很快。


    轉眼間就來到合符的日子。


    那幾天裏,涿鹿城城門大開,笑聲不斷。


    各地部落首領紛紛趕來,他們手持朝拜賀禮,向黃帝道賀,並甘願俯首為臣。他們之所以這麽順服,和上一次黃帝巡視天下是分不開的。


    黃帝不但給每個部落送去召集令,還將他手裏所有的創造和發明都普及給這些部落的子民。


    天下人都享受著黃帝集合的智慧的成果,自然也就心甘情願視他為大王。


    黃帝在宮殿裏款待他們,有美酒,有烤肉,有美好的音樂和歌舞。同時也給他們開各種會議,首先就是廢除各氏族、部落、部落聯盟各自的圖騰,一律改用伏羲氏創造出來的龍作為圖騰。


    黃帝說:“從今天起,這個集萬物於一身的龍圖騰,便是我們共認的符契。從今以後,所有部落的旗子上,都隻能出現龍。”


    諸位首領紛紛弓腰施禮:“大王,遵命。”


    於是,黃帝率領眾人來到釜山,眾人團團圍在釜山下,他登上合符台,取出合符石,親自將所有部落的符契毀掉,改換成龍圖騰的符契。


    後來,華夏一族的子孫們,無論是漢族,還是其他五十四個少數民族,都以自己是“龍的傳人”為榮。而起端便是源於這次合符。


    站在合符台上,黃帝莊嚴地宣布:“我軒轅氏奉天之命,做天下之王,定符契為龍,定都邑為涿鹿。”


    他的話音落下,涿鹿原野上便響起掌聲,經久不息。


    這次會議,不隻是決定了天子、都城和符契,事實上,它還代表著華夏一族從蠻夷社會進入文明社會,更是融合統一的文化和團結穩定發展的思想理念的啟端。


    當我們喊起中華文明五千年這句話時,一定要知道,之所以有五千年的文明,要歸功於黃帝這次釜山合符。


    而合符的背後,是黃帝率領他的團隊百折不撓、艱苦創業的精神。五千年過去了,這種精神依然在指導我們中華民族的發展,讓我們中華民族在世界立於不敗之地。


    ………………………………


    黃帝統一江山,又建立起完善的管理體係後,便騰出時間和精力來培養孩子。


    此時的玄囂已經長大成人,於是他將玄囂派到東夷去做了一個部落首領,還給他娶鳳鴻氏部落女子為妻。


    因為黃帝在年輕時生育玄囂,而黃帝又長壽,所以他一直未能等到黃帝將王位傳給他。因此,玄囂一直在大庭氏之墟做他的東夷部落首領。


    他養育了重、該、窮奇、般(尹般)、蟜極、倍伐、昧、窮申等兒子。其中,蟜極又養育了兒子高辛氏(帝嚳)。


    玄囂的曾孫有棄(後稷)、契、放勳(堯)、摯、台璽等人。


    昌意從小被黃帝放養在若水河畔,長大後,他娶了蜀山氏女子為妻,並生育了一個兒子名為顓頊。


    昌意也是始終都活在壯年父親的“陰影”之下,所以黃帝的王位他也未能繼承上。


    那黃帝的王位最終傳給誰了呢?請看爭春秋第二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爭春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話聯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話聯翩並收藏爭春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