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十三本紀(求訂閱)
上午的朝會結束,眾人紛紛走出大殿。
到了鹹陽宮外,看著兩旁站立的金人,眾人閃過一絲敬畏之色。
蒙恬也是其中之一。
“金人如此之高大,耗費多少生鐵,若是用來鍛造兵器,又是能製造多少兵器……”蒙恬感歎著,心中也在做著計算著。
得出結論是,至少可裝備三萬多軍隊。
心中在驚歎秦國生鐵之多,墨爐鋼之眾多。
作為秦國的臣子,官三代,蒙恬知道很多的內幕。
在軍隊當中,有鎧甲的士卒與沒有鎧甲的士卒戰鬥力相差巨大。
有著鎧甲的三百士兵,可輕易擊潰一千多沒有披甲的士卒。
評價一個軍隊強弱,關鍵在看其披甲率。
披甲率越高的軍隊,戰鬥力越是強大。
秦軍有百萬士卒,需要的鎧甲數量眾多的,到了戰場上拚殺,也是要損耗部分的鎧甲。
百萬秦軍的披甲率也是高低不同。
宮衛軍,是用來守護秦王的,不僅是戰鬥力最為精銳,各種武器裝備也是率先供給裝備,披甲率達到七層多,多數披著銅甲,還有大量的犀牛甲,多數還是全身甲,戰甲護住身軀的軀幹,還有四肢。
在一線衝殺的戰兵,披甲率也高達七層多,隻是戰甲的質量差一點,皮甲不是最好的犀牛皮,而是豬皮,牛皮,羊皮等;還有大量用石頭製造的石甲等,隻有少量的銅甲裝備在軍中。
戰甲隻是保護胸部,或是保護住胸部腹部,缺少四肢甲,也缺少頭盔。
還有二線部隊,民夫部隊等,披甲率再次下降。
在戰場上,有著好的戰甲,相當於多一條命。
在過去的時刻,秦國缺少好的戰甲,很多戰甲隻能保護胸部腹部,而無法保護頭部,或是四肢。
在戰場上,戴上一個頭盔,可保護頭部,提升生存率。
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
隻可惜頭盔是青銅製造,或是生鐵打造,花錢眾多。很多秦軍士卒買不起,隻能不帶頭盔。不是秦軍士卒是鐵憨憨,不懂得頭盔的重要性,而是秦軍士卒沒錢買頭盔。
至於多數的皮甲、石甲,在戰場上可防遠方弩箭的射擊,可隻要到了三十步內,鐵定防不住。
若是戈,或是鈹刺殺,這些鎧甲也是防不住。
穿上鎧甲就是刀槍不入,隻是美好的想象而已。
秦軍很多士卒披上戰甲,也隻是求得心理安慰而已,隻是增加了生存率而已,可能被弩箭射穿,可能被長矛刺穿,可能被長刀劈開。
秦軍的披甲率很高,可在戰鬥當中傷亡率也很高。
在長平之戰,固然消滅了趙軍四十五萬,可秦軍也是折損二十萬之多。
可在幾年前,秦軍製造出高爐,製造出墨爐鋼後,生鐵產量與鋼鐵產量大幅度的增加。
過去的時刻,想要打造鎧甲,需要鐵匠用著錘子,反複的鍛打一個鐵片,直到質量合格為止;可有了墨爐之後,把鐵礦融化為鐵水,然後倒入模具當中,就可以成型了。省掉反複鍛打的過程,隻需要打磨開鋒,然後淬火,就合格的鎧甲。
生鐵產量的增加,導致農具價格大幅度下跌,過去一些鐵農具上百錢不止,很多鐮刀是用石頭打磨而成的,可現在價格下跌到幾十錢不等,價格下跌一半之多。
墨爐鋼也是大量裝備在軍中,各種武器在更新換代。
全身甲,開始取代胸甲,腹甲。
在宮衛軍當中,開始流行三層戰甲,皮甲、鎖子甲、紮甲等,三重戰甲包裹在全身,胸口、腹部、四肢、麵部等,沒有死角。
重甲步兵,更是三層紮甲穿在身上,重量達到六十斤,揮動著武器戰鬥十幾分鍾就是氣喘籲籲,隻能退下去。
至於重甲騎兵更為離譜,三層鐵甲重量為一百斤,騎在戰馬上衝鋒,戰馬頂多奔跑一千百步就是累的趴下了。
重甲騎兵若是跌落到戰馬下,就不要想著移動了,動彈一下都是困難至極。
可戰甲重量的提升,防禦力的提升,卻是帶來驚人的戰鬥力。
在函穀關的時刻,披著百斤重甲的騎兵直接衝擊合縱軍大營,硬生生衝擊了五百步,將敵人的步兵陣型撕裂開來,後麵的輕騎兵借助缺口撕裂了合縱大軍的陣型,導致三十萬合縱大局崩潰。
在其他的二線部隊當中,鐵甲的數量也在提升,價格也在下降。
隻是為了防備某些人不軌。
朝廷頒布法令,民眾可以自備部分的皮甲,石甲,可禁止私藏鐵甲。
私藏一具鐵甲,直接死刑。
鐵甲平時放在府庫當中,隻有在訓練的時刻,或是上戰場的時刻,才能打開穿戴。結束訓練後,或是戰爭結束後,鐵甲直接放入府庫當中。
當然了,禁止私藏,卻可以允許公開收藏。
對於立功的將軍,或是立功的士卒等,秦王政還是大方的賜予鎧甲,讓其可以放在家中,作為傳家寶。
祖父蒙驁,為大秦立下諸多的功勞,秦王政特別賜予其十套墨爐鐵甲。
其他地方府庫不好說,在宮衛的府庫當中,卻是存放十萬紮甲,五萬多鎖子甲,還有少數的魚鱗甲,板甲等。
可誰能想到,秦國的生鐵如此之多,竟然奢侈到用其鑄造為十二金人,聳立在鹹陽宮前。
看著十二個高大的魔神雕像,蒙驁就是有一股敬畏之感,還有自豪之感。
也隻有大秦有這樣的財力,有如此多的生鐵,可鍛造十二金人。
趙國辦不到,楚國辦不到,齊國辦不到,唯有我大秦可以辦到。
馬車在響動,蒙恬迴到家中。
“拜見祖父!”
蒙恬率先去拜見爺爺蒙驁。
到了現在,蒙驁處在半歸隱狀態,很多軍事職務開始卸掉。
他年紀大了,開始退休養老。
蒙驁點頭道:“今天在朝堂之上,發生了什麽?”
蒙恬說道:“沒有什麽大事情,隻是宮門前多了十二個金人,這十二個金人,名為十二祖巫。傳說當中,乃是盤古十二後裔。”
蒙鷲一頭霧水,問道:“盤古,十二後裔這是什麽?”
蒙恬說道:“就在今天,大王才朝堂上,散發了一本書籍,名為十三本紀。”
蒙驁說道:“何為本紀?”
蒙恬說道:“在秦王柱(即為安國君)的時代,大王打算編輯一本書籍名為史記,這部史書上啟三皇五帝,下到當今祖父的時代,史書的體例當為,本紀、表、書、世家、列傳等五種題材。”
“本紀,全書之綱,記載曆代的帝王,”
“表,講述世係,人物,曆史事件年代記載。”
“書,曆代的製度發展,禮樂製度,天文律法,社會經濟,山河地理等等。”
“世家,講述王侯封國的事跡,還有一些特殊的人物記載。當為吳太伯世家,齊太公世家,魯周公世家,燕召公世家,晉世家,楚世家。還有孔子世家、墨翟世家、楊朱世家、商君世家、魏冉世家、範雎世家、呂不韋世家、荀卿世家等等。”
“列傳,記載一些名人。比如,伯夷叔齊列傳,管晏列傳。”
“在編寫過程當中,多次修改,多次編訂,終於寫成了《十三本紀》,他們分別為盤古本紀、三皇本紀、五帝本紀、夏本紀、殷本紀、周本紀、秦本紀,秦孝公本紀、秦惠文王本紀、秦武王本紀、秦昭王本紀、秦孝文王本紀、秦莊襄王本紀。”
“今天朝會,大王頒布這本書籍,並散發給在場的臣子一人一本,並在洛陽、大梁、邯鄲、臨淄等第發售。大王說了,這本書籍會成為大臣必學,必考的科目!若是考試及格不會有賞賜,可考試不及格卻會有嚴懲!”
蒙驁聽著,不由的笑了:“我倒是要看看!”
蒙恬遞過去。
蒙驁接過書冊,隻是薄薄的冊子而已,卻是十二萬字。
打開書冊,第一卷為《盤古本紀》。
說的是曆史,可更好似虛幻的神話。
傳說當中,在無盡的混沌虛無當中,盤古從蛋殼當中孕育而出,腳下踏著混沌青蓮,頭頂著造化玉蝶,手中拿著盤古斧。
揮動盤古斧,完成開天辟地,卻是力氣耗盡而亡。
在盤古死後,身軀化為無盡的大地,星空,化為芸芸眾生。
雙目化為日月,在太陽上孕育了三足金烏東皇太一,帝俊;在月亮上誕生了三位女神,望舒、常曦、常娥。隨後靈魂三分,化為太清、玉清、上清三位神靈。三位神靈秉承不同的理念,一個秉承無為,一個秉承貴賤有序,一個秉承有教無類。
又是盤古的心髒當中,十二精血孕育而出,化為十二祖巫。
接著,又是女媧造人。
人類孕育而出。
蒙驁看的津津有味,接著又是三皇五帝,從神話走出進入曆史時代。
後麵的秦莊襄王本紀,更是近在遲尺的事情。
蒙驁看著,卻是微微皺眉。
前麵的本紀,就是簡略的記錄事情,隻是寥寥的幾句話,客觀的記載,沒有多餘的言語評論。
可到了後麵的時刻,對於秦莊襄王卻是多了豐富的感情,從邯鄲開始,到了鹹陽,到了登基為王,到了最後逝去。
在裏麵有很多誇大,誇張的部分,還有一些並不真實的事情。
可蒙驁看著,卻是選擇沉默。
比如,在邯鄲城的時刻,呂不韋看到秦異人奇貨可居,於是投資秦異人,最後發財了,成為秦國丞相,獲得十萬戶食邑。
可在這裏卻是寫成,呂不韋見到秦異人後,看到其頭頂之上龍虎之氣在沸騰,好似聖人降臨;其麵目奇偉,好似聖人大禹,立刻上前前去跪拜,直接選擇支持秦異人,更是說:“五百年必有聖人出,五百年前周文王開始周朝盛世,齊桓公奠定無上霸業,而今公子為聖人,當合天下。”
秦異人隻是中等資質,可在這裏卻描述為聖人,描述為周文王這樣的賢明。
呂不韋也被描述成薑太公,管仲等,描寫成一個大大的忠臣。
雖然有很多不真實,誇大,虛構的情節,可蒙驁不能揭穿。
很多臣子看到後也不能揭穿,反而要點頭說這就是真實的曆史。
“最後一篇,這是大王寫的,然後借助司馬澤之名寫出來!”
蒙驁明白其中的關節所在。
想到這裏,蒙驁問道:“十二金人是什麽?”
蒙恬說道:“十二金人,每個重量為十萬斤,用生鐵澆築而成,外麵是銅粉,整體扛上來金光閃閃,頗為威武大氣。”
蒙驁說道:“這樣的金人損耗生鐵眾多,若是用來鍛造兵器……修建金人,花費多少時間?”
蒙恬說道:“僅僅是三個月!”
蒙驁歎息道:“僅僅是三個月,大秦就是鍛造出如此多的生鐵,那墨爐鋼又是多少?”
蒙恬說道:“我跟隨大王,大王說最近研究出轉爐鋼,產量在墨爐鋼之上。墨爐鋼一爐最多十幾斤,可轉爐鋼一爐子可鍛造兩千多斤,就是對煤炭,或是鐵材料要求高!”
蒙驁說道:“大秦有如此多的鐵甲,如此多的墨爐兵器,豈能不勝!”
蒙恬笑道:“祖父,大王卻不是這樣認為。大王以為武器重要,可人更為重要。隻有將士們吃飽飯,多吃肉,才能身軀高大,有力氣披幾十斤的戰甲,才能有強大的戰鬥力。大王以為墨爐武器重要,可吃肉更為重要。”
“大王命令少府,開設養雞場,養豬場等,又是從義渠,匈奴等地,買來大量的牛羊,又是在裏麵添加蔗糖,用來當士卒的食物。隻可惜,產量有限,每年隻能供給宮衛軍,還有藍田大營的士卒。”
“在出征的時刻,士卒才能吃上肉食。”
在後世的華夏,每年消耗七億頭豬,吃掉120億肉雞,吃掉4000億雞蛋。
可在當今大秦,根本沒有後世那樣的規模。
趙政設立的養豬場,也主要是山嶺地為主,用來散養,養豬規模僅僅為二百萬頭,養雞規模為八百萬,這點規模也隻能供應軍隊為主,保證軍隊供應充足。
至於惠及普通民眾,卻是辦不到。
……
ps:更新到了,求訂閱。
上午的朝會結束,眾人紛紛走出大殿。
到了鹹陽宮外,看著兩旁站立的金人,眾人閃過一絲敬畏之色。
蒙恬也是其中之一。
“金人如此之高大,耗費多少生鐵,若是用來鍛造兵器,又是能製造多少兵器……”蒙恬感歎著,心中也在做著計算著。
得出結論是,至少可裝備三萬多軍隊。
心中在驚歎秦國生鐵之多,墨爐鋼之眾多。
作為秦國的臣子,官三代,蒙恬知道很多的內幕。
在軍隊當中,有鎧甲的士卒與沒有鎧甲的士卒戰鬥力相差巨大。
有著鎧甲的三百士兵,可輕易擊潰一千多沒有披甲的士卒。
評價一個軍隊強弱,關鍵在看其披甲率。
披甲率越高的軍隊,戰鬥力越是強大。
秦軍有百萬士卒,需要的鎧甲數量眾多的,到了戰場上拚殺,也是要損耗部分的鎧甲。
百萬秦軍的披甲率也是高低不同。
宮衛軍,是用來守護秦王的,不僅是戰鬥力最為精銳,各種武器裝備也是率先供給裝備,披甲率達到七層多,多數披著銅甲,還有大量的犀牛甲,多數還是全身甲,戰甲護住身軀的軀幹,還有四肢。
在一線衝殺的戰兵,披甲率也高達七層多,隻是戰甲的質量差一點,皮甲不是最好的犀牛皮,而是豬皮,牛皮,羊皮等;還有大量用石頭製造的石甲等,隻有少量的銅甲裝備在軍中。
戰甲隻是保護胸部,或是保護住胸部腹部,缺少四肢甲,也缺少頭盔。
還有二線部隊,民夫部隊等,披甲率再次下降。
在戰場上,有著好的戰甲,相當於多一條命。
在過去的時刻,秦國缺少好的戰甲,很多戰甲隻能保護胸部腹部,而無法保護頭部,或是四肢。
在戰場上,戴上一個頭盔,可保護頭部,提升生存率。
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
隻可惜頭盔是青銅製造,或是生鐵打造,花錢眾多。很多秦軍士卒買不起,隻能不帶頭盔。不是秦軍士卒是鐵憨憨,不懂得頭盔的重要性,而是秦軍士卒沒錢買頭盔。
至於多數的皮甲、石甲,在戰場上可防遠方弩箭的射擊,可隻要到了三十步內,鐵定防不住。
若是戈,或是鈹刺殺,這些鎧甲也是防不住。
穿上鎧甲就是刀槍不入,隻是美好的想象而已。
秦軍很多士卒披上戰甲,也隻是求得心理安慰而已,隻是增加了生存率而已,可能被弩箭射穿,可能被長矛刺穿,可能被長刀劈開。
秦軍的披甲率很高,可在戰鬥當中傷亡率也很高。
在長平之戰,固然消滅了趙軍四十五萬,可秦軍也是折損二十萬之多。
可在幾年前,秦軍製造出高爐,製造出墨爐鋼後,生鐵產量與鋼鐵產量大幅度的增加。
過去的時刻,想要打造鎧甲,需要鐵匠用著錘子,反複的鍛打一個鐵片,直到質量合格為止;可有了墨爐之後,把鐵礦融化為鐵水,然後倒入模具當中,就可以成型了。省掉反複鍛打的過程,隻需要打磨開鋒,然後淬火,就合格的鎧甲。
生鐵產量的增加,導致農具價格大幅度下跌,過去一些鐵農具上百錢不止,很多鐮刀是用石頭打磨而成的,可現在價格下跌到幾十錢不等,價格下跌一半之多。
墨爐鋼也是大量裝備在軍中,各種武器在更新換代。
全身甲,開始取代胸甲,腹甲。
在宮衛軍當中,開始流行三層戰甲,皮甲、鎖子甲、紮甲等,三重戰甲包裹在全身,胸口、腹部、四肢、麵部等,沒有死角。
重甲步兵,更是三層紮甲穿在身上,重量達到六十斤,揮動著武器戰鬥十幾分鍾就是氣喘籲籲,隻能退下去。
至於重甲騎兵更為離譜,三層鐵甲重量為一百斤,騎在戰馬上衝鋒,戰馬頂多奔跑一千百步就是累的趴下了。
重甲騎兵若是跌落到戰馬下,就不要想著移動了,動彈一下都是困難至極。
可戰甲重量的提升,防禦力的提升,卻是帶來驚人的戰鬥力。
在函穀關的時刻,披著百斤重甲的騎兵直接衝擊合縱軍大營,硬生生衝擊了五百步,將敵人的步兵陣型撕裂開來,後麵的輕騎兵借助缺口撕裂了合縱大軍的陣型,導致三十萬合縱大局崩潰。
在其他的二線部隊當中,鐵甲的數量也在提升,價格也在下降。
隻是為了防備某些人不軌。
朝廷頒布法令,民眾可以自備部分的皮甲,石甲,可禁止私藏鐵甲。
私藏一具鐵甲,直接死刑。
鐵甲平時放在府庫當中,隻有在訓練的時刻,或是上戰場的時刻,才能打開穿戴。結束訓練後,或是戰爭結束後,鐵甲直接放入府庫當中。
當然了,禁止私藏,卻可以允許公開收藏。
對於立功的將軍,或是立功的士卒等,秦王政還是大方的賜予鎧甲,讓其可以放在家中,作為傳家寶。
祖父蒙驁,為大秦立下諸多的功勞,秦王政特別賜予其十套墨爐鐵甲。
其他地方府庫不好說,在宮衛的府庫當中,卻是存放十萬紮甲,五萬多鎖子甲,還有少數的魚鱗甲,板甲等。
可誰能想到,秦國的生鐵如此之多,竟然奢侈到用其鑄造為十二金人,聳立在鹹陽宮前。
看著十二個高大的魔神雕像,蒙驁就是有一股敬畏之感,還有自豪之感。
也隻有大秦有這樣的財力,有如此多的生鐵,可鍛造十二金人。
趙國辦不到,楚國辦不到,齊國辦不到,唯有我大秦可以辦到。
馬車在響動,蒙恬迴到家中。
“拜見祖父!”
蒙恬率先去拜見爺爺蒙驁。
到了現在,蒙驁處在半歸隱狀態,很多軍事職務開始卸掉。
他年紀大了,開始退休養老。
蒙驁點頭道:“今天在朝堂之上,發生了什麽?”
蒙恬說道:“沒有什麽大事情,隻是宮門前多了十二個金人,這十二個金人,名為十二祖巫。傳說當中,乃是盤古十二後裔。”
蒙鷲一頭霧水,問道:“盤古,十二後裔這是什麽?”
蒙恬說道:“就在今天,大王才朝堂上,散發了一本書籍,名為十三本紀。”
蒙驁說道:“何為本紀?”
蒙恬說道:“在秦王柱(即為安國君)的時代,大王打算編輯一本書籍名為史記,這部史書上啟三皇五帝,下到當今祖父的時代,史書的體例當為,本紀、表、書、世家、列傳等五種題材。”
“本紀,全書之綱,記載曆代的帝王,”
“表,講述世係,人物,曆史事件年代記載。”
“書,曆代的製度發展,禮樂製度,天文律法,社會經濟,山河地理等等。”
“世家,講述王侯封國的事跡,還有一些特殊的人物記載。當為吳太伯世家,齊太公世家,魯周公世家,燕召公世家,晉世家,楚世家。還有孔子世家、墨翟世家、楊朱世家、商君世家、魏冉世家、範雎世家、呂不韋世家、荀卿世家等等。”
“列傳,記載一些名人。比如,伯夷叔齊列傳,管晏列傳。”
“在編寫過程當中,多次修改,多次編訂,終於寫成了《十三本紀》,他們分別為盤古本紀、三皇本紀、五帝本紀、夏本紀、殷本紀、周本紀、秦本紀,秦孝公本紀、秦惠文王本紀、秦武王本紀、秦昭王本紀、秦孝文王本紀、秦莊襄王本紀。”
“今天朝會,大王頒布這本書籍,並散發給在場的臣子一人一本,並在洛陽、大梁、邯鄲、臨淄等第發售。大王說了,這本書籍會成為大臣必學,必考的科目!若是考試及格不會有賞賜,可考試不及格卻會有嚴懲!”
蒙驁聽著,不由的笑了:“我倒是要看看!”
蒙恬遞過去。
蒙驁接過書冊,隻是薄薄的冊子而已,卻是十二萬字。
打開書冊,第一卷為《盤古本紀》。
說的是曆史,可更好似虛幻的神話。
傳說當中,在無盡的混沌虛無當中,盤古從蛋殼當中孕育而出,腳下踏著混沌青蓮,頭頂著造化玉蝶,手中拿著盤古斧。
揮動盤古斧,完成開天辟地,卻是力氣耗盡而亡。
在盤古死後,身軀化為無盡的大地,星空,化為芸芸眾生。
雙目化為日月,在太陽上孕育了三足金烏東皇太一,帝俊;在月亮上誕生了三位女神,望舒、常曦、常娥。隨後靈魂三分,化為太清、玉清、上清三位神靈。三位神靈秉承不同的理念,一個秉承無為,一個秉承貴賤有序,一個秉承有教無類。
又是盤古的心髒當中,十二精血孕育而出,化為十二祖巫。
接著,又是女媧造人。
人類孕育而出。
蒙驁看的津津有味,接著又是三皇五帝,從神話走出進入曆史時代。
後麵的秦莊襄王本紀,更是近在遲尺的事情。
蒙驁看著,卻是微微皺眉。
前麵的本紀,就是簡略的記錄事情,隻是寥寥的幾句話,客觀的記載,沒有多餘的言語評論。
可到了後麵的時刻,對於秦莊襄王卻是多了豐富的感情,從邯鄲開始,到了鹹陽,到了登基為王,到了最後逝去。
在裏麵有很多誇大,誇張的部分,還有一些並不真實的事情。
可蒙驁看著,卻是選擇沉默。
比如,在邯鄲城的時刻,呂不韋看到秦異人奇貨可居,於是投資秦異人,最後發財了,成為秦國丞相,獲得十萬戶食邑。
可在這裏卻是寫成,呂不韋見到秦異人後,看到其頭頂之上龍虎之氣在沸騰,好似聖人降臨;其麵目奇偉,好似聖人大禹,立刻上前前去跪拜,直接選擇支持秦異人,更是說:“五百年必有聖人出,五百年前周文王開始周朝盛世,齊桓公奠定無上霸業,而今公子為聖人,當合天下。”
秦異人隻是中等資質,可在這裏卻描述為聖人,描述為周文王這樣的賢明。
呂不韋也被描述成薑太公,管仲等,描寫成一個大大的忠臣。
雖然有很多不真實,誇大,虛構的情節,可蒙驁不能揭穿。
很多臣子看到後也不能揭穿,反而要點頭說這就是真實的曆史。
“最後一篇,這是大王寫的,然後借助司馬澤之名寫出來!”
蒙驁明白其中的關節所在。
想到這裏,蒙驁問道:“十二金人是什麽?”
蒙恬說道:“十二金人,每個重量為十萬斤,用生鐵澆築而成,外麵是銅粉,整體扛上來金光閃閃,頗為威武大氣。”
蒙驁說道:“這樣的金人損耗生鐵眾多,若是用來鍛造兵器……修建金人,花費多少時間?”
蒙恬說道:“僅僅是三個月!”
蒙驁歎息道:“僅僅是三個月,大秦就是鍛造出如此多的生鐵,那墨爐鋼又是多少?”
蒙恬說道:“我跟隨大王,大王說最近研究出轉爐鋼,產量在墨爐鋼之上。墨爐鋼一爐最多十幾斤,可轉爐鋼一爐子可鍛造兩千多斤,就是對煤炭,或是鐵材料要求高!”
蒙驁說道:“大秦有如此多的鐵甲,如此多的墨爐兵器,豈能不勝!”
蒙恬笑道:“祖父,大王卻不是這樣認為。大王以為武器重要,可人更為重要。隻有將士們吃飽飯,多吃肉,才能身軀高大,有力氣披幾十斤的戰甲,才能有強大的戰鬥力。大王以為墨爐武器重要,可吃肉更為重要。”
“大王命令少府,開設養雞場,養豬場等,又是從義渠,匈奴等地,買來大量的牛羊,又是在裏麵添加蔗糖,用來當士卒的食物。隻可惜,產量有限,每年隻能供給宮衛軍,還有藍田大營的士卒。”
“在出征的時刻,士卒才能吃上肉食。”
在後世的華夏,每年消耗七億頭豬,吃掉120億肉雞,吃掉4000億雞蛋。
可在當今大秦,根本沒有後世那樣的規模。
趙政設立的養豬場,也主要是山嶺地為主,用來散養,養豬規模僅僅為二百萬頭,養雞規模為八百萬,這點規模也隻能供應軍隊為主,保證軍隊供應充足。
至於惠及普通民眾,卻是辦不到。
……
ps:更新到了,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