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聘能有今日,當然最感謝的肯定是劉表,沒有他,文聘說不得現在還在等待機會,甚至這個機會始終都是遙遙無期的,現在機會出現了,他可以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證明主公沒有看錯人,這一仗對他很重要。


    而趙範同樣如此,這也是他一次機會,雖然在桂陽當土皇帝很不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除了當州牧能有點興趣外,其他諸如什麽長史之類的職位,他連眼睛都不會眨一下,原因非常簡單,就是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在貴陽他就是王。


    所以劉表給他的承諾,沒有任何一項是他看重的,但是許諾桂陽乃至將荊南交給他,卻又是趙範所無法忽略的,當然他也知道自己這點實力自己去和張羨爭荊南的可能性並不大,所以他需要借助劉表之手。


    就拿他身邊的人所說,這樣做不是與虎謀皮嗎?最後張羨完蛋了,他們也不會有好日子過,畢竟現在他們能有土皇帝的待遇,不僅是因為張羨擋住了劉表南下之路,讓他的手掌伸不到荊南,如果張羨敗了,劉表還有什麽道理不徹底控製荊南呢?


    可是換個角度來說呢,張羨為了那一天已經準備的時間夠久了,以他對張羨的了解,那一天很快就會到來,試問到時候他們荊南三郡可能不登上張羨的戰船?如果敢拒絕,他相信張羨會在攻打劉表之前,先把荊南內部徹底穩定下來,保證四方勢力可以同仇敵愾,所以到時候他不答應必死無疑,答應也會被捆綁到張羨的這條戰船上,比起與虎謀皮,自取滅亡才是最不明智的選擇。


    更何況還有一件事情,不管趙範承認不承認,都是客觀存在的,那就是他和張羨都是一方郡守,兩人之間是沒有上下之分的,可是現在張羨在他的麵前,比之劉表都還要過分,就好像他才是荊州牧一樣,對他頤指氣使,這要是劉表,官大一級壓死人,何況人家還明麵上還掌握著你的任免生殺之權,他這樣做也就做了,除了忍隻有忍,可張羨不過就是仗著自己在長沙擁兵數萬,與其說趙範聽他的話,不如說是心存忌憚,怕他提兵來犯,所以趙範心裏會不服氣,甚至是有些羨慕,而這樣的心裏也就使得他可以允許劉表如此對他,卻絕對不允許張羨用同樣的方式對他,她可以選擇幫劉表,哪怕是無條件的幫他,卻不會眼睜睜看著張羨有朝一日取劉表而代之。


    見不得別人好,哪怕是陌生人與他素昧平生,可有時候這不就是人心?有些人的心胸就是這樣狹隘,或者說是他有點性格扭曲,而之前,文聘一直防守,在他眼裏就是在出工不出力,不想徹底消滅孫策,甚至他都以為他這樣做就是劉表刻意叮囑的。


    隻有這樣,在無法徹底消滅孫策,卻有可以迫使孫策逃走的結果,才會讓張繡知道他在桂陽襲擊了孫策,那時候張羨必然要來興師問罪,因為這不僅僅是襲擾了孫策,而是在見到他的書信之後居沒有按照他的要求去做,這幾乎等於公開的背叛,甚至是公然的選擇站在了劉表的一邊,張羨不管是為了孫策報仇還是為了他自身的安全,都不可能放任桂陽與他有二心。


    趙範當時非常害怕,甚至他已經想好了解決的辦法,那就是拿下文聘,把一切都推在他的身上,他早就把自己的後路都想好了,所以對於這一仗隻要桂陽城不被攻破,那他就沒什麽可擔憂的。


    趙範別的能力或許沒有,可幹一些背地裏的陰損勾當,誣陷似文聘這樣涉世未深甚至連最基本的人心險惡都不懂的毛頭小子那可太輕鬆了,到時候保管叫他百口莫辯,哪怕是到了劉表那裏。


    他有底氣,因為雖然戰鬥是文聘在指揮,但別忘了他才是桂陽的太守,他才是這裏最高指揮,所以他的話,才是真理,而文聘則不會有任何人相信,初次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劉表和襄陽那些人的心裏,他們哪怕知道真相了又能如何?最後還是要將錯就錯,難不成還要為了一個文聘來得罪自己嗎?


    當然這樣的事情在文聘追擊後是不會發生了,因為孫策逃不掉了,可如果他逃掉了,那所有的責任就都是文聘的,是他阻止部隊追擊,對就是他追至部隊追擊放跑了孫策,就這一個罪名,就夠他喝一壺的了。


    當然趙範如果真把文聘當愣頭青那可就太低估他了,他在底層摸爬滾打這麽多年,什麽樣的人沒遇到過?所謂不遭打擊易天真,所以一路坎坷的文聘又怎麽可能遭了他的道,也不可能對他真正的信任,在他眼裏,荊南的郡守都是有二心的,他們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顧一切,所以他這個指揮當的也是戰戰兢兢,不考慮長遠一些都不成,要不然那他就真的離死不遠了。


    因為他心裏比誰都看得明白,主公借趙範之手對付孫策和張羨,而趙範何嚐不是在借他的手來獲得自己的利益,所以有些事情是無需挑明的,不要以為他什麽都不管就可以讓你胡來,也不要依賴他什麽都不在乎就真的一點都不在乎,那可就太天真了,他越是看上去不在乎的,就越說明他很在意。


    而他之所以還要去追擊孫策,就是因為他非常清楚自己現在的處境,看起來趙範是他最大的的友軍,實則他在桂陽內外無援,處境甚至未必比孫策好多少,甚至用傀儡來形容自己的處境一點都為不過,想要做些什麽,根本就不是他自己能自主決定,而是他身後的趙範,因為操縱傀儡的線在他的手裏掌握著。


    這就是他的處境,如此尷尬的處境他卻一點辦法都沒有,畢竟這一次是需要借助趙範的力量,而他帶來的三千人在桂陽沒有任何作用,哪怕他神機妙算,最終要消滅孫策甚至是張羨都必須借助趙範的力量,這就是事實,而他更清楚一件事,孫策一旦跑掉了,那他就會是放掉孫策的替罪羔羊。


    除非主公劉表不會怪罪,隻要怪罪,那就隻能拿他來向襄陽上下交代,總不能拿趙範來交代吧?


    文聘能有今日,當然最感謝的肯定是劉表,沒有他,文聘說不得現在還在等待機會,甚至這個機會始終都是遙遙無期的,現在機會出現了,他可以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證明主公沒有看錯人,這一仗對他很重要。


    而趙範同樣如此,這也是他一次機會,雖然在桂陽當土皇帝很不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除了當州牧能有點興趣外,其他諸如什麽長史之類的職位,他連眼睛都不會眨一下,原因非常簡單,就是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在貴陽他就是王。


    所以劉表給他的承諾,沒有任何一項是他看重的,但是許諾桂陽乃至將荊南交給他,卻又是趙範所無法忽略的,當然他也知道自己這點實力自己去和張羨爭荊南的可能性並不大,所以他需要借助劉表之手。


    就拿他身邊的人所說,這樣做不是與虎謀皮嗎?最後張羨完蛋了,他們也不會有好日子過,畢竟現在他們能有土皇帝的待遇,不僅是因為張羨擋住了劉表南下之路,讓他的手掌伸不到荊南,如果張羨敗了,劉表還有什麽道理不徹底控製荊南呢?


    可是換個角度來說呢,張羨為了那一天已經準備的時間夠久了,以他對張羨的了解,那一天很快就會到來,試問到時候他們荊南三郡可能不登上張羨的戰船?如果敢拒絕,他相信張羨會在攻打劉表之前,先把荊南內部徹底穩定下來,保證四方勢力可以同仇敵愾,所以到時候他不答應必死無疑,答應也會被捆綁到張羨的這條戰船上,比起與虎謀皮,自取滅亡才是最不明智的選擇。


    更何況還有一件事情,不管趙範承認不承認,都是客觀存在的,那就是他和張羨都是一方郡守,兩人之間是沒有上下之分的,可是現在張羨在他的麵前,比之劉表都還要過分,就好像他才是荊州牧一樣,對他頤指氣使,這要是劉表,官大一級壓死人,何況人家還明麵上還掌握著你的任免生殺之權,他這樣做也就做了,除了忍隻有忍,可張羨不過就是仗著自己在長沙擁兵數萬,與其說趙範聽他的話,不如說是心存忌憚,怕他提兵來犯,所以趙範心裏會不服氣,甚至是有些羨慕,而這樣的心裏也就使得他可以允許劉表如此對他,卻絕對不允許張羨用同樣的方式對他,她可以選擇幫劉表,哪怕是無條件的幫他,卻不會眼睜睜看著張羨有朝一日取劉表而代之。


    見不得別人好,哪怕是陌生人與他素昧平生,可有時候這不就是人心?有些人的心胸就是這樣狹隘,或者說是他有點性格扭曲,而之前,文聘一直防守,在他眼裏就是在出工不出力,不想徹底消滅孫策,甚至他都以為他這樣做就是劉表刻意叮囑的。


    隻有這樣,在無法徹底消滅孫策,卻有可以迫使孫策逃走的結果,才會讓張繡知道他在桂陽襲擊了孫策,那時候張羨必然要來興師問罪,因為這不僅僅是襲擾了孫策,而是在見到他的書信之後居沒有按照他的要求去做,這幾乎等於公開的背叛,甚至是公然的選擇站在了劉表的一邊,張羨不管是為了孫策報仇還是為了他自身的安全,都不可能放任桂陽與他有二心。


    趙範當時非常害怕,甚至他已經想好了解決的辦法,那就是拿下文聘,把一切都推在他的身上,他早就把自己的後路都想好了,所以對於這一仗隻要桂陽城不被攻破,那他就沒什麽可擔憂的。


    趙範別的能力或許沒有,可幹一些背地裏的陰損勾當,誣陷似文聘這樣涉世未深甚至連最基本的人心險惡都不懂的毛頭小子那可太輕鬆了,到時候保管叫他百口莫辯,哪怕是到了劉表那裏。


    他有底氣,因為雖然戰鬥是文聘在指揮,但別忘了他才是桂陽的太守,他才是這裏最高指揮,所以他的話,才是真理,而文聘則不會有任何人相信,初次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劉表和襄陽那些人的心裏,他們哪怕知道真相了又能如何?最後還是要將錯就錯,難不成還要為了一個文聘來得罪自己嗎?


    當然這樣的事情在文聘追擊後是不會發生了,因為孫策逃不掉了,可如果他逃掉了,那所有的責任就都是文聘的,是他阻止部隊追擊,對就是他追至部隊追擊放跑了孫策,就這一個罪名,就夠他喝一壺的了。


    當然趙範如果真把文聘當愣頭青那可就太低估他了,他在底層摸爬滾打這麽多年,什麽樣的人沒遇到過?所謂不遭打擊易天真,所以一路坎坷的文聘又怎麽可能遭了他的道,也不可能對他真正的信任,在他眼裏,荊南的郡守都是有二心的,他們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顧一切,所以他這個指揮當的也是戰戰兢兢,不考慮長遠一些都不成,要不然那他就真的離死不遠了。


    因為他心裏比誰都看得明白,主公借趙範之手對付孫策和張羨,而趙範何嚐不是在借他的手來獲得自己的利益,所以有些事情是無需挑明的,不要以為他什麽都不管就可以讓你胡來,也不要依賴他什麽都不在乎就真的一點都不在乎,那可就太天真了,他越是看上去不在乎的,就越說明他很在意。


    而他之所以還要去追擊孫策,就是因為他非常清楚自己現在的處境,看起來趙範是他最大的的友軍,實則他在桂陽內外無援,處境甚至未必比孫策好多少,甚至用傀儡來形容自己的處境一點都為不過,想要做些什麽,根本就不是他自己能自主決定,而是他身後的趙範,因為操縱傀儡的線在他的手裏掌握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龍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皇叔劉司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皇叔劉司馬並收藏大漢龍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