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來的有些措手不及,趙雲和關羽換防的命令才傳達下去,曹操便來進攻了,不過也無所謂了,畢竟趙雲距離沛縣並是很遠,其實計劃並沒有因此而被打亂,尤其是在得到徐盛傳來曹軍進攻的消息時,劉瀾便將趙雲趙來了,原本他是要去往梧縣的,現在不必了,直接就去沛縣。
趙雲迴到了軍營之後,直接下令整軍,立時原本輕鬆的軍營氣氛變得緊張起來,對於龍騎軍來說,大戰來臨前,必要的嚴肅是不可少的。
從聽到軍令到整軍出發,一切都被以最嚴肅最快速的執行下去,劉瀾親自來送行,當他到城門口時,前鋒龍騎軍已經出發離開了,隻剩下城中的中軍步兵,趙雲看大劉瀾,快速過來,陪同劉瀾目送著部隊快速出城,尤其是最後的輜重部隊,大量的軍械物資最是壯觀。
“子龍,此行沛縣的安危就全靠你了。”
“主公放心,末將一定不會讓你沛縣落入曹操之手。”
“好,出發吧。”
趙雲應諾一聲,隨著徐州一同出發,向沛縣快速而去。
劉瀾送走了趙雲之後,迴到了將軍府,剛到府門前,一匹快馬疾奔而至,在劉瀾麵前翻身下馬,單膝跪地,道:“啟稟將軍,王修長史有文書傳來。”
“交給我吧。”劉瀾接過來人遞上來的文書,轉身進府,來到中堂之後,才拆開了書信,上麵的內容,是關於與冀州洽談的事宜,不過袁紹給的保證沒有任何可信度,甚至一直在搪塞,所以一定要小心袁紹。
這封信看完,劉瀾直接就把文書撕了,如果說生氣,那是肯定的,畢竟送出了青州還沒得到最想的結果,但最終的目的還是在未來會達成,這樣看,也不算有多大的損失,當然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因為徐庶一早就做出了防備袁紹的部署,所以在得到這樣的迴複之後,他也沒什麽好擔心的,畢竟關羽正在向徐州趕來。
接下來他們的注意力將主要是沛縣,然後才是琅琊,就像當初徐庶所說的那樣,先讓袁紹的算盤打不響,那麽沛縣這一仗,也就沒什麽好擔憂的了。
在劉瀾心中,曹操的威脅是最大,但是袁紹的軍事實力卻是最強,如果徐州之戰讓袁紹成為最終的受益者,那麽就算日後他和曹操聯合恐怕也不會是袁紹的對手,這一點劉瀾很清楚,他發現,其實自己的擔憂,一切都是基於對曆史的了解,相反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勝算並不大,所以劉瀾再期望著曹操能夠戰勝袁紹,其實連他自己都沒有那個把握曆史會再次重現。
而當徐庶提出了這樣的建議之後,劉瀾是很欣然接受的,相比於曹操,袁紹才是最強之敵,如果形容起來的話,那麽此時的袁紹更像是強秦,防備他才是關鍵,而不是對他不管不顧,一味讓其做大。
至於青州,看起來是主動示好,其實又何嚐不是無奈之舉,試問青州軍守青州容易,還是與徐州軍守琅琊簡單,這是最簡單的道理,而且還能將禍水東引,一舉多得,當然劉瀾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而劉瀾這一步棋,對曹操來說,真的是狠手,完全就是梟雄之姿,畢竟懂得舍才能得,這梟雄劉瀾當之無愧,反觀他與劉瀾比起來,這份氣度就遠遠不如他了,最少他沒有隨隨便便就讓出一州的氣度。
如果說最終取得天下之人在劉瀾和袁紹兩人之中選出的話,那麽袁紹可就少了這一份舍得的氣度了。就這一點,曹操就不看好他,並且相信,最終取得天下之人必然會是劉瀾勝出。
當然,他也不會就這樣認輸,不會輕易放棄,如果有可能,他自然希望自己能夠取代其中一人,與對方去奪天下,而左看右看,這兩人任何一人他都沒那個實力,但聯合其中一人對付另一人的話,還是有機會的。
而曹操的機會,顯然就隻能攻打劉瀾沒有其他可以選擇的了,但劉瀾的聰明之處,卻又是用青州來向袁紹表達自己的誠意,而他的目的無外乎就是要破壞他與袁紹之間本就脆弱的聯盟,而且他做的非常的好,這樣一來,關東四大諸侯,便成了三股勢力,劉瀾的可怕之處就在這裏,他就是要把關東的局麵搞亂了,然後才能取利。
關東聯盟,最初的南北盟,然後劉瀾脫穎而出變成了三大勢力,現在則是四大諸侯,而其中三人都已經達成了聯盟的默契,但因為劉瀾的努力,最終將他們的聯盟破壞,成為了三大勢力,他和袁術的一個聯盟。
不過他這個聯盟雖然看起來有對抗其中一方的實力,但這隻是表麵的一個展現,不過他和袁術的聯盟,雖然更多的是出於利益達成的不謀而合,但別忘了,這同樣是在挑戰著袁紹的底線。
所以說,劉瀾已經成功將袁紹的目標轉移到了曹操身上,從現在的情形看來,劉瀾的表現讓他非常被動,所以他的反製就隻能是拉著袁紹一同進攻徐州,這是唯一的機會,也是唯一能夠避免與袁紹反目的辦法,除此之外,別無可能。
他和袁紹,就如同他和劉瀾,不管和哪一方交戰,另一方都會是受益者,這一點劉瀾清楚,他也清楚,他相信袁紹也清楚,但是袁紹之所以清楚還如此,就在於他不像劉瀾有很多退路可選,他現在想要發展,除了徐州就隻有兗州可以選擇,在徐州與冀州相距甚遠的基礎之上,袁紹攻兗州,是最好的選擇,這在這一年來冀州內部出現的爭論之中有著明顯的體現。
公孫瓚打冀州,如果不是後勤的原因,那麽打下冀州是完全有可能的,但龍湊屯糧被燒之後再加上他們以及劉虞對幽州糧道的一個破壞,成功讓公孫瓚不得不退了迴去,而如同他去攻打徐州,這麽長的兵線,最後一定不會有太過的機會,若糧道被破壞,他們的結局不會比公孫瓚好多少。
所以兗州是袁紹最好的選擇,而劉瀾已經成功的破壞了他們之間的結盟,但曹操同樣有著後手,讓戰火再一次燒到徐州,就在數日之前,袁譚已經答應了他會在攻下東萊之後到徐州對他們進行一個協助,幫助他們進攻劉瀾。
而且,在冀州內部,有最新的消息傳來,袁紹雖然按照約定答應劉瀾不會出兵,但其實這隻是一個托詞,然後曹操才發現,原來他是上當了。
為什麽說上當了呢,是因為袁紹沒選擇第一時間出兵,這其中一定另有原因,是什麽原因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他想要一箭雙雕。
這也就是說,到時候他們與劉瀾的戰鬥不管誰勝,最後都會是袁紹大舉進攻的那一個,雖然袁紹沒有明示,但是曹操絕對相信他能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到那個時候,他和劉瀾都將成為那個失敗者,這一仗笑道最後的則變成了袁紹。
曹操明白了劉瀾的打算,也猜到了袁紹的想法,所以他自然會用最大的利益去拉攏袁譚,讓他來配合他們攻打劉瀾,至於袁紹的真正目的,他沒有對帳下說明,便成了最大的空子,隻要曹操不泄露給袁譚,那麽到時候他就是自己破局的那一粒棋。
而要說服袁譚,其實很難,但又很簡單,說白了隻要有足夠的利益,就能說服他,而袁譚現在最希望的是什麽,曹操當然知曉,所以他便是以這個位誘餌,支持他成為士子,甚至會為此盡最大的努力,為此他不惜和袁譚達成合作的協議,隻要他又需要,不管是什麽,曹操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幫助他。
在這樣的誘惑之下,袁譚根本就不會想太多,因為這個理由,比任何理由都更有誘惑性,畢竟對於袁譚,金錢美女沒有任何作用。
所以這一刻,袁譚都恨不得立即就從東萊撤軍,為了曹操的支持,恨不得立即就趕到琅琊。
其實曹操和袁紹的關係袁譚自然知曉,兩人反目,有曹操的支持其實對他成為士子看起來好像並不會起到關鍵作用,其實不然,首先潁川係對他的支持很關鍵,其次曹操背後有著天子,這才是關鍵,隻要有天子對他進行封爵嘉獎,甚至對袁紹立士子進行一些幹涉,那麽他就足以擠掉袁尚。
在士子的爭奪之上,可以說袁譚已經無所不用其極,對於曹操大家完全就是相互利用,之後那自然是大馬歸大馬小馬歸小馬,一馬歸一馬了。
說句實話,袁譚對於和曹操的結盟,是真的不想,可是沒有別的辦法,沮授要打曹操,他們就隻能支持曹操,對劉瀾施壓,也許因為他的擅作主張,會讓袁紹生氣,但他要上位,就必須要做出這個決定。
公孫瓚打冀州,如果不是後勤的原因,那麽打下冀州是完全有可能的,但龍湊屯糧被燒之後再加上他們以及劉虞對幽州糧道的一個破壞,成功讓公孫瓚不得不退了迴去,而如同他去攻打徐州,這麽長的兵線,最後一定不會有太過的機會,若糧道被破壞,他們的結局不會比公孫瓚好多少。
所以兗州是袁紹最好的選擇,而劉瀾已經成功的破壞了他們之間的結盟,但曹操同樣有著後手,讓戰火再一次燒到徐州,就在數日之前,袁譚已經答應了他會在攻下東萊之後到徐州對他們進行一個協助,幫助他們進攻劉瀾。
而且,在冀州內部,有最新的消息傳來,袁紹雖然按照約定答應劉瀾不會出兵,但其實這隻是一個托詞,然後曹操才發現,原來他是上當了。
為什麽說上當了呢,是因為袁紹沒選擇第一時間出兵,這其中一定另有原因,是什麽原因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他想要一箭雙雕。
這也就是說,到時候他們與劉瀾的戰鬥不管誰勝,最後都會是袁紹大舉進攻的那一個,雖然袁紹沒有明示,但是曹操絕對相信他能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到那個時候,他和劉瀾都將成為那個失敗者,這一仗笑道最後的則變成了袁紹。
曹操明白了劉瀾的打算,也猜到了袁紹的想法,所以他自然會用最大的利益去拉攏袁譚,讓他來配合他們攻打劉瀾,至於袁紹的真正目的,他沒有對帳下說明,便成了最大的空子,隻要曹操不泄露給袁譚,那麽到時候他就是自己破局的那一粒棋。
而要說服袁譚,其實很難,但又很簡單,說白了隻要有足夠的利益,就能說服他,而袁譚現在最希望的是什麽,曹操當然知曉,所以他便是以這個位誘餌,支持他成為士子,甚至會為此盡最大的努力,為此他不惜和袁譚達成合作的協議,隻要他又需要,不管是什麽,曹操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幫助他。
在這樣的誘惑之下,袁譚根本就不會想太多,因為這個理由,比任何理由都更有誘惑性,畢竟對於袁譚,金錢美女沒有任何作用。
所以這一刻,袁譚都恨不得立即就從東萊撤軍,為了曹操的支持,恨不得立即就趕到琅琊。
其實曹操和袁紹的關係袁譚自然知曉,兩人反目,有曹操的支持其實對他成為士子看起來好像並不會起到關鍵作用,其實不然,首先潁川係對他的支持很關鍵,其次曹操背後有著天子,這才是關鍵,隻要有天子對他進行封爵嘉獎,甚至對袁紹立士子進行一些幹涉,那麽他就足以擠掉袁尚。
在士子的爭奪之上,可以說袁譚已經無所不用其極,對於曹操大家完全就是相互利用,之後那自然是大馬歸大馬小馬歸小馬,一馬歸一馬了。
說句實話,袁譚對於和曹操的結盟,是真的不想,可是沒有別的辦法,沮授要打曹操,他們就隻能支持曹操,對劉瀾施壓,也許因為他的擅作主張,會讓袁紹生氣,但他要上位,就必須要做出這個決定。
趙雲迴到了軍營之後,直接下令整軍,立時原本輕鬆的軍營氣氛變得緊張起來,對於龍騎軍來說,大戰來臨前,必要的嚴肅是不可少的。
從聽到軍令到整軍出發,一切都被以最嚴肅最快速的執行下去,劉瀾親自來送行,當他到城門口時,前鋒龍騎軍已經出發離開了,隻剩下城中的中軍步兵,趙雲看大劉瀾,快速過來,陪同劉瀾目送著部隊快速出城,尤其是最後的輜重部隊,大量的軍械物資最是壯觀。
“子龍,此行沛縣的安危就全靠你了。”
“主公放心,末將一定不會讓你沛縣落入曹操之手。”
“好,出發吧。”
趙雲應諾一聲,隨著徐州一同出發,向沛縣快速而去。
劉瀾送走了趙雲之後,迴到了將軍府,剛到府門前,一匹快馬疾奔而至,在劉瀾麵前翻身下馬,單膝跪地,道:“啟稟將軍,王修長史有文書傳來。”
“交給我吧。”劉瀾接過來人遞上來的文書,轉身進府,來到中堂之後,才拆開了書信,上麵的內容,是關於與冀州洽談的事宜,不過袁紹給的保證沒有任何可信度,甚至一直在搪塞,所以一定要小心袁紹。
這封信看完,劉瀾直接就把文書撕了,如果說生氣,那是肯定的,畢竟送出了青州還沒得到最想的結果,但最終的目的還是在未來會達成,這樣看,也不算有多大的損失,當然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因為徐庶一早就做出了防備袁紹的部署,所以在得到這樣的迴複之後,他也沒什麽好擔心的,畢竟關羽正在向徐州趕來。
接下來他們的注意力將主要是沛縣,然後才是琅琊,就像當初徐庶所說的那樣,先讓袁紹的算盤打不響,那麽沛縣這一仗,也就沒什麽好擔憂的了。
在劉瀾心中,曹操的威脅是最大,但是袁紹的軍事實力卻是最強,如果徐州之戰讓袁紹成為最終的受益者,那麽就算日後他和曹操聯合恐怕也不會是袁紹的對手,這一點劉瀾很清楚,他發現,其實自己的擔憂,一切都是基於對曆史的了解,相反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勝算並不大,所以劉瀾再期望著曹操能夠戰勝袁紹,其實連他自己都沒有那個把握曆史會再次重現。
而當徐庶提出了這樣的建議之後,劉瀾是很欣然接受的,相比於曹操,袁紹才是最強之敵,如果形容起來的話,那麽此時的袁紹更像是強秦,防備他才是關鍵,而不是對他不管不顧,一味讓其做大。
至於青州,看起來是主動示好,其實又何嚐不是無奈之舉,試問青州軍守青州容易,還是與徐州軍守琅琊簡單,這是最簡單的道理,而且還能將禍水東引,一舉多得,當然劉瀾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而劉瀾這一步棋,對曹操來說,真的是狠手,完全就是梟雄之姿,畢竟懂得舍才能得,這梟雄劉瀾當之無愧,反觀他與劉瀾比起來,這份氣度就遠遠不如他了,最少他沒有隨隨便便就讓出一州的氣度。
如果說最終取得天下之人在劉瀾和袁紹兩人之中選出的話,那麽袁紹可就少了這一份舍得的氣度了。就這一點,曹操就不看好他,並且相信,最終取得天下之人必然會是劉瀾勝出。
當然,他也不會就這樣認輸,不會輕易放棄,如果有可能,他自然希望自己能夠取代其中一人,與對方去奪天下,而左看右看,這兩人任何一人他都沒那個實力,但聯合其中一人對付另一人的話,還是有機會的。
而曹操的機會,顯然就隻能攻打劉瀾沒有其他可以選擇的了,但劉瀾的聰明之處,卻又是用青州來向袁紹表達自己的誠意,而他的目的無外乎就是要破壞他與袁紹之間本就脆弱的聯盟,而且他做的非常的好,這樣一來,關東四大諸侯,便成了三股勢力,劉瀾的可怕之處就在這裏,他就是要把關東的局麵搞亂了,然後才能取利。
關東聯盟,最初的南北盟,然後劉瀾脫穎而出變成了三大勢力,現在則是四大諸侯,而其中三人都已經達成了聯盟的默契,但因為劉瀾的努力,最終將他們的聯盟破壞,成為了三大勢力,他和袁術的一個聯盟。
不過他這個聯盟雖然看起來有對抗其中一方的實力,但這隻是表麵的一個展現,不過他和袁術的聯盟,雖然更多的是出於利益達成的不謀而合,但別忘了,這同樣是在挑戰著袁紹的底線。
所以說,劉瀾已經成功將袁紹的目標轉移到了曹操身上,從現在的情形看來,劉瀾的表現讓他非常被動,所以他的反製就隻能是拉著袁紹一同進攻徐州,這是唯一的機會,也是唯一能夠避免與袁紹反目的辦法,除此之外,別無可能。
他和袁紹,就如同他和劉瀾,不管和哪一方交戰,另一方都會是受益者,這一點劉瀾清楚,他也清楚,他相信袁紹也清楚,但是袁紹之所以清楚還如此,就在於他不像劉瀾有很多退路可選,他現在想要發展,除了徐州就隻有兗州可以選擇,在徐州與冀州相距甚遠的基礎之上,袁紹攻兗州,是最好的選擇,這在這一年來冀州內部出現的爭論之中有著明顯的體現。
公孫瓚打冀州,如果不是後勤的原因,那麽打下冀州是完全有可能的,但龍湊屯糧被燒之後再加上他們以及劉虞對幽州糧道的一個破壞,成功讓公孫瓚不得不退了迴去,而如同他去攻打徐州,這麽長的兵線,最後一定不會有太過的機會,若糧道被破壞,他們的結局不會比公孫瓚好多少。
所以兗州是袁紹最好的選擇,而劉瀾已經成功的破壞了他們之間的結盟,但曹操同樣有著後手,讓戰火再一次燒到徐州,就在數日之前,袁譚已經答應了他會在攻下東萊之後到徐州對他們進行一個協助,幫助他們進攻劉瀾。
而且,在冀州內部,有最新的消息傳來,袁紹雖然按照約定答應劉瀾不會出兵,但其實這隻是一個托詞,然後曹操才發現,原來他是上當了。
為什麽說上當了呢,是因為袁紹沒選擇第一時間出兵,這其中一定另有原因,是什麽原因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他想要一箭雙雕。
這也就是說,到時候他們與劉瀾的戰鬥不管誰勝,最後都會是袁紹大舉進攻的那一個,雖然袁紹沒有明示,但是曹操絕對相信他能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到那個時候,他和劉瀾都將成為那個失敗者,這一仗笑道最後的則變成了袁紹。
曹操明白了劉瀾的打算,也猜到了袁紹的想法,所以他自然會用最大的利益去拉攏袁譚,讓他來配合他們攻打劉瀾,至於袁紹的真正目的,他沒有對帳下說明,便成了最大的空子,隻要曹操不泄露給袁譚,那麽到時候他就是自己破局的那一粒棋。
而要說服袁譚,其實很難,但又很簡單,說白了隻要有足夠的利益,就能說服他,而袁譚現在最希望的是什麽,曹操當然知曉,所以他便是以這個位誘餌,支持他成為士子,甚至會為此盡最大的努力,為此他不惜和袁譚達成合作的協議,隻要他又需要,不管是什麽,曹操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幫助他。
在這樣的誘惑之下,袁譚根本就不會想太多,因為這個理由,比任何理由都更有誘惑性,畢竟對於袁譚,金錢美女沒有任何作用。
所以這一刻,袁譚都恨不得立即就從東萊撤軍,為了曹操的支持,恨不得立即就趕到琅琊。
其實曹操和袁紹的關係袁譚自然知曉,兩人反目,有曹操的支持其實對他成為士子看起來好像並不會起到關鍵作用,其實不然,首先潁川係對他的支持很關鍵,其次曹操背後有著天子,這才是關鍵,隻要有天子對他進行封爵嘉獎,甚至對袁紹立士子進行一些幹涉,那麽他就足以擠掉袁尚。
在士子的爭奪之上,可以說袁譚已經無所不用其極,對於曹操大家完全就是相互利用,之後那自然是大馬歸大馬小馬歸小馬,一馬歸一馬了。
說句實話,袁譚對於和曹操的結盟,是真的不想,可是沒有別的辦法,沮授要打曹操,他們就隻能支持曹操,對劉瀾施壓,也許因為他的擅作主張,會讓袁紹生氣,但他要上位,就必須要做出這個決定。
公孫瓚打冀州,如果不是後勤的原因,那麽打下冀州是完全有可能的,但龍湊屯糧被燒之後再加上他們以及劉虞對幽州糧道的一個破壞,成功讓公孫瓚不得不退了迴去,而如同他去攻打徐州,這麽長的兵線,最後一定不會有太過的機會,若糧道被破壞,他們的結局不會比公孫瓚好多少。
所以兗州是袁紹最好的選擇,而劉瀾已經成功的破壞了他們之間的結盟,但曹操同樣有著後手,讓戰火再一次燒到徐州,就在數日之前,袁譚已經答應了他會在攻下東萊之後到徐州對他們進行一個協助,幫助他們進攻劉瀾。
而且,在冀州內部,有最新的消息傳來,袁紹雖然按照約定答應劉瀾不會出兵,但其實這隻是一個托詞,然後曹操才發現,原來他是上當了。
為什麽說上當了呢,是因為袁紹沒選擇第一時間出兵,這其中一定另有原因,是什麽原因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他想要一箭雙雕。
這也就是說,到時候他們與劉瀾的戰鬥不管誰勝,最後都會是袁紹大舉進攻的那一個,雖然袁紹沒有明示,但是曹操絕對相信他能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到那個時候,他和劉瀾都將成為那個失敗者,這一仗笑道最後的則變成了袁紹。
曹操明白了劉瀾的打算,也猜到了袁紹的想法,所以他自然會用最大的利益去拉攏袁譚,讓他來配合他們攻打劉瀾,至於袁紹的真正目的,他沒有對帳下說明,便成了最大的空子,隻要曹操不泄露給袁譚,那麽到時候他就是自己破局的那一粒棋。
而要說服袁譚,其實很難,但又很簡單,說白了隻要有足夠的利益,就能說服他,而袁譚現在最希望的是什麽,曹操當然知曉,所以他便是以這個位誘餌,支持他成為士子,甚至會為此盡最大的努力,為此他不惜和袁譚達成合作的協議,隻要他又需要,不管是什麽,曹操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幫助他。
在這樣的誘惑之下,袁譚根本就不會想太多,因為這個理由,比任何理由都更有誘惑性,畢竟對於袁譚,金錢美女沒有任何作用。
所以這一刻,袁譚都恨不得立即就從東萊撤軍,為了曹操的支持,恨不得立即就趕到琅琊。
其實曹操和袁紹的關係袁譚自然知曉,兩人反目,有曹操的支持其實對他成為士子看起來好像並不會起到關鍵作用,其實不然,首先潁川係對他的支持很關鍵,其次曹操背後有著天子,這才是關鍵,隻要有天子對他進行封爵嘉獎,甚至對袁紹立士子進行一些幹涉,那麽他就足以擠掉袁尚。
在士子的爭奪之上,可以說袁譚已經無所不用其極,對於曹操大家完全就是相互利用,之後那自然是大馬歸大馬小馬歸小馬,一馬歸一馬了。
說句實話,袁譚對於和曹操的結盟,是真的不想,可是沒有別的辦法,沮授要打曹操,他們就隻能支持曹操,對劉瀾施壓,也許因為他的擅作主張,會讓袁紹生氣,但他要上位,就必須要做出這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