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將領率軍出發後,很快便有喜訊傳來。將軍王林帶著本部一萬人馬趕赴太行後,按照皇帝的吩咐,在當地又招募了數萬大軍,成功擊殺數千反賊,獲得首勝。王林表示,不出兩月,自己必能剿滅秦狼,肅清太行。
之後,膠東、西州等地也陸續傳來好消息:諸將率朝廷王師均取得了勝利,剿殺反賊數千到數萬不止。
白無畏龍心大悅,以為各地叛匪旦夕可滅,百官在朝堂之中彈冠相慶,爭相慶賀。白無畏更是下旨褒獎,讓諸將再接再厲,盡快平定叛亂,率師迴朝。
然而,白無畏做夢也想不到的是,各地剿匪的實際情況卻是這樣的:
所謂的大勝不過都是屠殺手無寸鐵的平民,殺良冒功而已。因為朝廷財政緊張,所以三路朝廷大軍糧餉不足。白無畏想出的辦法是下旨讓沿途各郡提供糧草。
各軍官先是吃空餉,明明隻招募了一萬大軍,卻拿著三四萬的軍餉,就這樣仍不知足,還克扣普通士兵的銀兩,新招募的士兵(大多是強行拉過來的壯丁)更是一兩銀子也沒有,連飯都吃不飽。
王師的軍紀也是差到了天際,燒殺搶掠,奸淫擄掠,較之真正的土匪強盜更像土匪。是以王師所到之處,城池紛紛關閉,仿佛敵國入侵一般。
若城池堅固,王師強攻不下,便轉而肆虐其他地方;若城池矮小,守衛不嚴,王師便直接攻城。至於沒有城池、塢堡守護的鄉鎮村落就更不用說了,一路之上多被洗劫。不知多少百姓被破門而入搶走糧食、財物,青壯被強行拉為壯丁,充當苦役;女子則被侮辱清白,糟蹋蹂躪。稍有反抗,必然刀兵相向,連性命都不保。
諸多劣跡,數不勝數,可謂令人發指!
被強行抓來的壯丁最後能活下來的也隻有十之二三。各軍官對待他們有如豬狗一般,每天隻用鞭子、大刀威逼著搬運軍需物質,幹重活累活,卻連件保暖的衣服、一雙好的鞋子都沒有,因為糧草不足,所以每天也隻給吃一頓飯,且飯裏摻了太多的沙子,讓人難以下咽。
行軍途中餓死、累死的壯丁、民夫、苦役不計其數,將軍們也毫不憐憫,死後直接丟棄,甚至連埋都不埋。反正到了下一個地方,再抓壯丁補充就是——這些人死就死了,要怪隻能怪他們命不好。
這就是亂世啊!手無寸鐵的百姓先是土匪盜賊搶,然後又被王師官軍搶,根本就沒有活路!為什麽張向陽能夠一唿百應,為什麽天下有那麽多人從逆?原因皆在於此。
可惜,白無畏深居宮中,卻是根本不知道這一點。
這些被他寄予厚望的王師將帥們,除了喝兵血,拚命地壓榨普通士兵外,還威逼各地豪強捐錢納糧。如若不然,便大開殺戒。背景深厚的豪門巨室他們不敢招惹,但地方上普通的豪強(中產階級)則成了他們眼中的肥羊。
從京師出發後,他們一路上屠滅了不少塢堡和村莊,破家滅門者不可勝數。
更惡劣的是,王師剿匪失利後,為防止朝廷怪罪,竟謊報軍情,殺良冒功。像王林,到達太行山後,因為反賊秦狼帶著眾人躲入了深山老林之中,王師進山剿匪受挫,折損不少。王林便幹脆將周邊村鎮的百姓屠滅,奪其糧食財物,然後誣蔑其為反賊,向朝廷報捷。
按照王林的說法,秦狼在太行之所以壯大至此,皆因周邊百姓幫助,當地之民多有從賊者。他既奉朝廷之命至此,自然要釜底抽薪、斷其根源,如此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匪患,徹底肅清叛亂。
所以,他所殺的並非無辜的百姓,而是從賊的刁民——這是何等荒謬的言辭!何等無恥的嘴臉!
不僅王林,膠東、西州等地的“大勝”也和太行差不多。實際上王師不但沒有大勝,反而全都大敗。像奉命攻打膠東徐娘的朝廷大將嚴炎,雖然在膠東當地招募了三萬大軍,卻被徐娘打的丟盔棄甲,潰不成軍。
嚴炎見奈何不了徐娘,生怕皇帝怪罪,身死族滅。所以惡向膽邊生,和王林一般也將附近的幾個村鎮屠滅,誣其為反賊,然後向朝廷報捷,說自己已殲滅反賊徐娘部兩千餘人。
要知道,蘇延、秦槍作戰不利直接被皇帝打入囚車,押往京城,蘇延憤而自殺。秦槍英勇戰死,事後皇帝還抄了秦槍的家,男丁流放,女子送入教坊司。劉發取得弘陽大捷,解除了京城之危,結果卻被解除了兵權,黯然辭官,告老還鄉。
若是讓皇帝知道他們慘敗,焉有命在?
所以,幾路將領不約而同的選擇了瞞報軍情,並變大敗為大捷。本來各地聽聞朝廷派王師前來剿匪平叛,心中還暗自歡喜,成群結隊、敲鑼打鼓,準備迎接王師。
怎料王師來後,比反賊更加恐怖。一時間破家無數,反賊竟是越剿越多。到七月時,三路大軍先後傳來噩耗。朝廷大軍不但沒有剿滅太行、膠東、西州等地的叛匪,反而被各地反賊擊敗。
王師無一例外,全部敗績。王林、嚴炎更是直接被秦狼和徐娘斬殺。這下,王師真實的情況卻是再也遮掩不住了。
當皇帝白無畏得知三路朝廷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時,簡直不敢相信。怎麽可能?之前不還是大捷嗎?怎麽突然之間就變成大敗了?
接著各地反叛四起,愈演愈烈,每日都有加急文書傳來。而之前派往各地鎮守的宗室、諸王,則趁機招兵買馬,暗中拉攏士族豪強,吸納流民百姓,不斷壯大實力。
到民豐八年七月,除中州、蘇中兩地仍在朝廷的控製之下外,其他如西北、燕北、燕南、遼州、膠東、蘇東、湖陽、荊襄、西州、東南、山南等地已處於半獨立的狀態。朝廷的旨意出了京城,便再無用處。各郡守表麵上尊崇白氏,但實際上已不再聽從朝廷號令。
怎麽會這樣?白無畏有些難以置信。他茫然四顧,發現手下已沒有能為他排憂解難的臣子了。他急忙想要將告老還鄉的劉發召迴京城,然而卻突聞噩耗:劉發老將軍已然病逝。
聽聞老將軍返迴老家後,不久便舊疾複發,之後一直臥病在床。家人雖然找了名醫診治,但西北邊遠之地,大夫水平有限,加上老將軍心中苦悶、鬱鬱寡歡,最終還是沒能挺過去,一代名將,不到一月便撒手人寰。
據聞劉發死時,身邊唯有一個孫子陪伴。臨終前老將軍對自己的幼孫囑咐道:“老夫戎馬一生,殺敵無數,上無愧君王,下無愧於百姓。唯有此次平定張賊之亂,放任賊寇禍亂中州,見死不救,雖然取得大勝,心中卻委實難安。今日落得這般田地,也是咎由自取。”
“你性子恬淡,不喜爭鬥,這樣也好。以後就做個普通百姓吧,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入朝為官。爺爺不求大富你大貴,隻求你將來能夠平平安安。切記切記。”
劉發的孫子含淚答應。
聽聞劉發已死!白無畏又是意外又是震驚。他知道,老將軍的死與他肯定是有很大的關係。朝野之間,許多人都覺得是他害死了老將軍。因為老將軍明顯是抑鬱而死!
可天地良心,白無畏真沒想要劉發死啊!他隻是解除了他的兵權,讓他告老還鄉,安度晚年而已。
怎麽會這樣?這才一個多月而已。一個多月前老將軍還能騎馬殺敵,怎麽一下就病故了呢?一時間,白無畏也是悔恨不已。
西北治中郡。張向陽聽聞劉發去世,不由大喜。整個帝國,張向陽唯一害怕的就是劉發。
民豐八年八月,得知老將軍病逝,張向陽在治中郡再次舉起義旗,帶著他那數千嫡係,向中州殺來!
鎮守咽喉關的董賢根本沒把張向陽放在眼裏,聽聞張向陽再次扯旗造反,不由勃然大怒。好家夥,本將軍沒去找你的麻煩,你倒是還來勁了。之前你帶二十萬大軍尚且大敗,如今不過數千人,又能濟什麽事?
既然你自己找死,本將軍就成全你!董賢當即留五千人在咽喉關鎮守,自己親率一萬五千大軍出關,向張向陽殺來。
雙方甫一接觸,張向陽便向後敗退。董賢當即率領大軍全力追趕。有手下勸諫道:“將軍,窮寇勿追,小心中了敵人的埋伏。”
董賢:“什麽窮寇勿追,放屁!敵軍既敗,自然要窮追猛打,不給敵人以喘息之機,怎麽能不追?更何況,張向陽逃入西北時隻剩下數千殘兵,就算他有伏兵,又能奈我何?”
這是痛打落水狗的好機會,董賢怎能錯過?想當初劉發就是這麽幹的,一戰便覆沒了張向陽的二十萬大軍!今日,該輪到他董賢表演的時候了。
然而,等他追出數十裏後,忽然卻從四麵八方湧出無數賊人來。
董賢頓時嚇到了。好家夥,放眼望去,密密麻麻到處都是人。董賢也是常帶兵的老將了,大概估算了一下,這至少得有五萬人吧?張向陽之前逃走時不是隻有幾千人嗎?這才過去多久,怎麽一下子便增加了這麽多!
不過很快他又鎮定下來。因為這些人大多沒有著甲,手中握著的也不是戈矛槍戟等武器,而是木棍、糞叉、耙子等五花八門的東西。且個個衣衫襤褸、麵黃肌瘦,也沒什麽陣型,除少數人外,其他大多數人都是一窩蜂地跑上來——這是一幫名副其實的烏合之眾。
說他們是烏合之眾都是誇獎他們了,準確來說,這就是一群難民。不用說,彼輩定是張向陽從西北各郡中裹挾而來的流民百姓,董賢很清楚這些人的戰力——幾乎是一擊即潰!
所以,董賢大聲鼓勁道:“將士們,不用怕!他們隻是一群烏合之眾,一個多月前,劉老將軍就曾擊潰他們,如今我們同樣可以。陛下說了,有取張向陽人頭者,賞千金,封萬戶侯!”
官兵們聞言頓時士氣大振,嚎叫著向賊人衝殺過去。然而很快,董賢便發現自己錯了。這些人是泥腿子、老百姓不假,平日裏隨便一個小吏便可以任意欺辱他們,但現在不同了。
整個西北短短數年時間,已被反賊、官軍來迴禍害了數遍。能活下來的人看著麵黃肌瘦,似乎一陣風就可以將他們吹倒。但他們對官軍卻已沒了畏懼,因為他們餓得連人都敢吃了。他們兇狠地盯著官軍,眼中射出狼一般的光芒——那是仇恨!那是憤怒!那是瘋狂!
唯獨沒有畏懼!
他們隻想要活下去,逃離這人間地獄!任何膽敢阻攔他們的人,他們都會將之撕碎、踏平、毀滅!
董賢以及他的一萬五千大軍驚恐地發現,這些平日裏善良可欺,從未被他們放在眼裏的泥腿子們突然間像換了個人似的,一個個兇狠如虎,仿佛發瘋了一般衝上來。殺死一個,後麵卻有更多的人撲上來。他們手中的木棍、叉子同樣能致人死命。甚至許多手中沒有武器的,也會用口咬,用手掐,徒手殺人。總之,他們完全是一副與人拚命、毫不畏死的架勢。
董賢帶的這批官軍本就算不得什麽精銳,之前跟著劉發打追逐戰、順風戰時自然“勇猛無匹”,但一麵對強敵,打拉鋸戰、攻堅戰時立刻便露餡了:看似整齊的陣列,堅不可摧的陣型被張向陽的人一衝便垮了。隨後無數董賢眼中的“難民”便撲了上來,不過片刻間便將官軍衝擊得七零八落。
原來,一觸即潰、不堪一擊的並不是賊人,而是他們。董賢驚呆了,臉色一片蒼白。眼見越來越多的人圍了上來,他開始膽怯了。慌亂中竟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下令手下親兵護著他殺出一條血路,向東撤退。
打仗打的就是氣勢,主將心誌已奪,何況是普通士卒?眾多官兵頓時潰散,再無抵抗之心,紛紛奪路而逃。
然而四麵八方都是敵人,他們又能逃到哪去?若此時有人從高空中俯看,就會發現,難民們有如洪流一般湧上來,很快便將一萬五千官軍吞沒。
是役,官軍大敗,一萬五千官兵幾乎全軍覆沒,主將董賢隻帶著千餘殘兵向咽喉關逃去。
消滅董賢大軍後,張向陽帶著眾人再次東進。很快,咽喉關再度失守。董賢膽氣已泄,最後竟向張向陽投降!
皇帝白無畏、朝廷諸公、甚至天下絕大多數的人都沒有想到,被劉發追殺逃迴西北,最後隻剩下數千殘兵的張向陽在短短數月之後竟再次糾集起數萬大軍,攻入中州,殺向京城。
更可怖的是,隨著張向陽再次攻入中州,他的大軍數目還在進一步增加,很快便突破到了十萬,然後十一萬、十二萬……無數活不下去的百姓跟在他的隊伍後麵選擇加入。
民豐八年九月,張向陽卷土重來,再次殺入中州,擁軍二十萬,直逼京城!
之後,膠東、西州等地也陸續傳來好消息:諸將率朝廷王師均取得了勝利,剿殺反賊數千到數萬不止。
白無畏龍心大悅,以為各地叛匪旦夕可滅,百官在朝堂之中彈冠相慶,爭相慶賀。白無畏更是下旨褒獎,讓諸將再接再厲,盡快平定叛亂,率師迴朝。
然而,白無畏做夢也想不到的是,各地剿匪的實際情況卻是這樣的:
所謂的大勝不過都是屠殺手無寸鐵的平民,殺良冒功而已。因為朝廷財政緊張,所以三路朝廷大軍糧餉不足。白無畏想出的辦法是下旨讓沿途各郡提供糧草。
各軍官先是吃空餉,明明隻招募了一萬大軍,卻拿著三四萬的軍餉,就這樣仍不知足,還克扣普通士兵的銀兩,新招募的士兵(大多是強行拉過來的壯丁)更是一兩銀子也沒有,連飯都吃不飽。
王師的軍紀也是差到了天際,燒殺搶掠,奸淫擄掠,較之真正的土匪強盜更像土匪。是以王師所到之處,城池紛紛關閉,仿佛敵國入侵一般。
若城池堅固,王師強攻不下,便轉而肆虐其他地方;若城池矮小,守衛不嚴,王師便直接攻城。至於沒有城池、塢堡守護的鄉鎮村落就更不用說了,一路之上多被洗劫。不知多少百姓被破門而入搶走糧食、財物,青壯被強行拉為壯丁,充當苦役;女子則被侮辱清白,糟蹋蹂躪。稍有反抗,必然刀兵相向,連性命都不保。
諸多劣跡,數不勝數,可謂令人發指!
被強行抓來的壯丁最後能活下來的也隻有十之二三。各軍官對待他們有如豬狗一般,每天隻用鞭子、大刀威逼著搬運軍需物質,幹重活累活,卻連件保暖的衣服、一雙好的鞋子都沒有,因為糧草不足,所以每天也隻給吃一頓飯,且飯裏摻了太多的沙子,讓人難以下咽。
行軍途中餓死、累死的壯丁、民夫、苦役不計其數,將軍們也毫不憐憫,死後直接丟棄,甚至連埋都不埋。反正到了下一個地方,再抓壯丁補充就是——這些人死就死了,要怪隻能怪他們命不好。
這就是亂世啊!手無寸鐵的百姓先是土匪盜賊搶,然後又被王師官軍搶,根本就沒有活路!為什麽張向陽能夠一唿百應,為什麽天下有那麽多人從逆?原因皆在於此。
可惜,白無畏深居宮中,卻是根本不知道這一點。
這些被他寄予厚望的王師將帥們,除了喝兵血,拚命地壓榨普通士兵外,還威逼各地豪強捐錢納糧。如若不然,便大開殺戒。背景深厚的豪門巨室他們不敢招惹,但地方上普通的豪強(中產階級)則成了他們眼中的肥羊。
從京師出發後,他們一路上屠滅了不少塢堡和村莊,破家滅門者不可勝數。
更惡劣的是,王師剿匪失利後,為防止朝廷怪罪,竟謊報軍情,殺良冒功。像王林,到達太行山後,因為反賊秦狼帶著眾人躲入了深山老林之中,王師進山剿匪受挫,折損不少。王林便幹脆將周邊村鎮的百姓屠滅,奪其糧食財物,然後誣蔑其為反賊,向朝廷報捷。
按照王林的說法,秦狼在太行之所以壯大至此,皆因周邊百姓幫助,當地之民多有從賊者。他既奉朝廷之命至此,自然要釜底抽薪、斷其根源,如此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匪患,徹底肅清叛亂。
所以,他所殺的並非無辜的百姓,而是從賊的刁民——這是何等荒謬的言辭!何等無恥的嘴臉!
不僅王林,膠東、西州等地的“大勝”也和太行差不多。實際上王師不但沒有大勝,反而全都大敗。像奉命攻打膠東徐娘的朝廷大將嚴炎,雖然在膠東當地招募了三萬大軍,卻被徐娘打的丟盔棄甲,潰不成軍。
嚴炎見奈何不了徐娘,生怕皇帝怪罪,身死族滅。所以惡向膽邊生,和王林一般也將附近的幾個村鎮屠滅,誣其為反賊,然後向朝廷報捷,說自己已殲滅反賊徐娘部兩千餘人。
要知道,蘇延、秦槍作戰不利直接被皇帝打入囚車,押往京城,蘇延憤而自殺。秦槍英勇戰死,事後皇帝還抄了秦槍的家,男丁流放,女子送入教坊司。劉發取得弘陽大捷,解除了京城之危,結果卻被解除了兵權,黯然辭官,告老還鄉。
若是讓皇帝知道他們慘敗,焉有命在?
所以,幾路將領不約而同的選擇了瞞報軍情,並變大敗為大捷。本來各地聽聞朝廷派王師前來剿匪平叛,心中還暗自歡喜,成群結隊、敲鑼打鼓,準備迎接王師。
怎料王師來後,比反賊更加恐怖。一時間破家無數,反賊竟是越剿越多。到七月時,三路大軍先後傳來噩耗。朝廷大軍不但沒有剿滅太行、膠東、西州等地的叛匪,反而被各地反賊擊敗。
王師無一例外,全部敗績。王林、嚴炎更是直接被秦狼和徐娘斬殺。這下,王師真實的情況卻是再也遮掩不住了。
當皇帝白無畏得知三路朝廷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時,簡直不敢相信。怎麽可能?之前不還是大捷嗎?怎麽突然之間就變成大敗了?
接著各地反叛四起,愈演愈烈,每日都有加急文書傳來。而之前派往各地鎮守的宗室、諸王,則趁機招兵買馬,暗中拉攏士族豪強,吸納流民百姓,不斷壯大實力。
到民豐八年七月,除中州、蘇中兩地仍在朝廷的控製之下外,其他如西北、燕北、燕南、遼州、膠東、蘇東、湖陽、荊襄、西州、東南、山南等地已處於半獨立的狀態。朝廷的旨意出了京城,便再無用處。各郡守表麵上尊崇白氏,但實際上已不再聽從朝廷號令。
怎麽會這樣?白無畏有些難以置信。他茫然四顧,發現手下已沒有能為他排憂解難的臣子了。他急忙想要將告老還鄉的劉發召迴京城,然而卻突聞噩耗:劉發老將軍已然病逝。
聽聞老將軍返迴老家後,不久便舊疾複發,之後一直臥病在床。家人雖然找了名醫診治,但西北邊遠之地,大夫水平有限,加上老將軍心中苦悶、鬱鬱寡歡,最終還是沒能挺過去,一代名將,不到一月便撒手人寰。
據聞劉發死時,身邊唯有一個孫子陪伴。臨終前老將軍對自己的幼孫囑咐道:“老夫戎馬一生,殺敵無數,上無愧君王,下無愧於百姓。唯有此次平定張賊之亂,放任賊寇禍亂中州,見死不救,雖然取得大勝,心中卻委實難安。今日落得這般田地,也是咎由自取。”
“你性子恬淡,不喜爭鬥,這樣也好。以後就做個普通百姓吧,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入朝為官。爺爺不求大富你大貴,隻求你將來能夠平平安安。切記切記。”
劉發的孫子含淚答應。
聽聞劉發已死!白無畏又是意外又是震驚。他知道,老將軍的死與他肯定是有很大的關係。朝野之間,許多人都覺得是他害死了老將軍。因為老將軍明顯是抑鬱而死!
可天地良心,白無畏真沒想要劉發死啊!他隻是解除了他的兵權,讓他告老還鄉,安度晚年而已。
怎麽會這樣?這才一個多月而已。一個多月前老將軍還能騎馬殺敵,怎麽一下就病故了呢?一時間,白無畏也是悔恨不已。
西北治中郡。張向陽聽聞劉發去世,不由大喜。整個帝國,張向陽唯一害怕的就是劉發。
民豐八年八月,得知老將軍病逝,張向陽在治中郡再次舉起義旗,帶著他那數千嫡係,向中州殺來!
鎮守咽喉關的董賢根本沒把張向陽放在眼裏,聽聞張向陽再次扯旗造反,不由勃然大怒。好家夥,本將軍沒去找你的麻煩,你倒是還來勁了。之前你帶二十萬大軍尚且大敗,如今不過數千人,又能濟什麽事?
既然你自己找死,本將軍就成全你!董賢當即留五千人在咽喉關鎮守,自己親率一萬五千大軍出關,向張向陽殺來。
雙方甫一接觸,張向陽便向後敗退。董賢當即率領大軍全力追趕。有手下勸諫道:“將軍,窮寇勿追,小心中了敵人的埋伏。”
董賢:“什麽窮寇勿追,放屁!敵軍既敗,自然要窮追猛打,不給敵人以喘息之機,怎麽能不追?更何況,張向陽逃入西北時隻剩下數千殘兵,就算他有伏兵,又能奈我何?”
這是痛打落水狗的好機會,董賢怎能錯過?想當初劉發就是這麽幹的,一戰便覆沒了張向陽的二十萬大軍!今日,該輪到他董賢表演的時候了。
然而,等他追出數十裏後,忽然卻從四麵八方湧出無數賊人來。
董賢頓時嚇到了。好家夥,放眼望去,密密麻麻到處都是人。董賢也是常帶兵的老將了,大概估算了一下,這至少得有五萬人吧?張向陽之前逃走時不是隻有幾千人嗎?這才過去多久,怎麽一下子便增加了這麽多!
不過很快他又鎮定下來。因為這些人大多沒有著甲,手中握著的也不是戈矛槍戟等武器,而是木棍、糞叉、耙子等五花八門的東西。且個個衣衫襤褸、麵黃肌瘦,也沒什麽陣型,除少數人外,其他大多數人都是一窩蜂地跑上來——這是一幫名副其實的烏合之眾。
說他們是烏合之眾都是誇獎他們了,準確來說,這就是一群難民。不用說,彼輩定是張向陽從西北各郡中裹挾而來的流民百姓,董賢很清楚這些人的戰力——幾乎是一擊即潰!
所以,董賢大聲鼓勁道:“將士們,不用怕!他們隻是一群烏合之眾,一個多月前,劉老將軍就曾擊潰他們,如今我們同樣可以。陛下說了,有取張向陽人頭者,賞千金,封萬戶侯!”
官兵們聞言頓時士氣大振,嚎叫著向賊人衝殺過去。然而很快,董賢便發現自己錯了。這些人是泥腿子、老百姓不假,平日裏隨便一個小吏便可以任意欺辱他們,但現在不同了。
整個西北短短數年時間,已被反賊、官軍來迴禍害了數遍。能活下來的人看著麵黃肌瘦,似乎一陣風就可以將他們吹倒。但他們對官軍卻已沒了畏懼,因為他們餓得連人都敢吃了。他們兇狠地盯著官軍,眼中射出狼一般的光芒——那是仇恨!那是憤怒!那是瘋狂!
唯獨沒有畏懼!
他們隻想要活下去,逃離這人間地獄!任何膽敢阻攔他們的人,他們都會將之撕碎、踏平、毀滅!
董賢以及他的一萬五千大軍驚恐地發現,這些平日裏善良可欺,從未被他們放在眼裏的泥腿子們突然間像換了個人似的,一個個兇狠如虎,仿佛發瘋了一般衝上來。殺死一個,後麵卻有更多的人撲上來。他們手中的木棍、叉子同樣能致人死命。甚至許多手中沒有武器的,也會用口咬,用手掐,徒手殺人。總之,他們完全是一副與人拚命、毫不畏死的架勢。
董賢帶的這批官軍本就算不得什麽精銳,之前跟著劉發打追逐戰、順風戰時自然“勇猛無匹”,但一麵對強敵,打拉鋸戰、攻堅戰時立刻便露餡了:看似整齊的陣列,堅不可摧的陣型被張向陽的人一衝便垮了。隨後無數董賢眼中的“難民”便撲了上來,不過片刻間便將官軍衝擊得七零八落。
原來,一觸即潰、不堪一擊的並不是賊人,而是他們。董賢驚呆了,臉色一片蒼白。眼見越來越多的人圍了上來,他開始膽怯了。慌亂中竟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下令手下親兵護著他殺出一條血路,向東撤退。
打仗打的就是氣勢,主將心誌已奪,何況是普通士卒?眾多官兵頓時潰散,再無抵抗之心,紛紛奪路而逃。
然而四麵八方都是敵人,他們又能逃到哪去?若此時有人從高空中俯看,就會發現,難民們有如洪流一般湧上來,很快便將一萬五千官軍吞沒。
是役,官軍大敗,一萬五千官兵幾乎全軍覆沒,主將董賢隻帶著千餘殘兵向咽喉關逃去。
消滅董賢大軍後,張向陽帶著眾人再次東進。很快,咽喉關再度失守。董賢膽氣已泄,最後竟向張向陽投降!
皇帝白無畏、朝廷諸公、甚至天下絕大多數的人都沒有想到,被劉發追殺逃迴西北,最後隻剩下數千殘兵的張向陽在短短數月之後竟再次糾集起數萬大軍,攻入中州,殺向京城。
更可怖的是,隨著張向陽再次攻入中州,他的大軍數目還在進一步增加,很快便突破到了十萬,然後十一萬、十二萬……無數活不下去的百姓跟在他的隊伍後麵選擇加入。
民豐八年九月,張向陽卷土重來,再次殺入中州,擁軍二十萬,直逼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