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剛在夏侯惇的反擊中很快便敗下陣來,不得不被迫下達了撤退的命令,雖然梁剛退去,但夏侯惇顯然不會就這樣輕易放過他,指揮部隊開始追擊。
一路追擊,越追,地形突然變得詭異起來,四周都是密林,再也沒有了開闊帶,這樣的複雜環境,十分利於敵軍設伏,夏侯惇立即便勒馬不前,揮停了部隊,他嗅到了一絲危險,雖然大勝了梁剛不假,可追到這裏,反而讓他有些擔憂,三千人就來攻擊他,實在有點奇怪,如果之前夏侯惇還在猜測著各自可能,那麽現在他有些擔憂可能中了敵軍誘敵深入的詭計。
夏侯惇不敢再繼續追擊下去,他非常擔憂一旦繼續追下去便進入了壽春軍的包圍圈,在現在這樣一個環境下,完全有全軍覆沒的可能。
之前的勝利喜悅瞬間消失不見,甚至連背後都開始有冷汗在冒,隻聽夏侯惇大吼一聲:“後軍變前軍,前軍變後軍,退往義城縣。”
不少人都對夏侯惇突然的舉動感到不解,甚至覺得壽春軍根本就不敢埋伏,就算埋伏偷襲,也照樣能戰勝他們,對此夏侯惇卻異常的冷靜,雖然他也不敢保證壽春軍是否真的有埋伏,但為了穩妥起見,他隻能如此。
而且如今的局勢,任誰也看得出,他們深入敵境作戰,取得勝利倒在其次,最主要的還是保證部隊的安全,而在麵臨可能的威脅,現在夏侯惇部在敵境內唯一的據點就隻有義城縣了,這裏可以說是他們的立足之本,退迴去在保證沒有危險的情況下再來觀察局勢是最為穩妥的選擇,畢竟壽春是不可能跑掉的。
然而就在部隊開始撤退的一刻,突然在他們的身後出現了敵軍,這些敵軍已經藏匿了好一陣時間。
“果不其然。”夏侯惇在見到壽春軍的一刻反而長舒口氣,敵人在暗處反而會讓他小心翼翼,但既然露了麵,也就沒有什麽好怕的了,露麵了那就隻能麵對,畢竟人之所以害怕往往都是那種看不到的危險,這時候會胡思亂想,這也可能那也可能,想來想去,就會越想越害怕,現在出來了,反而覺得沒什麽了。
周圍眾將在這個時候無一例外都緊張了起來,紛紛做好了應戰的準備,可看向夏侯惇的眼神,無一例外都是崇拜的神色,甚至都已經佩服到五體投地了。
曹軍開始結陣應戰,雖然倉促,但不知為何壽春軍卻沒有及時出擊,如果這個時候他們能夠殺出來,甚至是弓弩手齊射,那麽他們的傷亡將非常大,夏侯惇就此猜測,壽春軍的包圍圈可能在前方,隻是看著他們要撤退而不得不出現,完全屬於倉促應戰。
一直埋伏的壽春軍不可能讓夏侯惇跑掉,所以他們隻能殺出來,如潮水一般的長流很快便衝殺而來。
兩軍第二迴交鋒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展開了,你來我往,如果是之前交戰的延續,一開始雙方就展開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戰。
不過這一迴,壽春軍顯然吸取了一個時辰前慘白的教訓,當然這也是因為這一迴壽春軍遠遠不止有三千人,當曹軍和壽春軍在正麵戰場交戰之時,從密林兩天,壽春軍悄悄摸了過來,從兩翼對曹軍包抄而來,梁剛之前正麵攻擊曹軍,但效果非常的不好,不管如何猛攻,始終沒有任何的效果,反而還很快就讓曹軍從防禦變為了進攻,如果再選擇正麵突擊,他相信不會對戰局有任何的改變,反而還會再一次被曹軍擊敗,但如果從兩翼夾擊敵軍的話,那情況也許會有所不同,也許他們在這一仗會收獲到一場勝利。
梁剛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也期待著他想要的結果,而隨著兩翼奇襲而至,在陣前的夏侯惇再也沉不住氣了,雁翎槍一揮:“兄弟們,殺敵有賞,斬將奪旗有功,建功立業就在今日,隨我殺啊!”
“殺啊!”
夏侯惇在這個時候選擇了直接全力殺向正麵的壽春軍,而對於兩翼,他則完全交給了自己的部將夏侯廉和韓浩,說起夏侯廉可能無人知曉,但若說起即演義中的夏侯恩,可能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而夏侯惇的族弟夏侯廉正是演義中的夏侯恩。
而另外一名偏將,則為韓浩。韓浩此人初隨袁術,後夏侯惇聞其名,與他相見之後,便將其收到自己麾下,而說道韓浩,還有一件趣事,那還是在兗州之戰時,呂布偷襲兗州,與夏侯惇交戰,而起秘密派人到夏侯惇營中詐降,趁機將其劫持,主帥被劫,軍中登時大亂。當時的韓浩作為偏將就守在營門口,立即將把各將領都召集在一起,讓他們去安定手下的士兵,不要貿然行動,這才把混亂的部隊穩定下來。
之後韓浩更是親自來到夏侯惇的中軍主帳,親自麵對‘綁匪’,與之談判,怒斥挾持夏侯惇的人道:“你們這些兇殘的叛逆者,居然敢將大將軍挾持作為人質,難道你們不想活了?如今我身負討伐叛賊的使命,難道我會因為一個大將軍,而放任你們為所欲為嗎?”
在對綁匪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之後,他又哭著對夏侯惇道:“國法如此,末將不得不這樣做,還請將軍千萬不要記恨末將!”
夏侯惇也是血性漢子,自然不以為然,搖頭讓他大膽去做,身為統帥,被挾持已經讓他顏麵無存,如果還因為貪生怕死而接受了綁匪的條件,那他夏侯惇就算是有幸不死,那也無顏活下來。
有了這樣的默契,韓浩也就可以放手一搏,立即召集士兵攻打劫持者。劫持者本來是想挾持夏侯惇做要挾的,現在反倒害怕了,一個個居然在曹軍士兵就要進攻的適合,紛紛嚇得連連叩頭,對韓浩說道:“將軍,隻求您給我們一條生路,讓我們迴去吧!“
他們是真的害怕了,但韓浩如果要接受他們條件的話,也就不會犧牲夏侯惇了,所以他當即拒絕了挾持者的要求,並且痛斥他們的行為,之後不久沒有收兵,反而還加緊了攻勢,很快曹軍便將挾持著全部殺死,而夏侯惇也因此而免於一死。
之後曹操聽說此事,特地召見了夏侯惇和韓浩,並對後者道:“你的做法可以作為萬世之法。”於是當眾發布了命令,今後如有劫持人質的,皆仿效韓浩,將人質一同消滅,不要顧忌人質,而自此之後,在兗州類似的劫持人質事件再也沒有發生。
梁剛在夏侯惇的反擊中很快便敗下陣來,不得不被迫下達了撤退的命令,雖然梁剛退去,但夏侯惇顯然不會就這樣輕易放過他,指揮部隊開始追擊。
一路追擊,越追,地形突然變得詭異起來,四周都是密林,再也沒有了開闊帶,這樣的複雜環境,十分利於敵軍設伏,夏侯惇立即便勒馬不前,揮停了部隊,他嗅到了一絲危險,雖然大勝了梁剛不假,可追到這裏,反而讓他有些擔憂,三千人就來攻擊他,實在有點奇怪,如果之前夏侯惇還在猜測著各自可能,那麽現在他有些擔憂可能中了敵軍誘敵深入的詭計。
夏侯惇不敢再繼續追擊下去,他非常擔憂一旦繼續追下去便進入了壽春軍的包圍圈,在現在這樣一個環境下,完全有全軍覆沒的可能。
之前的勝利喜悅瞬間消失不見,甚至連背後都開始有冷汗在冒,隻聽夏侯惇大吼一聲:“後軍變前軍,前軍變後軍,退往義城縣。”
不少人都對夏侯惇突然的舉動感到不解,甚至覺得壽春軍根本就不敢埋伏,就算埋伏偷襲,也照樣能戰勝他們,對此夏侯惇卻異常的冷靜,雖然他也不敢保證壽春軍是否真的有埋伏,但為了穩妥起見,他隻能如此。
而且如今的局勢,任誰也看得出,他們深入敵境作戰,取得勝利倒在其次,最主要的還是保證部隊的安全,而在麵臨可能的威脅,現在夏侯惇部在敵境內唯一的據點就隻有義城縣了,這裏可以說是他們的立足之本,退迴去在保證沒有危險的情況下再來觀察局勢是最為穩妥的選擇,畢竟壽春是不可能跑掉的。
然而就在部隊開始撤退的一刻,突然在他們的身後出現了敵軍,這些敵軍已經藏匿了好一陣時間。
“果不其然。”夏侯惇在見到壽春軍的一刻反而長舒口氣,敵人在暗處反而會讓他小心翼翼,但既然露了麵,也就沒有什麽好怕的了,露麵了那就隻能麵對,畢竟人之所以害怕往往都是那種看不到的危險,這時候會胡思亂想,這也可能那也可能,想來想去,就會越想越害怕,現在出來了,反而覺得沒什麽了。
周圍眾將在這個時候無一例外都緊張了起來,紛紛做好了應戰的準備,可看向夏侯惇的眼神,無一例外都是崇拜的神色,甚至都已經佩服到五體投地了。
曹軍開始結陣應戰,雖然倉促,但不知為何壽春軍卻沒有及時出擊,如果這個時候他們能夠殺出來,甚至是弓弩手齊射,那麽他們的傷亡將非常大,夏侯惇就此猜測,壽春軍的包圍圈可能在前方,隻是看著他們要撤退而不得不出現,完全屬於倉促應戰。
一直埋伏的壽春軍不可能讓夏侯惇跑掉,所以他們隻能殺出來,如潮水一般的長流很快便衝殺而來。
兩軍第二迴交鋒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展開了,你來我往,如果是之前交戰的延續,一開始雙方就展開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戰。
不過這一迴,壽春軍顯然吸取了一個時辰前慘白的教訓,當然這也是因為這一迴壽春軍遠遠不止有三千人,當曹軍和壽春軍在正麵戰場交戰之時,從密林兩天,壽春軍悄悄摸了過來,從兩翼對曹軍包抄而來,梁剛之前正麵攻擊曹軍,但效果非常的不好,不管如何猛攻,始終沒有任何的效果,反而還很快就讓曹軍從防禦變為了進攻,如果再選擇正麵突擊,他相信不會對戰局有任何的改變,反而還會再一次被曹軍擊敗,但如果從兩翼夾擊敵軍的話,那情況也許會有所不同,也許他們在這一仗會收獲到一場勝利。
梁剛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也期待著他想要的結果,而隨著兩翼奇襲而至,在陣前的夏侯惇再也沉不住氣了,雁翎槍一揮:“兄弟們,殺敵有賞,斬將奪旗有功,建功立業就在今日,隨我殺啊!”
“殺啊!”
夏侯惇在這個時候選擇了直接全力殺向正麵的壽春軍,而對於兩翼,他則完全交給了自己的部將夏侯廉和韓浩,說起夏侯廉可能無人知曉,但若說起即演義中的夏侯恩,可能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而夏侯惇的族弟夏侯廉正是演義中的夏侯恩。
而另外一名偏將,則為韓浩。韓浩此人初隨袁術,後夏侯惇聞其名,與他相見之後,便將其收到自己麾下,而說道韓浩,還有一件趣事,那還是在兗州之戰時,呂布偷襲兗州,與夏侯惇交戰,而起秘密派人到夏侯惇營中詐降,趁機將其劫持,主帥被劫,軍中登時大亂。當時的韓浩作為偏將就守在營門口,立即將把各將領都召集在一起,讓他們去安定手下的士兵,不要貿然行動,這才把混亂的部隊穩定下來。
之後韓浩更是親自來到夏侯惇的中軍主帳,親自麵對‘綁匪’,與之談判,怒斥挾持夏侯惇的人道:“你們這些兇殘的叛逆者,居然敢將大將軍挾持作為人質,難道你們不想活了?如今我身負討伐叛賊的使命,難道我會因為一個大將軍,而放任你們為所欲為嗎?”
在對綁匪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之後,他又哭著對夏侯惇道:“國法如此,末將不得不這樣做,還請將軍千萬不要記恨末將!”
記住手機版網址:m.
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壽春之戰(26)(第1/1頁)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一路追擊,越追,地形突然變得詭異起來,四周都是密林,再也沒有了開闊帶,這樣的複雜環境,十分利於敵軍設伏,夏侯惇立即便勒馬不前,揮停了部隊,他嗅到了一絲危險,雖然大勝了梁剛不假,可追到這裏,反而讓他有些擔憂,三千人就來攻擊他,實在有點奇怪,如果之前夏侯惇還在猜測著各自可能,那麽現在他有些擔憂可能中了敵軍誘敵深入的詭計。
夏侯惇不敢再繼續追擊下去,他非常擔憂一旦繼續追下去便進入了壽春軍的包圍圈,在現在這樣一個環境下,完全有全軍覆沒的可能。
之前的勝利喜悅瞬間消失不見,甚至連背後都開始有冷汗在冒,隻聽夏侯惇大吼一聲:“後軍變前軍,前軍變後軍,退往義城縣。”
不少人都對夏侯惇突然的舉動感到不解,甚至覺得壽春軍根本就不敢埋伏,就算埋伏偷襲,也照樣能戰勝他們,對此夏侯惇卻異常的冷靜,雖然他也不敢保證壽春軍是否真的有埋伏,但為了穩妥起見,他隻能如此。
而且如今的局勢,任誰也看得出,他們深入敵境作戰,取得勝利倒在其次,最主要的還是保證部隊的安全,而在麵臨可能的威脅,現在夏侯惇部在敵境內唯一的據點就隻有義城縣了,這裏可以說是他們的立足之本,退迴去在保證沒有危險的情況下再來觀察局勢是最為穩妥的選擇,畢竟壽春是不可能跑掉的。
然而就在部隊開始撤退的一刻,突然在他們的身後出現了敵軍,這些敵軍已經藏匿了好一陣時間。
“果不其然。”夏侯惇在見到壽春軍的一刻反而長舒口氣,敵人在暗處反而會讓他小心翼翼,但既然露了麵,也就沒有什麽好怕的了,露麵了那就隻能麵對,畢竟人之所以害怕往往都是那種看不到的危險,這時候會胡思亂想,這也可能那也可能,想來想去,就會越想越害怕,現在出來了,反而覺得沒什麽了。
周圍眾將在這個時候無一例外都緊張了起來,紛紛做好了應戰的準備,可看向夏侯惇的眼神,無一例外都是崇拜的神色,甚至都已經佩服到五體投地了。
曹軍開始結陣應戰,雖然倉促,但不知為何壽春軍卻沒有及時出擊,如果這個時候他們能夠殺出來,甚至是弓弩手齊射,那麽他們的傷亡將非常大,夏侯惇就此猜測,壽春軍的包圍圈可能在前方,隻是看著他們要撤退而不得不出現,完全屬於倉促應戰。
一直埋伏的壽春軍不可能讓夏侯惇跑掉,所以他們隻能殺出來,如潮水一般的長流很快便衝殺而來。
兩軍第二迴交鋒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展開了,你來我往,如果是之前交戰的延續,一開始雙方就展開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戰。
不過這一迴,壽春軍顯然吸取了一個時辰前慘白的教訓,當然這也是因為這一迴壽春軍遠遠不止有三千人,當曹軍和壽春軍在正麵戰場交戰之時,從密林兩天,壽春軍悄悄摸了過來,從兩翼對曹軍包抄而來,梁剛之前正麵攻擊曹軍,但效果非常的不好,不管如何猛攻,始終沒有任何的效果,反而還很快就讓曹軍從防禦變為了進攻,如果再選擇正麵突擊,他相信不會對戰局有任何的改變,反而還會再一次被曹軍擊敗,但如果從兩翼夾擊敵軍的話,那情況也許會有所不同,也許他們在這一仗會收獲到一場勝利。
梁剛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也期待著他想要的結果,而隨著兩翼奇襲而至,在陣前的夏侯惇再也沉不住氣了,雁翎槍一揮:“兄弟們,殺敵有賞,斬將奪旗有功,建功立業就在今日,隨我殺啊!”
“殺啊!”
夏侯惇在這個時候選擇了直接全力殺向正麵的壽春軍,而對於兩翼,他則完全交給了自己的部將夏侯廉和韓浩,說起夏侯廉可能無人知曉,但若說起即演義中的夏侯恩,可能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而夏侯惇的族弟夏侯廉正是演義中的夏侯恩。
而另外一名偏將,則為韓浩。韓浩此人初隨袁術,後夏侯惇聞其名,與他相見之後,便將其收到自己麾下,而說道韓浩,還有一件趣事,那還是在兗州之戰時,呂布偷襲兗州,與夏侯惇交戰,而起秘密派人到夏侯惇營中詐降,趁機將其劫持,主帥被劫,軍中登時大亂。當時的韓浩作為偏將就守在營門口,立即將把各將領都召集在一起,讓他們去安定手下的士兵,不要貿然行動,這才把混亂的部隊穩定下來。
之後韓浩更是親自來到夏侯惇的中軍主帳,親自麵對‘綁匪’,與之談判,怒斥挾持夏侯惇的人道:“你們這些兇殘的叛逆者,居然敢將大將軍挾持作為人質,難道你們不想活了?如今我身負討伐叛賊的使命,難道我會因為一個大將軍,而放任你們為所欲為嗎?”
在對綁匪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之後,他又哭著對夏侯惇道:“國法如此,末將不得不這樣做,還請將軍千萬不要記恨末將!”
夏侯惇也是血性漢子,自然不以為然,搖頭讓他大膽去做,身為統帥,被挾持已經讓他顏麵無存,如果還因為貪生怕死而接受了綁匪的條件,那他夏侯惇就算是有幸不死,那也無顏活下來。
有了這樣的默契,韓浩也就可以放手一搏,立即召集士兵攻打劫持者。劫持者本來是想挾持夏侯惇做要挾的,現在反倒害怕了,一個個居然在曹軍士兵就要進攻的適合,紛紛嚇得連連叩頭,對韓浩說道:“將軍,隻求您給我們一條生路,讓我們迴去吧!“
他們是真的害怕了,但韓浩如果要接受他們條件的話,也就不會犧牲夏侯惇了,所以他當即拒絕了挾持者的要求,並且痛斥他們的行為,之後不久沒有收兵,反而還加緊了攻勢,很快曹軍便將挾持著全部殺死,而夏侯惇也因此而免於一死。
之後曹操聽說此事,特地召見了夏侯惇和韓浩,並對後者道:“你的做法可以作為萬世之法。”於是當眾發布了命令,今後如有劫持人質的,皆仿效韓浩,將人質一同消滅,不要顧忌人質,而自此之後,在兗州類似的劫持人質事件再也沒有發生。
梁剛在夏侯惇的反擊中很快便敗下陣來,不得不被迫下達了撤退的命令,雖然梁剛退去,但夏侯惇顯然不會就這樣輕易放過他,指揮部隊開始追擊。
一路追擊,越追,地形突然變得詭異起來,四周都是密林,再也沒有了開闊帶,這樣的複雜環境,十分利於敵軍設伏,夏侯惇立即便勒馬不前,揮停了部隊,他嗅到了一絲危險,雖然大勝了梁剛不假,可追到這裏,反而讓他有些擔憂,三千人就來攻擊他,實在有點奇怪,如果之前夏侯惇還在猜測著各自可能,那麽現在他有些擔憂可能中了敵軍誘敵深入的詭計。
夏侯惇不敢再繼續追擊下去,他非常擔憂一旦繼續追下去便進入了壽春軍的包圍圈,在現在這樣一個環境下,完全有全軍覆沒的可能。
之前的勝利喜悅瞬間消失不見,甚至連背後都開始有冷汗在冒,隻聽夏侯惇大吼一聲:“後軍變前軍,前軍變後軍,退往義城縣。”
不少人都對夏侯惇突然的舉動感到不解,甚至覺得壽春軍根本就不敢埋伏,就算埋伏偷襲,也照樣能戰勝他們,對此夏侯惇卻異常的冷靜,雖然他也不敢保證壽春軍是否真的有埋伏,但為了穩妥起見,他隻能如此。
而且如今的局勢,任誰也看得出,他們深入敵境作戰,取得勝利倒在其次,最主要的還是保證部隊的安全,而在麵臨可能的威脅,現在夏侯惇部在敵境內唯一的據點就隻有義城縣了,這裏可以說是他們的立足之本,退迴去在保證沒有危險的情況下再來觀察局勢是最為穩妥的選擇,畢竟壽春是不可能跑掉的。
然而就在部隊開始撤退的一刻,突然在他們的身後出現了敵軍,這些敵軍已經藏匿了好一陣時間。
“果不其然。”夏侯惇在見到壽春軍的一刻反而長舒口氣,敵人在暗處反而會讓他小心翼翼,但既然露了麵,也就沒有什麽好怕的了,露麵了那就隻能麵對,畢竟人之所以害怕往往都是那種看不到的危險,這時候會胡思亂想,這也可能那也可能,想來想去,就會越想越害怕,現在出來了,反而覺得沒什麽了。
周圍眾將在這個時候無一例外都緊張了起來,紛紛做好了應戰的準備,可看向夏侯惇的眼神,無一例外都是崇拜的神色,甚至都已經佩服到五體投地了。
曹軍開始結陣應戰,雖然倉促,但不知為何壽春軍卻沒有及時出擊,如果這個時候他們能夠殺出來,甚至是弓弩手齊射,那麽他們的傷亡將非常大,夏侯惇就此猜測,壽春軍的包圍圈可能在前方,隻是看著他們要撤退而不得不出現,完全屬於倉促應戰。
一直埋伏的壽春軍不可能讓夏侯惇跑掉,所以他們隻能殺出來,如潮水一般的長流很快便衝殺而來。
兩軍第二迴交鋒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展開了,你來我往,如果是之前交戰的延續,一開始雙方就展開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戰。
不過這一迴,壽春軍顯然吸取了一個時辰前慘白的教訓,當然這也是因為這一迴壽春軍遠遠不止有三千人,當曹軍和壽春軍在正麵戰場交戰之時,從密林兩天,壽春軍悄悄摸了過來,從兩翼對曹軍包抄而來,梁剛之前正麵攻擊曹軍,但效果非常的不好,不管如何猛攻,始終沒有任何的效果,反而還很快就讓曹軍從防禦變為了進攻,如果再選擇正麵突擊,他相信不會對戰局有任何的改變,反而還會再一次被曹軍擊敗,但如果從兩翼夾擊敵軍的話,那情況也許會有所不同,也許他們在這一仗會收獲到一場勝利。
梁剛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也期待著他想要的結果,而隨著兩翼奇襲而至,在陣前的夏侯惇再也沉不住氣了,雁翎槍一揮:“兄弟們,殺敵有賞,斬將奪旗有功,建功立業就在今日,隨我殺啊!”
“殺啊!”
夏侯惇在這個時候選擇了直接全力殺向正麵的壽春軍,而對於兩翼,他則完全交給了自己的部將夏侯廉和韓浩,說起夏侯廉可能無人知曉,但若說起即演義中的夏侯恩,可能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而夏侯惇的族弟夏侯廉正是演義中的夏侯恩。
而另外一名偏將,則為韓浩。韓浩此人初隨袁術,後夏侯惇聞其名,與他相見之後,便將其收到自己麾下,而說道韓浩,還有一件趣事,那還是在兗州之戰時,呂布偷襲兗州,與夏侯惇交戰,而起秘密派人到夏侯惇營中詐降,趁機將其劫持,主帥被劫,軍中登時大亂。當時的韓浩作為偏將就守在營門口,立即將把各將領都召集在一起,讓他們去安定手下的士兵,不要貿然行動,這才把混亂的部隊穩定下來。
之後韓浩更是親自來到夏侯惇的中軍主帳,親自麵對‘綁匪’,與之談判,怒斥挾持夏侯惇的人道:“你們這些兇殘的叛逆者,居然敢將大將軍挾持作為人質,難道你們不想活了?如今我身負討伐叛賊的使命,難道我會因為一個大將軍,而放任你們為所欲為嗎?”
在對綁匪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之後,他又哭著對夏侯惇道:“國法如此,末將不得不這樣做,還請將軍千萬不要記恨末將!”
記住手機版網址:m.
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壽春之戰(26)(第1/1頁)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