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頂拿下雁陽後,立即廢除了吳霄所立的那個冒牌的大皇子,然後尊稱周驥所立的二皇子為帝。周驥對此非常滿意,加封朱頂為雲侯,領蘇東牧。


    朱頂拿下蘇中後,迅速將治所遷到了東都雁陽。十二月,朱頂親自率領大軍猛攻蘇關。吳霄不能守,半月後棄守蘇關,退迴中都。自此,整個蘇中全境,全部被朱頂所得。


    與此同時,周驥在與公孫珣持續交戰一年多後,終於正麵擊敗公孫珣。公孫珣在與周驥的對決中首次大敗,損失慘重,無奈退迴遼州。


    因為已是冬季臘月,周驥也未追趕,班師返迴燕北治所長河。


    十二月,宋寧同樣班師迴東南。在此之前,宋寧命宋子玉總理湖陽八郡政務。秦逸、桂萼、華泰率三萬軍隊鎮守湖陽,同時防備西州,白原為軍師。


    拿下荊襄後,宋寧又命趙幽燕總督湖陽、荊襄軍政,並將陳用從東南陽郡調來,讓其總理荊襄政務。同時,命何勁、洪劍、周沫、楊迪率五萬大軍鎮守荊襄,駱衍為軍師。


    秦逸、何勁、陳用、宋子玉均受趙幽燕節製。


    宋寧在荊襄呆了近兩個月時間。拿下湖陽荊襄後,宋寧接下來要做的便是北伐,消滅周驥、吳霄、朱頂、公孫珣、張向陽等割據勢力,統一天下。


    不過,此次征戰湖陽和荊襄曆時近兩年時間,輾轉數千裏,士卒疲憊,糧草匱乏,宋寧必須休養一段時間,至少也要等到明年秋收之後,才能再次作戰。


    而且,湖陽、荊襄剛剛拿下,必須好好治理一番,恢複一下元氣才行。宋寧正好也趁機休息一段時間,好好陪一陪家人。


    另外,北方現在群雄割據,要先打哪一個,怎麽打,也必須要好好思量一番才行。為此,返迴東南前,宋寧特意將郭萬、駱衍兩大謀士以及趙幽燕、王妃、何勁等人請來,一起商議了一番。


    郭萬道:“如今主公已統一南方,若是北伐,無非三條路徑。一是由湖陽沿大江逆流而上,進攻西州,再由西州進攻西北;二是由從荊襄北上,進攻中州。三則是由東南向北,進攻蘇中或者蘇東。”


    “不錯,”宋寧道:“你們覺得我應當選哪條路徑進行北伐,抑或者是同時出兵,分兩路或三路進攻?”


    郭萬搖頭道:“雖有三路,但實際上隻有一路而已。首先西州閉塞,地勢西高東低、道路艱險,此易守難攻之地也,主公暫不可取之。且西州葉勝睿智賢明,頗得西州人心,主公此時伐之,不合時宜。”


    “更何況,西州偏遠,此時取與不取並無關天下大局,主公不妨等消滅北方諸多勢力之後再行取之。屆時天下已定,或許派一名使者攜帶一方印信便可勸之歸降,何需空勞大軍征伐?”


    “不錯。”何勁也道:“如今我軍未占據西北,若要攻占西州,隻能沿大江逆流而上,先取山渝,再據西城,耗時費力不說,還難以功成,此時攻西州的確不可取。”山渝、西城均為西州大城,西城更是西州治所。


    郭萬附和道:“何勁將軍所言甚是,大江過荊西後落差增大,船隻難行,我軍最多至下蔡而止,之後唯走艱難險道。葉勝隻需派少量兵力扼守,便可攔住我數萬大軍。主公想要取西州,非數年之功難成。此事半功倍,費力而不討好之事,智者所不為也。”


    好吧,西進這一條路算是排除了。


    郭萬接著道:“中州這一條路也不可取。”


    宋寧疑惑道:“這是為何?”說實話,宋寧本也沒打算取西州,不過另外兩條路他還是打算試試的,尤其是北伐中州這條路徑,他覺得應該作為明年北伐的首選。


    中州之前被張向陽占據,後者作為大蘇帝國的頭號反賊,不僅攻破中都,逼死白無畏,而且還建立大梁,自立為帝。這兩年把中州搞得烏煙瘴氣,天怒人怨,天下人無不切齒痛恨!


    宋寧若北伐攻打張向陽,首先政治上是絕對正確的,且一旦奪下中州,消滅張向陽,必然聲威大震,備受世人稱頌和愛戴!這對提升他的個人威望和政治資本具有巨大的作用。


    郭萬卻說這一路不可取,宋寧心中真的不太明白。


    郭萬道:“中州如今已被吳霄所占,此人之前雖然被朱頂擊敗,但能力和聲望均非張向陽可比。主公想要攻取並非易事。且中州經張向陽幾度禍害,如今早已是殘破不堪、十室九空,非數年難以恢複元氣。”


    “主公縱然從吳霄手中奪得中州,卻也無益,反而要花費巨大的精力,調撥無數錢糧予以治理。既如此,主公不妨再等兩年,待吳霄經營一段時間,中州恢複少許元氣後再行取之。”


    宋寧暗自點頭。相比郭萬、駱衍等頂尖智者,他的考慮確實還不夠全麵。中州如今的確是個爛攤子,此時他去接手,不但不能給予他多少幫助,反而容易被拖垮,還不如先交給吳霄去頭疼,過後他再去摘桃子。


    如今吳霄失去蘇中,為了接下來不被其他諸侯吞並,就隻能苦心經營中州。等他把中州經營得好一些後,宋寧再出兵攻打他不遲。


    宋寧道:“這麽說,我們隻能選擇從東麵攻打朱頂這一條路了?”


    郭萬道:“目前來說確實是這樣的。如今朱頂已占領蘇東和蘇中兩地,取代吳霄,成為北方實力僅次於周驥的諸侯。更重要的是,朱頂此人雄才大略又善於隱忍,對主公的威脅遠大於吳霄。”


    “主公要消滅北方,一統天下,必須趁此人還未成長起來之前,及時將之鏟除。且朱頂現在的地盤與我方接壤,雙方遲早必有一戰。明年秋收之後,待湖陽和荊襄安定下來,萬建議主公盡全力攻打蘇東,以除此大患!”


    宋寧又望向駱衍,想聽聽看他有什麽意見。


    駱衍道:“在下也讚成郭軍師的建議。朱頂此人將來必是主公之勁敵,其威脅不僅超過吳霄,甚至還在周驥之上。主公未來應該將之視為頭號大敵來對待。不過,北方乃騎兵的天下。尤其是蘇中、蘇東兩地,地勢平坦,騎兵往來如風、縱橫無阻。”


    “我軍在未有一支強大的騎兵之前,暫時不宜與朱頂在兩地交鋒。而南方缺馬,我軍至今沒有成建製的騎兵,若要北伐蘇中、蘇東,目前來說仍力有未逮。所以,在下覺得主公還是應該先取中州,然後再占西北,得西北鐵騎之後再兩路齊出,共伐朱頂。如此,朱頂必敗無疑。”


    宋寧聞言暗喜,駱衍所說頗合他心意,不過他看了郭萬一眼,還是猶豫道:“可郭萬剛剛說的也不無道理,中州殘破,今若取之不但於我軍沒有助益,反而會將我們拖入泥潭。此事又當如何解決?”


    駱衍道:“凡事有利即有弊,關鍵在於如何權衡。郭軍師所說自然有理,不過,在我看來,取中州雖有此一弊,卻也有數利之處。”


    “中州之前為張向陽攻占,以致哀鴻遍野、民不聊生,中州之民日夜亟盼明主,有如孩兒之渴盼父母。且中州自古帝王州,京師告破後,江山離亂,社稷無主,主公若入主中都,必然威震四海,天下歸心。此其一。”


    宋寧聞言不由暗自點頭,這正是他之前心中所想。沒想到駱衍說的比他更詳細、更透徹。


    隻聽駱衍繼續侃侃而談道:“中州幾度遭難,如今固然十室九空,殘破不堪,但也正因為如此,世家大族和頂級權貴死的死、逃的逃,實力已至最為虛弱之時。”


    “而中州自古繁華,人口離散後無主之地甚多,此時入主阻礙最小。且主公以山賊起家,曆來不為士族所喜。此時若入主中州,反更易於掌控。”


    “主公隻需再潛心發展一段時間,待南方糧草充足,便從荊襄出兵北上,拿下中州後,從南方運糧至中州,再分無主之地予當地饑民,並妥善安置,必得中州上下之心,而成帝王之業。此其二。”


    宋寧聽得不由異彩連連,而郭萬則麵色略微有些不自然。他一向自負,覺得論心計智謀,放眼當世,除師傅張祖源外,無人能出其右。


    就算是宋寧手下最負盛名的淩邦、大德法師,他也隻是聞其名,而未親見,所以並不放在眼裏。更不要說眼前這位手下敗將駱衍了。後者之前輔佐鄭卓,最後失敗投降,可不就是手下敗將嗎?


    所以,之前宋寧詢問二人北伐之計時,他幾乎沒怎麽思考便給出了答案。如今聽了駱衍的話後這才意識到自己太過輕率了,臉上自然有些火辣辣的。


    駱衍接著道:“吳霄占領中州後,張向陽逃迴西北,後者已是瀕死之人,主公若奪取,正好可發兵一舉殲滅之,一為昔日老將劉發、蘇延報仇雪恨,二為大蘇、為西北和中州之民除此大害,到時必受萬人景仰,後世稱頌。”


    “且一旦拿下西北之地,便可獲取西北騎兵。如此,主公方可與北方諸侯爭雄,此其三。有此三利,駱衍覺得北伐之中路理當保留,而不應輕易放棄。”


    “善。”宋寧聞言大喜,上前緊緊拉住駱衍的手,毫不掩飾自己的誇獎和欣賞之意:“汝之所言,甚合我心。既如此,荊襄之地我就交給你了。還請你明年好好輔佐趙將軍,北伐吳霄,為我奪取中州,拿下西北。”


    “是,主公。”駱衍心中大喜,連忙俯首,彎腰下拜道:“駱衍定當好好輔佐趙將軍,不負主公重托!”


    駱衍是真的高興。他隻是一名降將,又有郭萬、白原等人壓製。宋寧卻不計前嫌,將中路北伐之重任交給自己,怎能不叫人心生折服!所以,他這一拜是真心實意的。這才是他心目中的明主啊,鄭卓與他相比,差了何止十萬八千裏。


    宋寧看著駱衍,心中也是感慨萬千。鄭卓有此大才而不能用,焉能不敗?天下才智之士何其多也。宋寧手下的智謀之士,除淩邦、嶽濤、大德法師以及郭萬是他親自招攬的外,其餘如錢誠關、白原、廖寒生以及駱衍,均是俘虜後投降他的。


    是他們之前輔佐舊主時不用心嗎?還是說他們麵對自己時智商便下降了?顯然都不是。問題並不是出在他們身上,而是出在他們的舊主身上。


    許多人覺得三國時曹操手下的謀士荀彧、荀攸、賈詡、郭嘉、程昱等智力和謀略肯定比袁紹手下的沮授、田豐、許攸、逢紀、郭圖、審配等人強很多。其實並非如此。


    賈詡之前還是張繡的謀士呢,張繡最後不也一樣敗給曹操了?因為袁紹最後敗給了曹操,所以後人總覺得袁紹手下的謀士肯定比不上曹操手下的謀士,這並不完全正確。


    張遼原先是呂布手下,而呂布最後敗給了曹操,按說張遼作為呂布手下的大將,肯定是不如曹操手下的大將的。然而張遼投降曹操後卻成了五子良將之首。可見有些時候是真的不能單純以成敗來論英雄。


    同理,宋寧雖然戰勝了徐英和鄭卓,但二人手下的謀主高歡以及駱衍難道就一定比不上他手下的郭萬和白原麽?卻也不一定。


    高歡已死不好說,但其智謀定然也是極高的,氣節更讓人敬佩,寧死不降至今讓宋寧感到惋惜。駱衍就更不用說了,此次獻計明顯更勝郭萬一籌。


    當然,這並不能說郭萬就比駱衍差。之前攻打湖陽、荊襄,若非郭萬屢出奇計,宋寧想要這麽快拿下湖陽荊襄根本不可能。之後久攻劍陽和襄城不下時,又是郭萬極力勸阻,這才讓宋寧堅定了信心,贏得了最終的勝利。可以說,此次拿下湖陽荊襄,郭萬居功至偉。


    所以,等返迴墨靈時,宋寧依然將郭萬帶在身邊,對之也十分恭敬,且信任不減。這讓郭萬心中大為感激,對宋寧也更加認可和忠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蘇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勢並收藏蘇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