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出征前夕(求訂閱)


    呂不韋說道:“臣這些天,不斷翻閱史料,卻是發現,秦與六國大戰二十二戰,共斬首一百八十一萬,這是有明確的板櫝記載。還有七十一戰,沒有明確的史料記載其斬首人數。可臣大致的估算了一下,秦斬首六國之民數量達到六百萬。”


    “秦國殺戮頗為沉重。”


    秦異人頗為尷尬,可還是道:“先王如此,我們無法指責什麽?”


    呂不韋說道:“秦國大約是二百萬戶,可六國大約是五百萬戶,五百戶一人出一丁。大王平滅六國,可是打算將這五百萬士卒盡數殺死。不說,秦國能不能取勝,即便取勝了,創敵一千,自損八百!”


    “秦國為了滅六國,又是要死掉多少老秦人!”


    秦異人聽著,卻是沉默起來。


    首先,他不能讓秦軍殺光六國之人,這不現實,也不可能。


    其次,若是真的逼的六國陷入絕境當中,六國反擊之下,秦國縱然是取勝,可又是要死亡多少人。


    死三十萬老秦人,還是死五十萬老秦人,還是死一百萬老秦人。


    長平之戰,白起用兵如神,圍困住趙軍,可在趙軍反撲之下,秦軍也是損失二十萬大軍。


    若是長平這樣的勝利戰,連續打三次,秦軍也是承受不住。


    邯鄲這樣的敗仗,秦軍打不起;可長平這樣的勝利戰,也是吃不消。


    最好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秦軍隻是兵臨城下,敵人就是投降了,這樣最好不過。


    秦異人在心動著,說道:“呂卿,你有什麽想法?”


    呂不韋說道:“大王,人不是韭菜。韭菜割掉了,還能長出來;可人的腦袋掉了,再也長不出來。在斬首記功之下,將所有的士卒皆是斬殺,不留一個活口,若是盈論不足,還要搜殺老人,婦女,孩子!”


    秦異人點頭道:“正是如此!”


    斬首之後,人頭台帳建好以後,一定要寫成大布告,在全軍公示三天。發現有弄虛作假現象,處罰責任人,獎勵舉報人。公示結束後,將軍把沒有異議的台帳上報給朝廷,朝廷根據台帳,分別給立功將士籍貫所在地的縣官下文,讓縣官們去給立功將士進爵,並給其家人分地分房分奴隸以及安排工作。


    為的就是防止某些人弄虛作假,可事實上即便如此,依舊還不少。


    左更白起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這場戰役中,韓、魏聯軍加一塊兒也不過十幾萬,秦軍居然能砍下二十四萬顆人頭,不用問,平民的人占一半。


    遇到這樣的事情,白起能如何,隻能糊弄過去,難道還嚴懲士兵不成。


    呂不韋繼續道:“到了戰場上,除掉不必要的殺戮之後,可將斬首變為俘獲。俘虜一個六國士兵,與斬首獲得功勳類似。可讓俘獲的士兵,直接成為秦之奴隸,在秦國耕種三年後,可獲得自由權。當然,若是舍得給予贖金,也可放棄歸國!”


    開始說著新的記功方法。


    在過去的時刻,秦軍擊潰敵人後,不給敵人投降的機會,所有的敵人盡數斬首,不留俘虜。


    這樣不好,這樣很不好。


    秦人在擊潰敵人後,要給予投降的機會,若是放下武器投降,隻要到秦為奴隸三年,或是繳納足夠贖金,也可以歸國。


    比起過去的斬首記功,現在的記功之法,相對的柔性較大。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六國士兵的抵抗強度。


    “卿家如此計算戰功,要給予士兵的賞賜要增加很多!”秦異人又是提出另一個擔憂。


    秦人的法度,斬首一個甲士,記一功,可成為公士。


    戰場上,不可能所有士兵皆是披著戰甲,披甲的士兵終究是少數,這類甲士皆是軍中精銳,或是貴族。若是在戰場上,殺死非甲士,或是平民等,可能不給予提升爵位,可也要給予錢帛賞賜。


    換了新的記功方式後,秦國的花費也在巨大。


    秦異人又是繼續道:“昔日牧野之戰,殷商就是招攬太多的奴隸,奴隸倒戈,導致殷商大軍敗北。若是秦國招收大量的奴隸,奴隸暴動那可就危險了。”


    呂不韋說道:“大王,豈是紂王可比,大秦豈能是殷商可比。殷商經常殺死奴隸,祭祀祖先;可大秦卻是保護奴隸,沒有人殉人祭,隻是三年奴隸而已,又不是終生為奴隸。”


    秦異人點頭。


    收納六國俘虜為奴隸,有巨大的危險,可至少在可承受範圍當中。


    呂不韋又是說了很多,秦異人詢問著。


    兩人交談了半天時間,在竹簡上記錄確定著方針計劃。


    秦異人說道:“你說的很好,隻是廢掉斬首記功,還是算了吧!”


    呂不韋不解道:“大王……”


    秦異人說道:“呂卿,商君之法,為大秦根本之法,你不能修改,伱若是修改,可能出了宮門,就是被公族甲士刺殺而死;我若是提出廢掉斬首記功,可能第二天,就是有秦軍士兵叛亂,然後將我誅殺。”


    “不久之後,公子溪成為秦王。”


    “有些事情可以做,可不能說;有些事情可以說,可不能做。”


    “至於你說的,可以在討伐東周國當中,實際廢掉斬首記功,但是永遠不能說。靜悄悄的做了就可以,可最好不要去說。你可明白?”


    呂不韋點頭道:“臣明白!”


    秦異人微微歎息。


    呂不韋論及縱橫術,堪比張儀;論及為政理財,不遜色於範雎。隻是卻有這兩人沒有的熱血,性格上有些偏向儒家。


    斬首記功,能廢掉嗎?


    不能!


    因為負麵影響太大,可能動搖他秦王的位置。


    可在實際行動當中,卻能給予廢除,可以靈活的操作。


    ……


    戰車在響動,在軍營當中行走。


    左邊是一個威武的老者,年紀已經五十多歲,隻是身軀卻是魁梧,渾身散發的霸道的氣息,正是蒙驁;中央是身軀高大的少年,僅僅是十歲,卻是六尺七高的身軀,骨骼寬大,身軀威猛,正是趙政。


    右邊,卻是一個瘦小的老者,身身軀頗為瘦弱,唯有一雙眼睛卻是透著精明,正是王齕。


    王齕主持前期的長平之戰,更是擊敗廉頗,打得廉頗差些自閉,到了最後,趙國隻能用趙括代替廉頗。


    這位老將軍,可能不如白起,可也很能打。


    可令人歎息的是,作為手下敗將的廉頗成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反而作為勝利者的王紇,無法成為四大名將。


    在上課之餘,蒙驁和王齕兩位老將帶著他進入藍田大營當中,開始巡視大軍。


    太子又名為儲君,副君,已經開始接觸一些權力。


    蒙驁介紹道:“公子政,藍田大營有三十萬大軍,軍士時常操練,戰鬥力雖不如宮衛,可也頗為強大。沒有大王旨意,沒有丞相授權,沒有親近的將領,很難調動大營的軍隊。”


    王齕也說道:“大秦的強橫,就強橫在秦軍耐苦戰。隻可惜,在邯鄲之戰,秦軍折損嚴重!”


    趙政問道:“平時大軍如何操練?”


    蒙驁說道:“公子稍候便可見識一二!”


    說著看向王齕。


    王齕點頭,稍候離去。


    戰車在前進,到了高台之上。


    高台,大約是三丈高,站立在上麵視野頗為清晰。


    蒙驁說道:“公子,王齕將演操,演示我秦軍如何作戰。這次出動三萬人的方陣。”


    趙政居高臨下,立刻看到王齕手中揮動令旗,指揮三萬大軍開始演操。


    三萬大軍在演練,首先是站立,蹲下舉著武器邁步行走,陣型的變化,方陣化為圓陣,圓陣化為雁行陣,化為疏陣。每個大陣之間,又是分為若幹個小陣,小陣大約是千人為單位,千人又是分為若幹的隊形。


    闕張弩,在前方射擊。


    戰車在衝擊敵人,步兵在跟進,


    騎兵在兩翼進行迂迴攻擊。


    諸多的兵種配合在一起,進行演練。


    好看嗎?


    真的不好看?


    軍陣的布置複雜嗎?


    也不複雜,隻是簡單的前進,後退,陣型變化而已。


    可簡單的東西,放大到三萬人的軍隊,放大到三十萬軍隊,就是極為複雜的工程。


    保證在運轉過程當中,不出現絲毫的紕漏,本身就是了不起。


    蒙驁問道:“公子,我秦軍,雄壯否?”


    趙政點頭道:“雄壯!”


    蒙驁問道:“趙軍,與秦軍相較如何?”


    趙政沉默了。


    迴想著邯鄲城,十萬趙軍大演練的場景,趙政開口說道:“趙軍軍紀,士氣,士卒戰鬥力,軍陣演練等,皆是不遜色於秦軍。秦軍強在軍功受爵,平民皆是踴躍參軍,作戰兇猛。至於趙軍的缺點,在於苦戰之下,平民皆是厭戰。”


    “秦軍也是如此,若是厭戰不已。”


    蒙驁點頭道:“趙軍,秦國之大敵。”


    又是講解派兵布陣,軍陣的布置,轉化等等。


    趙政也是詢問著。


    蒙驁興致勃勃的解答著。


    春秋時代,時常是太子坐鎮在國都,用來監國,君王率領兵馬出征;或是君王坐鎮國都,太子率兵出征,與敵國交戰的場景。


    就是戰國初期,魏國太子為監軍,龐涓為大將軍時常出征。


    在趙國,趙武靈王時常親自率軍與婁煩國,中山國交戰,公子章也是經常拿著武器,前去砍人。


    就在秦武王為太子的時刻,也是跟隨著司馬錯,出征巴蜀,也是在軍中打仗。


    可是到了後來,君王也好,太子也好,很少出現在軍中。


    秦昭王多數時刻坐鎮鹹陽城,並未有出征打仗的經曆。


    即便長平之戰最為激烈的時刻,秦昭王也未親自前往前線,或是派太子前去當監君,因為前方太危險了,刀槍無眼,太子也可能被射殺;在長平之戰最為激烈的時刻,趙王也未前往長平,與前線的士兵在一起。


    若是沒有意外,趙政也隻能呆在宮中,或是在鹹陽附近,至於如祖先率兵出征,或是到前線打仗,就連當監軍前去混資曆也不可能。


    人心不服,才需要資曆。


    可他是太子,有著嬴姓趙氏的血脈,根本不需要混資曆,也是眾人臣服。


    白起已經死去,可大秦名將輩出,大秦不缺少名將,也不需要他前去戰場廝殺。


    或者說,真的需要他到了戰場廝殺的時刻,往往是大秦國滅的時刻,敵人殺到鹹陽的時刻。


    他為太子,不需要親自帶兵大戰,可基本的戰略修養,戰術修養,對於秦軍的軍製,軍法特點,排兵布陣等等,也要熟悉一二。


    這次,蒙驁和王齕帶著趙政,到藍田大營,就是讓他熟悉著大秦將士,熟悉著秦軍的種種。


    趙政也住在軍營當中,向著兩位老將軍詢問。


    老將軍也指點著,不吝嗇自己的經驗,對於兵法的種種皆是傾囊相授。


    ……


    早上的時刻,蒙驁早早起來,開始挖著鍋灶。


    趙政也是上前,幫助處理。


    隻是比起這位老將軍,卻是差了很多。


    趙政問道:“秦軍,可是要出征?”


    蒙驁點頭道:“大軍快要出征,要攻打東周國,出動十萬秦軍。沿路上,還需要三萬大軍護送糧草,糧草要依托黃河進行運輸!”


    說著,開始拿著樹枝在地上書寫,說著這次進攻的戰略。


    趙政仔細的傾聽著。


    打仗最先考慮的,從來不是如何擊敗敵人,而是在如何運輸糧食方便,可節省人力,節省糧食損耗。


    就好似長平之戰,看似秦國要遠途作戰,作戰距離較遠,可秦軍靠著水運,路途上糧食損耗反而小;可趙軍卻是要陸路運輸,又是要翻閱太行山,反而路程較為漫長,路上損耗的糧食家較多。


    這次出征東周國,也率先考慮糧草運輸。


    蒙驁說道:“東周國較為弱小,大王打算讓呂不韋為將軍,我為副將軍出征,十月出征,最好在十二月時刻歸來。作戰時間,控製在三個月。冬天作戰的時刻,天氣頗為寒冷,又是需要打柴火,損耗更為巨大。”


    “所幸,公子開鑿的煤礦,體積小,熱量大,隻是一小塊就能煮熟飯。比起打木材,更加省時省力。”


    ……


    ps:更新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始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迦太基的失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迦太基的失落並收藏始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