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兵貴精,還是兵貴多?(求訂閱)


    趙政繼續道:“秦軍的軍隊,兵農合一,戰時為兵,平時為農。在作戰的時刻,要自備武器,鎧甲等,還要自備衣物,錢幣等,朝廷隻需要負擔口糧。兵農合一的軍隊戰鬥力不差,秦軍縱橫天下,還節省官府的開支,可謂一舉多得。”


    “可缺點是,這樣兵農合一的情況下,一年多數時間種地為主,每年隻是訓練一兩個月,這樣的軍隊會出現訓練不足,戰鬥力比起那些一年四季皆在操練,皆是訓練不斷的職業兵而言,戰鬥力無疑差了很多。”


    “齊國的擊技,募兵製為主,就是職業軍人,一年四季皆是操練為主,專門磨煉戰鬥技巧,磨煉搏殺之術,磨煉軍陣戰鬥技巧。當年的時刻,秦國的銳士遭遇齊國齊國擊技的時刻,遭遇慘敗。函穀關第一次被齊國攻破,也是唯一次被六國攻破!”


    “魏武卒也是募兵製,也是職業軍人,賞賜每個士卒百畝耕地,不收取其賦稅,耕地多數由奴隸,平民等耕種,魏武卒隻需要訓練為主,隻需要提升戰陣技巧,隻需要在戰場上搏殺為主。昔日吳起率領魏武卒奪取秦國河西之地,打的秦國幾乎亡國!”


    “在實際的交戰當中,秦軍多次敗於魏武卒。可桂林之戰,馬陵之戰,魏武卒被齊擊技幾乎全滅;至於齊之擊技,卻是五國伐齊時代,被五國聯手覆滅。在某種程度上,齊擊技才是天下第一強軍!”


    呂不韋卻皺眉道:“昔日,荀子與趙王論兵,卻是說齊之擊技,不如魏武卒,魏武卒不如秦銳士。秦銳士所到之處,在伊闕之戰,大敗魏韓聯軍;在藍田之戰,大敗楚國,更是攻克楚國舊郢,奪取江漢之地。在長平之戰,更是覆滅趙軍。這些年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趙政聽著,卻是笑道:“不是魏武卒,齊擊技不能打,而是他們君主的武器。軍隊,隻是武器而已,君王才是駕馭武器的人,若是君王不善於駕馭軍隊,最後導致兵敗,豈能怪軍隊無能!”


    “魏武卒很強大,可缺點是成本太高,在巔峰時刻,魏國也隻是五萬魏武卒而已。可魏惠王卻是好戰之人,每次大戰看似勝利,可頻繁的使用魏武卒,卻是導致魏武卒戰損耗巨大。同時魏國丟失大量的土地,導致無法分配給魏武卒足夠的耕地,隻能縮小規模,縮小待遇,減低選拔標準,導致魏武卒戰鬥力也是下滑的厲害!”


    “齊之擊技戰鬥力更為強大,可成本也更高,在巔峰時刻也不到八萬,需要給予錢財,給予其爵位,戰死後要給予高撫恤。可齊泯王時代,卻是征伐楚國,打秦國,打魏國,滅宋國等等,連續的大戰固然取勝,可每次大戰後皆是要高撫恤,皆是要損耗大量的錢財。等到齊國財政緊缺,無錢賞賜,無爵位賞賜的時刻,齊之擊技戰鬥力會下滑,乃至是覆滅!”


    “魏武卒,齊之擊技,很能打,可培養成本高,若是窮兵黷武,朝廷難以支付開支,最後屢戰屢勝而亡。可秦銳士,在戰鬥力上不如魏武卒,齊之擊技,可是勝在人數多,成本低,炮灰的價格是很低的!”


    “在軍隊的培養上有兩個方向,一個是精兵戰略,一個是眾兵戰略。”


    “精兵戰略,講究的是軍隊貴精不貴多,少而精,要經受嚴格的訓練,良好的裝備,各部完美的配合,然後拉到戰場上,在戰場上以一敵十,往往是尖銳的刀鋒,撕裂敵人。齊國,魏國等,就是走得這個戰略。”


    “眾兵戰略,將士兵短暫的培訓幾個月,然後拉到戰場上交鋒,自備武器,隻是提供糧草,在戰場上扮演炮灰的角色,若是死在戰場上也是不心疼,畢竟炮灰不值錢。可若是活下來,若是連續經曆幾場戰鬥而不死,會成為老兵,成為戰場的精銳,也就是秦銳士,不遜色於魏武卒,齊擊技。這就是秦國軍隊走的戰略。”


    “同樣,魏武卒是先給一百畝地,讓其後顧無憂,然後到了占戰場上拚殺,若是立功後,還會有賞賜。可秦國軍隊卻是到了戰場上,砍殺一個甲士才給予一百畝的耕地,若是在戰場上戰死了,是不會給予賞賜,死了也是白死。在某種程度上,秦國士卒的成本低。”


    “隻是短期打幾場戰鬥,控製戰爭規模,魏武卒,齊擊技占據優勢,因為職業軍戰鬥力強大,在戰場上優勢巨大;可若是進行持久戰,長期的戰爭,大規模的戰爭,卻是秦國模式占優,因為節省成本。”


    趙政濤濤不絕的,從軍隊訓練,軍隊裝備,軍隊成本,國庫開支等,分析三大軍隊的優勢和劣勢。


    呂不韋聽著,豁然開朗,說道:“大王言之有理,既然秦國模式占據優點,可為何要改變秦軍法製?”


    趙政笑道:“因為時代變了,我們也要隨之而變。仲父以為,大秦在多少年內可滅六國?”


    呂不韋說道:“這個不好說,可能在二十年內,最長不超過三十年,秦軍可滅六國!”


    趙政說道:“在滅六國當中,若是六國選擇與秦國建造高壘對峙,不與秦軍交鋒,而是守城為主,拖著秦軍。沿路之上,秦軍糧草運輸困難,可敵人卻是以逸待勞,秦軍當如何?”


    “難道,真的一個城池一個城池拔,拔一個城池死掉一百老秦人,等滅掉六國,秦國又是死掉多少老秦人。滅六國,這是寡人的夢想,可寡人可不想,為了滅六國耗幹老秦人的血!”


    “秦國想要滅六國,隻需要攻占城池,攻占土地;可想要占領六國,穩固六國的根基,就要增加老秦人的數量,隻有老秦人的數量越多,秦國的根基越是穩定。若是為了滅六國,而耗盡老秦人的血,秦國可能十戰十勝而亡國!”


    有些隱晦的話,趙政不想說。


    魏武卒,齊擊技,走的是精兵製度,核心是人比錢財重要,為了人節省錢財;可秦國軍隊,卻是走兵多的戰略,核心是錢財比人重,為了錢財多浪費人。


    若是秦國繼續采用舊的軍製,還能覆滅六國,還能席卷天下,可在這個過程當中會有大量老秦人死掉。


    可若是采取精兵戰略,在覆滅六國的過程當中,老秦人可能少死一點,可代價是財政損耗巨大,可能加大財政赤字。


    兩種兵製的選擇,就是錢重要,還是人重要?


    在過去,秦國曆代的君王選擇,錢比人重要,老秦人的命不值錢;可現在,趙政卻是要選擇,人比錢重要,老秦人的命很值錢。


    到了現在,秦國有一千二百萬人口,六國有二千五百萬人口。


    在後世看來,始皇帝滅六國,這是大一統的開始,後世人可以不斷吹噓,說這樣好,那樣好。可在當今的六國百姓而言,始皇帝滅六國,就是秦國的虎狼要欺壓六國的百姓,要殖民六國民眾。


    秦國,是殖民者和入侵者的角色。


    不論如何懷柔,如何拉攏,可那種骨子裏的敵視對立,百年內是不可能消除的。


    秦國想要用一千二百萬人口,統治六國二千五百萬人口,再加上交通不靈便,隨時可能翻車。又是參考其他新占領區域的不穩定性,老秦人也隻是關中,巴蜀,隴西等不到五百萬人口,去統治這三千五百萬人口。


    在這個過程當中,減少老秦人損耗,尤其是關中老秦人的損耗,極為重要。


    戰爭當中和,少死亡一點老秦人,未來秦國在六國的統治,就是多鞏固一絲。


    呂不韋聽著,說道:“大王當如何?”


    趙政說道:“秦國兵製當分為三等,宮衛軍,郡縣兵,邊兵。宮衛軍,就是守衛鹹陽王宮,守衛鹹陽城,人數控製在六萬人,在武器裝備上最好,在訓練上最為嚴格。不需要種地,隻需要訓練和讀書,是完全脫產的士兵。”


    “在成為宮衛士兵之後,每天皆是要操練,不能有絲毫的停息,一旬休息兩天,八天在訓練。在訓練之餘,還要讀書識字,提升其兵法水平,作戰能力。從全國挑選精銳,進入鹹陽城。”


    “在宮衛的選拔上,第一,要百步距離,十箭八中;第二,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個,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裏。”


    “這隻是初步的選拔,還要連續訓練一年多,進行各種考核,合格後才能成為宮衛。成為宮衛後,普通士卒賜予二百畝耕地,不需要交任何的賦稅,家屬也不必服徭役,兵役,更役。”


    “宮衛士卒,服役時間為二十歲到三十五歲,在三十五歲後退役,可選擇成為地方郡縣軍官,也可能考核後成為地方官員。宮衛當中的高官,會看情況延後退役,可盡量保持年輕化。”


    “郡縣兵,依舊遵守秦法,每年招募男丁服徭兵役一個月,由退役的宮衛士卒進行訓練。”


    “邊軍,由郡縣兵和宮衛軍組成,負責在邊疆戍守,與敵軍對抗敵人。”


    呂不韋聽著,感覺變化其實不大。


    在秦國,民眾在十七歲就要進行登基,這叫版籍,然後每年要一個月的勞役,就是免費為國家勞動,修城牆,挖河渠。沒有工程建造的時刻,有郡縣的軍官,組織民眾進行軍事訓練,訓練一段時間。


    一生中,輪流在郡縣服兵役1年,充材官、騎士、樓船士,在京都或邊郡服兵役年,當衛士或當成卒。


    理論上,每個成年人都要當兩年的義務兵。


    當了兩年的義務兵後,就可以退役了,屬於預備兵員。


    若是遇到戰爭的情況下,會攜帶著武器,鎧甲,還有攜帶錢幣等,加入軍隊當中成為秦卒。


    當然了,服役兩年就可退役,這是美好的夢想,因為戰爭的頻繁,很多時刻征召的次數多,服兵役的時間也是極為漫長。


    大王其實沒有改變秦製,隻是增加的宮衛的數量和規模,增加宮衛的地位,提升了宮衛的戰鬥力。


    在過去的時刻,宮衛的戰鬥力還是有的,畢竟是貴族當中選拔而出,可更大程度是鍍金,宮衛上戰場的概率很低。


    可秦王改革宮衛之後,宮衛的戰鬥力提升了很多,上戰場的概率很多。


    同樣,宮衛也成為秦吏的另一個來源。


    宮衛軍看似隻有六萬,可這是完全脫產的士兵,每年進行訓練的,年齡在二十歲到三十五歲之間,正是體力旺盛,戰鬥力最強的時刻。


    可能數量不多,可在戰鬥當中,卻是有一舉鼎乾坤的效果。


    “大王英明!”


    呂不韋說道。


    趙政笑道:“仲父下去,寫好軍隊編製方案,稍後可遞交給寡人。”


    呂不韋說道:“臣明白!”


    確定大致方針後,呂不韋告辭離去。


    在大殿當中,趙政書寫著,在規劃宮衛軍的編製,訓練方法等。


    古代兵法家的經驗,軍隊崩潰前,大軍傷亡率達到10%左右,已經算是一等一的強軍;至於傷亡到了30%崩潰,大軍崩潰,這已經能是威震天下的強軍;能承受50%以上,軍隊才奔潰,這是商湯武王那樣的強軍。


    為何如此?


    首先,要明白軍隊的組成部分。


    長平之戰,趙軍為四十五萬,並不是說,四十五萬戰兵。在這裏裏麵包括了輜重兵,民夫,二線部隊等等。


    真正的精銳戰兵,可能也就十萬不到。


    輜重兵,多數為民夫,也隻是拿著一杆長矛,或是盾牌,多數屬於無甲,或是少甲的狀態當中,不論是戰鬥意誌,戰鬥經驗,還是軍陣的布置上,都是遜色很多。


    輔兵戰鬥力強大一些,可多數也是戰甲稀少,武器不足,訓練不足,根本抵抗不足敵人精銳士兵的衝擊。


    而交戰的時刻,精銳戰兵往往在前方,軍隊傷亡一層,可能就意味著精銳戰兵損失一半,甚至是七層。


    後世的一個師,戰鬥人員僅僅是占據百分之三十,甚至是更少,當這個師傷亡率達到30%,在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戰鬥人員被盡數消滅。


    淮海戰役,看似是解放軍60萬 vs國民黨軍80萬,粗看起來似乎是國軍占優勢。然而實際情況是解放軍都是戰兵,而國軍則是後勤人員占了二三十萬,因此解放軍兵力占優。


    而且解放軍動員了543萬支前民夫,按照古代的大軍兵力算法,應該是解放軍600萬 vs國軍80萬,解放軍按照大軍兵力對比是必勝之局。


    十萬軍隊與十萬戰兵,這是兩個概念。


    吳起為魏國,訓練五萬魏武卒,就是讓魏國橫推天下。


    他訓練的六萬宮衛精銳,也足以橫推天下。


    在戰爭當中,二十萬的秦軍,裏麵有五千宮衛精銳,看似數量不多,可在關鍵時刻卻是能一舉擊潰敵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始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迦太基的失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迦太基的失落並收藏始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