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河外之戰(求訂閱)


    五國合縱軍共計三十九萬,每天一人吃兩斤米,大軍每天消耗的糧食眾多,魏國的府庫最多能支撐兩個月。也就是說,這次合縱大戰,必須要速戰速決,而不能持久戰,持久戰下,合縱軍糧草不足,必然潰敗。


    至於說,指望趙國運輸糧食過來,楚國運輸糧食過來,不可能。


    兩國也缺少糧食,距離遙遠也無法運輸過來。


    滎陽,為秦國入侵六國的橋頭堡


    算是,秦國新建立的函穀關。


    可滎陽卻是沒有險要的地理位置,四周皆是平坦,多河流運輸,屬於易攻難守。


    信陵君這次的目標,就是拔掉滎陽,拔掉洛陽,堵住秦國東出的方向。


    至於攻克函穀關,威逼鹹陽還是不要去想了。


    在長平之戰的時刻,秦國直接動員六十萬大軍,與趙軍對決。


    若是秦國經曆一年多匯聚調動,還真的能匯聚六十萬大軍與合縱大軍對決。


    合縱大軍就是趁著秦軍動員軍隊的空暇,大軍還未集結成功,給秦軍打一個悶棍。


    ……


    咚咚!


    戰鼓在響動,合縱大軍在猛攻滎陽。


    滎陽的秦軍開始反擊,雙方血拚在一起。


    連續進攻了五天,合縱大軍損失無數,卻是未能攻克滎陽。


    當初,呂不韋把滎陽當成進攻六國的前沿,就是對這裏的城防進行的加固,城牆建立的分外高大,裏麵的糧食儲備充足,更是有諸多的弓弩器械等儲存在其中,就是為防備合縱大軍的反擊。


    滎陽城,更是有五萬的秦軍精銳士卒,足以抵擋合縱大軍一段時間。


    同時,滎陽被圍困的消息,也是傳到鹹陽城。


    秦異人看著求救信,說道:“合縱大軍,攻我滎陽,大秦當如何?”


    呂不韋說道:“五國合縱,昔日破函穀關,才能破大秦;可如今,卻是必破我滎陽,才能占據洛陽,威脅三川郡。大王可派遣王齕從上黨東出,進攻趙國邯鄲城。邯鄲危機,趙國自然撤軍。”


    “又是派遣王陵為將軍,從南郡攻擊楚國,逼迫楚國退兵!”


    “隻要楚國退兵,趙國退兵,合縱大軍可破。”


    “同時派遣蒙驁,前往成皋,與滎陽秦軍互為犄角,與合縱大軍對峙。等到合縱大軍退去,我們可追殺之,合縱軍可破。”


    三大戰場,南北兩路為偏師,佯攻為主;中間為主力,當為主攻。


    當然,戰場局勢時刻在變化,佯攻也可變為主攻。


    秦異人點頭道:“可!”


    呂不韋離去,前去布置戰場,開始調兵遣將,謀攻合縱軍


    ……


    蒙驁率領十萬大軍,直接從鹹陽出發,前往函穀關,直接到了滎陽。


    十萬秦軍駐紮在成皋,與合縱大軍對峙。


    合縱大軍顧忌成皋秦軍,再也無力進攻滎陽。


    秦軍就這樣拖著,打算拖道合縱軍糧草耗盡,然後進行追擊


    信陵君說道:“全軍向後撤退,每日撤退三十裏。”


    合縱大軍開始退卻,第一日退到三十裏外。


    蒙驁等到消息,微微皺眉。


    蒙武說道:“父親,合縱軍每日退三十裏,最多六天,就要退到大梁城,我們還要追擊嗎?”


    蒙驁說道:“追擊,豈能不追擊!”


    蒙武說道:“可合縱軍卻是接近四十萬?最近又是有五萬秦軍來到,也不過是十五萬。十五萬如何能抵擋四十萬大軍。”


    蒙驁說道:“此戰,合縱軍兵馬眾多,這是優勢,可我巡視大營的時刻,卻是發現合縱軍多是老弱居多,很多士卒年幼不到六尺,甚至五尺。可我秦軍士卒,多數為六尺九(一米五三)。此為優勢一。”


    “秦軍多食罐頭,多食肉,體魄強大,可身披重甲,可揮動重兵器;可前麵的合縱軍糧草匱乏,需要魏國供給,糧食不足,士卒隻能每天吃兩斤粟米。兩斤粟米,能有什麽戰鬥力,此為優勢之二。”


    “此戰,秦軍匯聚三千鐵甲軍,身上穿三重戰甲,又是揮動陌刀,無堅不摧,此為優勢之三。”


    “有這三大優勢,秦軍還不敢戰,也太膽怯了!”


    作為將領,謹慎是必須的。


    可過度謹慎,卻是錯誤的。


    尤其是秦軍不缺少名將,不打出驚人的戰績,如何能讓眾人服氣。


    有諸多的優勢,還是畏懼不前,這也太那個了。


    下著命令,開始拔營,秦軍大軍緊隨其後。


    在成皋,隻是留下一萬大軍。


    ……


    到了第二天的時刻,信陵君發來戰書。


    蒙驁接過戰書,隻是寫了一個字:戰。


    雙方都在準備,為明天的野戰做準備。


    “……時至今日,戰事已操秦人之手,與其坐等十萬秦軍匯聚於滎陽,與蒙驁大軍匯合,與我軍兵力持平,不如先求戰!”魏無忌看著地圖,開始說著作戰意圖。


    合縱大軍,唯一的優勢就是人多勢眾,至少四十萬大軍。


    可對麵的蒙驁大軍隻有十五萬。


    還有十萬秦軍正在前往滎陽的路上,一旦與蒙驁匯合,就是二十五萬了。


    合縱優勢會再度縮小,還不如趁那十萬秦軍還未達到,與秦軍決戰。


    毛公問道:“勝算幾成?”


    信陵君歎息道:“僅僅有五層!此戰若是勝了,魏國尚且可存活,若是敗了魏國將亡,韓國將亡。”


    魏國最為精銳的十萬大軍,皆是在這裏。


    若是盡數覆滅在這裏,秦軍將會不戰而克大梁。


    薛公說道:“不如派遣二十萬大軍,攜帶三天的幹糧,直接穿過軹關陘,然後進入河東,不攻擊野王,安邑,而是渡過黃河,進入關中地區,然後攻擊華山。那裏是秦軍儲備糧草之地,隻要焚燒掉秦軍糧草,秦軍失去糧草,二十萬大軍盡數覆滅。”


    信陵君微微歎息,沒有說什麽。


    毛公卻說道:“從這裏繞一個大圈子,進入華山至少要行走千裏,大軍每日最多行走三十裏,至少需要行走一個月,至少需要攜帶一個月幹糧。如何保證不被秦軍發覺,不被秦軍包抄後路。若是舍棄各種輜重,可急行軍百裏,隻是這樣連續行軍十天,士卒早就疲憊不堪,還能有多少戰鬥力。”


    “軹關陘有一萬秦軍守護,不破軹關陘如何進入河東。進入河東後,秦軍四麵合圍,大軍當如何應對?難道指望河東的秦軍兵力空虛嗎,不敢出戰,盡數是瞎子聾子嗎?二十萬大軍渡河,需要大量的船隻,如何保證不被秦軍發現?渡河之後,若是秦軍水師衝擊,切斷我軍歸路,我軍有覆滅的危險。如何保證秦軍不會合圍而來?”


    “華山囤聚糧草,秦軍必然重兵把守,戒備嚴格,如何能靠近焚燒其糧草。如何保證秦軍在這裏,防備鬆懈?”


    “即便華山糧草被焚燒,可滎陽的敖倉,洛陽的倉庫還存儲糧草,秦軍也不會潰敗。”


    連續發出好幾個靈魂質問。


    信陵君想要率領二十萬大軍,穿越太行孔道,進入河東,渡過黃河,殺到華山,焚燒秦軍糧草,其中難度之大,幾乎是不可能的。


    極端不靠譜。


    必須讓這二十萬大軍,日行三百裏,還有強大的戰鬥力;還要保證河東的秦軍是聾子瞎子,無法看到二十萬合縱軍穿過河東,不給於任何的攻擊和騷擾;還要保證合縱軍渡河時,沒有秦軍水師攻擊;


    還要保證,華山的糧倉防備鬆懈,才能偷襲成功。


    薛公微微臉紅,他縱橫術尚可,可兵法卻是不行。


    信陵君說道:“不要說這些了,此次野戰,大軍當如何布置?”


    毛公說道:“野戰勝敵之法,一為擊垮敵之中軍,促其崩潰;一為勾擊敵之兩翼,迫其潰敗。此次我軍,當用勾擊之法。魏軍,趙軍在左側,為主力;韓軍,燕軍在中央;楚國在右側。”


    “為了欺瞞敵人,最好混淆旗幟。魏軍趙軍,用韓軍燕軍的旗幟;韓軍燕軍,用趙軍魏軍的旗幟。”


    信陵君說道:“可!”


    ……


    次日早上,不待天明便亮了燈火、冒起了炊煙,這是夥兵在連夜造飯,嫋嫋炊煙中是難得的肉香,非肉食無以鏖戰,決戰前必須犒勞。


    秦軍打開罐頭,開始做飯。


    對麵的合縱軍也在家夥是做飯。


    飽食之後的士卒穿上甲衣,拿好兵器,在伍長、屯長等人的命令下出營列隊,列好的隊列又將在五百主、千人長帶領下匯集到校尉麾下,而校尉則根據幕府的將的指揮,把上萬名士卒排於既定的陣列線上。


    陣列是否完整,決定野戰的勝負。


    列陣的快慢,同樣決定陣戰的勝負。


    兩軍天還沒亮就展開了列陣,兩軍士卒按照主將的布置快速出營、快速擺開陣勢,就擔心對方搶在自己前麵列完陣,而後襲擊自己。


    很快,雙方分別排列開來,最前排士卒的目光隔空對視著,等待即將到來的生死搏殺。


    軍陣長達十二裏,旗旗開始在軍陣前飄揚。


    隨著令旗揮動,雙方的軍隊開始靠近。


    一千步,七百步,五百步,三百部,二百步,到了一百步的時刻,合縱軍開始向前衝鋒。


    秦軍闕張弩卻是拉開,在等待敵人。


    等到五十步的時刻,秦軍弓弩手才開始射出。


    射出的不是輕箭,而是用墨爐鐵製造的重箭。


    戰場上,箭射得遠重要嗎?


    一點也不重要!


    很多箭可射一百二十步,若是拋射,一百五十步,甚至是更遠。可射在士兵的鎧甲上,殺傷力卻是有限的。


    可能某個士兵身上被射中十幾把箭,還是活蹦狂跳,砍殺敵人利索。


    這就是輕箭,追求射程。


    可重箭用青銅,或是鐵鍛造而成,射程也僅僅是七十步,還無法拋射,可是破甲鋒利,隻要射中一箭,就能破開皮甲,就能要了敵人的命。


    秦軍在射一箭後,紛紛丟下闕張弩,或是弓箭,開始拿著武器攻擊。


    無數的合縱軍士兵倒下,然後雙方拚殺在一起,血與火衝殺在一起。


    什麽都是多餘的,唯有衝殺是關鍵。


    在前排的死士倒下後,秦銳是衝殺上去,與對麵的魏武卒交鋒在一起。


    魏武卒,魏國的精銳部隊。


    秦銳士,就是學習魏武卒創立而來的。


    秦銳士,皆是拿著長鈹,不斷上前砍殺。鈹是將劍套於長柲之上,其不但能刺,還可以斬。一鈹斬下,盾牌盡碎,長矛的木柲皆斷。


    所到之處,魏武卒在潰敗。


    前排在衝殺,後麵的弓弩手也在射擊,給予前麵衝殺的戰友,火力支援。


    合縱軍的弓箭手射擊,好似暴雨一般,向秦軍傾瀉,無數的秦軍中箭。


    然後身上插著箭羽的秦軍,繼續衝殺。


    鐵甲的防禦力,抵擋住弓箭挨打攻擊,弓箭的打擊效果不佳。


    秦銳士在破陣,隻是片刻就是向前殺到三十步,魏武卒在潰敗。


    “不對,這些魏武卒太弱了!”


    蒙驁感覺到一絲不對勁,他與魏武卒交戰過,魏武卒不弱小,反而很強大。


    “父親,西麵的軍陣要被破開!”蒙武上前道:“可要動用後軍!”


    蒙驁看向右邊的時刻,卻是發現本來為弱旅的韓燕軍隊,卻是勇猛的一塌糊塗,秦軍的左翼開始潰敗。


    “上當了,那不是韓燕軍隊,而是魏趙軍隊,我中計了!”


    蒙驁說道,臉色羞紅。


    田忌與齊威王賽馬的時刻,下等馬對上等馬,上等馬對中等馬,中等馬對下等馬,於是兩勝一輸。


    信陵君深知,秦軍的戰鬥力比合縱軍強大,若是正常對決,即便合縱軍人數多,可人心不齊,各有心思,必然潰敗。


    於是,果斷讓最弱的韓燕軍隊對秦最強的中軍,兩翼的強軍對決秦軍的弱軍。


    中央的秦軍在擊潰韓燕軍隊的時刻,兩翼的秦軍也在潰敗。


    “動用後軍吧!”


    蒙驁說道,丟下旗幟。


    蒙武調動三萬後軍,開始出動,開始補漏洞。


    後軍,就是預備隊。


    這一戰,十萬大軍排列在前方,與合縱軍在對決。


    五萬秦軍,作為預備隊,用來補漏洞。


    在軍陣上出現大的缺口,預備隊要堵上去,防止陣型被撕裂。


    若是軍陣被撕裂開來,沒有及時堵上去,讓敵人攻擊側背,可能導致全軍被殲滅。


    就在這一刻,一個謀士說道:“將軍不好了,趙軍騎兵出動,三萬騎兵開始攻擊我軍幕府!”


    蒙驁向西麵看去,卻是看到黑壓壓的烏雲席卷而來。


    ……


    ps:信陵君主導合縱大軍,大破秦軍蒙驁。在資治通鑒上寫著:“信陵君率五國之師敗蒙驁於河外,蒙驁遁走。信陵君追至函穀關,抑之而還。”


    僅僅是三十多個字,至於雙方兵力是多少,秦軍傷亡多少,皆是不知。


    唯一可可確定,這場戰鬥僅僅持續兩個月,甚至是更短。


    我記得在百度某篇文章,或是在某個小說當中,寫河外之戰上,曾經寫信陵君率領二十萬大軍,攜帶三天的幹糧,直接穿過軹關陘,然後進入河東,不攻擊野王,安邑,而是渡過黃河,進入關中地區,然後攻擊華山秦軍倉庫,於是秦軍大敗。


    可仔細思考後,卻感覺根本不靠譜。


    還不如隕石落下,蒙驁軍大敗靠譜一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始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迦太基的失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迦太基的失落並收藏始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