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厚顏無恥之徒(求訂閱)


    在後世很多人眼中,兩千年前的大秦,就是糧食匱乏,資源匱乏,物質匱乏。


    很多民眾,皆是夥食差,生活質量差。


    時刻,處在饑餓或是半饑餓當中。


    這個時代的民眾很是苦逼。


    可很多人卻是忽略了一點,兩千年前的大秦是一個人少地多的時代。


    在後世的華夏,人口有十四億,人口壓力頗為巨大。


    可在當今天下,七國的人口合計起來不到四千萬,秦國也僅僅是一千二百萬人口。


    後世僅僅是一個上海市人口就是兩千四百萬,相當於秦國人口的兩倍之多。


    在後世的時刻,需要化肥,需要育種,需要雜交水稻,需要高科技,需要從國外進口,才能滿足華夏的糧食消耗,才能保證糧食安全。


    可在大秦沒有高科技,沒有雜交水稻,沒有高產農作物,沒有化肥,差一點的畝產為五六十斤,好一點的畝產為七八十斤,最為頂級的水澆地也隻是畝產一百八十斤。


    比起後世那些,動不動水稻畝產一千二百斤,玉米畝產八百斤,土豆畝產四千斤等,差了很多很多。


    可架不住地廣人稀,架不住每戶分田多,很多民眾往往是一百畝耕地,二百畝,五百畝耕地。


    大秦人均耕地為二十畝。


    可後世的華夏,人均耕地一點三畝。


    秦朝時代人均糧食占有量,還在後世華夏之上。


    同樣,後世有各種高科技養雞,高科技養豬,還有各種培育良種等等,導致豬的數量,雞的數量很多很多。


    可在當今,大秦沒有各種高科技,養豬養雞主要是散養為主,出肉量也很少,品種也差。可架不住山嶺多,荒地多,可以用這些區域,進行人工養殖。此外在荒野當中,各種野生動物,野雞,野豬,野鴨,野兔等也是數量眾多。


    而且,這些野生動物的數量,比人類還多。


    秦國每年要組織民眾,進行大範圍狩獵,獵殺這些野生動物,防止其糟蹋莊稼,導致糧食減產。


    在人均肉食占有量上,並不比後世的華夏低。


    既然如此,為何當今的民眾經常挨餓,經常缺乏肉食。


    理由是三個,交通不便,路上損耗巨大,肉食保存困難。


    後世的華夏,有火車,輪船等等,運輸糧食極快,隻需要短短一天的時間,就能把糧食從上海運輸到河南;可在當今,關中遭遇了旱災,南陽豐收了,可想將南陽的糧食運輸到關中,需要一個月,甚至是兩個月。


    在後世運輸糧食,火車運輸,輪船運輸,路上損耗的糧食很少,幾乎是零損耗;可在當今的時代,南陽的糧食運輸到關中,沿路之上,拉糧食的馱馬要吃糧食,人也要吃糧食。


    可能輜重車上有三百斤糧食,可到達目的地僅僅有五十斤。


    農民種地,收獲三百斤糧食,可以放入家中的糧庫當中,曬幹之後,仔細照料,保存三年時間;可獵人獵殺獵物,收獲三百斤肉食,最多儲存三天時間,就的扔掉肉食。


    至於冰庫保存,醃製,熏製等,皆是成本很高,難以大量保存。


    在當今的秦國,想要供應士卒足夠的肉食,讓士卒每天皆是吃上一斤肉,最大的難度不是提供如此多的肉食,而是如何保持肉食,如何運輸肉食到了前線。


    秦國有大量的草場,可養豬、養牛、養馬等,此外在北方的匈奴、義渠、大月氏等也有大量的牛羊。


    去年的時刻,秦國大致的統計一下,僅僅是關中,巴蜀、隴西,晉陽等地區就圈養的羊類三百萬頭,豬類一百萬頭,馬類二百萬頭。


    又是在冬季的時刻,趁著草原過冬,直接低價收購一百五十萬豬羊等,大量宰殺之後,製造成罐頭食品,作為軍隊的軍糧。


    再加上獵殺一些野獸,獲得的肉食等。


    製造的罐頭食品,足以支撐大秦五十萬大軍,征戰三年之久。


    簡單的高燒消毒,密封保存,算不上什麽高級科技。


    可改變是巨大的。


    罐頭,無法提升肉類的產量,卻是提升肉類的保存時間,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軍隊的糧食供應。


    ……


    此刻,頓弱開著罐頭,在炫耀著。


    大秦可以製造午餐肉罐頭,可魏國卻是不行。


    有大量的罐頭當儲備,這是秦國最大的底氣。


    龍陽君憤怒道:“那又如何,秦國多行不義必自斃!”


    頓弱笑了:“我家大王,師從荀子,自詡為儒家門徒。我家大王,最為憐愛百姓,為了提升士卒的夥食名,為了讓士兵吃好穿好,可謂是煞費苦心。孔子曾經說,苛政猛於虎。就是因為各國為了打仗,不斷向民眾征收各種高昂的賦稅,地租,口賦,算賦,更役,徭役等,民眾要將能一半的收成交給朝廷,用來打仗。閑暇的時刻,還要修建各城牆,防備敵人!”


    “民眾苦不堪言!天下有七國,有七個王,自然是戰爭不斷,可當天下隻有一個王的時刻,隻有一個國家的時刻,那時就沒有戰爭了,百姓就不需要繳納一半的賦稅,地租要減免,口賦要減免,算賦要減免,徭役天數和距離也要減少,隻需要繳納三分之一的賦稅。到了那時,就是孔子的小康之世,大同世界,不久後將要在秦王手中實現。”


    “魏國國力疲憊,魏王若是有一點仁愛之心,還是順應天命,順應民意,早點投降我秦王,免得生靈塗炭,民眾疾苦。”


    魏王增聽著,立刻氣得發笑了。


    大秦攻殺我魏國,殺我魏國民眾,奪取魏國的城池,可謂是罪大惡極。


    可頓弱在這裏,卻一口一個仁政,仁愛,還說著小康之夢,大同之夢。


    似乎他不投降秦國,就是殘暴不忍,好似桀紂,世上豈有如此厚顏無恥之徒。。


    魏王增笑道:“天下歸一是好,可為何是寡人投降秦王,而不是秦王投降寡人?”


    頓弱點頭道:“隻因天命在秦!”


    魏王增冷笑道:“寡人不服。”


    頓弱說道:“昔日,天命在魏國,李悝變法,魏武卒威震天下,魏國打的秦國幾乎滅國,隻可惜魏國放棄滅秦,反而去中原之地,與齊國爭霸,失去了天命,魏國變得越發弱小。”


    “後來的時刻,齊國也有天命,東帝之名威懾天下,秦國也是敗在齊國手中,隻可惜五國伐齊,齊國元氣大傷,一百三十多個城池,隻剩下七十個,人口隻有巔峰時刻的六層,隻能苟延殘喘。齊國也是失去天命。”


    “楚國也有天命,可在白起攻破舊郢的時刻,楚國的天命也丟失!”


    “趙國也有天命,可在長平戰敗後,趙國也丟失了天命!”


    “唯有我大秦,秉承天命而誕生,經曆百年而不衰亡,又是天降聖王於大秦,秉承天命而滅六國,要成為天下唯一的王者,要讓天下再也沒有戰爭,要減低民眾的賦稅,要讓民眾過上大同的生活,進入小康時代!”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貴族世襲)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製度,以立(設置)田裏……是謂小康。”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站在大殿的中央,頓弱開口說著,好似聖鬥士一般,說著偉大的理想。


    而這個理想,就是滅六國。


    唯有滅六國,才能實現小康夢想,實現大同之治。而任何阻礙大一統,阻礙秦國天命的,皆是桀紂,皆是螳臂當車。


    至於這些是真話,還是假話。


    開始的時刻,頓弱以為是假話,可聽的多了,卻是漸漸的當真。


    洗腦的最高境界,就是謊言變為真實。


    況且,這也不算是謊言,也有實現的可能。


    比起孔子恢複周禮,禪讓製,公天下,比起墨子的兼愛非攻,跑步進入共產主義,趙政許諾在滅六國,大一統後,止幹戈,減免賦稅,減低徭役等,卻是有很大的可能性。


    況且普通的民眾,也不懂那些大道理。


    他們隻是知道,大王少征收五鬥米,就是好的君王。


    ……


    說到最後,魏王增拂袖離去。


    龍陽君埡口無言。


    很多的臣子皆是無言。


    頓弱的言語,符合這個時代的主流思想,沒有誰能反駁。


    很多人以為,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思想才占據時代的主流。


    可事實上,這是一種錯覺。


    在百家爭鳴時代,第一個崛起的就是儒家,墨翟也是儒家出生,隻是更為激進,更為平民化;韓非子,李斯也是法家出生,卻是拜著荀子為老師;吳起是兵家和法家,可老師卻是儒家的子夏。


    儒家倡導,有教無類。


    隻要你肯學習,我就敢於教你。


    至於你的身份是貴族,還是平民等,還是其他學派,不在乎身份,隻要伱肯學習,我就敢於教你。


    這種普及教育,導致很多低等的士人,平民等都是從儒家學習,然後各自演化,發展出墨家、道家、楊朱家、法家等等。


    儒家,算是百家的媽媽,生出無數個兒子。


    非儒即墨,儒家和墨家在這個時代,影響力巨大。


    就好似二戰時期,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成為時代的主流思想,沒有那個國家能避免開來,在很多社會主義國家崛起的時刻,很多歐洲國家也已開始高福利,給予民眾優惠。


    最為頭鐵的鷹醬,對工人的待遇也是不斷提升。


    儒家,墨家就是二戰後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在各國的君王,士大夫,還有底層的民眾等,皆是受到了儒墨思想的“汙染”。


    比起墨家的激進政策,儒家就是柔和很多。


    在中上層的影響力巨大


    呂不韋就是一個妥妥的儒家門徒,在秦國的很多主張都是有儒家的色彩。


    稍後的丞相王綰,更是標準的儒家門徒。


    至於那位始皇帝,焚書坑儒,似乎給人厭惡儒家的感覺,可事實上卻妥妥的儒家信徒,不僅不反儒,反而重視儒家,不然為何聽儒生的意見,直接到泰山封禪。更是為兒子扶蘇,選擇了幾個儒生當老師。


    還設立博士製度,招收儒生議政。


    至於坑殺儒生,與尊儒並不衝突。


    就好似光武帝劉秀,是一個標準的儒生皇帝,對於儒家極為推崇,對於儒生也是禮遇有加。可等到度田令的時刻,有些儒生反對,劉秀照樣大開殺戒,殺的人頭滾滾。


    殺幾個儒生,不代表反儒。


    幾個儒生,也無法代表儒家。


    法家學說,在各國固然是執政思想,各國都是用法家治國,可很多人卻是將法家之學,當成衰世之政。


    上古競於德,中古競於智,當今競於力。


    因為禮崩樂壞,道德衰亡,民眾德行下降,於是隻能采取法家之學,法家學說也被當成權宜之計,當成衰世之政。


    很多君王在實現法治的時刻,還是一口一個仁政愛民,不管是真的仁政愛民,還是假的仁政愛民。


    可嘴上經常說得時刻,就意味無形的侵蝕開始了。


    稍後,頓弱沒有離去,反而時常召開宴會,宴請一些士大夫,開口說著秦國的治國主張。


    秦滅六國,好似武王滅紂王,會給天下帶來大利。


    民眾可以少交賦稅,更是舉孝廉,科舉選材,普及義務教育等等,很多皆是說了開來。


    頓時,大梁城山雨欲來。


    風潮在湧動,似乎要湮滅一切。


    ……


    大殿當中,隻有魏王增與龍陽君。


    魏王增擔憂道:“頓弱以仁政愛民之說,為秦王殺戮六國民眾而狡辯。秦法殘暴不忍,可在頓弱的狡辯之下,卻是成為仁政愛民,卻是成為仁政。秦王政虎狼之輩,磨牙飲血,殺人如麻,可現在卻是成為上古聖王!”


    “而頓弱的狡辯之說,大梁城一些士大夫更是讚同了,被其蠱惑,我們當如何?”


    ……


    ps:更新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始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迦太基的失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迦太基的失落並收藏始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