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在豐縣動腦筋碰了壁,讓關羽的重心不得不轉移,從裏應外合變成了隻能正麵迎戰,而對於關羽將注意力集中在曹操身上不同,劉瀾同時還關注著冀州的情況,從顏良戰死之後,他就加強了對鄴城的情報收集,隻要有任何的異常,就要把情報傳遞迴來。
雖然在劉瀾看來,曹操才是他的心腹大患,但在現在,袁紹顯然才是最大的威脅,袁紹在徹底解決了公孫瓚之後,勢必要向南發展,沒人能夠阻攔他,雖然劉瀾一度認為袁紹的目標隻是青州,在得到青州之後他會在兗州與徐州做選擇,而兗州才是他的首選,但顏良攻打琅琊讓他有些猶豫起來,袁紹也許是想趁徐州之戰,他們與曹操之戰的機會,一箭雙雕,將他和曹操一齊解決,這樣的可能不是沒有,甚至基友可能,而且袁紹在白得青州之後,勢必會想著一次性解決他和曹操這兩大麻煩。
但讓他苦惱的是曹操,顯然他是認定了要先攻自己,不去管袁紹,畢竟與袁紹的交情更厚,勝了他就能有一線生機,反觀和自己聯盟,變數太大,曹操也不敢賭,所以他隻能討伐劉瀾。
至於曹操是否懷疑袁紹要趁機一鍋端估計肯定是有過考慮的,但是他必然已經有應對的辦法,不然他也不會不管不顧的,畢竟最後和自己拚個兩敗俱傷,為他人做嫁衣。
這樣的情況之下,劉瀾要注意的就隻有袁紹一人,曹操沒有多大的能耐以一己之力與自己抗衡,他隻能借袁紹的勢,可以說從聽說他滯留在豐縣的時候,劉瀾就有懷疑,曹操不退是不是在等袁紹?
雖然現在袁紹還沒有動靜,但是劉瀾就有著這樣的懷疑,而很快,就從冀州傳來了消息,雖然無法確定袁紹的真實意圖,可這不祥的預感卻讓他徹底堅信了,袁紹不會善罷甘休。
徐州郡守府,劉瀾現在就住在這裏,隻不過比起以往,這裏顯得空曠清貧了些,但對於劉瀾來說,並沒有什麽,常年行軍,什麽樣的惡劣環境沒待過,這樣的環節,已經很好了,對於冀州的變動,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徐庶,得和他商議一下。
其實徐庶也一直關注著冀州的情況,而且因為陳果的原因,他暫時又統管了內衛,很多消息,都是他第一個知曉,而就在今天,他也知曉了袁紹對於文醜和高覽的任命,任命突然,但並不奇怪,畢竟顏良已死,肯定要選出來替代者,但是這麽快就選出,而且還是直接就去了平原,這事令他焦急萬分。
必須要第一時間告訴主公,二人到平原,肯定有著目的,也許不會很快南下,但早晚也會南下,甚至可能會趁虛攻打徐州,如果不及時部署,那麽等文醜突然殺來,再調兵到琅琊,很快能來不及,甚至在半路還會中伏。
把情報傳給劉瀾,果然第一時間徐庶就被他叫到了觀湖亭,兩人意見幾乎一致,但是在是否調兵增援琅琊這件事情上有了分歧,如果這個時候調走關羽,那麽曹操那邊恐怕就很難盯住了,到時候曹操反而會變成麻煩,如果不管琅琊,那麽琅琊又隨時出於危險之中,琅琊一丟進階著就是徐州,到時候處於文醜的攻擊之下,這一仗也就不用打了。
房間裏,相較於緊張不安的徐庶,劉瀾卻是背著手來迴踱步,不管是調走關羽迴琅琊還是不調走關羽,都讓他難以抉擇。牽一發而動全身,必須要把一切的威脅都考慮進去,絕不能盲目,好在現在文醜還沒有渡過黃河,留給他的時間還很充足,他可有仔細考慮,不過不能拖得太久,不然隻會陷入被動之中。
“主公,要麽幹脆先解決曹操這個麻煩吧。”
好半晌,徐庶終於開口了,可劉瀾的臉色卻立刻沉了下來,這個想法他不是沒有考慮過,可如果曹操和袁術的聯軍真要容易對付的話,他就不會這麽愁眉不展了,正是知道一旦與曹操徹底開戰無法輕易戰勝他,所以劉瀾才會如此焦慮。
“不可。”這一仗不能打,現在袁紹之所以沒有動靜,十有**就是在等我們與曹操交手,如果我們一旦貿然對曹操發起攻擊,那麽正中曹操嚇壞,他一定會拚盡全力進行防禦,一旦袁紹南下,那麽我們就又陷入到被夾擊的處境之中,而如果我們按兵不動,那麽曹操是絕不敢貿然進攻我們的,同樣袁紹在見到沒有機會,也不敢貿然出兵。”
“可我們難道就這麽拖下去?”
劉瀾對於一直拖下去的戰況自然非常反感,甚至是不安,畢竟這樣太過被動了,可如果主動出擊,又沒有必勝的把握,他又不敢盲目,不然的話,誰不想速戰速決,解決了曹操這個威脅,袁紹就算南下了,又如何,和他一戰就是了。
“這個情況,首先我們不能急,如果真要比耐心的話,你說我們是不是要比曹操更有耗下去的資本,也許你會說徐州的情況不好,糧草不足,可別忘了馬上就要秋收了,我們的新糧會很快到來,可是曹操和壽春的部隊呢,能受得了?
我們的士兵每天要耗五兩,聯軍以漢軍軍製一天四兩,不過這個量以我們的情報來看,他那裏現在還能有八萬多人,每天就要耗兩萬多斤糧秣,顯然聯軍是無法負擔起如此龐大的消耗的,所以一天四兩口糧肯定做不到,我估計聯軍士兵口糧每天最多也就二兩,能保證每頓飯喝粥就很不錯了,就算是這樣,每天一萬斤糧食,對聯軍也是極為沉重的負擔。
他們耗不起,這一點從始至終劉瀾都知道,不然的話,曹操也不會迫不及待的開啟徐州之戰,就是他明白這一仗必須速戰速決,隻不過他無法做袁紹的主,所以每一次都做不到速戰速決。
試想一下,按照他獲得的消息,如果袁紹能夠在奪下曆城之後就按照曹操的說法直接南下青州,而這時候的劉瀾才剛到廣陵,而關羽還遠在九江,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麽徐州一戰也就沒什麽懸念了。
可惜,袁紹猶豫了,沒能下定決心,或者說他是希望劉瀾能多消耗下袁術,而又在袁術最危急的時刻再出兵,可惜他並沒有等到這一刻,劉瀾就退兵迴來了,等他得到情報,都要悔死了。
劉瀾有些時候真的很慶幸,雖然他苦惱於這個時代的通訊緩慢,很多命令無法及時傳遞,但相應的敵人得到的情報也是如他一樣的情形,如果這情況發生在後世,那麽劉瀾就不大可能這麽慶幸了。
畢竟他坐船一路順流而下到廣陵,才需要幾天時間,可劉瀾從九江退兵的消息傳迴冀州,又要多少時間?等他知道了消息,想出兵的時候,關羽都在路上了,這個時候想出兵也晚了,隻能繼續按兵不動,好在劉瀾主動送上了青州,不然可真的就要因為遲疑而錯失奪取青州的大好良機了。
當時袁紹沒聽曹操的話,讓劉瀾躲過一劫,現在袁紹同樣不會聽他的,此一時彼一時,以前袁紹就連想占據冀州乃至並幽青三州的想法都會與曹操說,這說明曹操在他心目中是最值得信任的知己,但是現在,袁紹對於他就隻有提放。
情誼不在,關係冷淡,如果不是因為劉瀾的關係,隻怕兩人早已掩飾不住已經破裂的關係,開啟了官渡之戰了吧。
當然按照曆史中這個時間點應該還要靠後,畢竟袁紹的部隊需要休整,剛與公孫瓚一場大戰,又怎麽可能急著對付曹操呢,但是一兩年時間,袁紹必定南下。
不過現在,劉瀾反倒沒什麽好擔心的了,耗著唄,把他們耗不動了,說不定曹操也就撤兵了,除非他能有其他的辦法搞到糧食,這一點當然有可能,但是並不大,畢竟當世也確實沒幾個人能有這麽大的財力負擔得起這麽大的一筆開銷。
好半晌,徐庶終於開口了,可劉瀾的臉色卻立刻沉了下來,這個想法他不是沒有考慮過,可如果曹操和袁術的聯軍真要容易對付的話,他就不會這麽愁眉不展了,正是知道一旦與曹操徹底開戰無法輕易戰勝他,所以劉瀾才會如此焦慮。
“不可。”這一仗不能打,現在袁紹之所以沒有動靜,十有**就是在等我們與曹操交手,如果我們一旦貿然對曹操發起攻擊,那麽正中曹操嚇壞,他一定會拚盡全力進行防禦,一旦袁紹南下,那麽我們就又陷入到被夾擊的處境之中,而如果我們按兵不動,那麽曹操是絕不敢貿然進攻我們的,同樣袁紹在見到沒有機會,也不敢貿然出兵。”
“可我們難道就這麽拖下去?”
劉瀾對於一直拖下去的戰況自然非常反感,甚至是不安,畢竟這樣太過被動了,可如果主動出擊,又沒有必勝的把握,他又不敢盲目,不然的話,誰不想速戰速決,解決了曹操這個威脅,袁紹就算南下了,又如何,和他一戰就是了。
“這個情況,首先我們不能急,如果真要比耐心的話,你說我們是不是要比曹操更有耗下去的資本,也許你會說徐州的情況不好,糧草不足,可別忘了馬上就要秋收了,我們的新糧會很快到來,可是曹操和壽春的部隊呢,能受得了?
我們的士兵每天要耗五兩,聯軍以漢軍軍製一天四兩,不過這個量以我們的情報來看,他那裏現在還能有八萬多人,每天就要耗兩萬多斤糧秣,顯然聯軍是無法負擔起如此龐大的消耗的,所以一天四兩口糧肯定做不到,我估計聯軍士兵口糧每天最多也就二兩,能保證每頓飯喝粥就很不錯了,就算是這樣,每天一萬斤糧食,對聯軍也是極為沉重的負擔。
他們耗不起,這一點從始至終劉瀾都知道,不然的話,曹操也不會迫不及待的開啟徐州之戰,就是他明白這一仗必須速戰速決,隻不過他無法做袁紹的主,所以每一次都做不到速戰速決。
試想一下,按照他獲得的消息,如果袁紹能夠在奪下曆城之後就按照曹操的說法直接南下青州,而這時候的劉瀾才剛到廣陵,而關羽還遠在九江,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麽徐州一戰也就沒什麽懸念了。
可惜,袁紹猶豫了,沒能下定決心,或者說他是希望劉瀾能多消耗下袁術,而又在袁術最危急的時刻再出兵,可惜他並沒有等到這一刻,劉瀾就退兵迴來了,等他得到情報,都要悔死了。
劉瀾有些時候真的很慶幸,雖然他苦惱於這個時代的通訊緩慢,很多命令無法及時傳遞,但相應的敵人得到的情報也是如他一樣的情形,如果這情況發生在後世,那麽劉瀾就不大可能這麽慶幸了。
畢竟他坐船一路順流而下到廣陵,才需要幾天時間,可劉瀾從九江退兵的消息傳迴冀州,又要多少時間?等他知道了消息,想出兵的時候,關羽都在路上了,這個時候想出兵也晚了,隻能繼續按兵不動,好在劉瀾主動送上了青州,不然可真的就要因為遲疑而錯失奪取青州的大好良機了。
當時袁紹沒聽曹操的話,讓劉瀾躲過一劫,現在袁紹同樣不會聽他的,此一時彼一時,以前袁紹就連想占據冀州乃至並幽青三州的想法都會與曹操說,這說明曹操在他心目中是最值得信任的知己,但是現在,袁紹對於他就隻有提放。
情誼不在,關係冷淡,如果不是因為劉瀾的關係,隻怕兩人早已掩飾不住已經破裂的關係,開啟了官渡之戰了吧。
當然按照曆史中這個時間點應該還要靠後,畢竟袁紹的部隊需要休整,剛與公孫瓚一場大戰,又怎麽可能急著對付曹操呢,但是一兩年時間,袁紹必定南下。
不過現在,劉瀾反倒沒什麽好擔心的了,耗著唄,把他們耗不動了,說不定曹操也就撤兵了,除非他能有其他的辦法搞到糧食,這一點當然有可能,但是並不大,畢竟當世也確實沒幾個人能有這麽大的財力負擔得起這麽大的一筆開銷。
《鳳舞文學網m.》
雖然在劉瀾看來,曹操才是他的心腹大患,但在現在,袁紹顯然才是最大的威脅,袁紹在徹底解決了公孫瓚之後,勢必要向南發展,沒人能夠阻攔他,雖然劉瀾一度認為袁紹的目標隻是青州,在得到青州之後他會在兗州與徐州做選擇,而兗州才是他的首選,但顏良攻打琅琊讓他有些猶豫起來,袁紹也許是想趁徐州之戰,他們與曹操之戰的機會,一箭雙雕,將他和曹操一齊解決,這樣的可能不是沒有,甚至基友可能,而且袁紹在白得青州之後,勢必會想著一次性解決他和曹操這兩大麻煩。
但讓他苦惱的是曹操,顯然他是認定了要先攻自己,不去管袁紹,畢竟與袁紹的交情更厚,勝了他就能有一線生機,反觀和自己聯盟,變數太大,曹操也不敢賭,所以他隻能討伐劉瀾。
至於曹操是否懷疑袁紹要趁機一鍋端估計肯定是有過考慮的,但是他必然已經有應對的辦法,不然他也不會不管不顧的,畢竟最後和自己拚個兩敗俱傷,為他人做嫁衣。
這樣的情況之下,劉瀾要注意的就隻有袁紹一人,曹操沒有多大的能耐以一己之力與自己抗衡,他隻能借袁紹的勢,可以說從聽說他滯留在豐縣的時候,劉瀾就有懷疑,曹操不退是不是在等袁紹?
雖然現在袁紹還沒有動靜,但是劉瀾就有著這樣的懷疑,而很快,就從冀州傳來了消息,雖然無法確定袁紹的真實意圖,可這不祥的預感卻讓他徹底堅信了,袁紹不會善罷甘休。
徐州郡守府,劉瀾現在就住在這裏,隻不過比起以往,這裏顯得空曠清貧了些,但對於劉瀾來說,並沒有什麽,常年行軍,什麽樣的惡劣環境沒待過,這樣的環節,已經很好了,對於冀州的變動,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徐庶,得和他商議一下。
其實徐庶也一直關注著冀州的情況,而且因為陳果的原因,他暫時又統管了內衛,很多消息,都是他第一個知曉,而就在今天,他也知曉了袁紹對於文醜和高覽的任命,任命突然,但並不奇怪,畢竟顏良已死,肯定要選出來替代者,但是這麽快就選出,而且還是直接就去了平原,這事令他焦急萬分。
必須要第一時間告訴主公,二人到平原,肯定有著目的,也許不會很快南下,但早晚也會南下,甚至可能會趁虛攻打徐州,如果不及時部署,那麽等文醜突然殺來,再調兵到琅琊,很快能來不及,甚至在半路還會中伏。
把情報傳給劉瀾,果然第一時間徐庶就被他叫到了觀湖亭,兩人意見幾乎一致,但是在是否調兵增援琅琊這件事情上有了分歧,如果這個時候調走關羽,那麽曹操那邊恐怕就很難盯住了,到時候曹操反而會變成麻煩,如果不管琅琊,那麽琅琊又隨時出於危險之中,琅琊一丟進階著就是徐州,到時候處於文醜的攻擊之下,這一仗也就不用打了。
房間裏,相較於緊張不安的徐庶,劉瀾卻是背著手來迴踱步,不管是調走關羽迴琅琊還是不調走關羽,都讓他難以抉擇。牽一發而動全身,必須要把一切的威脅都考慮進去,絕不能盲目,好在現在文醜還沒有渡過黃河,留給他的時間還很充足,他可有仔細考慮,不過不能拖得太久,不然隻會陷入被動之中。
“主公,要麽幹脆先解決曹操這個麻煩吧。”
好半晌,徐庶終於開口了,可劉瀾的臉色卻立刻沉了下來,這個想法他不是沒有考慮過,可如果曹操和袁術的聯軍真要容易對付的話,他就不會這麽愁眉不展了,正是知道一旦與曹操徹底開戰無法輕易戰勝他,所以劉瀾才會如此焦慮。
“不可。”這一仗不能打,現在袁紹之所以沒有動靜,十有**就是在等我們與曹操交手,如果我們一旦貿然對曹操發起攻擊,那麽正中曹操嚇壞,他一定會拚盡全力進行防禦,一旦袁紹南下,那麽我們就又陷入到被夾擊的處境之中,而如果我們按兵不動,那麽曹操是絕不敢貿然進攻我們的,同樣袁紹在見到沒有機會,也不敢貿然出兵。”
“可我們難道就這麽拖下去?”
劉瀾對於一直拖下去的戰況自然非常反感,甚至是不安,畢竟這樣太過被動了,可如果主動出擊,又沒有必勝的把握,他又不敢盲目,不然的話,誰不想速戰速決,解決了曹操這個威脅,袁紹就算南下了,又如何,和他一戰就是了。
“這個情況,首先我們不能急,如果真要比耐心的話,你說我們是不是要比曹操更有耗下去的資本,也許你會說徐州的情況不好,糧草不足,可別忘了馬上就要秋收了,我們的新糧會很快到來,可是曹操和壽春的部隊呢,能受得了?
我們的士兵每天要耗五兩,聯軍以漢軍軍製一天四兩,不過這個量以我們的情報來看,他那裏現在還能有八萬多人,每天就要耗兩萬多斤糧秣,顯然聯軍是無法負擔起如此龐大的消耗的,所以一天四兩口糧肯定做不到,我估計聯軍士兵口糧每天最多也就二兩,能保證每頓飯喝粥就很不錯了,就算是這樣,每天一萬斤糧食,對聯軍也是極為沉重的負擔。
他們耗不起,這一點從始至終劉瀾都知道,不然的話,曹操也不會迫不及待的開啟徐州之戰,就是他明白這一仗必須速戰速決,隻不過他無法做袁紹的主,所以每一次都做不到速戰速決。
試想一下,按照他獲得的消息,如果袁紹能夠在奪下曆城之後就按照曹操的說法直接南下青州,而這時候的劉瀾才剛到廣陵,而關羽還遠在九江,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麽徐州一戰也就沒什麽懸念了。
可惜,袁紹猶豫了,沒能下定決心,或者說他是希望劉瀾能多消耗下袁術,而又在袁術最危急的時刻再出兵,可惜他並沒有等到這一刻,劉瀾就退兵迴來了,等他得到情報,都要悔死了。
劉瀾有些時候真的很慶幸,雖然他苦惱於這個時代的通訊緩慢,很多命令無法及時傳遞,但相應的敵人得到的情報也是如他一樣的情形,如果這情況發生在後世,那麽劉瀾就不大可能這麽慶幸了。
畢竟他坐船一路順流而下到廣陵,才需要幾天時間,可劉瀾從九江退兵的消息傳迴冀州,又要多少時間?等他知道了消息,想出兵的時候,關羽都在路上了,這個時候想出兵也晚了,隻能繼續按兵不動,好在劉瀾主動送上了青州,不然可真的就要因為遲疑而錯失奪取青州的大好良機了。
當時袁紹沒聽曹操的話,讓劉瀾躲過一劫,現在袁紹同樣不會聽他的,此一時彼一時,以前袁紹就連想占據冀州乃至並幽青三州的想法都會與曹操說,這說明曹操在他心目中是最值得信任的知己,但是現在,袁紹對於他就隻有提放。
情誼不在,關係冷淡,如果不是因為劉瀾的關係,隻怕兩人早已掩飾不住已經破裂的關係,開啟了官渡之戰了吧。
當然按照曆史中這個時間點應該還要靠後,畢竟袁紹的部隊需要休整,剛與公孫瓚一場大戰,又怎麽可能急著對付曹操呢,但是一兩年時間,袁紹必定南下。
不過現在,劉瀾反倒沒什麽好擔心的了,耗著唄,把他們耗不動了,說不定曹操也就撤兵了,除非他能有其他的辦法搞到糧食,這一點當然有可能,但是並不大,畢竟當世也確實沒幾個人能有這麽大的財力負擔得起這麽大的一筆開銷。
好半晌,徐庶終於開口了,可劉瀾的臉色卻立刻沉了下來,這個想法他不是沒有考慮過,可如果曹操和袁術的聯軍真要容易對付的話,他就不會這麽愁眉不展了,正是知道一旦與曹操徹底開戰無法輕易戰勝他,所以劉瀾才會如此焦慮。
“不可。”這一仗不能打,現在袁紹之所以沒有動靜,十有**就是在等我們與曹操交手,如果我們一旦貿然對曹操發起攻擊,那麽正中曹操嚇壞,他一定會拚盡全力進行防禦,一旦袁紹南下,那麽我們就又陷入到被夾擊的處境之中,而如果我們按兵不動,那麽曹操是絕不敢貿然進攻我們的,同樣袁紹在見到沒有機會,也不敢貿然出兵。”
“可我們難道就這麽拖下去?”
劉瀾對於一直拖下去的戰況自然非常反感,甚至是不安,畢竟這樣太過被動了,可如果主動出擊,又沒有必勝的把握,他又不敢盲目,不然的話,誰不想速戰速決,解決了曹操這個威脅,袁紹就算南下了,又如何,和他一戰就是了。
“這個情況,首先我們不能急,如果真要比耐心的話,你說我們是不是要比曹操更有耗下去的資本,也許你會說徐州的情況不好,糧草不足,可別忘了馬上就要秋收了,我們的新糧會很快到來,可是曹操和壽春的部隊呢,能受得了?
我們的士兵每天要耗五兩,聯軍以漢軍軍製一天四兩,不過這個量以我們的情報來看,他那裏現在還能有八萬多人,每天就要耗兩萬多斤糧秣,顯然聯軍是無法負擔起如此龐大的消耗的,所以一天四兩口糧肯定做不到,我估計聯軍士兵口糧每天最多也就二兩,能保證每頓飯喝粥就很不錯了,就算是這樣,每天一萬斤糧食,對聯軍也是極為沉重的負擔。
他們耗不起,這一點從始至終劉瀾都知道,不然的話,曹操也不會迫不及待的開啟徐州之戰,就是他明白這一仗必須速戰速決,隻不過他無法做袁紹的主,所以每一次都做不到速戰速決。
試想一下,按照他獲得的消息,如果袁紹能夠在奪下曆城之後就按照曹操的說法直接南下青州,而這時候的劉瀾才剛到廣陵,而關羽還遠在九江,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麽徐州一戰也就沒什麽懸念了。
可惜,袁紹猶豫了,沒能下定決心,或者說他是希望劉瀾能多消耗下袁術,而又在袁術最危急的時刻再出兵,可惜他並沒有等到這一刻,劉瀾就退兵迴來了,等他得到情報,都要悔死了。
劉瀾有些時候真的很慶幸,雖然他苦惱於這個時代的通訊緩慢,很多命令無法及時傳遞,但相應的敵人得到的情報也是如他一樣的情形,如果這情況發生在後世,那麽劉瀾就不大可能這麽慶幸了。
畢竟他坐船一路順流而下到廣陵,才需要幾天時間,可劉瀾從九江退兵的消息傳迴冀州,又要多少時間?等他知道了消息,想出兵的時候,關羽都在路上了,這個時候想出兵也晚了,隻能繼續按兵不動,好在劉瀾主動送上了青州,不然可真的就要因為遲疑而錯失奪取青州的大好良機了。
當時袁紹沒聽曹操的話,讓劉瀾躲過一劫,現在袁紹同樣不會聽他的,此一時彼一時,以前袁紹就連想占據冀州乃至並幽青三州的想法都會與曹操說,這說明曹操在他心目中是最值得信任的知己,但是現在,袁紹對於他就隻有提放。
情誼不在,關係冷淡,如果不是因為劉瀾的關係,隻怕兩人早已掩飾不住已經破裂的關係,開啟了官渡之戰了吧。
當然按照曆史中這個時間點應該還要靠後,畢竟袁紹的部隊需要休整,剛與公孫瓚一場大戰,又怎麽可能急著對付曹操呢,但是一兩年時間,袁紹必定南下。
不過現在,劉瀾反倒沒什麽好擔心的了,耗著唄,把他們耗不動了,說不定曹操也就撤兵了,除非他能有其他的辦法搞到糧食,這一點當然有可能,但是並不大,畢竟當世也確實沒幾個人能有這麽大的財力負擔得起這麽大的一筆開銷。
《鳳舞文學網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