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龍山清晨,萬籟俱寂,天剛蒙蒙亮,破曉的晨光喚醒沉睡的生靈,空氣透著些清涼,我緩緩穿越這片記憶的白霧,,忘記了時間,卻憶起了往事!
“唉,是老泥鰍麽,起那麽早啊。”
“你不也起了嗎,老家夥。”我也趕忙迴答。
“老泥鰍,聽聲你就知道是我了?”說罷便咳了幾聲。
“除了你也沒人這麽叫我咯,身體不行就在家老實躺著,聽故事也不用這麽早嘛。”我三步並作兩步穿過薄霧去扶他。
他拄個拐杖,戴個小棉帽,耳朵上還別了一根煙,晃悠著走在碎石路上,咳嗽聲一直沒停過。我小跑前去扶,摻著他坐到亭子的木凳上。
他坐著喘了口氣慢吞道:“一把土都埋到眉毛了,指不定哪天一覺就醒不了咯,再不看看咱這盤龍山的日出就沒機會啦。”說完便點了隻煙。
我也望向東方,看著太陽一點點從盤龍山峰露出頭來,霧氣漸薄,霧在微風的吹拂下滾來滾去,山上冰封千裏,反倒有點太晃眼,活了大半輩子,還是第一次這麽輕閑的看日出呢。
“老泥鰍,你不是說要給我講講咱這盤龍山過去的老故事麽,快點的,我這老年癡呆症等會兒再忘了,不然不讓你迴家吃飯。”
“老東西,急什麽,天天什麽都忘,這倒記得清楚,這就給你講,該從何說起呢?”我望向盤龍山。
“我們村子的四周被盤龍山呈包圍之勢,水流不斷,山水環抱,就三格龍身而言,實屬上格龍,千裏迢迢,萬裏行程,跌宕起伏,宛若江河流動,浪淘波湧,龍身行盡,到頭結穴,如千裏來龍,千裏結穴,而且前迎後送,左右夾護,如王候出行,浩浩蕩蕩,氣勢磅礴,令人生畏,按祖傳《龍囊傳》所載,此等為領群龍脈結地,少見寶穴,此中必有一番天地。爸爸,你有沒有探查過?”龍子睛指著山脈分析。
“子睛,你說得沒錯,這處風水寶穴的確是上天賜予我們最好的禮物,相傳,千年之前,一位秦朝學者遊曆此處,夢見一條巨龍盤旋於山峰,隨消失山穀中,為防止巨龍離去,那位學者便和村民一起在山上建了一座龍王廟供人祭拜,千年來養育我們臥龍穀多少代子子孫孫,老輩兒說這裏曾埋著一個皇族墓地,也不知何朝何代,誰也說不準,祖先定下規矩,不可挖山動石,以免動了龍脈,招惹惡果。”龍子睛爸爸望向四麵,若有所思。
“真的是那樣嗎?爸爸。”
“爸爸也不知,還有一個傳說,說盤龍山具有靈性,有誰動了山脈必會有懲罰,曆史曾有一次盤龍山六個月滴雨不下,草木枯死,蝗蟲四起,就是有人驚動了龍脈。”
那時龍子睛依然站在爸爸身後,望著他的背影,如同站在巨人肩膀,這是他記憶中爸爸最深刻的身資,也是最讓他覺得有安全感的樣子,直到爸爸突然的倒下。
故事主人公叫龍子睛,出生時龍爸說是真龍天子下凡,長大必定飛黃騰達,光宗耀祖哩,龍子睛倒覺得他們開心就好,反正那時也掌握不了自己的性別樣貌和名字,可家裏人卻也都對他抱有很大期望。
龍子睛老家就在我們這個老窩,河南洛陽臥龍穀,臥龍穀因漢光武帝劉秀在此過夜點兵得百姓擁護而得名,值得一提的是,龍子睛家中有一本祖傳秘籍《龍囊傳》,這是一本記載大地龍脈,風水寶穴的古籍,龍姓子孫依靠此書學習風水學,代代相傳,四裏八村也算小有名氣,這陰宅陽宅,出喪嫁娶,都會讓龍子睛的爸爸瞧瞧風水選址,黃道吉日。
龍爸不僅靠看風水養家,還是一個刨紅薯地下勞動者,這可不是下地挖紅薯,是幹啥的?盜墓這行的,在咱這北方盜墓者對屍體的隱稱,畢竟這是不能見光的事,行裏人一聽就知道說的是啥。
這刨紅薯也不是說幹就能幹的,超乎常人的心裏素質,顛覆的世界觀和無法預知的危險,也是嚇退無數想著一夜暴富的踏進這行的人,龍爸也是明白人,他需要一位有經驗的倒鬥人。
巧了,臥龍穀中便有一人,咱這臥龍穀還真是臥虎藏龍,此人名叫蘇烏泰,40出頭,行裏人叫他烏鴉,龍爸尊稱他一聲老鴉哥,這個老烏鴉高高胖胖,頭發都快掉光了,也不知多久沒刮滿臉大胡子,經常煙不離手,可他卻是北派倒鬥的灌大頂(職業技能高)。
老烏鴉是北派倒鬥手法,說起這北派倒鬥就得說說咱這引以為傲的洛陽鏟,北方地區土質較黏,所以墓葬多為土墓。針對北方土墓的特點,一種方便而又能快速、準確定位墓葬具體位置的工具應運而生,這就是洛陽鏟。
這洛陽鏟傳是1923年左右洛陽一個盜墓人李鴨子發明出的,洛陽鏟是洛陽地區盜墓者慣用的一種尋找墓葬的工具。洛陽鏟的端部用金屬鍛鑄而成,截麵呈月牙形狀。使用時利用慣性將洛陽鏟插入土中,再向上提起,鏟頭就能帶出土來,根據洛陽鏟帶出的土,有經驗的盜墓者就能判斷此處是否有墓葬。
一般來說,有墓葬的地方,洛陽鏟帶出的土為五花土,沒有墓葬之處的土為生土。由於洛陽鏟攜帶方便、用法簡單,探測墓葬準確,因此在咱這中原、北方地區十分流行。可以說,洛陽鏟是“北派”盜墓的象征。
說來也是緣份,無論是尋找墓葬還是發掘墓葬,“北派”沒有太多技術含量,單純依靠工具鋒銳,所以行裏將“北派”盜墓稱為“粗放型”。而龍爸憑借《龍囊傳》所記,如龍般嬌翔,飄忽隘顯的地脈,地脈以山川走向為其標誌,稱之為龍脈,這等千裏尋龍,分金定穴正是北派倒鬥所缺。
龍爸與老烏鴉的強強聯手也確實倒了不少鬥,倒了不少明器(冥器),老烏鴉負責跑街(銷贓),錢對半分,龍爸拿出部分錢,修橋鋪路,建校扶貧,也算是積點陰德。村子裏人卻說龍爸是龍王爺轉世,給他起個外號叫老龍王,時間一長連他的真名都忘了。
有一天,龍媽上山後,下雨滑倒暈倒在山上,生了一場大病,高燒不退,檢查結果得了重症肺炎,老龍王急壞了,家裏錢全拿了出來給龍媽治病,治病花了幾十萬,東拚西湊又借了不少,龍媽病治好之後,每天要吃一堆藥才能維持著,整個家也負債累累。
為了盡快還清債款,老龍王便想起盤龍山上的那座不知何朝何代的古墓。雖然老鴉哥曾提到過去刨刨,但祖先定了規矩,自己一直沒同意,但現在也管不了那麽多了。
老龍王等到晚上去了老烏鴉家向他提議一下,“老鴉哥,吃過沒?銘祖在家不?”
老烏鴉一見趕忙拿個凳子說:“龍哥,今咋過來了,快坐,這不剛吃完,銘祖這不非要自己出去長長見識,大了管不住了,我整倆菜咱哥倆喝一杯咋樣。”
老龍王擺擺手,“老鴉哥,不喝了,今找你有點事。”
“說,啥事,咱這莫逆之交,你開口就行。”
“老鴉哥,這不你弟妹的事,欠了一屁股債,也麻煩你那麽多次,替我拿了不少錢,我尋思咱倆去刨一次去,換點錢替老弟還債。”
“就這事啊,老弟,沒問題,哥幫你,啥時候去,去哪,你探查好通知我,我準備一下。”老烏鴉很高興,畢竟好長時間沒刨過紅薯了。
“不用查了,我早就算過,這盤龍山上有龍樓寶殿。”(龍樓,高聳入雲的山峰為龍樓,寶殿,雄偉平整的山嶺為寶殿,龍樓寶殿合在一起,就是指陪葬品奢華的超大型古墓。)
“盤龍山!龍樓寶殿!”老烏鴉一下彈了起來。
“唉,是老泥鰍麽,起那麽早啊。”
“你不也起了嗎,老家夥。”我也趕忙迴答。
“老泥鰍,聽聲你就知道是我了?”說罷便咳了幾聲。
“除了你也沒人這麽叫我咯,身體不行就在家老實躺著,聽故事也不用這麽早嘛。”我三步並作兩步穿過薄霧去扶他。
他拄個拐杖,戴個小棉帽,耳朵上還別了一根煙,晃悠著走在碎石路上,咳嗽聲一直沒停過。我小跑前去扶,摻著他坐到亭子的木凳上。
他坐著喘了口氣慢吞道:“一把土都埋到眉毛了,指不定哪天一覺就醒不了咯,再不看看咱這盤龍山的日出就沒機會啦。”說完便點了隻煙。
我也望向東方,看著太陽一點點從盤龍山峰露出頭來,霧氣漸薄,霧在微風的吹拂下滾來滾去,山上冰封千裏,反倒有點太晃眼,活了大半輩子,還是第一次這麽輕閑的看日出呢。
“老泥鰍,你不是說要給我講講咱這盤龍山過去的老故事麽,快點的,我這老年癡呆症等會兒再忘了,不然不讓你迴家吃飯。”
“老東西,急什麽,天天什麽都忘,這倒記得清楚,這就給你講,該從何說起呢?”我望向盤龍山。
“我們村子的四周被盤龍山呈包圍之勢,水流不斷,山水環抱,就三格龍身而言,實屬上格龍,千裏迢迢,萬裏行程,跌宕起伏,宛若江河流動,浪淘波湧,龍身行盡,到頭結穴,如千裏來龍,千裏結穴,而且前迎後送,左右夾護,如王候出行,浩浩蕩蕩,氣勢磅礴,令人生畏,按祖傳《龍囊傳》所載,此等為領群龍脈結地,少見寶穴,此中必有一番天地。爸爸,你有沒有探查過?”龍子睛指著山脈分析。
“子睛,你說得沒錯,這處風水寶穴的確是上天賜予我們最好的禮物,相傳,千年之前,一位秦朝學者遊曆此處,夢見一條巨龍盤旋於山峰,隨消失山穀中,為防止巨龍離去,那位學者便和村民一起在山上建了一座龍王廟供人祭拜,千年來養育我們臥龍穀多少代子子孫孫,老輩兒說這裏曾埋著一個皇族墓地,也不知何朝何代,誰也說不準,祖先定下規矩,不可挖山動石,以免動了龍脈,招惹惡果。”龍子睛爸爸望向四麵,若有所思。
“真的是那樣嗎?爸爸。”
“爸爸也不知,還有一個傳說,說盤龍山具有靈性,有誰動了山脈必會有懲罰,曆史曾有一次盤龍山六個月滴雨不下,草木枯死,蝗蟲四起,就是有人驚動了龍脈。”
那時龍子睛依然站在爸爸身後,望著他的背影,如同站在巨人肩膀,這是他記憶中爸爸最深刻的身資,也是最讓他覺得有安全感的樣子,直到爸爸突然的倒下。
故事主人公叫龍子睛,出生時龍爸說是真龍天子下凡,長大必定飛黃騰達,光宗耀祖哩,龍子睛倒覺得他們開心就好,反正那時也掌握不了自己的性別樣貌和名字,可家裏人卻也都對他抱有很大期望。
龍子睛老家就在我們這個老窩,河南洛陽臥龍穀,臥龍穀因漢光武帝劉秀在此過夜點兵得百姓擁護而得名,值得一提的是,龍子睛家中有一本祖傳秘籍《龍囊傳》,這是一本記載大地龍脈,風水寶穴的古籍,龍姓子孫依靠此書學習風水學,代代相傳,四裏八村也算小有名氣,這陰宅陽宅,出喪嫁娶,都會讓龍子睛的爸爸瞧瞧風水選址,黃道吉日。
龍爸不僅靠看風水養家,還是一個刨紅薯地下勞動者,這可不是下地挖紅薯,是幹啥的?盜墓這行的,在咱這北方盜墓者對屍體的隱稱,畢竟這是不能見光的事,行裏人一聽就知道說的是啥。
這刨紅薯也不是說幹就能幹的,超乎常人的心裏素質,顛覆的世界觀和無法預知的危險,也是嚇退無數想著一夜暴富的踏進這行的人,龍爸也是明白人,他需要一位有經驗的倒鬥人。
巧了,臥龍穀中便有一人,咱這臥龍穀還真是臥虎藏龍,此人名叫蘇烏泰,40出頭,行裏人叫他烏鴉,龍爸尊稱他一聲老鴉哥,這個老烏鴉高高胖胖,頭發都快掉光了,也不知多久沒刮滿臉大胡子,經常煙不離手,可他卻是北派倒鬥的灌大頂(職業技能高)。
老烏鴉是北派倒鬥手法,說起這北派倒鬥就得說說咱這引以為傲的洛陽鏟,北方地區土質較黏,所以墓葬多為土墓。針對北方土墓的特點,一種方便而又能快速、準確定位墓葬具體位置的工具應運而生,這就是洛陽鏟。
這洛陽鏟傳是1923年左右洛陽一個盜墓人李鴨子發明出的,洛陽鏟是洛陽地區盜墓者慣用的一種尋找墓葬的工具。洛陽鏟的端部用金屬鍛鑄而成,截麵呈月牙形狀。使用時利用慣性將洛陽鏟插入土中,再向上提起,鏟頭就能帶出土來,根據洛陽鏟帶出的土,有經驗的盜墓者就能判斷此處是否有墓葬。
一般來說,有墓葬的地方,洛陽鏟帶出的土為五花土,沒有墓葬之處的土為生土。由於洛陽鏟攜帶方便、用法簡單,探測墓葬準確,因此在咱這中原、北方地區十分流行。可以說,洛陽鏟是“北派”盜墓的象征。
說來也是緣份,無論是尋找墓葬還是發掘墓葬,“北派”沒有太多技術含量,單純依靠工具鋒銳,所以行裏將“北派”盜墓稱為“粗放型”。而龍爸憑借《龍囊傳》所記,如龍般嬌翔,飄忽隘顯的地脈,地脈以山川走向為其標誌,稱之為龍脈,這等千裏尋龍,分金定穴正是北派倒鬥所缺。
龍爸與老烏鴉的強強聯手也確實倒了不少鬥,倒了不少明器(冥器),老烏鴉負責跑街(銷贓),錢對半分,龍爸拿出部分錢,修橋鋪路,建校扶貧,也算是積點陰德。村子裏人卻說龍爸是龍王爺轉世,給他起個外號叫老龍王,時間一長連他的真名都忘了。
有一天,龍媽上山後,下雨滑倒暈倒在山上,生了一場大病,高燒不退,檢查結果得了重症肺炎,老龍王急壞了,家裏錢全拿了出來給龍媽治病,治病花了幾十萬,東拚西湊又借了不少,龍媽病治好之後,每天要吃一堆藥才能維持著,整個家也負債累累。
為了盡快還清債款,老龍王便想起盤龍山上的那座不知何朝何代的古墓。雖然老鴉哥曾提到過去刨刨,但祖先定了規矩,自己一直沒同意,但現在也管不了那麽多了。
老龍王等到晚上去了老烏鴉家向他提議一下,“老鴉哥,吃過沒?銘祖在家不?”
老烏鴉一見趕忙拿個凳子說:“龍哥,今咋過來了,快坐,這不剛吃完,銘祖這不非要自己出去長長見識,大了管不住了,我整倆菜咱哥倆喝一杯咋樣。”
老龍王擺擺手,“老鴉哥,不喝了,今找你有點事。”
“說,啥事,咱這莫逆之交,你開口就行。”
“老鴉哥,這不你弟妹的事,欠了一屁股債,也麻煩你那麽多次,替我拿了不少錢,我尋思咱倆去刨一次去,換點錢替老弟還債。”
“就這事啊,老弟,沒問題,哥幫你,啥時候去,去哪,你探查好通知我,我準備一下。”老烏鴉很高興,畢竟好長時間沒刨過紅薯了。
“不用查了,我早就算過,這盤龍山上有龍樓寶殿。”(龍樓,高聳入雲的山峰為龍樓,寶殿,雄偉平整的山嶺為寶殿,龍樓寶殿合在一起,就是指陪葬品奢華的超大型古墓。)
“盤龍山!龍樓寶殿!”老烏鴉一下彈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