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龍山上,還陽洞下,破桐之葉,螭紋玉佩,黃瞳眈眈,時不我待。
十一年前,臥龍穀每天都充滿著小孩子奔跑的歡聲笑語,嘴裏唱著一首從古傳到今的當地民謠:烏龜、哈蟆滿坡走,青龍翹頭向天求,白龍潭上白霧流,清風細雨潤禾苗,黑龍潭上黑雲罩,狂風暴雨必來到。
臥龍穀位於八百裏盤龍山的腹地,因為傳說龍王的兒子們都住在這個山穀之中,這個山穀也被稱為臥龍穀,那時龍子睛已十四歲,一天,剛吃完早飯。
“媽,我出去了,晌午飯給我留著。”龍子睛丟下飯碗開門跑了出去。
“慢點,別迴來太晚,等你迴來吃飯。”
初春的清晨,濕潤潤的風微微地拂著一切,又悄悄地走了,淡白色光芒也占據著臥龍穀每個角落,穀中的清晨是寧靜淡雅的,沒有現在的喧鬧氣息,讓人感到心平氣和。
穀中有一座天然浮橋,據說是幾千萬年前一次大的地殼變遷而將山體裂開,浮橋飛架於兩岸岩石,為了方便出行,浮橋經過村民改動,浮橋上還加刻了石雕,雕有一條臥龍,此龍雕刻不是騰雲駕霧,翻攪起四海雲水,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的龍形象,相反卻是一條閉著眼睛,蜷著身軀,靜臥於一片祥雲之上,如同在打著瞌睡,單單看著這條臥龍讓人無法與唿風喚雨的龍想到一起,再看浮橋上刻的一首明朝唐世靖《臥龍鬆》詩:“老幹橫披欹一壑,蒼髯直上聳千峰,破天風雲驚難起,始信山中有臥龍。”頓時又讓人浮想連篇,龍子睛每次經過都會去看這首詩。
小溪從大山裏走來,穿橋而過,時而急,時而緩,清澈見底一路流過村莊,你可以看到溪底花花綠綠的鵝卵石,有時還能看到成群結隊的小魚,聽說還有人在溪中撿到過寶貝,穀中一派幽雅的自然美。
龍子睛踏過修改的平整的橋麵跑到蘇銘祖家,“銘祖,吃完飯沒,我來找你玩。”
蘇銘祖一聽見叫他,三下五除二塞得滿滿一嘴,唔唔拉拉的說:“等我,來了。”
“快點,還要去找龍崗呢。”
銘祖一邊咽一邊摟著龍子睛:“走吧,去哪?”
“先去找龍崗。”
二人來到龍崗家,龍崗家算是村中的一個大戶人家,聽爸爸說龍崗爸爸是一個土夫子,後來才知道土夫子就是形容盜墓的人。
“叔,龍崗在家麽?”
“子睛,找龍兒玩啊,他上山了,你們見了他可得讓他早點迴來啊。”
龍子睛和銘祖打打鬧鬧上了盤龍山,“這麽大,這擱哪去找他?”銘祖望向密密麻麻的樹。
“我知道,他肯定在那裏,跟我走,別丟了。”龍子睛前麵帶路,穿過一片樹林,爬上了山坡。
蘇銘祖登上山坡往後一瞧,讚歎不已,“這地方中,不高不低,安靜又隱秘,村子就在眼皮底下看得一清二楚,看日出,看風景也不錯,子睛你咋不早點帶我來這裏?真不夠哥們。”
“這是我上山無意間發現的,帶龍崗來過一次,他就喜歡上這裏了,沒事他就一個人跑到這裏來,快走,他肯定在這裏。”
山坡邊上樹林圍繞一旁,中間暴露出一片空曠的山地,滿地厚厚的青草地上隻有零星的幾顆大樹讓人歇息乘涼,空地上一個人影對著一顆樹,手不斷地揮來揮去。
二人悄悄地靠近,躲在樹後探出頭查看,隻見樹上掛有一塊畫著一圈套一圈的木板,是靶子,樹對麵十米左右,龍崗拿著一把飛刀,弓起馬步,閉上左眼瞄準靶子,一陣風吹過,青草順風傾倒大片,龍子睛緊緊盯住龍崗手中的飛刀,“嗖”的一聲,飛刀脫手直直向木靶刺去,飛刀刺中木靶邊緣,差一點就脫靶。
這時,銘祖冷冷的說:也不咋地,糊弄誰呢。”
“誰在那?”龍崗抓起一把飛刀射了過來,飛刀不偏不倚正中躲著的大樹,刀徑直插在龍子睛眼前。
龍子睛抱著頭走出來,“龍崗,別激動,是我,我來找你來了。”
龍崗一看是龍子睛連忙收起飛刀道歉,“對不起,我不知道是你們,沒嚇著吧?”
蘇銘祖拔掉樹上的飛刀,“龍崗,你沒事天天就跑來練這玩意,你爸那麽有本事就教了你這玩意,真丟人。”
“銘祖,不準你說我爸,這是我自己要練的,我爸根本不知道。”
“那讓我陪你過練練,咱倆過兩招如何,讓我瞧瞧你有多大本事?”蘇銘祖握緊手中飛刀,架起姿勢。
龍崗連連揮手,“不行,爸爸不讓我在外麵打架,我不想和你動手,我很珍惜夥伴的。”
“懶得和你說,招唿著,我來了。”蘇銘祖上前對龍崗輕揮了一刀。
龍崗頭一仰躲過一刀,蘇銘祖緊接著第二刀揮來,龍崗隻得提刀來擋,“這樣才對。”蘇銘祖道。
二人你來我往,刀來刀去,蘇銘祖的老爸也是一位北派盜墓,自然他也有一點本事,隻是比龍崗小一歲,個頭也小點,龍崗似乎更占優勢,兩人過了幾招,丟下刀赤手空拳扭打在一起。
龍子睛見兩個人滾在一起誰也不放過誰,怕兩個人都惹惱忙上前去拉,“別打了,別傷著了,衣服都髒了。”
誰知伸手去拉的龍子睛突然被扭打在一起的兩人抓住摁在地上,一人抓著手,一人摁著頭,“哈哈,上當了吧,就等你自投羅網了,龍崗,收拾收拾他。”
“好嘞,俺就不客氣了。”
被按得動彈不得的龍子睛嘴裏還吃著幾嘬青草,“虧我還擔心恁倆,反倒還一塊合計我,又想讓我收拾你們了吧!”
“試試看,這次可是俺倆打你一個,有仇報仇,有冤報冤啦。”
龍子睛趁他們一個不注意抽出手反擊,三人變成一片混戰,龍子睛大龍崗一歲,也敵不過倆人合力,邊打邊說:“龍崗你在不幫我,我就不帶你來山上玩了。”
龍崗一聽,立馬倒戈相向,“銘祖,你可別怨我,我棄暗投明了。”
蘇銘祖變成劣勢,被二人壓在身上動彈不得。“俺認輸,俺投降,放開俺。”
三人看看對方亂遭的樣子仰頭大笑,笑地筋疲力盡躺在草地上,看著湛藍的天空,自由飛翔的山鷹,吹著輕柔著微風,伴隨著三人大口的唿吸聲。
蘇銘祖喘著氣說:“我們快點長大吧,長大就可以走出大山了。”
龍子睛扭頭看向龍崗,“龍崗,你呢?”
“我覺得還是慢點好,現在這樣挺好的,還有你們兩個在一起。”
“咱們長大了會不會像爸爸他們一樣,傳承家族手藝,三個人在一起走遍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尋八方龍脈。”
“肯定會啊!”蘇銘祖對天伸出拳頭,“記得咱們的家族協議嗎?”
“當然記得。”龍子睛和龍崗也伸出拳頭碰在一起。
三人齊說:“刎頸之交,肝膽相照,雖死不負。”三個拳頭碰在一起對著太陽,散發著溫暖的光芒。
“就這樣約定好了,誰都不可以反悔,反悔是小狗。”
“汪,汪!”龍崗學小狗叫了兩聲,三人麵麵相覷,哈哈大笑。
時間離晌午還有個把鍾頭,龍子睛提議說:“咱們在往上爬爬,還不知道上麵什麽樣呢,誰敢?”
“有什麽不敢,”銘祖站起來拍拍身上,“看誰先跑上去,就算誰贏,我先跑咯。”銘祖撒腿就跑,龍崗二人立刻起身去追。
再往上山路十分陡峭,一條窄窄的小路崎嶇無比,露出猙獰的岩石,兩邊便是深溝險壑,隻要一不留神,有可能就葬送在這荒山野外,難怪大人們從來不讓往山上去。
銘祖跑的很快,龍崗兩人被遠遠甩在身後,隻聽得見聲音傳來,“你倆快點,我都快要跑到山頂了。”
奔跑勞累的倆人攙扶著往上爬,走了一陣看見銘祖麵對著一顆參天大樹下悠閑的等著他倆,看到兩人大喊:“快點過來看!”
十一年前,臥龍穀每天都充滿著小孩子奔跑的歡聲笑語,嘴裏唱著一首從古傳到今的當地民謠:烏龜、哈蟆滿坡走,青龍翹頭向天求,白龍潭上白霧流,清風細雨潤禾苗,黑龍潭上黑雲罩,狂風暴雨必來到。
臥龍穀位於八百裏盤龍山的腹地,因為傳說龍王的兒子們都住在這個山穀之中,這個山穀也被稱為臥龍穀,那時龍子睛已十四歲,一天,剛吃完早飯。
“媽,我出去了,晌午飯給我留著。”龍子睛丟下飯碗開門跑了出去。
“慢點,別迴來太晚,等你迴來吃飯。”
初春的清晨,濕潤潤的風微微地拂著一切,又悄悄地走了,淡白色光芒也占據著臥龍穀每個角落,穀中的清晨是寧靜淡雅的,沒有現在的喧鬧氣息,讓人感到心平氣和。
穀中有一座天然浮橋,據說是幾千萬年前一次大的地殼變遷而將山體裂開,浮橋飛架於兩岸岩石,為了方便出行,浮橋經過村民改動,浮橋上還加刻了石雕,雕有一條臥龍,此龍雕刻不是騰雲駕霧,翻攪起四海雲水,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的龍形象,相反卻是一條閉著眼睛,蜷著身軀,靜臥於一片祥雲之上,如同在打著瞌睡,單單看著這條臥龍讓人無法與唿風喚雨的龍想到一起,再看浮橋上刻的一首明朝唐世靖《臥龍鬆》詩:“老幹橫披欹一壑,蒼髯直上聳千峰,破天風雲驚難起,始信山中有臥龍。”頓時又讓人浮想連篇,龍子睛每次經過都會去看這首詩。
小溪從大山裏走來,穿橋而過,時而急,時而緩,清澈見底一路流過村莊,你可以看到溪底花花綠綠的鵝卵石,有時還能看到成群結隊的小魚,聽說還有人在溪中撿到過寶貝,穀中一派幽雅的自然美。
龍子睛踏過修改的平整的橋麵跑到蘇銘祖家,“銘祖,吃完飯沒,我來找你玩。”
蘇銘祖一聽見叫他,三下五除二塞得滿滿一嘴,唔唔拉拉的說:“等我,來了。”
“快點,還要去找龍崗呢。”
銘祖一邊咽一邊摟著龍子睛:“走吧,去哪?”
“先去找龍崗。”
二人來到龍崗家,龍崗家算是村中的一個大戶人家,聽爸爸說龍崗爸爸是一個土夫子,後來才知道土夫子就是形容盜墓的人。
“叔,龍崗在家麽?”
“子睛,找龍兒玩啊,他上山了,你們見了他可得讓他早點迴來啊。”
龍子睛和銘祖打打鬧鬧上了盤龍山,“這麽大,這擱哪去找他?”銘祖望向密密麻麻的樹。
“我知道,他肯定在那裏,跟我走,別丟了。”龍子睛前麵帶路,穿過一片樹林,爬上了山坡。
蘇銘祖登上山坡往後一瞧,讚歎不已,“這地方中,不高不低,安靜又隱秘,村子就在眼皮底下看得一清二楚,看日出,看風景也不錯,子睛你咋不早點帶我來這裏?真不夠哥們。”
“這是我上山無意間發現的,帶龍崗來過一次,他就喜歡上這裏了,沒事他就一個人跑到這裏來,快走,他肯定在這裏。”
山坡邊上樹林圍繞一旁,中間暴露出一片空曠的山地,滿地厚厚的青草地上隻有零星的幾顆大樹讓人歇息乘涼,空地上一個人影對著一顆樹,手不斷地揮來揮去。
二人悄悄地靠近,躲在樹後探出頭查看,隻見樹上掛有一塊畫著一圈套一圈的木板,是靶子,樹對麵十米左右,龍崗拿著一把飛刀,弓起馬步,閉上左眼瞄準靶子,一陣風吹過,青草順風傾倒大片,龍子睛緊緊盯住龍崗手中的飛刀,“嗖”的一聲,飛刀脫手直直向木靶刺去,飛刀刺中木靶邊緣,差一點就脫靶。
這時,銘祖冷冷的說:也不咋地,糊弄誰呢。”
“誰在那?”龍崗抓起一把飛刀射了過來,飛刀不偏不倚正中躲著的大樹,刀徑直插在龍子睛眼前。
龍子睛抱著頭走出來,“龍崗,別激動,是我,我來找你來了。”
龍崗一看是龍子睛連忙收起飛刀道歉,“對不起,我不知道是你們,沒嚇著吧?”
蘇銘祖拔掉樹上的飛刀,“龍崗,你沒事天天就跑來練這玩意,你爸那麽有本事就教了你這玩意,真丟人。”
“銘祖,不準你說我爸,這是我自己要練的,我爸根本不知道。”
“那讓我陪你過練練,咱倆過兩招如何,讓我瞧瞧你有多大本事?”蘇銘祖握緊手中飛刀,架起姿勢。
龍崗連連揮手,“不行,爸爸不讓我在外麵打架,我不想和你動手,我很珍惜夥伴的。”
“懶得和你說,招唿著,我來了。”蘇銘祖上前對龍崗輕揮了一刀。
龍崗頭一仰躲過一刀,蘇銘祖緊接著第二刀揮來,龍崗隻得提刀來擋,“這樣才對。”蘇銘祖道。
二人你來我往,刀來刀去,蘇銘祖的老爸也是一位北派盜墓,自然他也有一點本事,隻是比龍崗小一歲,個頭也小點,龍崗似乎更占優勢,兩人過了幾招,丟下刀赤手空拳扭打在一起。
龍子睛見兩個人滾在一起誰也不放過誰,怕兩個人都惹惱忙上前去拉,“別打了,別傷著了,衣服都髒了。”
誰知伸手去拉的龍子睛突然被扭打在一起的兩人抓住摁在地上,一人抓著手,一人摁著頭,“哈哈,上當了吧,就等你自投羅網了,龍崗,收拾收拾他。”
“好嘞,俺就不客氣了。”
被按得動彈不得的龍子睛嘴裏還吃著幾嘬青草,“虧我還擔心恁倆,反倒還一塊合計我,又想讓我收拾你們了吧!”
“試試看,這次可是俺倆打你一個,有仇報仇,有冤報冤啦。”
龍子睛趁他們一個不注意抽出手反擊,三人變成一片混戰,龍子睛大龍崗一歲,也敵不過倆人合力,邊打邊說:“龍崗你在不幫我,我就不帶你來山上玩了。”
龍崗一聽,立馬倒戈相向,“銘祖,你可別怨我,我棄暗投明了。”
蘇銘祖變成劣勢,被二人壓在身上動彈不得。“俺認輸,俺投降,放開俺。”
三人看看對方亂遭的樣子仰頭大笑,笑地筋疲力盡躺在草地上,看著湛藍的天空,自由飛翔的山鷹,吹著輕柔著微風,伴隨著三人大口的唿吸聲。
蘇銘祖喘著氣說:“我們快點長大吧,長大就可以走出大山了。”
龍子睛扭頭看向龍崗,“龍崗,你呢?”
“我覺得還是慢點好,現在這樣挺好的,還有你們兩個在一起。”
“咱們長大了會不會像爸爸他們一樣,傳承家族手藝,三個人在一起走遍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尋八方龍脈。”
“肯定會啊!”蘇銘祖對天伸出拳頭,“記得咱們的家族協議嗎?”
“當然記得。”龍子睛和龍崗也伸出拳頭碰在一起。
三人齊說:“刎頸之交,肝膽相照,雖死不負。”三個拳頭碰在一起對著太陽,散發著溫暖的光芒。
“就這樣約定好了,誰都不可以反悔,反悔是小狗。”
“汪,汪!”龍崗學小狗叫了兩聲,三人麵麵相覷,哈哈大笑。
時間離晌午還有個把鍾頭,龍子睛提議說:“咱們在往上爬爬,還不知道上麵什麽樣呢,誰敢?”
“有什麽不敢,”銘祖站起來拍拍身上,“看誰先跑上去,就算誰贏,我先跑咯。”銘祖撒腿就跑,龍崗二人立刻起身去追。
再往上山路十分陡峭,一條窄窄的小路崎嶇無比,露出猙獰的岩石,兩邊便是深溝險壑,隻要一不留神,有可能就葬送在這荒山野外,難怪大人們從來不讓往山上去。
銘祖跑的很快,龍崗兩人被遠遠甩在身後,隻聽得見聲音傳來,“你倆快點,我都快要跑到山頂了。”
奔跑勞累的倆人攙扶著往上爬,走了一陣看見銘祖麵對著一顆參天大樹下悠閑的等著他倆,看到兩人大喊:“快點過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