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飯後,新兵們帶著被裝,要隨各自的新長官到新部隊去。
兩個月的訓練,互相結下了友情,這次離別,多情的淚水漣漣,內向的輕聲道珍重。
徐營長出新兵營時,看樣子已是醉意熏熏,他的衛士怕營長落馬,靠在馬旁,墜著馬蹬,吳焜一見,上前牽住馬韁繩。同分到手槍營的新兵陳銳,背著兩人的行李,跟在馬後,不一會來到王家坡旅部,吳焜和衛士扶下徐營長。手槍營營部和隔壁的旅軍需部裏湧出幾個軍官,爭著來攙扶長官。
徐營長哪裏醉了?邊洗臉,邊對幾個軍官說:“叫陳銳到二連去。另外這個小兵,是我從新兵營搶來的一個好兵,旅長點名要的。給他把身上那套爛衣服換了,裝備配齊,跟旅部號隊聯係,讓他明天到柑子園去受訓。程號目說,他已經會吹幾個譜子了,把這個月的軍餉給他,買點肉吃,買酒洗號。”
軍需長發了話,軍需官們急忙答應。
近水樓台先得月,因營長兼軍需長的方便,下午,吳焜就領到了新軍裝,也是夏裝,短衣短褲,外加一個木盒子的盒子槍,一條牛皮武裝帶,外加帶套的八個彈匣。
當晚吃飯,他享受了軍官待遇,是和旅部眾多的連排級參謀、副官、弁兵一起吃飯。這讓吳焜的心裏激動不已,暗暗下定決心,硬是要學好軍號,吃上這碗號兵飯。你看程號目,一個旅司號隊號目,兩個團長也對他禮敬。
手槍營號隊原有兩個號兵,號目是個二十多歲的瘦子,程號目的高徒,形象也酷似,長得也像煙槍,也是鴉片鬼一個,年紀不大,可煙癮奇重,對吳焜不理不睬。一個跟吳焜同歲的小子,鬥雞眼,傻傻地,打了個招唿後,隻顧埋頭扒飯。
兩個旅部的號兵端著飯碗,問著來和他見了麵,這兩個號兵都隻有十八九歲,臉上的青春痘痘很可愛,嘴裏的話象臉上的痘痘一樣多,說個不停。一頓飯還沒吃完,就和性格活潑的吳焜,成了好朋友,笑鬧成一片。
身材高挑,長得像女孩子的叫向東,矮壯的叫樊軍。
明天號兵訓練班要開班,旅部司號隊人少,旅部又要留一個值班,號目怕累,多半要長留旅部,原還準備在手槍營司號隊抽人去參加辦班,手槍營的“高徒”號目堅決拒絕,“鬥雞眼”是茶壺裏裝湯圓——有貨倒不出來。
向東、樊軍慫恿吳焜訓練期間,住在訓練班,省得來迴跑,又可幫訓練班做點事,旅部管飯,可節約夥食費,關鍵是三人在一起好玩。
訓練班主辦方人員的夥食,是由旅軍需派人去辦,操辦這事的軍需處,聯係到柑子園一個辦肥皂廠的地主,對,就是辦廠又有田地的地主,搭夥,借宿,免了很多麻煩,隻需要一個小軍需官,帶著夥食費每天買菜買肉就行。因為號兵訓練的夥食,每天必須有一頓肉。
這天,一行六人出發,號目程雲在前,牽著他的馬,馬上馱著兩個裝著軍號的箱子,吳焜和向東、樊軍,還有手槍營另一參訓小兵小春,各背行李包,小軍需杜鳳背著一個大帆布包袱在後。
從王家坡到柑子園,一路上都是楊森的“新政”工地。正在修建的萬安橋,工地上數百人,揮汗如雨,幾個小兵,從未見過這麽多人在一起幹活,駐足觀看。
楊森這人後世爭議很大,有的人說他是好大喜功,有人說他事業心強,洋派。發動“統一之戰”前,他在成都就搞過“新政”,為封閉落後的四川,開了風氣之先,他主建的春熙路,至今仍是成都最繁華的商業區。
這次再迴萬縣,麵對劉湘羽翼已成的局麵,他明白,自己暫時無力統一四川,隻有守住下川東,“高築牆、多積糧”,擴大實力,采取隱忍不發的策略,從政治、軍事兩方麵加緊蓄聚力量,同時辦出幾件引人矚目的大事來,然後尋找機會,重振雄風。
萬縣特殊的地位,在兩次返川途中,他有了重新的定位:這是全川僅次於重慶的物資集散地,人貨出川的大港口,外國人辟為商埠後,又成了洋人匯集、洋貨轉運的樞紐,守住了萬縣,就守住了全川大部分地區出川的通道,扼住了四川各路軍閥的脖子。
於是,楊軍長“好賢禮士”的親民形象出現了,他發表了興辦市政,提倡新建設的宣言:認為萬縣是“入其國,田野不辟,教化不修,不可謂之治國;入其市,道塗泥濘,塵穢山積,不可謂之良市”。他要“仿歐美各國,移風易俗”,推行其“新政”,大刀闊斧開始市政建設,委任留日學生任海暹為總工程師,在老城的基礎上規劃新城。並不遺餘力地培養、招攬人才。
培養是自己辦班,如吳焜所在的軍號班等等。
他主持設置了公安局、財政局、工程局、公用局等新部門,規劃了市內道路、大橋、公園、學校、醫院、電話、電燈等設施。
他要改變萬縣純農業的經濟結構,發出興辦實業的號召,萬縣轄區內出現了一批新式的小工廠,為萬縣的舊工業打下了基礎。如萬縣管轄的雲陽縣,某公在上海購置到一台英國產麵條機,運迴縣城後,所生產的麵條冠絕全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成立機械廠,聰明的中國人,以這台機器為樣機,加以改良,生產的麵機,大批量行銷全國和東南亞,其質量早已是青出於藍。因為麵機的緣故,許多雲陽人從事麵條加工,技藝日益精湛。現在,雖麵機製造業衰退,但麵條加工作為當地人一個最主要的技術輸出項目,日益興旺,全國所有的地級以上城市和大部分的縣城,麵條加工產業,從技術到人員,幾乎全部由雲陽人壟斷。還有萬縣城生產的火柴、肥皂、罐頭等日用品,也行銷中國西部。
辦交通,跟後世的“要想富,先修路”不謀而合!楊森在全城先後修整環城路、文明路、一馬路、二馬路、三馬路、西山路、果園前路、果園後路、長城路、望江路、電報路共12條泥結碎石馬路;主要的三條馬路,分別是一馬路、二馬路、三馬路。
一馬路濱江,以碼頭服務業為主;二馬路是連接萬縣城山上山下的主幹道。原來的道路狹窄,路上石板年久失修,坑坑窪窪,臭水四濺。他出了告示,限期限搬遷,期限日到,派出軍隊,架上機關槍,進行強拆強遷,對當地來為民請命、請願的“五老七賢”,楊軍長事多很忙,一律不接待。二馬路建成後,中國銀行、中國銀行萬縣分行、萬縣辦事處、交通銀行萬縣支行,農民銀行萬縣辦事處、五大中央銀行、四川銀行萬縣分行、湖北省銀行萬縣辦事處、聚興誠銀行、川康商業銀行、重慶商業銀行,川鹽商業銀行、美豐商業銀行、上海商業銀行、和成商業銀行、美誠商業銀行和東洋、西洋等銀行,紛紛入駐二馬路,第一家大百貨商號開業的那天,城內萬人空巷匯聚到二馬路,人潮鼎沸。首家西蜀電影院開業,更是讓二馬路成了不夜城,隨著亨德利鍾表行等洋行紛紛開業,使二馬路更加繁華。
這時“五老七賢”看到自己在二馬路上的鋪麵租金狂漲,遠非舊店鋪可比,一月租金甚至跟原來的房價差不多,頓時爭得頭破血流,投資建樓,拚命表現自己在新政中的開明、貢獻。
萬縣的繁華和上海相比,又不知差了多少!許多如山的大海船,在萬縣就看不到。還有,比如葉子發現,上海的中藥鋪很奇葩,許多人愛在店裏養一隻動物。如擅長跌打正骨的大藥鋪,在店裏養了猴子、穿山甲等,甚至有人在店裏養了一隻老虎,襯托店裏出售的是正宗虎骨膏藥。有的養一隻獐子,這就是在告訴婦女顧客們,本店有正宗的麝香。
在上海臨青浦的大路邊,熊必照和小葉子,被一間小中藥鋪店堂鐵籠裏的一隻雲豹吸引住目光。它體色金黃,身上有大塊大塊象雲一樣的斑紋,瞳孔不是圓的,而是長方形,頭圓,四腳粗短,長長腳爪,牢牢地抓住籠裏的鐵條,尾巴又粗又長,幾乎與身體一樣長。
這藥鋪門前曬了不少的藥,一個比葉子大兩歲,約十二三歲的女孩子,費力地雙腳蹬在藥碾子——惠夷槽上碾藥。
藥鋪裏這會是病人看病的高峰期,有一個麵目慈善的中年郎中,在切脈、看舌苔、抓藥,下醫囑,忙得不亦樂乎。
小葉子職業性地弱弱叫了聲:“賣甘蔗。”然後抿著指頭,緊盯著店堂裏那隻在籠裏翻轉騰挪的雲豹,轉不開眼,看到雲豹射來的兇惡目光,連忙抓住照哥哥的衣服下擺不放,眼光卻不挪開。
熊必照跟那累得喘著粗氣、汗濕劉海的小姑娘對視了一眼,小姑娘望了一眼籃子裏的甘蔗,咽了一口口水。
熊必照可是機靈人:“妹妹,你買甘蔗麽?如果你吃甘蔗,我來幫你碾藥。”
“好,阿拉去拿錢。”小姑娘看樣子是累極了,想趁機歇歇,也不問熊必照會不會碾藥,進店裏拿來三文錢,買了一根甘蔗在手,觀察熊必照的動作。
熊必照坐上凳子,輕鬆的碾了起來,幾下子就碾好一槽子藥。他見小葉子在跟那小姑娘嘀咕嘀咕地說話,瞧著曬著的幾味藥,都是需要碾的,就繼續碾了起來。
話說,放牛娃一般都對中草藥比較熟悉,扯藥治一些小傷小病,很拿手的。就跟草原上放牧的人一樣,誰家有個小病有錢去醫院?多是自己扯點藥,就治好了。熊必照的父親熊清靈、爺爺熊世盈都是草藥先生,熊必照算是家傳的醫藥功夫,有根底!
郎中打發完病人,拿著水煙壺,出來透氣歇息時,看到曬的藥都碾好了,自己的乖乖寶貝囡囡,在和一個比她還小兩三歲的姑娘,並排坐在一條板凳上,頭挨著頭,聊得正歡。而原準備自己今天大汗一場,才能碾出來的藥,已經被一個瘦長、身材剛長成的小夥子,碾得細碎,裝得嚴實。
當郎中疑惑驚喜的眼光望過來時,熊必照囁嚅著:“你家這惠夷槽好使。”
“你還知道它叫惠夷槽?聽口音,你們是四川人?”
……
半小時後,在小葉子和那個姓肖的小姑娘的極力掇攛下,肖郎中與盲流分子熊必照達成了協議:肖郎中請熊必照兄妹在藥鋪裏幫忙,熊必照負責切藥、碾藥、炙藥,藥櫃上抓藥。小葉子的工作職責,是配合肖家小姑娘小肖氏,給全家煮飯洗衣,打掃清潔。
先試用一年,管飯不管工錢,每年一套衣服,一年後,雙方視情況續簽。
上海是法治社會,肖郎中寫了聘約,請左鄰右舍簽字作了見證。
當晚,熊必照倆兄妹,終於從上海的屋簷下,睡進了房。小葉子和小肖姑娘同睡,熊必照在藥房後,肖家兒子肖思賢的小房子裏睡。睡前,換上了小肖姑娘舊衣服的小葉子,還專門來看了照哥哥,交流了欣喜的眼色。
肖郎中家在常熟東塘寺村,妻子有哮喘,怕影響藥鋪形象,看著家,陪著兒子肖思賢,在東塘寺學堂裏讀書。肖思賢比妹妹大三歲。
因為熊必照的勤快機靈,很快得到公司老板肖郎中的信任、重用。肖郎中找了他的一件破舊長衫,交由公司兩個女童工補好後,讓熊必照作為工作服穿上了,激動得第一次穿長衫的熊必照,整晚也沒睡著覺。穿長衫是有身份、有文化的象征,這要是迴黃柏,豈不是成了“大款”?
小葉子那件襤褸的小紅衣,終於可以脫下來,進行大修了。她穿上了肖姐姐長大後,穿不了舊衣服,雖然也是補丁重補丁,可這是最時尚的上海時裝呀!是洋布!
最讓倆兄妹鬆了口氣的是,晚上能在房屋裏睡了,不再為三餐發愁了。
當生存與安全的需要得到保證後,倆人這才有時間來想,那個在四川當放牛娃的三哥哥、三表弟,他在平家放牛還好嗎??。
兩個月的訓練,互相結下了友情,這次離別,多情的淚水漣漣,內向的輕聲道珍重。
徐營長出新兵營時,看樣子已是醉意熏熏,他的衛士怕營長落馬,靠在馬旁,墜著馬蹬,吳焜一見,上前牽住馬韁繩。同分到手槍營的新兵陳銳,背著兩人的行李,跟在馬後,不一會來到王家坡旅部,吳焜和衛士扶下徐營長。手槍營營部和隔壁的旅軍需部裏湧出幾個軍官,爭著來攙扶長官。
徐營長哪裏醉了?邊洗臉,邊對幾個軍官說:“叫陳銳到二連去。另外這個小兵,是我從新兵營搶來的一個好兵,旅長點名要的。給他把身上那套爛衣服換了,裝備配齊,跟旅部號隊聯係,讓他明天到柑子園去受訓。程號目說,他已經會吹幾個譜子了,把這個月的軍餉給他,買點肉吃,買酒洗號。”
軍需長發了話,軍需官們急忙答應。
近水樓台先得月,因營長兼軍需長的方便,下午,吳焜就領到了新軍裝,也是夏裝,短衣短褲,外加一個木盒子的盒子槍,一條牛皮武裝帶,外加帶套的八個彈匣。
當晚吃飯,他享受了軍官待遇,是和旅部眾多的連排級參謀、副官、弁兵一起吃飯。這讓吳焜的心裏激動不已,暗暗下定決心,硬是要學好軍號,吃上這碗號兵飯。你看程號目,一個旅司號隊號目,兩個團長也對他禮敬。
手槍營號隊原有兩個號兵,號目是個二十多歲的瘦子,程號目的高徒,形象也酷似,長得也像煙槍,也是鴉片鬼一個,年紀不大,可煙癮奇重,對吳焜不理不睬。一個跟吳焜同歲的小子,鬥雞眼,傻傻地,打了個招唿後,隻顧埋頭扒飯。
兩個旅部的號兵端著飯碗,問著來和他見了麵,這兩個號兵都隻有十八九歲,臉上的青春痘痘很可愛,嘴裏的話象臉上的痘痘一樣多,說個不停。一頓飯還沒吃完,就和性格活潑的吳焜,成了好朋友,笑鬧成一片。
身材高挑,長得像女孩子的叫向東,矮壯的叫樊軍。
明天號兵訓練班要開班,旅部司號隊人少,旅部又要留一個值班,號目怕累,多半要長留旅部,原還準備在手槍營司號隊抽人去參加辦班,手槍營的“高徒”號目堅決拒絕,“鬥雞眼”是茶壺裏裝湯圓——有貨倒不出來。
向東、樊軍慫恿吳焜訓練期間,住在訓練班,省得來迴跑,又可幫訓練班做點事,旅部管飯,可節約夥食費,關鍵是三人在一起好玩。
訓練班主辦方人員的夥食,是由旅軍需派人去辦,操辦這事的軍需處,聯係到柑子園一個辦肥皂廠的地主,對,就是辦廠又有田地的地主,搭夥,借宿,免了很多麻煩,隻需要一個小軍需官,帶著夥食費每天買菜買肉就行。因為號兵訓練的夥食,每天必須有一頓肉。
這天,一行六人出發,號目程雲在前,牽著他的馬,馬上馱著兩個裝著軍號的箱子,吳焜和向東、樊軍,還有手槍營另一參訓小兵小春,各背行李包,小軍需杜鳳背著一個大帆布包袱在後。
從王家坡到柑子園,一路上都是楊森的“新政”工地。正在修建的萬安橋,工地上數百人,揮汗如雨,幾個小兵,從未見過這麽多人在一起幹活,駐足觀看。
楊森這人後世爭議很大,有的人說他是好大喜功,有人說他事業心強,洋派。發動“統一之戰”前,他在成都就搞過“新政”,為封閉落後的四川,開了風氣之先,他主建的春熙路,至今仍是成都最繁華的商業區。
這次再迴萬縣,麵對劉湘羽翼已成的局麵,他明白,自己暫時無力統一四川,隻有守住下川東,“高築牆、多積糧”,擴大實力,采取隱忍不發的策略,從政治、軍事兩方麵加緊蓄聚力量,同時辦出幾件引人矚目的大事來,然後尋找機會,重振雄風。
萬縣特殊的地位,在兩次返川途中,他有了重新的定位:這是全川僅次於重慶的物資集散地,人貨出川的大港口,外國人辟為商埠後,又成了洋人匯集、洋貨轉運的樞紐,守住了萬縣,就守住了全川大部分地區出川的通道,扼住了四川各路軍閥的脖子。
於是,楊軍長“好賢禮士”的親民形象出現了,他發表了興辦市政,提倡新建設的宣言:認為萬縣是“入其國,田野不辟,教化不修,不可謂之治國;入其市,道塗泥濘,塵穢山積,不可謂之良市”。他要“仿歐美各國,移風易俗”,推行其“新政”,大刀闊斧開始市政建設,委任留日學生任海暹為總工程師,在老城的基礎上規劃新城。並不遺餘力地培養、招攬人才。
培養是自己辦班,如吳焜所在的軍號班等等。
他主持設置了公安局、財政局、工程局、公用局等新部門,規劃了市內道路、大橋、公園、學校、醫院、電話、電燈等設施。
他要改變萬縣純農業的經濟結構,發出興辦實業的號召,萬縣轄區內出現了一批新式的小工廠,為萬縣的舊工業打下了基礎。如萬縣管轄的雲陽縣,某公在上海購置到一台英國產麵條機,運迴縣城後,所生產的麵條冠絕全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成立機械廠,聰明的中國人,以這台機器為樣機,加以改良,生產的麵機,大批量行銷全國和東南亞,其質量早已是青出於藍。因為麵機的緣故,許多雲陽人從事麵條加工,技藝日益精湛。現在,雖麵機製造業衰退,但麵條加工作為當地人一個最主要的技術輸出項目,日益興旺,全國所有的地級以上城市和大部分的縣城,麵條加工產業,從技術到人員,幾乎全部由雲陽人壟斷。還有萬縣城生產的火柴、肥皂、罐頭等日用品,也行銷中國西部。
辦交通,跟後世的“要想富,先修路”不謀而合!楊森在全城先後修整環城路、文明路、一馬路、二馬路、三馬路、西山路、果園前路、果園後路、長城路、望江路、電報路共12條泥結碎石馬路;主要的三條馬路,分別是一馬路、二馬路、三馬路。
一馬路濱江,以碼頭服務業為主;二馬路是連接萬縣城山上山下的主幹道。原來的道路狹窄,路上石板年久失修,坑坑窪窪,臭水四濺。他出了告示,限期限搬遷,期限日到,派出軍隊,架上機關槍,進行強拆強遷,對當地來為民請命、請願的“五老七賢”,楊軍長事多很忙,一律不接待。二馬路建成後,中國銀行、中國銀行萬縣分行、萬縣辦事處、交通銀行萬縣支行,農民銀行萬縣辦事處、五大中央銀行、四川銀行萬縣分行、湖北省銀行萬縣辦事處、聚興誠銀行、川康商業銀行、重慶商業銀行,川鹽商業銀行、美豐商業銀行、上海商業銀行、和成商業銀行、美誠商業銀行和東洋、西洋等銀行,紛紛入駐二馬路,第一家大百貨商號開業的那天,城內萬人空巷匯聚到二馬路,人潮鼎沸。首家西蜀電影院開業,更是讓二馬路成了不夜城,隨著亨德利鍾表行等洋行紛紛開業,使二馬路更加繁華。
這時“五老七賢”看到自己在二馬路上的鋪麵租金狂漲,遠非舊店鋪可比,一月租金甚至跟原來的房價差不多,頓時爭得頭破血流,投資建樓,拚命表現自己在新政中的開明、貢獻。
萬縣的繁華和上海相比,又不知差了多少!許多如山的大海船,在萬縣就看不到。還有,比如葉子發現,上海的中藥鋪很奇葩,許多人愛在店裏養一隻動物。如擅長跌打正骨的大藥鋪,在店裏養了猴子、穿山甲等,甚至有人在店裏養了一隻老虎,襯托店裏出售的是正宗虎骨膏藥。有的養一隻獐子,這就是在告訴婦女顧客們,本店有正宗的麝香。
在上海臨青浦的大路邊,熊必照和小葉子,被一間小中藥鋪店堂鐵籠裏的一隻雲豹吸引住目光。它體色金黃,身上有大塊大塊象雲一樣的斑紋,瞳孔不是圓的,而是長方形,頭圓,四腳粗短,長長腳爪,牢牢地抓住籠裏的鐵條,尾巴又粗又長,幾乎與身體一樣長。
這藥鋪門前曬了不少的藥,一個比葉子大兩歲,約十二三歲的女孩子,費力地雙腳蹬在藥碾子——惠夷槽上碾藥。
藥鋪裏這會是病人看病的高峰期,有一個麵目慈善的中年郎中,在切脈、看舌苔、抓藥,下醫囑,忙得不亦樂乎。
小葉子職業性地弱弱叫了聲:“賣甘蔗。”然後抿著指頭,緊盯著店堂裏那隻在籠裏翻轉騰挪的雲豹,轉不開眼,看到雲豹射來的兇惡目光,連忙抓住照哥哥的衣服下擺不放,眼光卻不挪開。
熊必照跟那累得喘著粗氣、汗濕劉海的小姑娘對視了一眼,小姑娘望了一眼籃子裏的甘蔗,咽了一口口水。
熊必照可是機靈人:“妹妹,你買甘蔗麽?如果你吃甘蔗,我來幫你碾藥。”
“好,阿拉去拿錢。”小姑娘看樣子是累極了,想趁機歇歇,也不問熊必照會不會碾藥,進店裏拿來三文錢,買了一根甘蔗在手,觀察熊必照的動作。
熊必照坐上凳子,輕鬆的碾了起來,幾下子就碾好一槽子藥。他見小葉子在跟那小姑娘嘀咕嘀咕地說話,瞧著曬著的幾味藥,都是需要碾的,就繼續碾了起來。
話說,放牛娃一般都對中草藥比較熟悉,扯藥治一些小傷小病,很拿手的。就跟草原上放牧的人一樣,誰家有個小病有錢去醫院?多是自己扯點藥,就治好了。熊必照的父親熊清靈、爺爺熊世盈都是草藥先生,熊必照算是家傳的醫藥功夫,有根底!
郎中打發完病人,拿著水煙壺,出來透氣歇息時,看到曬的藥都碾好了,自己的乖乖寶貝囡囡,在和一個比她還小兩三歲的姑娘,並排坐在一條板凳上,頭挨著頭,聊得正歡。而原準備自己今天大汗一場,才能碾出來的藥,已經被一個瘦長、身材剛長成的小夥子,碾得細碎,裝得嚴實。
當郎中疑惑驚喜的眼光望過來時,熊必照囁嚅著:“你家這惠夷槽好使。”
“你還知道它叫惠夷槽?聽口音,你們是四川人?”
……
半小時後,在小葉子和那個姓肖的小姑娘的極力掇攛下,肖郎中與盲流分子熊必照達成了協議:肖郎中請熊必照兄妹在藥鋪裏幫忙,熊必照負責切藥、碾藥、炙藥,藥櫃上抓藥。小葉子的工作職責,是配合肖家小姑娘小肖氏,給全家煮飯洗衣,打掃清潔。
先試用一年,管飯不管工錢,每年一套衣服,一年後,雙方視情況續簽。
上海是法治社會,肖郎中寫了聘約,請左鄰右舍簽字作了見證。
當晚,熊必照倆兄妹,終於從上海的屋簷下,睡進了房。小葉子和小肖姑娘同睡,熊必照在藥房後,肖家兒子肖思賢的小房子裏睡。睡前,換上了小肖姑娘舊衣服的小葉子,還專門來看了照哥哥,交流了欣喜的眼色。
肖郎中家在常熟東塘寺村,妻子有哮喘,怕影響藥鋪形象,看著家,陪著兒子肖思賢,在東塘寺學堂裏讀書。肖思賢比妹妹大三歲。
因為熊必照的勤快機靈,很快得到公司老板肖郎中的信任、重用。肖郎中找了他的一件破舊長衫,交由公司兩個女童工補好後,讓熊必照作為工作服穿上了,激動得第一次穿長衫的熊必照,整晚也沒睡著覺。穿長衫是有身份、有文化的象征,這要是迴黃柏,豈不是成了“大款”?
小葉子那件襤褸的小紅衣,終於可以脫下來,進行大修了。她穿上了肖姐姐長大後,穿不了舊衣服,雖然也是補丁重補丁,可這是最時尚的上海時裝呀!是洋布!
最讓倆兄妹鬆了口氣的是,晚上能在房屋裏睡了,不再為三餐發愁了。
當生存與安全的需要得到保證後,倆人這才有時間來想,那個在四川當放牛娃的三哥哥、三表弟,他在平家放牛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