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糠
仁宗皇帝沒有理會眾臣,而是自顧自的說道:“此物名為‘糠’,是朕讓人在外麵買迴來的,據說一些地方遇到天災之後,百姓就會以此來充饑,如此,在眾位眼中不堪下咽的東西,卻是百姓的救命糧食。”
“但是有些地方因為某些原因,百姓就連這種東西都沒得吃,隻能去吃草根樹皮,以此來努力的活著,你們說這是為什麽?”
說到這裏,仁宗皇帝停下,靜待了片刻後,依舊是寂靜無聲,他轉頭看向不發一言的群臣:“難道沒有人知道為什麽嗎?”
“左建諫議大夫?”
“工部尚書?”
“大理寺卿?”
“戶部侍郎?”
“禦史中丞?”
隻見被仁宗皇帝點到名的人全都拱手躬身一言不發。仁宗皇帝見此也是一笑,然後,突然大聲道:“就是因為地方的貪官汙吏膽大包天!將朝廷下發的賑災錢糧全部中飽私囊,為了一己私欲而視百姓於無物!”
聞言,群臣立即跪在地上,大唿:“陛下息怒。”
“民間有一句話叫做吃糠咽菜,你們之中的有些人可能從來沒有機會嚐試過,現在正好有這個機會,可以多試兩口,俗話說的好,吃得下糠,上得了堂,不知糠之滋味如何做得了父母官呢?”
仁宗皇帝依舊是沒有理會群臣,這已經是今天的第三次了,而且他也沒有讓群臣站起來的想法,他從寶座台上下來,在群臣麵前一邊踱步。
隨即,仁宗皇帝開口說道:“想必昨日你們都已經知道賢王迴來的同時,益州刺史也別一同押解進京,為什麽?因為他他犯了十惡不赦重罪,該殺!”
仁宗皇帝將昨日賢王早已準備好的關於益州的奏本拿出來,輕喊了一聲:“中書令何在?”
衛晗昱從地上站起來,恭聲道:“臣在。”
“你來讀。”
“是。”
關於益州的事情,仁宗皇帝曾經也和衛晗昱這位兩朝重臣探討過,雖然對其中個中詳情可能有些地方不清楚,但是,對於衛晗昱這樣的能臣來講他是有一葉而知秋的能力的。
“臣周正謹呈陛下,臣奉命前往益州徹查賑災錢糧貪汙案,曆經詳查,原益州刺史趙乾知法犯法,唆使……”
仁宗皇帝負手站在寶座台上,也在認真的聆聽台下中書令的聲音,雖然昨天他已經閱覽過這封奏本,但是,現在聽來裏麵樁樁件件的事情,任然會感到一陣憤怒。
如果不是賢王親自去徹查益州的事情,仁宗皇帝真的想不到在他的治下居然還有如此貪官汙吏,沒記錯的話,這位益州刺史在永和二十五年的時候還因政績受到過他的褒獎,現在看來,可真是一個笑話。
待到中書令將奏本上的字一字一言念完後,仁宗皇帝說道:“都起來吧。”
“謝陛下。”
“昨天一直有人上述詢問朕關於那些被押解進京城的益州官員究竟犯了何事,現在朕就給了你們答案,現在還有什麽想要問的嗎?”
從早朝開始就一直在說個不停,仁宗皇帝拿起茶盞潤了潤嗓子,見到群臣並沒有任何的異議,他繼續說道:“類似益州的案件,我不相信是第一起,但是,我希望這是最後一起,否則下次被朕查到,就不是現在這般如此了事了。”
仁宗皇帝也知道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但是,你不能把水給攪渾了,否則他就會嚴懲不貸,而他的這番話也隻是警告群臣中那些有小心思的人,讓他們今後做事的時候掂量掂量。
一清早說了這麽多,仁宗皇帝現在也感覺有些許的疲乏了,他最後說道:“大理寺和刑部共同複核益州官員所犯罪行,給你們七天的時間。”
“如若無事,那邊散朝吧。”
“退朝!”
“恭送陛下。”
此刻,坐在雲樓的周青睿也湊了一個熱鬧,趁著休沐的時間,能和朋友聚在一起隨意的聊了聊最近關於益州刺史趙乾的最終處置問題。
房間內在做的都是熟人,周青睿、衛紫、韓珣、楊辰佑、太平公主等人,還有當年的小胖子——宋浩。
自從三年前和韓珣開了一家古玩字畫的店鋪後,宋浩這些年靠著他精明的頭腦賺了很多銀子,不過他並沒有繼續另開一家店鋪的打算,按照他的話來說就是物以稀為貴。
關於店鋪經營這些事情,韓珣並沒有過多的插手,他所做的事情隻是偶爾向宋浩郵寄幾幅字畫,偏偏是無心插柳柳成蔭,韓珣的字畫就是再次期間逐漸走進了文人墨客的視野中。
楊辰佑是在去年參加了會試,最終名列二甲第六名,不但入職兵部庫部司,還是翰林學士。
翰林學士無品秩,無員額限製,人選也是不拘官員品位和資曆,但求文思才幹,為官者自三品的六部尚書到九品的九品的校書郎皆可入選,最重要的一點是翰林院有“內相”之稱,代表什麽不言而喻。
身處朝廷,他當然知道關於趙乾的事情了,畢竟是一州刺史,三品大員,這很難不引起它人的注意。
雖然有“晉代命官犯贓抵死者,例不加刑”的說法,但是,趙乾所犯的罪並不隻是貪汙賑災錢糧一案。
除此之外,趙乾在職期間隨意決配士兵和百姓,害死多條人命,還有諸如“且擅留糧綱,批宣頭,不發戍還兵”、“借用翰林器,出入擁旗槍”等罪,最終,仁宗皇帝還是禦筆定了趙乾的死罪。
至於益州貪汙受賄案中其它一幹人等則是發配嶺南,永不錄用。
對此,楊辰佑說道:“如此貪官汙吏實在是罪有應得,按照舊例,我還以為那人可能逃過一劫呢,幸好,惡人終究是有了惡報。”
有罪臣就肯定有功臣,相關的獎賞與賞賜,仁宗皇帝也已經遣人趕往益州宣旨,這些人中一個人的名字讓眾人非常意外,但是,在賢王出麵後,就再也沒有質疑的聲音。
如此大的一個功勞,怎麽會沒有人眼紅呢?所以,私下的也會傳出一些不好的消息,想到今日在自己在兵部所聞,楊辰佑說道:“韓兄最近風頭正聲,要當心小人作祟。”
仁宗皇帝沒有理會眾臣,而是自顧自的說道:“此物名為‘糠’,是朕讓人在外麵買迴來的,據說一些地方遇到天災之後,百姓就會以此來充饑,如此,在眾位眼中不堪下咽的東西,卻是百姓的救命糧食。”
“但是有些地方因為某些原因,百姓就連這種東西都沒得吃,隻能去吃草根樹皮,以此來努力的活著,你們說這是為什麽?”
說到這裏,仁宗皇帝停下,靜待了片刻後,依舊是寂靜無聲,他轉頭看向不發一言的群臣:“難道沒有人知道為什麽嗎?”
“左建諫議大夫?”
“工部尚書?”
“大理寺卿?”
“戶部侍郎?”
“禦史中丞?”
隻見被仁宗皇帝點到名的人全都拱手躬身一言不發。仁宗皇帝見此也是一笑,然後,突然大聲道:“就是因為地方的貪官汙吏膽大包天!將朝廷下發的賑災錢糧全部中飽私囊,為了一己私欲而視百姓於無物!”
聞言,群臣立即跪在地上,大唿:“陛下息怒。”
“民間有一句話叫做吃糠咽菜,你們之中的有些人可能從來沒有機會嚐試過,現在正好有這個機會,可以多試兩口,俗話說的好,吃得下糠,上得了堂,不知糠之滋味如何做得了父母官呢?”
仁宗皇帝依舊是沒有理會群臣,這已經是今天的第三次了,而且他也沒有讓群臣站起來的想法,他從寶座台上下來,在群臣麵前一邊踱步。
隨即,仁宗皇帝開口說道:“想必昨日你們都已經知道賢王迴來的同時,益州刺史也別一同押解進京,為什麽?因為他他犯了十惡不赦重罪,該殺!”
仁宗皇帝將昨日賢王早已準備好的關於益州的奏本拿出來,輕喊了一聲:“中書令何在?”
衛晗昱從地上站起來,恭聲道:“臣在。”
“你來讀。”
“是。”
關於益州的事情,仁宗皇帝曾經也和衛晗昱這位兩朝重臣探討過,雖然對其中個中詳情可能有些地方不清楚,但是,對於衛晗昱這樣的能臣來講他是有一葉而知秋的能力的。
“臣周正謹呈陛下,臣奉命前往益州徹查賑災錢糧貪汙案,曆經詳查,原益州刺史趙乾知法犯法,唆使……”
仁宗皇帝負手站在寶座台上,也在認真的聆聽台下中書令的聲音,雖然昨天他已經閱覽過這封奏本,但是,現在聽來裏麵樁樁件件的事情,任然會感到一陣憤怒。
如果不是賢王親自去徹查益州的事情,仁宗皇帝真的想不到在他的治下居然還有如此貪官汙吏,沒記錯的話,這位益州刺史在永和二十五年的時候還因政績受到過他的褒獎,現在看來,可真是一個笑話。
待到中書令將奏本上的字一字一言念完後,仁宗皇帝說道:“都起來吧。”
“謝陛下。”
“昨天一直有人上述詢問朕關於那些被押解進京城的益州官員究竟犯了何事,現在朕就給了你們答案,現在還有什麽想要問的嗎?”
從早朝開始就一直在說個不停,仁宗皇帝拿起茶盞潤了潤嗓子,見到群臣並沒有任何的異議,他繼續說道:“類似益州的案件,我不相信是第一起,但是,我希望這是最後一起,否則下次被朕查到,就不是現在這般如此了事了。”
仁宗皇帝也知道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但是,你不能把水給攪渾了,否則他就會嚴懲不貸,而他的這番話也隻是警告群臣中那些有小心思的人,讓他們今後做事的時候掂量掂量。
一清早說了這麽多,仁宗皇帝現在也感覺有些許的疲乏了,他最後說道:“大理寺和刑部共同複核益州官員所犯罪行,給你們七天的時間。”
“如若無事,那邊散朝吧。”
“退朝!”
“恭送陛下。”
此刻,坐在雲樓的周青睿也湊了一個熱鬧,趁著休沐的時間,能和朋友聚在一起隨意的聊了聊最近關於益州刺史趙乾的最終處置問題。
房間內在做的都是熟人,周青睿、衛紫、韓珣、楊辰佑、太平公主等人,還有當年的小胖子——宋浩。
自從三年前和韓珣開了一家古玩字畫的店鋪後,宋浩這些年靠著他精明的頭腦賺了很多銀子,不過他並沒有繼續另開一家店鋪的打算,按照他的話來說就是物以稀為貴。
關於店鋪經營這些事情,韓珣並沒有過多的插手,他所做的事情隻是偶爾向宋浩郵寄幾幅字畫,偏偏是無心插柳柳成蔭,韓珣的字畫就是再次期間逐漸走進了文人墨客的視野中。
楊辰佑是在去年參加了會試,最終名列二甲第六名,不但入職兵部庫部司,還是翰林學士。
翰林學士無品秩,無員額限製,人選也是不拘官員品位和資曆,但求文思才幹,為官者自三品的六部尚書到九品的九品的校書郎皆可入選,最重要的一點是翰林院有“內相”之稱,代表什麽不言而喻。
身處朝廷,他當然知道關於趙乾的事情了,畢竟是一州刺史,三品大員,這很難不引起它人的注意。
雖然有“晉代命官犯贓抵死者,例不加刑”的說法,但是,趙乾所犯的罪並不隻是貪汙賑災錢糧一案。
除此之外,趙乾在職期間隨意決配士兵和百姓,害死多條人命,還有諸如“且擅留糧綱,批宣頭,不發戍還兵”、“借用翰林器,出入擁旗槍”等罪,最終,仁宗皇帝還是禦筆定了趙乾的死罪。
至於益州貪汙受賄案中其它一幹人等則是發配嶺南,永不錄用。
對此,楊辰佑說道:“如此貪官汙吏實在是罪有應得,按照舊例,我還以為那人可能逃過一劫呢,幸好,惡人終究是有了惡報。”
有罪臣就肯定有功臣,相關的獎賞與賞賜,仁宗皇帝也已經遣人趕往益州宣旨,這些人中一個人的名字讓眾人非常意外,但是,在賢王出麵後,就再也沒有質疑的聲音。
如此大的一個功勞,怎麽會沒有人眼紅呢?所以,私下的也會傳出一些不好的消息,想到今日在自己在兵部所聞,楊辰佑說道:“韓兄最近風頭正聲,要當心小人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