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學宮之行(12)


    想著韓非的事情,韓王就是傷心不已。


    這個兒子,死的好可憐呀!


    可這又是在情理當中。


    與秦國作對,不論是才能有多高,如何有智慧,可依舊會被秦王弄死。


    激怒秦王,最後卻活下來的,隻有兩個人。


    一個是水工鄭國,靠著出色的水利才能,即便是惹惱了秦王,秦王也是忍著他,如今水工鄭國更是在洛陽學宮教授學生,權力不大,卻很是超然;還有一個就是趙將李牧,李牧到了現在還是不投降秦國,不為秦王所用。


    趙王遷投降了,可李牧就是不投降。


    秦王政也不生氣,反而很是寬容的樣子,直接賜予府邸,賜予奴仆,直接養著他。


    至其他人,根本沒有這樣寬容。


    秦王政用狠辣的手段,霸道的行為,證明自己的強大。


    張良說道:“大王,臣不甘心!”


    韓王說道:“韓國不適合你了,韓國太小,天下太大!韓國好似一個水井,在這裏呆的時間長了,會變為井底之蛙,變得愚昧而無知。當今天下,有兩大學宮最為出名,一個是齊國的稷下學宮,一個是秦國的洛陽學宮!”


    “你打算前往何處去?”


    張良說道:“伯夷叔齊,不食周粟而亡。我沒有他們的骨氣,可我還是有一定的堅持,我打算前往齊國,前往稷下學宮求學!”


    韓王說道:“寡人知道你厭惡秦人,敵視秦人,可秦人能走到現在,成為最強的國家,還是有可取之處的。洛陽學宮,看似為文信侯所建立,可秦王政也花費太多的心思,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財力。”


    “稷下學宮好辯論,好言論,多空談,多談論國家大事。可洛陽學宮,卻是講究經世致用,講究言行合一,講究學一門手藝。孔子講究君子不器,可洛陽學宮卻不一樣,卻是要講究成器。”


    “君子要成器,要學會一技之長,要學會一個技能,在任何時刻,都是餓不死自己。在任何時刻,都不會讓自己陷入失業,都讓自己能養家糊口的技能。真正的勞心者太少了,多數為勞力者,人生最忌諱好高騖遠。”


    “在洛陽學宮,分為數學、物理、化學、醫生、生物、曆史等六門課程,這六大課程皆是經世致用的課程!”


    張良聽著,不由皺眉道:“這其中有什麽講究?”


    韓王說道:“數學,就是數字的計算和學習,方田、粟米、衰分、少廣、商功、均輸等;物理,就是研究萬物的根本道理,為何會下雨,為何會狂風,為何太陽會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很多看似平常的道理,卻是蘊含無盡的智慧,有著大道理在其中。”


    “化學,就是萬物變化的學科,主要是研究力,光,聲,電,熱。至於具體的,我也是不知道。”


    “醫學,就是用來治病救人!”


    “生物,萬物的生長及其變化!”


    “曆史,就是百家之學。在秦王眼中,百家學說本質上皆是對過去曆史的研究,對未來曆史的展望。”


    “在洛陽學宮,隻有這六門學科……”


    韓王在描述著,在說著洛陽學宮的種種。


    秦國太強大了,時刻威脅著韓國,韓王時刻在了解著秦國發生的種種事情,借助這些事情也在了解著秦王的性格,分析性格特點。


    秦王是做事情極為謹慎,也正是因為謹慎,沒有把學宮設立在鹹陽,而是設立洛陽,於是有了洛陽學宮。


    雖然有些事情不懂,可洛陽學宮就是一個製造器物的地方。


    這與主流的君子不器,大相違背。


    張良聽著,說道:“既然如此,那就前往洛陽學宮,再去稷下學宮。”


    ……


    道路之上,馬車在出動著,前往洛陽而去。


    侍衛護衛在左右,人數大約有一萬多人。


    此刻,秦王政攜帶太子扶蘇,正在前往洛陽的道路上。


    馬車之上,扶蘇不解道:“孔丘言,君子不器,可洛陽學宮為何要讓學子成器?”


    趙政笑道:“洛陽學宮,有著學子數千人之多,試問一下有幾人可成為君子?在問一下,又是有幾人可成為勞心者?”


    扶蘇歎息道:“很少!”


    趙政說道:“試問一下,那些學子再為努力,能成為秦太子嗎,能成為秦王嗎?”


    扶蘇說道:“不能!”


    趙政歎息道:“努力未必成功,很多窮人很是努力,可依舊是很窮;勤勞未必成功,很多農民很是勤勞,可依舊富不起來。窮人富不起來,不是不努力,而是社會機製的問題。”


    扶蘇說道:“孩兒明白!”


    趙政說道:“芸芸眾生當中,能站在巔峰的,終究是少數人,能成為君子的依舊是少數人。很多時刻,要學會一技之長,要學會永遠不會失業,永遠不會餓肚子的技能。災年餓不死手藝人!”


    “扶蘇呀,假如有一天,伱不是太子了,失去身邊的一切,淪為了乞丐,如何維持生計,如何讓自己不餓死?”


    扶蘇聽著,陷入反思當中。


    他似乎什麽也會一點,可什麽也不精通,似乎沒有精通的業務技能。


    扶蘇說道:“孩兒什麽也會,什麽也不精通,沒有出色的手藝技能,沒有庖廚製造美食,大概會餓死吧!”


    趙政笑道:“寡人若是淪為乞丐,會道人街市上吹笛子賣藝,用來進行乞討:寡人還精通一些算術,可以去一些地主家中,當著會計,可能補貼家用。寡人也會下地幹活,也可開耕荒地,用來種地維持生計!”


    扶蘇笑道:“孩兒不如你!”


    趙政笑道:“差的教育,傳授學生一些無用的東西,過時的理論,虛假的理論,到了社會上,一事無成,一事無用;可好的教育,卻是傳授學生吃飯的技能,讓學生學會一技之長,永遠也餓不死的技能。”


    “寡人看不起稷下學宮,就是因為稷下學宮,隻會空談,隻會傳授一些無用的東西,而不教授學一技之長,不教授學生生存的技能。”


    “稷下學宮,隻是教授學生勞心者的技能,可又是有幾個成為勞心者,多數隻是勞力者。”


    “為君王,要務實不虛無,要務真不務假!”


    扶蘇說道:“孩兒明白!”


    趙政說道:“君王治理國家,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治理民眾,一個治理讀書人。齊人修建稷下學院,就是為了穩定讀書人。”


    “隻要讀書人穩定了,天下就是穩定了。”


    “寡人修建洛陽學宮,也是為穩定天下的讀書人,穩定這些聰明人,隻要他們安定了,天下就是安定了!”


    扶蘇說道:“孩兒明白了!”


    ……


    馬車在前進,到了洛陽城。


    昔日的時刻,洛陽城為周朝的都城,是周公旦建造而成;可到了後來,成為東周都城。


    等到秦滅東周國以後,洛陽也成為呂不韋的食邑。


    在這裏,陸續經營十年之久,洛陽越發的富饒,成為商業性城池。


    在這裏,形成了強大吸虹效應,無數的勞動力匯聚在這裏,無數的錢財也是匯聚在這裏,無數的貨物也是匯聚在這裏,無數的權貴也是匯聚在這裏,導致這裏變得空前繁榮。在這裏隻是打短工,隻是扛麻袋,就是能賺錢。


    這也導致,附近的農業處於荒廢當中。


    畢竟,能靠著商業賺錢,誰願意去種地。


    種地,是最不賺錢的商業。


    想要靠著種地發財,沒有一絲的可能。


    同樣,洛陽附近糧食作物在減少,反而是經濟作物在增加。


    這樣的情況下,會出現各種問題。


    這些皆是秦王政盡量避免的,唯一幸運的是這裏是洛陽,而不是鹹陽。


    馬車走動,進入洛陽城,進入王宮當中居住下來。


    同時,秦王政降臨洛陽,要親自到學宮巡查的消息,也是隨之傳來。諸多的學生聽了,立刻摩拳擦掌,想要表現自己,展現自己的才能,獲得秦王政的認可。


    學會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洛陽學宮,從打算修建到了現在,已經有五年了。


    相對於稷下學宮一百三十多年的曆史,洛陽學宮五年的曆史太過短暫了。


    可隻是短短的五年,洛陽學宮在劇烈變化。


    在這裏修建了天下最大的圖書館,在這裏有著最多,最為齊全的書籍,可以共學生翻閱,抄襲;在這裏學習,不僅是不收取學費,不收各種雜費,還有各種糧食補助,錢財補助。


    可能不多,卻足以衣食無憂。


    在這裏,沒有諸多的仆從,沒有各種雜役,也沒有庖廚,一切皆是靠著自力更生。


    在學宮當中的衛生,需要學生們劃分區域,親自打掃;


    在學宮當中的庖廚,需要學生們親自製造。


    食堂沒有外包,沒有仆從製造,多數為學生們輪流做飯。


    在學宮後方,有著一萬畝的學生田,不允許外包,而是要求學生們在裏麵種植粟米、黍米、小麥、稻米、麻樹,還要進行養豬,養雞,養鴨等等。


    在學宮當中,多數的東西可以自給自足,算是完整而封閉的國度。


    在這裏的學生,老師,不僅要學習各種知識,翻閱各種書本,還要進行大量的勞動,這是與稷下學宮最大的不同之處。


    在稷下學宮當中,有大量的仆從清掃衛生,製作美食,處理著各種雜物,在稷下學宮的老師和學生們,多數都是讀書學習為主,多數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可在洛陽學宮,即便父親是侯爵,父親是右丞相,老爹是大將軍,依舊要遵守這裏的規矩,不得帶著任何仆從進入。


    在這裏,哪怕是身份高貴,也要下地幹活,也要拿著掃把清掃衛生,也要到了食堂前去做飯,也要養雞養鴨養豬,還要從事一些木匠活。


    這樣的從事勞動,讓很多貴族學生不滿。


    可匯報到了上麵的時刻,秦王政隻是迴了一句話,一屋不掃如何掃天下,一地不種如何治天下。


    很多學生無奈當中,也是安靜下來。


    在學校當中,有著學分製度,每天的打掃衛生,從事庖廚,養豬養鴨養雞等勞動,皆是要計算到學分當中,而學分關乎著日後的成績。


    而成績的好壞,又是關係著分配的問題。


    洛陽學宮,實現五年一學期。


    多數學生,在五年後會畢業的,而畢業後大秦是包分配的,會給予相應的工作。


    學而優則仕。


    讀書是為了什麽?


    讀書,就是為當官。


    在學宮畢業後,會進入秦國的官場當中,多數會從底層開始,從事底層的秦吏,或是加入軍隊當中,成為秦國官吏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大秦實行大一統的過程當中,他們會陸續進入被消滅的六國基層當中,加強對六國的控製。


    至於指望著,進入學宮當中一步登天,幾乎不可能。


    ……


    翻閱書冊,在上麵記錄洛陽學宮的發展情況。


    優點很多,可缺點依舊不少。


    王綰介紹道:“大王洛陽學宮發展到現在,雖然不如稷下學宮,可也有自己的特色!”


    趙政說道:“我大秦能走到現在,就是因為務實。選拔人才,不求虛名,務求真才實幹。明天寡人為監控,親自詢問和選拔人才!”


    王綰激動道:“大王賢明!”


    趙政說道:“學宮生源如何?”


    王綰說道:“這些學生,一部分來自權貴之家,一部分來自義務教育的民眾,一部分來自六國的遊士!”


    趙政說道:“學宮要多傾向於底層的士人,底層的黔首,增加著他們的比例。在具體的比例當中,底層士人當為五層,六國遊士當為三層,兩層為秦國權貴子嗣。年齡上也要給予限製,最低不得低於十五歲,最高不得高於二十歲!”


    寒門崛起,寒門出貴子。


    很多人天真的以為,家裏窮,沒有背景,沒有身份,就是寒門。


    可現實,卻是很紮心。


    寒門,就是家道中落,但又沒有完全落魄,依然處於“士”的階層。


    寒門的“寒”,對於古代老百姓而言,依舊是隻能仰望的存在。


    就好似劉備,看似出生在底層,可爺爺是縣令,老師是海內大儒,同窗是未來的太守,起點高於很多人。


    至於底層的民眾,黑色頭巾裹頭,叫作“黔首”。家裏做生意的叫做“商賈”,有房有地的叫做“庶民”,而沒房沒地到處走的叫做“流民”,沒正經工作的叫做“氓”,沒當官的人叫做“白丁”。


    這些才是真正的底層。


    能進入洛陽學宮求學,沒有背景差的,沒有出生差的。


    最差的背景,也是我爹是縣令,我爹是大夫,或是頂級商人。


    很多學生的背景,都是高級官權貴,或是公族之人,都是有權有勢有背景之輩,不是官二代,就是權二代。至於底層的黔首、庶民、流民、氓、白丁等,根本沒有資格進入其中。


    就是底層的士人,也是沒有資格進入其中。


    這對趙政而言,很不好。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階級固化,對於君王極端不利。


    作為君王,要時刻打破階級固化,要提拔底層的士人,用來稀釋和瓦解權貴勢力。


    “臣知之!”


    王綰說道。


    趙政說道:“昔日的時刻,孔子招收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在招收的時刻降低學生的標準,追求著有教無類。不論是貴賤賢愚,皆是應當接受教育。寡人創立義務教育,就是想要讓天下的民眾,皆是可以讀書。”


    “隻可惜,秦國財力有限,隻能在鹹陽,隻能在少數大的城市,在經濟寬裕的地方實現。而今在洛陽學宮,也秉承著有教無類,從底層的平民黔首當中選擇優秀的人才,給予錄取,重用!”


    王綰點頭應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始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迦太基的失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迦太基的失落並收藏始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