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各種融資手段都能方便運用時,總經理就需要考慮資本成本及資本結構了,不同類型的融資方式其資本成本是不一樣的,同時也導致了企業的資本結構發生變化。

    資本結構是指企業資本總額中各種資本的構成及其比例關係。融資管理中,資本結構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資本結構包括全部債務與股東權益的構成比率;狹義的資本結構則指長期負債與股東權益資本的構成比率。狹義資本結構下,短期債務作為營運資金來管理。本書所指的資本結構通常僅是狹義的資本結構,也就是債務資本在企業全部資本中所占的比重。

    不同的資本結構會給企業帶來不同的後果。企業利用債務資本進行舉債經營具有雙重作用,既可以發揮財務杠杆效應,也可能帶來財務風險。因此企業必須權衡財務風險和資本成本的關係,確定最佳的資本結構。

    1備赫的財務杠杆效應

    武漢超純公司打算融資5000萬元以備企業擴張需要。公司有兩種方案:第一,以公司現有資產做抵押向銀行貸款,年利率為6%;第二,向職工及聯營各方定向發行股份。為鼓勵大家積極購買股份,公司承諾年分紅比例不低於7%。經準確測算,企業擴張後公司明年的息稅前利潤能達到2000萬元。公司所得稅率為25%。哪種方案對企業更有利呢?

    通常情況下,由於股權投資承擔的風險更高,因此股東會要求比債權人更高的投資迴報,正所謂風險與報酬成正比。因此,超純公司製定的7%的分紅比例是合情合理的。那麽融資方案會對超純公司的留存收益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在第一種債務融資模式下,利息費用300萬元在稅前扣除,導致企業利潤總額減少300萬元,這項費用進一步使企業的所得稅減少75萬元,即通常所說的“稅收擋板”作用。支付利息後,企業的淨利潤可全部留存在企業內部。

    在第二種股權融資模式下,企業的紅利支出不是費用,不能在稅前扣除,息稅前利潤即企業利潤總額,需要全額繳納所得稅。股利分配隻能用繳納所得稅後的淨利潤進行分配,由於股權融資支付的成本較高,最終導致留存在企業的未分配利潤為1150萬元。

    顯然,負債經營具有財務杠杆的作用,利用負債可以借助於稅收擋板效應,使企業少交稅,擴大留存在企業內部的利潤。當然,如果企業不能到期償還債務,企業的財務風險就增大了。因此可以說,財務杠杆是一把雙刃劍,它能給企業帶來節稅的利益,也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

    2弊時窘峁褂嘔

    資本結構優化,就是要求企業權衡負債的低資本成本和高財務風險的關係,確定合理的資本結構。資本結構優化的目標,是降低平均資本成本率或提高普通股每股收益。

    評價企業資本結構最佳狀態的標準,應該是能夠提高股權收益或降低資本成本,最終目的是提升企業價值。通常用每股收益的變化來判斷資本結構是否合理,即能夠提高普通股每股收益的資本結構,就是合理的資本結構。在資本結構管理中,利用債務資本的目的之一,就在於債務資本能夠提供財務杠杆效應,利用負債融資的財務杠杆作用能夠增加股東財富。

    每股收益(eps)=淨利潤÷普通股股數

    某公司目前資本結構為:總資本1000萬元,其中債務資本400萬元(年利息40萬元),普通股資本600萬元(600萬股,麵值1元,市價5元)。企業由於有一個較好的新投資項目,需要追加融資300萬元,有兩種融資方案:

    甲方案:向銀行取得長期借款300萬元,利息率16%。

    乙方案:增發普通股100萬股,每股發行價3元。

    根據財務人員測算,追加融資後銷售額可望達到1200萬元,變動成本率為60%,固定成本為200萬元,所得稅率為20%,不考慮融資費用因素。

    從分析可知,采用乙方案的每股收益更高,且通過財務股權融資,企業的財務風險更小。與前例相比,本案例因采用溢價增資擴股,股本增加的比例低於資產增加的比例。試想想,如果該公司按麵值每股1元共發行300萬股,乙方案的每股收益又是多少?

    如果按麵值發行300萬股,每股收益降為0.213元(192÷900),遠遠低於甲方案。這時采用甲方案融資就更佳了。

    當然,有時候企業還可以將幾種融資方式結合起來,以達到降低企業財務風險、優化企業資本結構、提高股東報酬率的目的。因此,對於總經理而言,必須了解各種融資方式的利弊及各種融資方式的資本成本。隻有清楚了資本成本,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和判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總經理財務一本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亞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亞莉並收藏總經理財務一本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