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文明的變遷(求訂閱)
草原之上,有著各種民族。
逐水草而居,隨著季節的變化,牧草的生長時刻在遷移。
在最初的時刻,北方的少數民族為戎,犬戎入侵鎬京,導致西周的覆滅,周平王遷都到洛陽,開啟春秋時代。到了後來,又是各種北方少數民族大規模南下,有的直接遷移到洛陽附近,周天子深受其害。
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不斷打擊著北方的遊牧民族;秦國也在消滅著蕩戎、彭戲戎、邽戎、冀戎等,滅十二戎,不斷強大;晉國在北方,也在不斷吞並各種戎狄。
在戎狄當中,更是有代國,中山國,婁煩國,義渠等。
隨著這些國家,陸續被攻滅,匈奴部落又開始崛起。
匈奴沒有常居之地,小孩能夠騎羊,拉弓射鳥、鼠;稍大一點就能射狐狸、兔子,用來作食物。男子都有力量拉開弓,全都是披甲的騎兵。
他們的風俗,平時隨意遊牧,以射獵禽獸作為職業;形勢緊急時,則人人演習作戰,侵襲征伐。
形勢有利就進攻,沒有利就退卻,不以逃跑作為羞恥。
健壯的人吃肥美的食物,老年人吃剩下的。尊重健壯的人,看輕年老體弱的人。父親去世,兒子就把後母作為妻子;兄弟去世,活著的兄弟就都娶已故兄弟的妻子為妻。他們的風俗有名卻不避諱,沒有姓和字。
遇到大事情的時刻,往往是有大祭司刻畫在牆壁,或是泥版上作為記載,已經有原始的文字。
在某些河流淤積的地方,土壤肥沃的地區,已經開耕出耕地,用來種植粟米,豆子,麥子等,可規模相對較小。
在武器鍛造上,用著骨骼或是石頭打磨為箭頭,還裝備著青銅製造的武器,還有少部分鐵器。
匈奴人不是傻子,也是懂得交流和學習,在劫掠入侵趙國的同時,還在不斷學習著趙國,已初步具備一個文明的修雛形,在文明程度上,相當於兩千年前的夏朝。
匈奴人的首領,名為單於,類似於漢族的大王。
所謂單於,也隻是部落聯盟首領。
單於,直接統屬一個大部落之外,還分散間接的管理諸多的部落。每個部落都有首領。這些首領,對於部落有著獨立的管轄權,類似於諸侯,在平常的時刻進貢大單於,跟隨單於出征。
同時,各個部落之間也是爭鬥不斷,就連單於也無法製止一切。
當若是單於實力弱小,某個部落首領或是下屬,可能直接幹掉單於,成為新的單於。
在兩千年的夏朝,也是類似的模式。
那時,夏朝的君王們也是部落首領,也是一邊遊牧,一邊種植為主,等到土地肥力下降的時刻,遷移到新的地區。四周的部落,或是邦國,要定期向夏朝的君王進貢,跟隨作戰等等。
夏朝也有文字,也有青銅器,文字多數刻在泥版上,可在石壁上,少數刻在青銅上。
九鼎之上,就是刻著夏朝的文字。
至於某些考古人士說,沒有找到夏朝的文字,於是認為夏朝不存在。
隻能說,可笑而無知。
事實上,找不到的夏朝的文字,這才是正常的。
記載著夏朝文字的九鼎,消失了,可能在某位皇帝的墳墓當中。
至於刻畫在泥版上,或是石壁上的文字,經曆幾千年的分化,早就消失不見,找不到夏朝的文字反而是真實的。
可西方就是不同了,有著完整的泥板書,埋在地下幾千年還是保存完整,字跡不模糊,字跡清晰可見。可惜,某些造假的人不知道,在土坯磚上刻好字,埋在地下,隻需要幾年就是字跡模糊,看不清了。
至於羅塞塔石碑,更是造假失敗的典型案例。
上麵有埃及象形文字(聖書體),埃及草書(世俗體),古希臘文三種文字寫成,可以方便後人翻譯埃及文字。
可事實上,真正祭祀神靈的文章,隻會寫埃及的象形文字,至於埃及草書不會寫在祭文當中,因為平民不配祭祀神靈;希臘文也不會寫在祭祀文章,難道告訴神靈,我大埃及屈膝於殖民者。
這就相當於,趙高用大篆刻了一塊碑,告訴後人始皇帝不是他殺的。怕後世人看不懂,下麵用正楷同樣內容再來了一段。又怕埋深了挖出來是千年後了,萬一子孫們還是文盲為主看不懂麻煩了,算了,索性再刻段漢語拚音上去,看不懂也讀的懂吧!
夏朝為部落時代,夏朝的君王就是部落聯盟首領,與冒頓單於等,相差不大;
商朝時代,開始進入城邦時代,商朝的君王就是諸多城邦的老大,諸多的城邦皆是聽著這個老大,相當於雅典和斯巴達是希臘諸多城邦的老大。
在西周的時刻,周天子本質上也是諸多城邦的老大。
可到了東周時期,隨著人口的增加,城池的增加,很多一城就是一國的形式,變為幾個城池為一國,幾十個城池為一國。
春秋時代進入爭霸時代,相當於進入歐盟時代。
晉國與齊國爭霸,與楚國爭霸等等,爭奪盟主的地位,就好似歐盟內部法國與德國的爭鬥,爭奪誰為歐盟的盟主地位。
到了戰國時代,各國皆是實現了總體戰,完成全民總動員,就要把歐盟變為歐國。
至於北方的遊牧民族,卻是弱小不堪。
遊牧民眾的戰鬥力很低,此刻的匈奴隻是騎馬衝殺,搶劫為主,隻是單兵種攻擊,武器也比較落後;可七國的軍隊,卻是騎兵、步兵、車兵、弩兵等,多兵種配合。在戰鬥力上,單兵種打不過多兵種配合,經常被暴捶。
秦國北上滅掉義渠國,趙國滅掉代國、中山國、婁煩國,就連最為弱小的燕國也是驅除東胡,在遼東擴地千裏。
所謂遊牧民眾,隻是經驗包,隻是刷怪提經驗而已。
遊牧民眾秉承的原則是,打的贏就打,打不贏就跑,用著遊擊戰和運動戰,對抗著秦國、趙國、韓國。
三國可以打敗敵人,可想要追上卻是困難。
三國軍隊皆是多兵種配合,步兵數量居多,跑路速度比起遊牧單純的騎兵慢了很多,很多時刻即便追擊上,也是得不償失。
畢竟,秦國,趙國,燕國皆是要把精力放在對內進攻上,與六國爭鋒不斷,不可能死磕遊牧民族,不可能在他們身上耗費太多的精力和財力,隻能是重點防禦和精確打擊上。
重點防禦,就是修建長城。
這是堡壘戰,對抗運動戰,遊擊戰。
秦昭王時殺義渠王後,順便滅了義渠國,在隴西郡、北地君、上郡等北方,築造長城用來防備胡人;趙國在河套地區,代郡,雁門關等地區修長城;燕國在燕山地區,遼東地區等,修建長城。
每隔千米一個烽火台,白天點狼煙,夜晚舉火把,用來預警。
趙長城,長度為一千三百裏,大約是六百五十個烽火台,每個烽火台隻需要三五個士兵駐紮,就能防禦上千裏防線;同時在一些低矮之地,修建重要的關隘,用來防備著敵人。
長城的城牆並不是很高大,也就是在五米到十米之間。很多矮小的城牆,士兵徒手就能翻越過去,稍微高一些的城牆,借助梯子,也能夠輕鬆翻越。
可對騎兵而言,卻是噩夢。
人可以攀爬,越過去,可戰馬不會翻牆。
人能過去,馬過不去,戰鬥力大跌。
隻能選擇缺口,讓馬匹也是過去。
可這些缺口,或是低矮之處,也是重點防禦之地。
在趙長城各處烽火台,要害之地,至少需要駐紮五萬軍隊才能防禦匈奴襲擾。
若是在過去,這點軍隊不算什麽。
可如今,秦國攻占趙國晉陽,又是打魏國,打韓國,讓趙偃感覺到了不安,不久前送來書信。
快點在北方解決匈奴。
然後,代郡的主力軍隊可以南下,抵禦秦人入侵。
趙國,沒有太多的時間與精力,與匈奴進行拉扯,被牽製太多的兵力。
……
站立在那裏,李牧看著地圖,呆呆的發愣。
在思索著,在布局著戰役。
代郡的山川溝壑,河流分布,人口分布等等,皆是在心中流淌。
這一戰,擊敗匈奴不難。
可難在打殲滅仗,要一舉殲滅匈奴主力,保證匈奴在未來十年內不會入侵代郡。到了那時,他也能率領代郡的主力南下,不論是打燕國,還是打秦人,皆是從容自在了很多。
李牧傳令下來。
很快,前線的小股部隊與匈奴交鋒起來,結果趙軍卻是一觸即潰。
趙軍在敗退著,匈奴在追擊著。
在不斷潰敗當中,匈奴越發的驕橫。
萬馬在轟鳴,漸漸的逼進著趙軍大營。
此刻,正是六月的時刻,馬蹄所到之處,無數的禾苗被踐踏,生機斷絕,很多的耕地會減產,乃至是絕收。
謀士趙點開口道:“單於,小心趙人驕傲兵之計。這幾天的戰鬥中,趙人在不斷後退,好幾次皆是詐敗,在不斷引誘我軍追擊,前方有大敵!”
昔日的時刻,他本是趙國貴族,卻是被奸人陷害,逃亡到了代郡。
在一次匈奴入侵當中,被俘虜為奴隸。結果,匈奴單於解開繩索,給予他厚重的待遇,趙點心中感動著,為匈奴單於效力。昔日的時刻,百裏奚進入秦國,秦穆公優待之,百裏奚使秦國強大;
在受到匈奴單於重用後,懷著士為知己者死之心,他時常為單於出謀劃策。
整理著府庫,清點著牛羊,治理的軍隊,匈奴變得竟然有序起來。
單於也是越發的看重趙點。
匈奴想要強大,還是離不開趙人。
匈奴單於開口道,說著一口流利的趙語,說道:“我也知道,李牧是誘敵深入,這樣的計策太假了。可我還是要追擊,因為去年的時刻,草原遭遇白災,無數的牛羊被凍死,牧民清苦。”
“很多部落發生了拚殺,若是不南下劫掠代郡,匈奴各部必然內戰!”
“若是勝利了最好,若是失敗了……”
說道這裏,沉默下來。
勝利了,可以搶奪糧食,可以安穩過一年;
若是失敗了,也可消耗其他部落的力量。
他這個單於,也隻是部落聯盟首領而已,很多部落首領對他不服氣,想要取而代之,而他也正好借刀殺人。
趙點提醒道:“單於要小心!”
匈奴單於笑道:“本單於已有計劃,若是勝利最好;即便失敗,也能全身而退。況且,李牧最為膽怯,我匈奴多次入寇,搶劫代郡,民眾損失無數。可李牧還是畏懼不敢出,其才略有限!”
趙點沉默著,也不早說什麽。
“傳令全軍,進!”
匈奴單於下著命令。
這一戰,隻要消滅匈奴主力,就可占據代郡,就可在這裏放牧,種田,民眾得以休養生息。
匈奴軍合計十五萬,趙軍也隻是十五萬,雙方兵力相差不大。
“報——!”斥侯策馬而來,“匈奴,欲與我戰。”
“再探。”李牧麵無表情,旁邊的司馬尚臉上有了喜色。
“報——!”
一刻鍾後,侯騎再至,“匈奴距我五裏,已在列陣,欲要衝擊我軍。”
這裏平原為主,五裏外的匈奴一目了然,此刻跽坐的趙卒,也看到遠方的匈奴殺過來。
匈奴軍,最開始是一道黑線,慢慢慢慢變成一堵長逾十裏的牆。
這堵長牆越來越近,好似泰山壓頂。
匈奴軍越來越近,雙方的斥騎在交鋒,時刻有人在死亡。
李牧開口道:“傳令把錢幣,將灑於陣前十步。”
眾人微微愕然。
十輛馬車在前進奔跑著,車後門打開,趙幣散在草地上。
三晉戰事不絕,士卒又久習戰陣,民眾早已厭戰。守城戰,是不得不戰。可野戰不同,若無厚利大賞,士卒絕不會死戰。
今日與匈奴軍野戰,十五萬匈奴軍隊,就是十五萬騎兵,皆是善於騎射。
這一戰,必須要重賞。
贏了,錢幣就是士卒的;輸了,就變成匈奴軍的。
錢幣全部潑灑於陣前,軍吏、卒長指著地上的錢幣,對著士卒大喊:“將軍用代郡三年的市稅做為賞賜,以賞汝等。此戰可勝敵否?可勝敵否?”
此前,趙卒的目光全在匈奴軍身上,此刻看著前方的錢幣,散發著一陣陣光澤,不少人已經開始吞咽口水。
“可勝敵否?”卒長問了數遍,終於有人喝道:“可勝!”
……
ps:更新到了!
草原之上,有著各種民族。
逐水草而居,隨著季節的變化,牧草的生長時刻在遷移。
在最初的時刻,北方的少數民族為戎,犬戎入侵鎬京,導致西周的覆滅,周平王遷都到洛陽,開啟春秋時代。到了後來,又是各種北方少數民族大規模南下,有的直接遷移到洛陽附近,周天子深受其害。
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不斷打擊著北方的遊牧民族;秦國也在消滅著蕩戎、彭戲戎、邽戎、冀戎等,滅十二戎,不斷強大;晉國在北方,也在不斷吞並各種戎狄。
在戎狄當中,更是有代國,中山國,婁煩國,義渠等。
隨著這些國家,陸續被攻滅,匈奴部落又開始崛起。
匈奴沒有常居之地,小孩能夠騎羊,拉弓射鳥、鼠;稍大一點就能射狐狸、兔子,用來作食物。男子都有力量拉開弓,全都是披甲的騎兵。
他們的風俗,平時隨意遊牧,以射獵禽獸作為職業;形勢緊急時,則人人演習作戰,侵襲征伐。
形勢有利就進攻,沒有利就退卻,不以逃跑作為羞恥。
健壯的人吃肥美的食物,老年人吃剩下的。尊重健壯的人,看輕年老體弱的人。父親去世,兒子就把後母作為妻子;兄弟去世,活著的兄弟就都娶已故兄弟的妻子為妻。他們的風俗有名卻不避諱,沒有姓和字。
遇到大事情的時刻,往往是有大祭司刻畫在牆壁,或是泥版上作為記載,已經有原始的文字。
在某些河流淤積的地方,土壤肥沃的地區,已經開耕出耕地,用來種植粟米,豆子,麥子等,可規模相對較小。
在武器鍛造上,用著骨骼或是石頭打磨為箭頭,還裝備著青銅製造的武器,還有少部分鐵器。
匈奴人不是傻子,也是懂得交流和學習,在劫掠入侵趙國的同時,還在不斷學習著趙國,已初步具備一個文明的修雛形,在文明程度上,相當於兩千年前的夏朝。
匈奴人的首領,名為單於,類似於漢族的大王。
所謂單於,也隻是部落聯盟首領。
單於,直接統屬一個大部落之外,還分散間接的管理諸多的部落。每個部落都有首領。這些首領,對於部落有著獨立的管轄權,類似於諸侯,在平常的時刻進貢大單於,跟隨單於出征。
同時,各個部落之間也是爭鬥不斷,就連單於也無法製止一切。
當若是單於實力弱小,某個部落首領或是下屬,可能直接幹掉單於,成為新的單於。
在兩千年的夏朝,也是類似的模式。
那時,夏朝的君王們也是部落首領,也是一邊遊牧,一邊種植為主,等到土地肥力下降的時刻,遷移到新的地區。四周的部落,或是邦國,要定期向夏朝的君王進貢,跟隨作戰等等。
夏朝也有文字,也有青銅器,文字多數刻在泥版上,可在石壁上,少數刻在青銅上。
九鼎之上,就是刻著夏朝的文字。
至於某些考古人士說,沒有找到夏朝的文字,於是認為夏朝不存在。
隻能說,可笑而無知。
事實上,找不到的夏朝的文字,這才是正常的。
記載著夏朝文字的九鼎,消失了,可能在某位皇帝的墳墓當中。
至於刻畫在泥版上,或是石壁上的文字,經曆幾千年的分化,早就消失不見,找不到夏朝的文字反而是真實的。
可西方就是不同了,有著完整的泥板書,埋在地下幾千年還是保存完整,字跡不模糊,字跡清晰可見。可惜,某些造假的人不知道,在土坯磚上刻好字,埋在地下,隻需要幾年就是字跡模糊,看不清了。
至於羅塞塔石碑,更是造假失敗的典型案例。
上麵有埃及象形文字(聖書體),埃及草書(世俗體),古希臘文三種文字寫成,可以方便後人翻譯埃及文字。
可事實上,真正祭祀神靈的文章,隻會寫埃及的象形文字,至於埃及草書不會寫在祭文當中,因為平民不配祭祀神靈;希臘文也不會寫在祭祀文章,難道告訴神靈,我大埃及屈膝於殖民者。
這就相當於,趙高用大篆刻了一塊碑,告訴後人始皇帝不是他殺的。怕後世人看不懂,下麵用正楷同樣內容再來了一段。又怕埋深了挖出來是千年後了,萬一子孫們還是文盲為主看不懂麻煩了,算了,索性再刻段漢語拚音上去,看不懂也讀的懂吧!
夏朝為部落時代,夏朝的君王就是部落聯盟首領,與冒頓單於等,相差不大;
商朝時代,開始進入城邦時代,商朝的君王就是諸多城邦的老大,諸多的城邦皆是聽著這個老大,相當於雅典和斯巴達是希臘諸多城邦的老大。
在西周的時刻,周天子本質上也是諸多城邦的老大。
可到了東周時期,隨著人口的增加,城池的增加,很多一城就是一國的形式,變為幾個城池為一國,幾十個城池為一國。
春秋時代進入爭霸時代,相當於進入歐盟時代。
晉國與齊國爭霸,與楚國爭霸等等,爭奪盟主的地位,就好似歐盟內部法國與德國的爭鬥,爭奪誰為歐盟的盟主地位。
到了戰國時代,各國皆是實現了總體戰,完成全民總動員,就要把歐盟變為歐國。
至於北方的遊牧民族,卻是弱小不堪。
遊牧民眾的戰鬥力很低,此刻的匈奴隻是騎馬衝殺,搶劫為主,隻是單兵種攻擊,武器也比較落後;可七國的軍隊,卻是騎兵、步兵、車兵、弩兵等,多兵種配合。在戰鬥力上,單兵種打不過多兵種配合,經常被暴捶。
秦國北上滅掉義渠國,趙國滅掉代國、中山國、婁煩國,就連最為弱小的燕國也是驅除東胡,在遼東擴地千裏。
所謂遊牧民眾,隻是經驗包,隻是刷怪提經驗而已。
遊牧民眾秉承的原則是,打的贏就打,打不贏就跑,用著遊擊戰和運動戰,對抗著秦國、趙國、韓國。
三國可以打敗敵人,可想要追上卻是困難。
三國軍隊皆是多兵種配合,步兵數量居多,跑路速度比起遊牧單純的騎兵慢了很多,很多時刻即便追擊上,也是得不償失。
畢竟,秦國,趙國,燕國皆是要把精力放在對內進攻上,與六國爭鋒不斷,不可能死磕遊牧民族,不可能在他們身上耗費太多的精力和財力,隻能是重點防禦和精確打擊上。
重點防禦,就是修建長城。
這是堡壘戰,對抗運動戰,遊擊戰。
秦昭王時殺義渠王後,順便滅了義渠國,在隴西郡、北地君、上郡等北方,築造長城用來防備胡人;趙國在河套地區,代郡,雁門關等地區修長城;燕國在燕山地區,遼東地區等,修建長城。
每隔千米一個烽火台,白天點狼煙,夜晚舉火把,用來預警。
趙長城,長度為一千三百裏,大約是六百五十個烽火台,每個烽火台隻需要三五個士兵駐紮,就能防禦上千裏防線;同時在一些低矮之地,修建重要的關隘,用來防備著敵人。
長城的城牆並不是很高大,也就是在五米到十米之間。很多矮小的城牆,士兵徒手就能翻越過去,稍微高一些的城牆,借助梯子,也能夠輕鬆翻越。
可對騎兵而言,卻是噩夢。
人可以攀爬,越過去,可戰馬不會翻牆。
人能過去,馬過不去,戰鬥力大跌。
隻能選擇缺口,讓馬匹也是過去。
可這些缺口,或是低矮之處,也是重點防禦之地。
在趙長城各處烽火台,要害之地,至少需要駐紮五萬軍隊才能防禦匈奴襲擾。
若是在過去,這點軍隊不算什麽。
可如今,秦國攻占趙國晉陽,又是打魏國,打韓國,讓趙偃感覺到了不安,不久前送來書信。
快點在北方解決匈奴。
然後,代郡的主力軍隊可以南下,抵禦秦人入侵。
趙國,沒有太多的時間與精力,與匈奴進行拉扯,被牽製太多的兵力。
……
站立在那裏,李牧看著地圖,呆呆的發愣。
在思索著,在布局著戰役。
代郡的山川溝壑,河流分布,人口分布等等,皆是在心中流淌。
這一戰,擊敗匈奴不難。
可難在打殲滅仗,要一舉殲滅匈奴主力,保證匈奴在未來十年內不會入侵代郡。到了那時,他也能率領代郡的主力南下,不論是打燕國,還是打秦人,皆是從容自在了很多。
李牧傳令下來。
很快,前線的小股部隊與匈奴交鋒起來,結果趙軍卻是一觸即潰。
趙軍在敗退著,匈奴在追擊著。
在不斷潰敗當中,匈奴越發的驕橫。
萬馬在轟鳴,漸漸的逼進著趙軍大營。
此刻,正是六月的時刻,馬蹄所到之處,無數的禾苗被踐踏,生機斷絕,很多的耕地會減產,乃至是絕收。
謀士趙點開口道:“單於,小心趙人驕傲兵之計。這幾天的戰鬥中,趙人在不斷後退,好幾次皆是詐敗,在不斷引誘我軍追擊,前方有大敵!”
昔日的時刻,他本是趙國貴族,卻是被奸人陷害,逃亡到了代郡。
在一次匈奴入侵當中,被俘虜為奴隸。結果,匈奴單於解開繩索,給予他厚重的待遇,趙點心中感動著,為匈奴單於效力。昔日的時刻,百裏奚進入秦國,秦穆公優待之,百裏奚使秦國強大;
在受到匈奴單於重用後,懷著士為知己者死之心,他時常為單於出謀劃策。
整理著府庫,清點著牛羊,治理的軍隊,匈奴變得竟然有序起來。
單於也是越發的看重趙點。
匈奴想要強大,還是離不開趙人。
匈奴單於開口道,說著一口流利的趙語,說道:“我也知道,李牧是誘敵深入,這樣的計策太假了。可我還是要追擊,因為去年的時刻,草原遭遇白災,無數的牛羊被凍死,牧民清苦。”
“很多部落發生了拚殺,若是不南下劫掠代郡,匈奴各部必然內戰!”
“若是勝利了最好,若是失敗了……”
說道這裏,沉默下來。
勝利了,可以搶奪糧食,可以安穩過一年;
若是失敗了,也可消耗其他部落的力量。
他這個單於,也隻是部落聯盟首領而已,很多部落首領對他不服氣,想要取而代之,而他也正好借刀殺人。
趙點提醒道:“單於要小心!”
匈奴單於笑道:“本單於已有計劃,若是勝利最好;即便失敗,也能全身而退。況且,李牧最為膽怯,我匈奴多次入寇,搶劫代郡,民眾損失無數。可李牧還是畏懼不敢出,其才略有限!”
趙點沉默著,也不早說什麽。
“傳令全軍,進!”
匈奴單於下著命令。
這一戰,隻要消滅匈奴主力,就可占據代郡,就可在這裏放牧,種田,民眾得以休養生息。
匈奴軍合計十五萬,趙軍也隻是十五萬,雙方兵力相差不大。
“報——!”斥侯策馬而來,“匈奴,欲與我戰。”
“再探。”李牧麵無表情,旁邊的司馬尚臉上有了喜色。
“報——!”
一刻鍾後,侯騎再至,“匈奴距我五裏,已在列陣,欲要衝擊我軍。”
這裏平原為主,五裏外的匈奴一目了然,此刻跽坐的趙卒,也看到遠方的匈奴殺過來。
匈奴軍,最開始是一道黑線,慢慢慢慢變成一堵長逾十裏的牆。
這堵長牆越來越近,好似泰山壓頂。
匈奴軍越來越近,雙方的斥騎在交鋒,時刻有人在死亡。
李牧開口道:“傳令把錢幣,將灑於陣前十步。”
眾人微微愕然。
十輛馬車在前進奔跑著,車後門打開,趙幣散在草地上。
三晉戰事不絕,士卒又久習戰陣,民眾早已厭戰。守城戰,是不得不戰。可野戰不同,若無厚利大賞,士卒絕不會死戰。
今日與匈奴軍野戰,十五萬匈奴軍隊,就是十五萬騎兵,皆是善於騎射。
這一戰,必須要重賞。
贏了,錢幣就是士卒的;輸了,就變成匈奴軍的。
錢幣全部潑灑於陣前,軍吏、卒長指著地上的錢幣,對著士卒大喊:“將軍用代郡三年的市稅做為賞賜,以賞汝等。此戰可勝敵否?可勝敵否?”
此前,趙卒的目光全在匈奴軍身上,此刻看著前方的錢幣,散發著一陣陣光澤,不少人已經開始吞咽口水。
“可勝敵否?”卒長問了數遍,終於有人喝道:“可勝!”
……
ps:更新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