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不以堯興,不為桀亡(求訂閱)


    第154章不以堯興,不為桀亡


    趙政開始介紹經緯線。


    在穿越者記憶中,隻要打開手機,打開指南針,就是可以確定自己所在的經緯度。


    可在當今的時代,確定自己的經緯度位置,卻是極為困難。


    趙政又是說道:“我查看府庫當中的地圖,秦國的地圖很是簡陋,規格不一,很多地圖已經影響行軍作戰,更是影響治國。昔日的時刻,大秦隻是占據關中之地,對有多少男丁,有多少人口,多少耕地,多少山嶺,多少河流,多少府庫,多少粟米儲存等,皆是一清二楚。可現在上報的府庫,粟米,耕地等,皆是下麵的臣子稟告的,又是有多少真實性!”


    比如,在某個縣的記錄當中,有三萬戶,有二百萬耕地。


    這是在板櫝上記錄的數據。


    可真實數據,真的是如此嗎?


    這些數據,往往是十幾年前,甚至是上百年前的數據。


    很多新增的戶口,沒有計算在其中;很多新增的耕地,也沒有計算在其中。


    到了現在,秦國已經很久沒有進行全國性質的戶籍普查,耕地普查。


    秦吏到了當地,隻能進行粗放式管理,


    一方麵秦吏能力有限,縣內的官吏數量有有限,很多底層官吏還是當地人,外來的官員隻能與地頭蛇妥協,才能治理好當地;另一方麵,很多受爵的士卒開始逐步蛻變豪強,開始侵占大量耕地,收斂大量奴隸。


    而且很多東西也沒有辦法調查。


    比如,某個公士在戶口上,在板櫝上寫著耕地為一百畝,可實際為一百三十畝。


    當地官員,也隻能按照一百畝計算,一百畝去收稅。


    難道官員還能親自到了田地當中,邁著步子前去測量,然後說耕地畝數不對。


    這不現實,也不可能。


    這還是小事情。


    若是某個大夫,或是不更等,在當地結交秦吏,建立相應的人脈,彼此勾結在一起,形成地頭蛇,外來的官吏也隻能捏著鼻子認可,或是直接妥協,反正三年一任,到到期走人。


    為了朝廷這點粟米,惹下馬蜂窩不值當。


    這就是郡縣製的缺點。


    分封製,就是股份製,各等級封君皆是有股份,對於封地管理極為用心,出現偷稅漏稅打擊嚴厲,出現的豪強勢力也是打擊嚴重,畢竟封地是自己的家產,自然上心了。


    可郡縣製之下,秦吏皆是一群打工仔,到了某地隻是有管理權,沒有所有權,糊弄上級是第一位,幹完三年走人,至於其他的事情不重要,反而要與豪強合作。


    當然,秦國的辦法是遷走世家,可遷走世家,還有豪強;遷移走了豪強,還有遊俠。


    秦國想的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沒有世家豪強,秦吏直接管理地方,可實際的結果是,失去中間商後,沒有了差價,可統治成本反而提升很多。


    趙政說道:“秦國的領土在擴大,秦吏的數量在增加,可對地方的掌控能力在下降。如何提升秦國對地方的掌控能力,第一步,就是製造地圖,製作詳細的地圖。地圖分為兩大類,自然地圖和人文地圖。自然地圖,分為地形圖、氣象圖、土壤圖,種植物圖;人文地圖,分為政區圖,人口圖,城池道路圖。”


    “製圖要秉承六體:一曰分率(比例尺),用於測定地區的大小;二曰準望(方向),用於確定各地物的方位;三曰道裏(距離),用於確定道路的理程;四曰高下(高取下,取下為水平直線距離);五曰方邪(方取斜,取斜為直線距離);六曰迂直(迂取直,取直為直線距離)!”


    呂不韋坐在那裏傾聽,取出板櫝,開始記錄起來。


    許久後,趙政停下話語,而是問答:“仲父,覺得如何?”


    呂不韋說道:“大王,言之有理!”


    趙政說道:“仲父,將如何為之?”


    呂不韋說道:“朝堂給予三千金,出動上百人前去測繪堪輿,測量秦國的地圖。”


    趙政說道:“不夠,不夠,根本不夠。將從朝堂當中,陸續撥款三萬金,後續還要增加錢幣,不僅要測量秦國的地圖,還有測量六國的地圖。地圖越是精確越是好,可以速度慢一點,可必須要精確。”


    “測繪隊伍應該有三支隊伍,分別進行測繪,至於測繪時間,定在十年……十年時間內,必然有精確的地圖。仲父可能辦到?”


    詢問著,可語氣卻是淩厲起來。


    呂不韋說道:“臣可以!?”


    趙政問答:“丞相,可下軍令狀?”


    稱唿在變化,從仲父變為丞相,語氣也莊重起來。


    呂不韋微微有不適之感,可還是開口道:“臣願立下軍令狀,若是十年內,不能有精確地圖,臣有罪!”


    趙政說道:“仲父呀!天下事情有輕重緩解,有些事情不著急,可很是重要。測量地圖就是不著急,卻是很重要的事情。軍隊行軍打仗,沒有精確的地圖,甚至沒有地圖,將領也可取勝!”


    “隻是治國,不能沒有地圖。”


    “若是為君王,連自己的疆土有多大,有多少人口,耕地有多少,山嶺有多少,河流有多少,皆是不知道,那還當什麽大王!這件事情,極為重要。從地圖上知道,有多大疆土,大致有多少耕地,氣候狀況如何,人口分布多少,才能給予合理安排,而不是一團漿糊。仲父可明白!!”


    呂不韋說道:“臣,知之!”


    趙政說道:“仲父不明白!仲父想要當周公旦,想要製定秦禮,寡人不攔著;可仲父至少要當好丞相,才能想到其他。寡人處理竹簡的時刻,發現裏麵有很多不實之處,虛虛假之處。往往是,下麵的秦吏欺騙縣級官員,縣級官員欺騙郡級官員,郡級官員欺瞞鹹陽的官吏……而鹹陽的官吏,卻是欺瞞寡人。”


    “寡人被欺瞞,仲父覺得當如何?”


    呂不韋沉默著,不知該說什麽。


    隱約感覺壓力巨大。


    麵對的似乎不是不是十三歲的少年,而是昔日的秦昭王。


    呂不韋上前道:“當殺之!”


    趙政說道:“殺之後,當如何?”


    呂不韋說道:“任用不欺瞞君王的官員!”


    趙政說道:“可依舊如此,當如何?”


    呂不韋說道:“臣也不知!”


    趙政說道:“我成為秦王已有半年之久,倒是有一些心得體會。我是高高在上的秦王,我大權在握,權力巨大,想要殺誰就是殺死,想要讓誰富貴誰就能變得富貴,我想要睡那個美人,必然有人送上。甚至不等我開口,就是主動送上!”


    “我大權在握,可以殺死任意一個官員,可下麵的官員依舊陰奉陽違,貪婪無度,而且比這更為糟糕的是……一蟹不如一蟹。殺死一個官員不難,可誰能保證新上任的官員比這個更強……很多時刻,隻會更差!”


    “我心有疑惑,求仲父教我!”


    在官場當中存在悖論,越是反腐,腐敗越是厲害。


    比如朱元璋。


    幹掉某個貪官後,新上任的官員難道不貪汙嗎,也貪汙,反而墮落的更快,出手更加變本加厲。


    很多時刻,民眾會懷念上一個貪官,至少那個貪官貪墨不少,可也幹了不少的好事情,懂得適可而止,不會竭澤而漁;可新上任的官員,貪墨不少,可不幹事,還盤剝更為厲害。


    難道就不處理貪官嗎?


    也要處理。


    正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若是不清理,會汙染一大片。


    故而為君之道,不能如朱元璋那樣頻繁的殺貪官,這樣會出現一蟹不如一蟹;也不能大宋某些君王,縱容官員貪汙,這樣會汙染一大片,五蠹入侵,國將不國。


    關鍵,在於控製節奏。


    隻是節奏如何,卻是不好把控。


    而且,趙政發現一個悲傷的結論,他是君王,他大權在握,想要殺死就是殺誰,想要提拔誰就是提拔誰,可下麵官吏運行的潛規則,卻是依舊我行我素,並不會因為某位君王的上任而有所改變。


    正所謂,不以堯興,不為桀亡。


    呂不韋歎息道:“臣不知!可能這是到了衰世吧!”


    趙政微微茫然:“末世,這是衰世說法?”


    呂不韋說道:“臣在邯鄲的時刻,曾經詢問荀子治國之道。荀子說,上古時代的百姓,崇尚德行,於是誕生堯舜禹那樣的君王;中古時代的百姓,崇尚智慧,於是齊桓晉文那樣的君王,他們品德算不上高尚,卻是合乎道義,尚且可以;可到了當今的時代,崇尚利益,世人皆是圍繞利益而行,摒棄德行,摒棄聖王教化,隻能用嚴酷刑罰,重賞重罰,驅趕著民眾,秦國因此變得強大!”


    “荀子也是感歎禮樂之衰敗,提出性惡論之說。這隻是衰世之政!等到大王平定天下,掃滅六國,天下歸一的時刻,以商湯之法治國,以武王之法治國,大秦必然恢複上古之盛世!”


    趙政說道:“希望,誠如君言!”


    交談許久後,呂不韋離去了。


    趙政心中微微歎息。


    仲父呀,仲父,寫什麽呂氏春秋,多而無用。


    還是去測繪地圖吧!


    你的門客眾多,那就去測量地圖。


    沒有必要瞎比比,然後寫成呂氏春秋。


    ……


    “臣有罪!”


    邯鄲城當中,廉頗在請罪。


    昔日的時刻,救援晉陽失敗,丟了三十五個城池。


    可趁著秦王政登基,秦國不穩,晉陽叛亂。


    又是前去救援晉陽,還是失敗了。


    趙王上前,扶起廉頗說道:“勝敗乃是兵家常事,將軍莫要悲傷。”


    廉頗說道:“是臣無能!”


    趙王歎息道:“不是將軍無能,而是大秦太強大了!本以為河外之戰,秦國折損十萬之多,可謂是兵力空虛,會陷入虛弱當中,誰曾想秦國依舊是這樣強大。力不如人,如之奈何!”


    時代在變化,曾經的時刻,靠著將領的才能,靠著高超的指揮技巧,還能擊敗敵人。


    名將的作用,還是很大的。


    可到了現在,名將的作用卻是在不斷下降。


    雙方不再隻是短期的交鋒,不隻是將領的交鋒,更多是兩口人口,器械,糧草等綜合國力的較量。


    秦國太強大了!


    即便三流的的將領指揮秦軍,也能擊敗趙國一流的名將。


    廉頗歎息著,沒有迴答什麽。


    輸掉就是輸掉,尋找再多的借口也是輸掉。


    趙王說道:“我欲讓你伐魏?”


    “伐魏!”


    廉頗說道:“河外之戰的時刻,魏國是我趙國的盟友,豈能進攻魏國;公子無忌救援趙國,破秦軍在邯鄲城,保存趙國社稷,有恩於趙國,豈能行無義之事,況且,魏國與趙國大戰,不論勝敗皆是輸家,唯有秦國是贏家!”


    趙王笑道:“救援邯鄲,有功的是公子無忌,而不是魏國,我趙國欠著公子無忌的恩情,而不是欠著魏國的恩情。河外之戰,我趙國救援魏國,已經償還魏國恩情,不欠魏國什麽!”


    “當然了,這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趙國敗了,丟了晉陽三十五城,趙國四層的領土丟失,大約是兩層的人口丟失……若是不與魏國開戰,提升軍中士氣,趙軍還有戰鬥力嗎?”


    打仗,需要士氣。


    軍隊,更是需要士氣!


    提升軍隊士氣,最好的辦法就是打勝仗。


    打不過秦國,那就打魏國,用來提升軍隊士氣。


    至於魏國與趙國大戰,不論勝敗皆是輸家,唯有秦國是贏家……他也管不了那麽多了。


    晉陽的丟失,讓他的威望大跌,趙王的位置不穩,國內動蕩不安。


    趙國風雨飄零起來。


    急需要對外戰爭,急需要取得大勝利,緩解民眾心中的焦慮不安,緩解晉陽丟失後帶來的隱患,這一戰不得不打。


    勝利多少,攻占多少城池,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展現趙國的強大。


    趙國,依舊是天下第二強國。


    打秦國,沒有贏過;可打其他國家,沒有輸過。


    廉頗聽著,說道:“臣明白!”


    很快,廉頗開始出兵,進攻著魏國,魏國大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始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迦太基的失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迦太基的失落並收藏始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