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洛陽學宮(求訂閱)
從商君變法開始,秦國就是處在暴政當中,民眾就是處在水深火熱當中,就是在處在苦逼當中,各種徭役賦稅沉重,民眾苦不堪言。
可為何這一百多年,大秦能維持下去。
可稍後的十幾年,大秦卻是維持不住,到了秦二世的時刻直接崩潰。
僅僅是秦二世無能嗎?
是也不是!
很大程度上,是秦國統一六國後,天下底層的士人在不斷膨脹,膨脹到了幾十倍。這些士人無法分為秦吏,若是成為遊俠,盜賊,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
秦國的官吏數量有限,不可能給這些人就業崗位,這些人無法成為官吏,隻能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就好似外泄的石油一般。一旦局勢有變動,就會徹底被點燃,直接化為大火,焚燒一切,斷送大秦。
“寡人明白了……”
趙政思索道:“齊有孟嚐,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他們是不是尊賢而重士,其實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們喜好招攬門客的名聲,客觀上把國之五蠹吸引到府邸當中。府邸當中五蠹多了,國之五蠹就是少了。”
“商君說過,國家經曆一段時間後,內部會誕生諸多的毒素,必須要用戰爭,將毒素輸出到外界去,這樣國內的毒素少了,國家就安定了。可招攬門客,也是穩定國家局勢的一種辦法!”
很多道理,隻要仔細想想,還是很快能明白的。
若是不被招攬在封君門下,必然到了地方禍害一方。
表麵看來,信陵君招收三千門客,多數為吃白食,在利益角度上,信陵君有些吃虧;可從魏國的角度上,卻是地方上相對穩定了。
呂不韋說道:“大王,若是用考試之法,取代門客之法。到了那時,六國的士人會大量擠占秦國本地官員的為主,那時秦國境內,六國官員增加,本土官員減少,對於大秦極為不利!”
趙政說道:“不對呀。自從秦孝公以來,秦國就是頒布招賢令,很多六國士人進入大秦,商鞅、張儀、魏冉、範雎、仲父、李斯等人,進入秦國為官,還是居於高位。海納百川,秦國才強大!”
呂不韋笑道:“商鞅等人入秦,似乎六國士人在秦國好當官的感覺,可這是錯覺。試問一下,從亭長以上算起來,在大秦有多少六國人士為官,又是有多少本地老秦人為官?”
趙政啞然無語。
呂不韋笑著。
這位大王,很難說話的,因為太聰明了。
可這位大王又是很好說話,隻要說的有道理,還是能聽進去的。
這位大王厭惡縱橫家虛妄之言,喜歡數據,喜歡聽一些實在話。
呂不韋說道:“秦國百年來,左右丞相大約是三十多位,可多數為公族之人,或是老秦人,或是外戚,至於六國的士人僅僅是六位。至於九卿級別的官員也更少,不足二百人。至於下麵的官員也不多!”
“六國入秦的士人當中,在秦國僅僅是三千多人而已,可剩下的五萬多官員多數為老秦人!若是用大王的考試之法,那時六國的士人會大量進入秦國為官,會從三千變為五千,變為一萬多,大王能承受這樣的變故嗎?”
很多人隻看到商鞅,張儀等成功的案例,卻是沒有看到那些失敗者的案例。越看成功學,越是複製某人的模式,卻越是失敗。因為這些人的成功,有巨大的偶然性。不僅要看成功的案例,還要看失敗的案例。
就說科舉製。
科舉製,本來是打壓世家,給予底層寒門士子的機會。
可在唐朝中後期,很多世家卻是借助科舉,再度變得興旺起來。畢竟,世家弟子有各種典籍,有各種名師指點,還有各種培訓,可寒門士子卻是遜色很多,真的玩科舉考試,寒門鬥不過世家。
比如,元朝在中期也實行過一段科舉製,可後期廢除了,因為在短暫的科舉製期間,很多漢人借助科舉,大量的當官,而蒙古人卻是被排擠下去。
畢竟考試上,蒙古人不如漢人。
若是繼續科舉,漢人官員越來越多,到了那時還是蒙古人的元朝嗎?
隻能是廢掉。
明朝初期科舉考試,考中進士的五十一個人盡數是南方人,北方無一人中進士。朱元璋調查卷子後,發現考官沒有舞弊,主要是南北教育差距太大。若是繼續按照公平的科舉考試,會造成朝堂盡數是南方人,形成最大的不公平。
朱元璋無奈之下,隻能選擇南北榜。
清朝也是開科舉,卻是有滿漢二榜,滿人一個科舉榜單,漢人一個科舉榜單。後來廢除,可滿人還是有各種手段當官。在六部當中,一個滿人尚書,一個漢人尚書。
滿人尚書是正職,漢人尚書是副職。
科舉有三個目的,一個是為了打破階級固化,有利於君王掌控權力,一個是為了籠絡讀書人,給他們一個機會,一個是為了思想控製。
至於培養人才,很不重要。
至於公平,也是不重要。
在穿越者記憶中,有著科舉。
趙政也在嚐試,想要用考試代替門客製度,可在呂不韋的提醒下,才發現根本不走不通。
若是他真的實行考試製度,可能不久後會有大禍。
到了那時,大量的六國士人會在秦國上下,占據大量的官位,而老秦人卻是被排擠開來,會從根本上動搖老秦人,動搖他的根基。
他能成為秦王,基本盤就是老秦人,而不是六國的士人。
趙政說道:“仲父言之有理,可門客製度必須要廢除。天下歸一,不隻是領土歸一,更是人心歸一。天下隻能有一個主上,隻能有一個君王!”
呂不韋說道:“大王,當徐徐圖之!”
趙政點頭道:“仲父,當如何?”
呂不韋說道:“大王,但在秦國設立稷下學宮,在那裏招攬士人,對於其秀才的人才,給予爵位和食邑,正所謂不治而議論,不任職而論國事,可籠絡士人。稷下學宮,就是大王招攬門客之地!”
趙政點頭道:“寡人明白了,罪犯應有監獄,底層士人應有……”
監牢,是用來關押罪犯。
那稷下學宮,就是用來關押士人的囚牢。
牢獄更為兩種,一種牢獄,就是用鎖鏈捆著手腳,困在某一個地方;可還有一種牢獄,就是設置某種誘惑,用來吸引某些人。
封君們開設府邸,直接招攬門客。
可他是君王,自然不能如此。
而是建立學宮,借助學宮的名義,招攬門客。
裏麵的博士,夫子等,就是他的門客,也是他的顧問。
什麽叫顧問?
有顧才問,不顧不問。
呂不韋說道:“第二,大王可頒布法令,限製大夫,卿,封君的門客數量。大夫的門客,不得超過五十人人;卿的門客,不得超過百人;封君的門客,不得超過五百人!”
隻要爵位到了大夫層次,就可招收門客。
至於門客的數量,隨意。
隻要有錢,可以招收幾百,乃至是上千人;若是沒有錢,可招收一兩個。
直接禁止招收門客,不現實。
那就折中一步,限製門客的數量。
接著,呂不韋又是說著具體的策略,趙政點著頭,很是滿意。
仲父,還是很厲害的。
呂不韋說道:“大王,當在鹹陽建立鹹陽學宮……”
趙政說道:“不不,不是在鹹陽,而是在洛陽,建立洛陽學宮……鹹陽的社會氛圍,大秦的氛圍,也不適合建立學宮。若是在鹹陽修建學宮,寡人遲早有一天會拆掉學宮。還是在洛陽修建學宮吧,給底層士人發泄的舞台,也給他們一個爭論的舞台。”
“若是有一天,那些學宮士人給讓寡人禪讓王位給仲父,你說我答應,還是不答應。”
呂不韋說道:“大王,這不適合吧!”
趙政笑道:“沒有不適合的,學宮就是士人的監獄。監獄,我不想要建立在鹹陽,而是建立在洛陽……隻要他們不折騰的厲害,我就任由他們折騰!”
呂不韋說道:“大王……”
趙政說道:“仲父勉之!”
稍後,侍衛抬著呂不韋離去。
趙政微微皺眉,感覺一絲頭疼。
終於,還是走到這一步了。
昔日的時刻,荀子來到秦國,見到秦昭王說,秦國缺少儒生,若是王霸結合,那就更好了。
荀子說的很對,可卻是不適合秦國的。
到了現在,他不僅要考慮武力統一天下,更是要考慮民心。
民心分為兩種,一種是庶民之心,一種是士人之心。
庶民之心,就是減低賦稅,減免地租,口賦,算賦,減少徭役,讓底層民眾減少負擔,過上好日子。
士人之心,就是給予其向上爬的機會,給予其登天梯。
後世有軍功製、舉孝廉,科舉製等,皆是給士人向上爬的機會。
可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會出現諸多的問題。
舉孝廉不可能,科舉走不通,隻能建設洛陽學宮,
在這一點上,是抄齊國的作業。
秦人可能很會打仗,可論及耍心眼,卻是不如齊國很多。
齊國是階級固化的國家,在那裏的官職世襲為主,想要當官必須姓氏為田,外來姓或是外來人才很難出頭的。可開設稷下學宮後,招收很多的士人之後,齊國卻是安定起來,因為毒素匯聚在這裏。
階級固化,卻是有稷下學宮緩衝,齊國安穩很多
洛陽學宮,就是為了籠絡讀書人,為了籠絡底層士人,他們匯聚在學宮當中瞎比比,也勝過在鄉野當中遊蕩,蠱惑人心,造成地方不安定。
他也要借助稷下學宮,吸收六國的毒素,匯聚在洛陽。
洛陽學宮的毒素越多,天下的毒素越少,秦國的社稷越發的安定。
士人誹謗,議論朝政之類的,隻要不涉及人身攻擊,都是忍忍他們。讀書人發泄了,心情也是平靜了,正所謂端起飯碗吃飯,放下飯碗罵人。
至於洛陽學宮膨脹之後,會不會威脅君權,架空君權。
趙政一點也不擔心。
因為君權,注定是要被架空的。
除了少數的君王,厲害的君王,可以掌控朝堂局勢之外。
多數的君王,皆是被君王架空當中。
這樣也很好。
有能力的,可以掌控大權,獨攬大權;沒有能力的,被臣子架空,在後宮安心生孩子。
……
迴到丞相府邸,呂不韋鬆了一口氣。
終於放心了。
不用喝毒藥了。
秦王政,沒有殺他之心。
大王任命他,籌建洛陽學宮。
他還是右丞相,還是掌控朝廷大權,可卻是一步步的讓渡給隗狀、王綰、李斯等人,然後籌建洛陽學宮。
過上幾年後,他會成從丞相的位置退下來,成為洛陽學宮的祭酒。
“大王,賢明!”
呂不韋鬆了一口氣。
稍後頒布政令,下達了門客限令,限製門客數量。
首先動手解散部分的門客,三千多的門客陸續解散,隻剩下三百人不到。
其他的封君,也是陸續驅散門客
接著,又是在洛陽城,花費大量的錢財,修建洛陽學宮。
在計劃當中,洛陽學宮的規模、人數、師資力量等,皆是在稷下學宮之上,在這裏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兵家,農家,陰陽家,輕重家等,皆是可以暢所欲言。隻要不是誹謗君王,皆是可以言論。
在這裏,可以隨意講學,招收學生。
在這裏,秦王會時常詢問,想詢問一些意見。
在這裏,針對一些時事熱點,會給予熱烈的討論。
在這裏,還有極為龐大的書庫,在裏麵有書卷十萬冊之多。
諸多的士人聽到後,紛紛歡喜起來,感激著秦王政和呂不韋。
呂不韋聽著,淡淡冷笑。
很多時刻,人比猴子聰明不了多少。猴子很是生氣;
早上給猴子三個栗子,晚上給猴子四個栗子,猴子很是生氣;可早上給猴子四個栗子,晚上給猴子三個栗子,猴子很高興。
恩威並施,也講究策略。
先是給予恩惠,在給予威嚴,世人會怨恨;可先是給予威嚴,然後給予恩惠,世人會感激。
……
ps:第二更到了。
從商君變法開始,秦國就是處在暴政當中,民眾就是處在水深火熱當中,就是在處在苦逼當中,各種徭役賦稅沉重,民眾苦不堪言。
可為何這一百多年,大秦能維持下去。
可稍後的十幾年,大秦卻是維持不住,到了秦二世的時刻直接崩潰。
僅僅是秦二世無能嗎?
是也不是!
很大程度上,是秦國統一六國後,天下底層的士人在不斷膨脹,膨脹到了幾十倍。這些士人無法分為秦吏,若是成為遊俠,盜賊,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
秦國的官吏數量有限,不可能給這些人就業崗位,這些人無法成為官吏,隻能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就好似外泄的石油一般。一旦局勢有變動,就會徹底被點燃,直接化為大火,焚燒一切,斷送大秦。
“寡人明白了……”
趙政思索道:“齊有孟嚐,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他們是不是尊賢而重士,其實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們喜好招攬門客的名聲,客觀上把國之五蠹吸引到府邸當中。府邸當中五蠹多了,國之五蠹就是少了。”
“商君說過,國家經曆一段時間後,內部會誕生諸多的毒素,必須要用戰爭,將毒素輸出到外界去,這樣國內的毒素少了,國家就安定了。可招攬門客,也是穩定國家局勢的一種辦法!”
很多道理,隻要仔細想想,還是很快能明白的。
若是不被招攬在封君門下,必然到了地方禍害一方。
表麵看來,信陵君招收三千門客,多數為吃白食,在利益角度上,信陵君有些吃虧;可從魏國的角度上,卻是地方上相對穩定了。
呂不韋說道:“大王,若是用考試之法,取代門客之法。到了那時,六國的士人會大量擠占秦國本地官員的為主,那時秦國境內,六國官員增加,本土官員減少,對於大秦極為不利!”
趙政說道:“不對呀。自從秦孝公以來,秦國就是頒布招賢令,很多六國士人進入大秦,商鞅、張儀、魏冉、範雎、仲父、李斯等人,進入秦國為官,還是居於高位。海納百川,秦國才強大!”
呂不韋笑道:“商鞅等人入秦,似乎六國士人在秦國好當官的感覺,可這是錯覺。試問一下,從亭長以上算起來,在大秦有多少六國人士為官,又是有多少本地老秦人為官?”
趙政啞然無語。
呂不韋笑著。
這位大王,很難說話的,因為太聰明了。
可這位大王又是很好說話,隻要說的有道理,還是能聽進去的。
這位大王厭惡縱橫家虛妄之言,喜歡數據,喜歡聽一些實在話。
呂不韋說道:“秦國百年來,左右丞相大約是三十多位,可多數為公族之人,或是老秦人,或是外戚,至於六國的士人僅僅是六位。至於九卿級別的官員也更少,不足二百人。至於下麵的官員也不多!”
“六國入秦的士人當中,在秦國僅僅是三千多人而已,可剩下的五萬多官員多數為老秦人!若是用大王的考試之法,那時六國的士人會大量進入秦國為官,會從三千變為五千,變為一萬多,大王能承受這樣的變故嗎?”
很多人隻看到商鞅,張儀等成功的案例,卻是沒有看到那些失敗者的案例。越看成功學,越是複製某人的模式,卻越是失敗。因為這些人的成功,有巨大的偶然性。不僅要看成功的案例,還要看失敗的案例。
就說科舉製。
科舉製,本來是打壓世家,給予底層寒門士子的機會。
可在唐朝中後期,很多世家卻是借助科舉,再度變得興旺起來。畢竟,世家弟子有各種典籍,有各種名師指點,還有各種培訓,可寒門士子卻是遜色很多,真的玩科舉考試,寒門鬥不過世家。
比如,元朝在中期也實行過一段科舉製,可後期廢除了,因為在短暫的科舉製期間,很多漢人借助科舉,大量的當官,而蒙古人卻是被排擠下去。
畢竟考試上,蒙古人不如漢人。
若是繼續科舉,漢人官員越來越多,到了那時還是蒙古人的元朝嗎?
隻能是廢掉。
明朝初期科舉考試,考中進士的五十一個人盡數是南方人,北方無一人中進士。朱元璋調查卷子後,發現考官沒有舞弊,主要是南北教育差距太大。若是繼續按照公平的科舉考試,會造成朝堂盡數是南方人,形成最大的不公平。
朱元璋無奈之下,隻能選擇南北榜。
清朝也是開科舉,卻是有滿漢二榜,滿人一個科舉榜單,漢人一個科舉榜單。後來廢除,可滿人還是有各種手段當官。在六部當中,一個滿人尚書,一個漢人尚書。
滿人尚書是正職,漢人尚書是副職。
科舉有三個目的,一個是為了打破階級固化,有利於君王掌控權力,一個是為了籠絡讀書人,給他們一個機會,一個是為了思想控製。
至於培養人才,很不重要。
至於公平,也是不重要。
在穿越者記憶中,有著科舉。
趙政也在嚐試,想要用考試代替門客製度,可在呂不韋的提醒下,才發現根本不走不通。
若是他真的實行考試製度,可能不久後會有大禍。
到了那時,大量的六國士人會在秦國上下,占據大量的官位,而老秦人卻是被排擠開來,會從根本上動搖老秦人,動搖他的根基。
他能成為秦王,基本盤就是老秦人,而不是六國的士人。
趙政說道:“仲父言之有理,可門客製度必須要廢除。天下歸一,不隻是領土歸一,更是人心歸一。天下隻能有一個主上,隻能有一個君王!”
呂不韋說道:“大王,當徐徐圖之!”
趙政點頭道:“仲父,當如何?”
呂不韋說道:“大王,但在秦國設立稷下學宮,在那裏招攬士人,對於其秀才的人才,給予爵位和食邑,正所謂不治而議論,不任職而論國事,可籠絡士人。稷下學宮,就是大王招攬門客之地!”
趙政點頭道:“寡人明白了,罪犯應有監獄,底層士人應有……”
監牢,是用來關押罪犯。
那稷下學宮,就是用來關押士人的囚牢。
牢獄更為兩種,一種牢獄,就是用鎖鏈捆著手腳,困在某一個地方;可還有一種牢獄,就是設置某種誘惑,用來吸引某些人。
封君們開設府邸,直接招攬門客。
可他是君王,自然不能如此。
而是建立學宮,借助學宮的名義,招攬門客。
裏麵的博士,夫子等,就是他的門客,也是他的顧問。
什麽叫顧問?
有顧才問,不顧不問。
呂不韋說道:“第二,大王可頒布法令,限製大夫,卿,封君的門客數量。大夫的門客,不得超過五十人人;卿的門客,不得超過百人;封君的門客,不得超過五百人!”
隻要爵位到了大夫層次,就可招收門客。
至於門客的數量,隨意。
隻要有錢,可以招收幾百,乃至是上千人;若是沒有錢,可招收一兩個。
直接禁止招收門客,不現實。
那就折中一步,限製門客的數量。
接著,呂不韋又是說著具體的策略,趙政點著頭,很是滿意。
仲父,還是很厲害的。
呂不韋說道:“大王,當在鹹陽建立鹹陽學宮……”
趙政說道:“不不,不是在鹹陽,而是在洛陽,建立洛陽學宮……鹹陽的社會氛圍,大秦的氛圍,也不適合建立學宮。若是在鹹陽修建學宮,寡人遲早有一天會拆掉學宮。還是在洛陽修建學宮吧,給底層士人發泄的舞台,也給他們一個爭論的舞台。”
“若是有一天,那些學宮士人給讓寡人禪讓王位給仲父,你說我答應,還是不答應。”
呂不韋說道:“大王,這不適合吧!”
趙政笑道:“沒有不適合的,學宮就是士人的監獄。監獄,我不想要建立在鹹陽,而是建立在洛陽……隻要他們不折騰的厲害,我就任由他們折騰!”
呂不韋說道:“大王……”
趙政說道:“仲父勉之!”
稍後,侍衛抬著呂不韋離去。
趙政微微皺眉,感覺一絲頭疼。
終於,還是走到這一步了。
昔日的時刻,荀子來到秦國,見到秦昭王說,秦國缺少儒生,若是王霸結合,那就更好了。
荀子說的很對,可卻是不適合秦國的。
到了現在,他不僅要考慮武力統一天下,更是要考慮民心。
民心分為兩種,一種是庶民之心,一種是士人之心。
庶民之心,就是減低賦稅,減免地租,口賦,算賦,減少徭役,讓底層民眾減少負擔,過上好日子。
士人之心,就是給予其向上爬的機會,給予其登天梯。
後世有軍功製、舉孝廉,科舉製等,皆是給士人向上爬的機會。
可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會出現諸多的問題。
舉孝廉不可能,科舉走不通,隻能建設洛陽學宮,
在這一點上,是抄齊國的作業。
秦人可能很會打仗,可論及耍心眼,卻是不如齊國很多。
齊國是階級固化的國家,在那裏的官職世襲為主,想要當官必須姓氏為田,外來姓或是外來人才很難出頭的。可開設稷下學宮後,招收很多的士人之後,齊國卻是安定起來,因為毒素匯聚在這裏。
階級固化,卻是有稷下學宮緩衝,齊國安穩很多
洛陽學宮,就是為了籠絡讀書人,為了籠絡底層士人,他們匯聚在學宮當中瞎比比,也勝過在鄉野當中遊蕩,蠱惑人心,造成地方不安定。
他也要借助稷下學宮,吸收六國的毒素,匯聚在洛陽。
洛陽學宮的毒素越多,天下的毒素越少,秦國的社稷越發的安定。
士人誹謗,議論朝政之類的,隻要不涉及人身攻擊,都是忍忍他們。讀書人發泄了,心情也是平靜了,正所謂端起飯碗吃飯,放下飯碗罵人。
至於洛陽學宮膨脹之後,會不會威脅君權,架空君權。
趙政一點也不擔心。
因為君權,注定是要被架空的。
除了少數的君王,厲害的君王,可以掌控朝堂局勢之外。
多數的君王,皆是被君王架空當中。
這樣也很好。
有能力的,可以掌控大權,獨攬大權;沒有能力的,被臣子架空,在後宮安心生孩子。
……
迴到丞相府邸,呂不韋鬆了一口氣。
終於放心了。
不用喝毒藥了。
秦王政,沒有殺他之心。
大王任命他,籌建洛陽學宮。
他還是右丞相,還是掌控朝廷大權,可卻是一步步的讓渡給隗狀、王綰、李斯等人,然後籌建洛陽學宮。
過上幾年後,他會成從丞相的位置退下來,成為洛陽學宮的祭酒。
“大王,賢明!”
呂不韋鬆了一口氣。
稍後頒布政令,下達了門客限令,限製門客數量。
首先動手解散部分的門客,三千多的門客陸續解散,隻剩下三百人不到。
其他的封君,也是陸續驅散門客
接著,又是在洛陽城,花費大量的錢財,修建洛陽學宮。
在計劃當中,洛陽學宮的規模、人數、師資力量等,皆是在稷下學宮之上,在這裏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兵家,農家,陰陽家,輕重家等,皆是可以暢所欲言。隻要不是誹謗君王,皆是可以言論。
在這裏,可以隨意講學,招收學生。
在這裏,秦王會時常詢問,想詢問一些意見。
在這裏,針對一些時事熱點,會給予熱烈的討論。
在這裏,還有極為龐大的書庫,在裏麵有書卷十萬冊之多。
諸多的士人聽到後,紛紛歡喜起來,感激著秦王政和呂不韋。
呂不韋聽著,淡淡冷笑。
很多時刻,人比猴子聰明不了多少。猴子很是生氣;
早上給猴子三個栗子,晚上給猴子四個栗子,猴子很是生氣;可早上給猴子四個栗子,晚上給猴子三個栗子,猴子很高興。
恩威並施,也講究策略。
先是給予恩惠,在給予威嚴,世人會怨恨;可先是給予威嚴,然後給予恩惠,世人會感激。
……
ps:第二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