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出兵搶糧食(求訂閱)
麵對可能出現的饑荒問題,呂不韋提出四個政策。
第一個,減免賦稅。
第二個,搞基建。
第三個,鼓勵六國商人運輸糧食入秦國。
第四個,對六國開戰,就食六國。
這四個策略,是救災的主要基調。
可唯獨沒有賑災。
事實上,大秦也是不存在賑災的。
秦昭王時期國力強盛,君臣賢明,秦國也蒸蒸日上。但是有一次秦國爆發了饑荒,百姓們流離失所。此時範雎就建議秦昭王開放王族狩獵的苑囿,讓百姓們進去采摘野果填飽肚子,然後再想辦法賑災。
但是秦昭王卻不屑一顧的說道:“吾秦法,使民有功而受賞,有罪而受誅。今發五苑之蔬草者,使民有功與無功俱賞也。夫使民有功與無功俱賞者,此亂之道也。”
簡單概括就是不賑災。
至於不賑災的理由,就是民眾沒有功勞,卻是給予賞賜,這是亂國之道。
可事後,多數的災民卻是活了下來。
秦昭王不賑災卻是救災,卻是用三個策略救災,一個是大搞基建,一個是減免賦稅和借糧食給民眾,一個是對六國開戰,就好食於敵。
呂不韋的策略,其實也沒有什麽新鮮可言,隻是抄襲秦昭王的策略而已。
趙政思索道:“仲父,做事情穩妥!隻是該對那一國開戰?”
呂不韋說道:“韓國!”
趙政說道:“可!”
呂不韋又是說道:“可派遣蒙驁為將!”
趙政說道:“可!”
對於攻打韓國,並沒有太多的疑慮。
飛龍騎臉,怎麽可能輸掉。
除非,韓國直接召喚隕石。
具體如處理旱災,呂不韋開始詳細的講述起來。
趙政仔細的聽著,也在係統的分析。
可不得不說,呂不韋做的很好,不要小看抄作業,很多時刻某些人抄作業也是抄不好。
至少這一場大饑荒,不會餓死太多人,會穩定住秦國的局勢。
可在後世,遭遇大饑荒的時刻,皇帝派遣臣子賑災不斷,運輸到了災區的糧食數量也不少,若是糧食真的到了民眾手中,多數能穩定局勢。可很快出現貪墨事情,很快出現,今大饑,人相食。
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就是抄作業;可世界上,最難的也是抄作業。
交談了許久之後,呂不韋離去了。
趙政也是鬆了一口氣。
可心中還是忐忑不已。
畢竟,再好的計劃也需要下麵的官吏去執行,上麵再好的政策,下麵執行起來有問題,也會出現問題。
答案是,一定會有問題的。
參考後世有各種監督,還出現核算造假,疫苗有問題。
可在當今的大秦,沒有攝像頭,沒有衛星監控,沒有網絡舉報,隻是靠著民眾告奸,靠著黑冰台監督,這樣的監察力度很差很低,絕對會出現問題的。
這閉著眼睛想象,都是明白的道理。
隻是希望秦吏畏懼秦法,可以適當的收斂一點,求其上而得下中,這是他的要求。。
這一刻,趙政有些明白,為何選官最為重視德行。
首先看德行,然後才看才略。
因為德行高尚的官員,無法保證上限,卻是能保證下限;可能無能一點,可能昏庸一點,可至少比起那些無德官員要破壞力小一些。
就在這時,王後羋倩上前來,雖然少掉鉛粉和朱砂,可依舊很是美麗。
羋倩上前道:“大王,可是發生什麽?”
趙政說道:“去年的時刻,夏秋兩個季節大旱,糧食減少。冬天的時刻,又是無雪,連續兩年有旱災,可能會有波及關中地區的大饑荒……”
開口說著一些國家大事,隻是在一些事情上選擇省略掉。
後宮不得幹政。
按照,後世一些些人的道理,王後是不應該參加國家政務的。
可大秦卻不同,在早期的時刻,有宣太後,到後來有華陽太後,後來有了趙太後,現在有王後羋倩等等,這些女性都在不同程度的幹政,隻是因為能力高低,幹政各不相同。
趙政也下意識的,主動讓羋倩接觸一些政務。
不求她政治水平有多高,有多高的才能,至少不能變為政治小白,也算是防備意外。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人生,隨時可能出現意外。
誰又能想到,秦國在短短幾年,就是三位秦王去世。
他也可能因為一場疾病,或是意外,或是刺殺,走向死亡。
這個時刻,就需要身為王後的羋倩,輔助太子,穩定族國事。
這樣的意外,趙政希望永遠不要出現,可該準備的事情,卻是一點也不能少。
羋倩微微愕然,好奇道:“我聽說關中為天府之國,這裏土地肥沃,耕地上田為主,畝產更是在兩石到三石之間,怎麽會鬧饑荒?
感覺一下子,世界觀被顛覆了。
趙政說道:“很奇怪嗎?很是正常的。關中地區固然土地肥沃,民眾每年生產的糧食固然很多,要上交一半的糧食,作為地租,口賦,算賦稅,又是徭役,更役等,一年到頭結餘的糧食其實並不多!”
“在早期的時刻,關中地區人少地多,秦國的民眾直接賜予四百畝耕地;可到了後來,需要立下大功勞,成為公士才能獲得一百畝耕地。到了現在關中地區,人多地少,平均耕地占有量在下降,並沒有想象當中那樣美好。”
“在關中,有著三層多的奴隸,雇農等,皆是少地或是無地。”
“我估算了一下,關中大約有五十萬戶,每戶為五口人,那也是二百五十萬人口,可關中的耕地數量為三千萬畝,人均耕地而十二畝地。然而,不可能每畝地皆是種植糧食,還需要種植麻,桑樹,養馬等……”
關中並沒有想象當中那樣美好,一個是徭役賦稅沉重,一個是人多地少。
事實上,每年都有大量老秦人從關中遷移而出,前往南陽,河東,太原等地區。
關中缺少耕地,可其他地區不缺少耕地,這也是老秦人聞戰而喜。
公士一百畝耕地,上造二百畝耕地,簪嫋三百畝耕地,不更四百畝耕地,不斷的遞增,秦國多數能兌現。
趙政繼續說道:“楚國地多人少,不需要精耕細作,隻是大致的的將種子散播到了地裏麵,就能收獲,可能糧食畝產少,可架不住耕地數量多,又是可捕獲魚兒,野獸等為食,反而不容易出現大饑荒。”
“可秦國,卻是人多地少,需要精耕細作,民眾頗為辛苦,而且耕地數量增加的時刻,山林的數量在減少,野獸的數量也在減少。到了饑荒的時刻,反而無法捕獲野獸,魚兒等當食物。”
羋倩歎息道:“原來,秦國民眾也是生活艱苦。大王,不能降低民眾賦稅嗎?”
趙政說道:“不能,因為秦國要打仗,要與六國開戰,沒有足夠的糧食儲備,如何與六國開打!”
羋倩說道:“大王,不能止戈,不能天下和平,不打仗嗎?”
趙政歎息道:“天下雖然大,可容不下七個國家,隻能有一個國家。必須要打仗,打仗是為了不打仗!不隻是我秦國高賦稅,就連其他六國也是高賦稅,隻因為要打仗,民眾過得極為辛苦!”
“唯天下歸於一,那時隻有一個國家,才會結束戰爭。到了那個時刻,可降低地租,從十稅一變為十五稅一;廢掉口賦不再向幼兒征稅,增加人口出生率;可降低算賦,可讓利給民眾;可減少徭役的規模,減少更役的規模……”
儒家和墨家的思想,在楚國極為流行。
這位王後,明顯染了墨家和儒家的思想。
這位王後,對於秦國的嚴酷刑罰有些看不慣,開始委婉的勸誡。
這位王後,明顯中毒了。
趙政笑著,開始為王後解毒。
儒家思想好嗎?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一套真的好!
墨家思想好嗎?
真的很好,若是實現了......
隻可惜,再為美好的東西,卻是不適合。
羋倩說道:“大王,若是能如此,最好不過了!”
趙政說道:“如今,我秦國秉承商君之學,利出一孔,驅民以耕戰,固然是為惡。可是等到天下歸於一,卻是可實現儒家和墨家的理想。”
又是交談片刻之後,羋倩離去。
幾天後,奉常前來拜見,說道:“大王,今歲遭遇旱災,大王當祭拜白帝!”
趙政點頭道:“可!”
稍後,按照禮儀,搭建高台。
然後,擺上六畜,還有諸多祭品。
趙政登上祭台,開始念著祭祀文章,內容主要是祈求白帝下雨。
可能有用,可能無用,可這樣的禮儀必須存在。
……
走出丞相府邸,鄭國的神色在變化。
就在剛才,丞相下達了命令,要加大水渠的工程量,服役的民夫數量要增加。
旱災期間,以工代賑,減少饑民數量。
可鄭國隻是稍微思考,就是發現一些問題所在。
“秦國遭遇旱災,加大水利建設,不隻是要加大水利建設,還要對外開戰……”鄭國想到了某些問題:“秦國每災必戰。在遇到天災的時刻,往往是急切進攻他國的時刻,打趙國不可能,因為要越過太行山,後勤壓力巨大;隻能是打魏國,韓國……而韓國的可能性最大……隻因為韓國最為弱小!”
想到這些,汗毛都在顫抖。
稍後迴到住所,召喚侍從。
很快的一個信件寫好了。
不久之後,信件開始出發,半個月後,傳到了韓國都城新鄭。
韓王接到書信,打開書信。
看著裏麵的內容,渾身汗水,歎息道:“韓國要亡了!傳公子韓非……”
稍後,韓非出現了,看著書信,也是神情在變化:“父王,整軍備戰吧!”
韓王說道:“我兒,韓國當如何?”
韓非說道:“隻能向魏國,趙國,齊國,楚國等求援,若是能重新組織合縱大軍,可對抗秦國。這次關中大旱,缺少糧食的隻是民眾,可秦國的府庫卻是不缺少糧食。在洛陽的洛口倉,在滎陽的敖倉等地,卻是儲備大量的糧食,不缺少糧食……即便不就食六國,也能解決問題。”
“關中大旱,比想象當中要危害小很多,隻是我韓國要倒黴了!”
粟米若是不去殼,又是保存環境良好,可保存十年之久。
可在實際的過程當中,每隔三年都要將一部分舊的糧食,用著各種渠道消化掉,免得糧食腐爛發黴。
秦國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對東方六國發動戰爭,戰爭持續在三個月到半年之間,固然是為擴大土地,占據城池,可也是為了消化舊的糧食。
這次關中大旱,民眾的糧食匱乏,吃不起飯。
可府庫當中,各個大倉庫當中,卻是有糧食;還有秦國其他沒有遭受災害的區域,也能運輸過糧食。
可秦國不會這樣,反而會開戰。
與其免費賑災民眾,讓民眾養成不勞而獲的習慣,發還不如直接招攬民眾進入軍隊,前去六國搶一波
韓王點頭道:“隻能如此了!”
使者陸續前往各國。
韓國使者到了齊國,連續一個月,也未能見到齊王。
又一個使者到了魏國,倒是見到魏王了,可魏王說要思考一下,然後沒有音信了。
使者又是到了趙國,未能見到趙王,
使者又是到了楚國,見到了楚王,楚王歎息後,也是選擇沉默。
合縱還未開始,就是夭折了。
各國都是畏懼秦國,不敢救援韓國。
……
在六月份的時刻,秦軍忽然東出,二十萬秦軍攻擊向韓國。
稍後,秦國大軍兵臨新鄭城下,開始圍困新鄭。
韓國上下驚恐,加強戒備,繼續向魏國,趙國,楚國等求援。
可在此刻,秦軍士兵卻是到了城外,放下了幹戈刀劍,而是拿著鐮刀開始割著糜子,割著穀子。
此刻,正是糜子穀子成熟的季節,也是收獲的季節。
鄰居種的糧食,就是我的糧食,我幫著收割。
城牆上,韓軍看著這一幕,卻是畏懼不敢出。
韓王看著這一幕,卻是鬆了一口氣,說道:“秦軍這是搶收糧食,而不是滅國來的。”
……
ps:更新到了!
麵對可能出現的饑荒問題,呂不韋提出四個政策。
第一個,減免賦稅。
第二個,搞基建。
第三個,鼓勵六國商人運輸糧食入秦國。
第四個,對六國開戰,就食六國。
這四個策略,是救災的主要基調。
可唯獨沒有賑災。
事實上,大秦也是不存在賑災的。
秦昭王時期國力強盛,君臣賢明,秦國也蒸蒸日上。但是有一次秦國爆發了饑荒,百姓們流離失所。此時範雎就建議秦昭王開放王族狩獵的苑囿,讓百姓們進去采摘野果填飽肚子,然後再想辦法賑災。
但是秦昭王卻不屑一顧的說道:“吾秦法,使民有功而受賞,有罪而受誅。今發五苑之蔬草者,使民有功與無功俱賞也。夫使民有功與無功俱賞者,此亂之道也。”
簡單概括就是不賑災。
至於不賑災的理由,就是民眾沒有功勞,卻是給予賞賜,這是亂國之道。
可事後,多數的災民卻是活了下來。
秦昭王不賑災卻是救災,卻是用三個策略救災,一個是大搞基建,一個是減免賦稅和借糧食給民眾,一個是對六國開戰,就好食於敵。
呂不韋的策略,其實也沒有什麽新鮮可言,隻是抄襲秦昭王的策略而已。
趙政思索道:“仲父,做事情穩妥!隻是該對那一國開戰?”
呂不韋說道:“韓國!”
趙政說道:“可!”
呂不韋又是說道:“可派遣蒙驁為將!”
趙政說道:“可!”
對於攻打韓國,並沒有太多的疑慮。
飛龍騎臉,怎麽可能輸掉。
除非,韓國直接召喚隕石。
具體如處理旱災,呂不韋開始詳細的講述起來。
趙政仔細的聽著,也在係統的分析。
可不得不說,呂不韋做的很好,不要小看抄作業,很多時刻某些人抄作業也是抄不好。
至少這一場大饑荒,不會餓死太多人,會穩定住秦國的局勢。
可在後世,遭遇大饑荒的時刻,皇帝派遣臣子賑災不斷,運輸到了災區的糧食數量也不少,若是糧食真的到了民眾手中,多數能穩定局勢。可很快出現貪墨事情,很快出現,今大饑,人相食。
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就是抄作業;可世界上,最難的也是抄作業。
交談了許久之後,呂不韋離去了。
趙政也是鬆了一口氣。
可心中還是忐忑不已。
畢竟,再好的計劃也需要下麵的官吏去執行,上麵再好的政策,下麵執行起來有問題,也會出現問題。
答案是,一定會有問題的。
參考後世有各種監督,還出現核算造假,疫苗有問題。
可在當今的大秦,沒有攝像頭,沒有衛星監控,沒有網絡舉報,隻是靠著民眾告奸,靠著黑冰台監督,這樣的監察力度很差很低,絕對會出現問題的。
這閉著眼睛想象,都是明白的道理。
隻是希望秦吏畏懼秦法,可以適當的收斂一點,求其上而得下中,這是他的要求。。
這一刻,趙政有些明白,為何選官最為重視德行。
首先看德行,然後才看才略。
因為德行高尚的官員,無法保證上限,卻是能保證下限;可能無能一點,可能昏庸一點,可至少比起那些無德官員要破壞力小一些。
就在這時,王後羋倩上前來,雖然少掉鉛粉和朱砂,可依舊很是美麗。
羋倩上前道:“大王,可是發生什麽?”
趙政說道:“去年的時刻,夏秋兩個季節大旱,糧食減少。冬天的時刻,又是無雪,連續兩年有旱災,可能會有波及關中地區的大饑荒……”
開口說著一些國家大事,隻是在一些事情上選擇省略掉。
後宮不得幹政。
按照,後世一些些人的道理,王後是不應該參加國家政務的。
可大秦卻不同,在早期的時刻,有宣太後,到後來有華陽太後,後來有了趙太後,現在有王後羋倩等等,這些女性都在不同程度的幹政,隻是因為能力高低,幹政各不相同。
趙政也下意識的,主動讓羋倩接觸一些政務。
不求她政治水平有多高,有多高的才能,至少不能變為政治小白,也算是防備意外。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人生,隨時可能出現意外。
誰又能想到,秦國在短短幾年,就是三位秦王去世。
他也可能因為一場疾病,或是意外,或是刺殺,走向死亡。
這個時刻,就需要身為王後的羋倩,輔助太子,穩定族國事。
這樣的意外,趙政希望永遠不要出現,可該準備的事情,卻是一點也不能少。
羋倩微微愕然,好奇道:“我聽說關中為天府之國,這裏土地肥沃,耕地上田為主,畝產更是在兩石到三石之間,怎麽會鬧饑荒?
感覺一下子,世界觀被顛覆了。
趙政說道:“很奇怪嗎?很是正常的。關中地區固然土地肥沃,民眾每年生產的糧食固然很多,要上交一半的糧食,作為地租,口賦,算賦稅,又是徭役,更役等,一年到頭結餘的糧食其實並不多!”
“在早期的時刻,關中地區人少地多,秦國的民眾直接賜予四百畝耕地;可到了後來,需要立下大功勞,成為公士才能獲得一百畝耕地。到了現在關中地區,人多地少,平均耕地占有量在下降,並沒有想象當中那樣美好。”
“在關中,有著三層多的奴隸,雇農等,皆是少地或是無地。”
“我估算了一下,關中大約有五十萬戶,每戶為五口人,那也是二百五十萬人口,可關中的耕地數量為三千萬畝,人均耕地而十二畝地。然而,不可能每畝地皆是種植糧食,還需要種植麻,桑樹,養馬等……”
關中並沒有想象當中那樣美好,一個是徭役賦稅沉重,一個是人多地少。
事實上,每年都有大量老秦人從關中遷移而出,前往南陽,河東,太原等地區。
關中缺少耕地,可其他地區不缺少耕地,這也是老秦人聞戰而喜。
公士一百畝耕地,上造二百畝耕地,簪嫋三百畝耕地,不更四百畝耕地,不斷的遞增,秦國多數能兌現。
趙政繼續說道:“楚國地多人少,不需要精耕細作,隻是大致的的將種子散播到了地裏麵,就能收獲,可能糧食畝產少,可架不住耕地數量多,又是可捕獲魚兒,野獸等為食,反而不容易出現大饑荒。”
“可秦國,卻是人多地少,需要精耕細作,民眾頗為辛苦,而且耕地數量增加的時刻,山林的數量在減少,野獸的數量也在減少。到了饑荒的時刻,反而無法捕獲野獸,魚兒等當食物。”
羋倩歎息道:“原來,秦國民眾也是生活艱苦。大王,不能降低民眾賦稅嗎?”
趙政說道:“不能,因為秦國要打仗,要與六國開戰,沒有足夠的糧食儲備,如何與六國開打!”
羋倩說道:“大王,不能止戈,不能天下和平,不打仗嗎?”
趙政歎息道:“天下雖然大,可容不下七個國家,隻能有一個國家。必須要打仗,打仗是為了不打仗!不隻是我秦國高賦稅,就連其他六國也是高賦稅,隻因為要打仗,民眾過得極為辛苦!”
“唯天下歸於一,那時隻有一個國家,才會結束戰爭。到了那個時刻,可降低地租,從十稅一變為十五稅一;廢掉口賦不再向幼兒征稅,增加人口出生率;可降低算賦,可讓利給民眾;可減少徭役的規模,減少更役的規模……”
儒家和墨家的思想,在楚國極為流行。
這位王後,明顯染了墨家和儒家的思想。
這位王後,對於秦國的嚴酷刑罰有些看不慣,開始委婉的勸誡。
這位王後,明顯中毒了。
趙政笑著,開始為王後解毒。
儒家思想好嗎?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一套真的好!
墨家思想好嗎?
真的很好,若是實現了......
隻可惜,再為美好的東西,卻是不適合。
羋倩說道:“大王,若是能如此,最好不過了!”
趙政說道:“如今,我秦國秉承商君之學,利出一孔,驅民以耕戰,固然是為惡。可是等到天下歸於一,卻是可實現儒家和墨家的理想。”
又是交談片刻之後,羋倩離去。
幾天後,奉常前來拜見,說道:“大王,今歲遭遇旱災,大王當祭拜白帝!”
趙政點頭道:“可!”
稍後,按照禮儀,搭建高台。
然後,擺上六畜,還有諸多祭品。
趙政登上祭台,開始念著祭祀文章,內容主要是祈求白帝下雨。
可能有用,可能無用,可這樣的禮儀必須存在。
……
走出丞相府邸,鄭國的神色在變化。
就在剛才,丞相下達了命令,要加大水渠的工程量,服役的民夫數量要增加。
旱災期間,以工代賑,減少饑民數量。
可鄭國隻是稍微思考,就是發現一些問題所在。
“秦國遭遇旱災,加大水利建設,不隻是要加大水利建設,還要對外開戰……”鄭國想到了某些問題:“秦國每災必戰。在遇到天災的時刻,往往是急切進攻他國的時刻,打趙國不可能,因為要越過太行山,後勤壓力巨大;隻能是打魏國,韓國……而韓國的可能性最大……隻因為韓國最為弱小!”
想到這些,汗毛都在顫抖。
稍後迴到住所,召喚侍從。
很快的一個信件寫好了。
不久之後,信件開始出發,半個月後,傳到了韓國都城新鄭。
韓王接到書信,打開書信。
看著裏麵的內容,渾身汗水,歎息道:“韓國要亡了!傳公子韓非……”
稍後,韓非出現了,看著書信,也是神情在變化:“父王,整軍備戰吧!”
韓王說道:“我兒,韓國當如何?”
韓非說道:“隻能向魏國,趙國,齊國,楚國等求援,若是能重新組織合縱大軍,可對抗秦國。這次關中大旱,缺少糧食的隻是民眾,可秦國的府庫卻是不缺少糧食。在洛陽的洛口倉,在滎陽的敖倉等地,卻是儲備大量的糧食,不缺少糧食……即便不就食六國,也能解決問題。”
“關中大旱,比想象當中要危害小很多,隻是我韓國要倒黴了!”
粟米若是不去殼,又是保存環境良好,可保存十年之久。
可在實際的過程當中,每隔三年都要將一部分舊的糧食,用著各種渠道消化掉,免得糧食腐爛發黴。
秦國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對東方六國發動戰爭,戰爭持續在三個月到半年之間,固然是為擴大土地,占據城池,可也是為了消化舊的糧食。
這次關中大旱,民眾的糧食匱乏,吃不起飯。
可府庫當中,各個大倉庫當中,卻是有糧食;還有秦國其他沒有遭受災害的區域,也能運輸過糧食。
可秦國不會這樣,反而會開戰。
與其免費賑災民眾,讓民眾養成不勞而獲的習慣,發還不如直接招攬民眾進入軍隊,前去六國搶一波
韓王點頭道:“隻能如此了!”
使者陸續前往各國。
韓國使者到了齊國,連續一個月,也未能見到齊王。
又一個使者到了魏國,倒是見到魏王了,可魏王說要思考一下,然後沒有音信了。
使者又是到了趙國,未能見到趙王,
使者又是到了楚國,見到了楚王,楚王歎息後,也是選擇沉默。
合縱還未開始,就是夭折了。
各國都是畏懼秦國,不敢救援韓國。
……
在六月份的時刻,秦軍忽然東出,二十萬秦軍攻擊向韓國。
稍後,秦國大軍兵臨新鄭城下,開始圍困新鄭。
韓國上下驚恐,加強戒備,繼續向魏國,趙國,楚國等求援。
可在此刻,秦軍士兵卻是到了城外,放下了幹戈刀劍,而是拿著鐮刀開始割著糜子,割著穀子。
此刻,正是糜子穀子成熟的季節,也是收獲的季節。
鄰居種的糧食,就是我的糧食,我幫著收割。
城牆上,韓軍看著這一幕,卻是畏懼不敢出。
韓王看著這一幕,卻是鬆了一口氣,說道:“秦軍這是搶收糧食,而不是滅國來的。”
……
ps:更新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