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鶯兒離開了司空府之後,可不會沒心沒肺的認為曹操會罷休,權貴他見過太多,她這樣不辭而別,曹操肯定會有反應,所以一出了司空府,來鶯兒就去找一些能夠和司空府裏打上招唿的老朋友,這些人在許都可謂是手眼通天,要打探一些消息還是很容易的。
畢竟有了這一次的不告而別,曹操的反應決定了他是否能夠在許都繼續待下去,他甚至有些後悔不告而別,不過他早已有了說辭,倒也不怕曹操會對他不利,但從反饋的消息來看,他的這些擔憂顯然是多慮了,雖然虛驚一場,但也讓他記憶猶新,如果再有下次,恐怕他是不會在這樣冒失了。
而在議事廳內,曹操把一些公事都處理完之後便獨自坐在矮幾前,對於來鶯兒不辭而別,在他看來絕對是對曹操的一大輕視,不過想到來鶯兒的身份,也就無所謂了,畢竟他的經曆,被類似的輕視早年間太多太多,雖然當時想想很氣憤,甚至立誌要找迴麵子來,但過後也都隨著時間而淡忘了,尤其是他現在的身份,不管他願意與否,都要表示出應有的大度。
對於來鶯兒自然是走了就走了,也不會太當迴事,對於那點閑情雅致來說,曹操跟關心的還是當下的處境,天下紛亂,他更關心的是如何才能在如今這也的亂局之中脫穎而出。
可以說,為了能能想出一條計策來,他可有廢寢忘食,雖然手下之中有荀彧有程昱還有那個目無法紀的郭奉孝,但具體的一些大方向還是要他來把握,但可惜大多數人太過刻板了,他的阻力說實話一直都很大,這也是接天子的利與弊,當然雖然有弊,但不能忽視的是,他得到的實惠更大。
而在迎接獻帝之後,他最大的對手就變成了劉瀾,可以說這幾年他錯過了一個最佳的時機就是沒能從陶謙手中奪下徐州,反而還讓劉瀾占據了徐州並且壯大,雖然現在他已經派了夏侯惇到了蕭縣,可是想要奪取徐州,難上加難。
他現在的的處境便是這麽一個尷尬的位子,論勢力遠不如袁紹論實力又比不上劉瀾,可以說他二人如果是在雙腿走路的話,那他現在還是獨腿走路的瘸子,所以想要讓自己能幹雙腿走路,那他首先就要尋求袁紹的幫助,隻有這樣,一旦讓他占了徐州,那他也就換變成兩條腿,到時候雖然還無法媲美袁紹,但最少也有了與其一較長短的底氣。
當然現在說這些都還太早,他要比任何人都要做出一個他與袁紹兩家合則兩利的樣子來,隻有相互幫襯,才是對兩家最好的選擇。
在這一點上,作為舉世公族的袁家,有著先天的優勢,可以說,曹操這些年能夠有今天的地位,完全就是借了袁紹之勢,這一點他比任何人都看得清楚,就好像從小因為宦黨出身的原因而受一點白眼,這不算什麽,對曹操來說,這些冷眼反而是讓他成功的關鍵。
曹操眯著眼望著矮幾,矮幾之上早已沒有了任何文書,他都已經處理完了,他覺得每當要有大戰發生之時,他的精力總是用不完,好像又變成了二十多歲的年輕小夥子,思路開闊,當然了,精力旺盛對應的卻是他憂心忡忡無法安心入睡,所以隻能去做這些事情。
就好像即將發生的徐州之戰,他躺在床上,就會胡思亂想,很害怕一旦失敗,自己也落得一個呂布的下場,迫不得已之下去投靠袁紹。
奮鬥的時候,一清二白,你根本就不用去想這些,因為你什麽都沒有,不怕去失去什麽,可是現在家大業大,容不得他又半點的失誤。
不過曹操在對劉瀾這件事情上,也有著自己的打算,甚至也已經考慮周詳,完全不用太過擔心,按照他的計劃,隻要這幾份書信傳到夏侯惇和袁紹的手中,那麽這一迴劉瀾必敗無疑。
曹操閉上了眼睛,不是眯眼,這一迴他是真的有些累了,眼睛發酸,他將雙手放在矮幾之上,枕著下巴,嘴中卻又自言自語:“這樣舒服的日子馬上就要結束了,他要不了幾日就要前往蕭縣,他已經決定,在劉瀾趕迴來之前,必須要搶先對劉瀾展開進攻。”
他已經不再關心九江之戰的結果了,對他來說已經不重要了,袁術是否能夠拖住劉瀾,都已經不重要,現在重要的是,他必須要趁袁紹現在猶豫不決的時候,把他拉上自己的戰車,奪下徐州。
如果袁紹下定決心,這一仗,曹操不會摻和,或者說隻會等袁紹來函時再出兵,但袁紹猶豫的話,那他的機會就來了,他看到了機會,也想到了他這封信一旦送到冀州,那些個河北士族一個個滿身殺氣的樣子,但這世上沒有人比他更了解袁紹,他一定會按照自己的說辭大舉進攻青州。
至於他們是反對還是讚成,都不會改變袁紹,拖著下巴的曹操嘴角露出了一抹微笑,嘴角上翹,頗有些得意,他們啊,還是不明白袁紹心中到底在乎什麽,又害怕什麽。
或者說這世上,沒有人比他二人更了解對方的了,他們的成功得來不易,所以他們都害怕失去現在的陳果,比任何人都迫切著成功,為此他們絕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機會,可以說這麽多年來,他們兩人能夠把機會全都抓住,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而現在曹操拋出一個極大的誘餌,袁紹又怎麽可能不上鉤。
袁紹的野心他太明白了,在討董時期,他就表露出了他的野心,甚至開始考慮自己的後路,而最關鍵的一點是,占據北地四州而逐鹿中原。
這才是曹操的野心,當時他就嗅到了他的危險的氣息,都在當時也許沒幾個人會理解袁紹,但是最終他正是向著自己規劃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可以說,有如此大的規劃能力,這些年他還真沒佩服過誰,除了那個劉瀾之外,這一點上,袁紹和劉瀾都比他更有規劃,實話實說,他早期也想有,但受製於實力原因,隻能作罷,但有一點他必須得承認,就當時來說,劉瀾的實力可遠無法與他媲美,但劉瀾卻有了今日的成就。
所以說,對規劃,到底要什麽,他還是缺少了一些遠見,這一點上他必須要學二人,而不是走一步看一不。
曹操很喜歡用袁紹、劉瀾來與自己相比,從中去找自己與他們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可以說三人各有千秋,優缺點都很明顯,可以說,他覺得自己與二人比起來,差距太大了,但有一點,最少他和袁紹二人能聯合起來。
可以說,袁紹也一定明白這一點,所以袁紹絕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很簡單,就因為他那一句會與劉瀾決一死戰,不死不休。
所以袁紹絕不會坐以待斃。
曹操抬起頭,坐了起來,今年兗州雨水很足,收成一定很好,絕不會再出現因為糧草原因而撤兵的情況,徐州之戰,他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可他麵上的神情卻無比平靜,最少現在如果有人進來是絕不會從曹操的表情中看出他的喜怒哀樂。
劉瀾馬上就要大難臨頭,這個時候他更好奇的是劉瀾改如何來化解對於劉瀾,其實他也知道他這些年的變化很大,但是曹操對他始終都停留在當年剛剛相識的階段,好像那個沒有多少城府的年輕人一直沒有變過。
但劉瀾已經變得讓他不認識了,其實他們都變了,不隻是劉瀾變了,曹操自己也變了,可以說說二人早已不是當年在外人看起來溫良恭儉讓的年輕人了。
他們現在都是一方巨擘,對下馭人之術爐火純青,甚至讓人忌憚,這種城府,不管是在劉瀾身上還是曹操身上都有著淋漓盡致的體現。
什麽世故,什麽厲害關係,他們比任何人都看得明白,就好像現在,來鶯兒說害怕的關鍵,並不是怕曹操會如何,反而是怕曹操沒有反應,為什麽那種暴怒易生氣,喜怒哀樂都表現出來之人,反倒不會讓他害怕,反而是像曹操這樣的,看起來沒反應,好像很好說話的樣子,也不會去追究他的不敬,才更讓他恐懼。
因為你根本就不清楚曹操是否真的不在乎,如果他隻是在找一個合適的時間,找一個借口才要露出獠牙的話,那麽她根本就躲不掉。
畢竟他這樣的身份,曹操大漢司空,車騎將軍,等一個對付他的機會或者說找一個對付他的機會太容易了。
笑麵虎,才是真正的殺人不眨眼,反倒是像拿袁術,反而會讓人覺得可愛。
而這來鶯兒對曹操的感受,現在其實用到曹操身上也是如此,他對於劉瀾便是這樣的感覺,劉瀾能無視袁紹的南下,說明他已經有了應對的辦法,這趟渾水,要麽不碰,要麽就必須一擊必殺。
所以在選擇後者之後,啊就必須要搞清楚,劉瀾的底牌是什麽,不然到時候隻會是他繼續去吃這個苦頭,這些年在劉瀾身上吃苦頭的人太多了,就連他都討不到好處,正是有了這連番的遭遇之後,才讓他必須比其他人都要慎重。
其實,曹操絕非是那種小題大做的人,既然他已經決定全力攻打劉瀾了,就沒有什麽好顧慮的了,可他不一樣,為了對付劉瀾,他已經準備多年,當他得知劉瀾在秣陵公布招賢令招募人才的時候,為了得到劉瀾的情報他更是不惜派出了大量寒門士子南下秣陵,這裏麵有死屍,有諜子,不僅要收集劉瀾的消息,更要找機會去刺殺他。
曹操為了對付劉瀾已經無所不用其極了,所以這一次徐州之戰,他有這麽可鞥容忍出現任何意外,可劉瀾的依仗他實在想不到,也許他還不退兵的原因,隻是因為袁紹並不是大舉南下,又或者說是戰略上拋棄了青州?
如果是後者,那曹操可就真要罵娘了,其實從第二次徐州之戰時,他就已經嗅到了這一可能,如果不是臧霸最後的反撲,現在青州早就在袁紹的手中了,他再想啦袁紹一同出兵,便徹底沒有了可能,所以說如果這是劉瀾的底氣所在的話,那麽曹操就沒有再忍耐的必要了。
可是,他心中又擔心什麽?
連他自己都不知道,也許這麽多年與劉瀾的明爭暗鬥,讓他是真的有些心有餘悸了吧。
他歎息一聲,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而已,沒想到我也有這麽一日。
猛然間,曹操抬起頭來,卻發現他的二兒子曹丕抱著焦尾琴跑了進來。
曹丕今年隻有十歲,人和琴差不多高,可力氣還是蠻大的,氣喘籲籲的抱著琴的他在議事廳階下停下腳步望向他,看樣子有些害怕,甚至曹操都瞪眼了,他也沒有要走的意圖。
議事廳,這裏可是禁足的,這小子被他瞪了都不走,說明他是真有事,曹操猶豫了一下,柔聲問,道:“丕兒,你到爹爹這兒,有何事嗎?”
曹丕點了點頭,捧著琴,道:“爹爹,孩兒想請您把這把琴賜予孩兒。”
曹操站了起來,負手走下階來,在他的麵前,冷著臉問道:“你知道這琴爹爹是要用來做什麽嘛?”
“知道。”
可以說,有如此大的規劃能力,這些年他還真沒佩服過誰,除了那個劉瀾之外,這一點上,袁紹和劉瀾都比他更有規劃,實話實說,他早期也想有,但受製於實力原因,隻能作罷,但有一點他必須得承認,就當時來說,劉瀾的實力可遠無法與他媲美,但劉瀾卻有了今日的成就。
所以說,對規劃,到底要什麽,他還是缺少了一些遠見,這一點上他必須要學二人,而不是走一步看一不。
曹操很喜歡用袁紹、劉瀾來與自己相比,從中去找自己與他們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可以說三人各有千秋,優缺點都很明顯,可以說,他覺得自己與二人比起來,差距太大了,但有一點,最少他和袁紹二人能聯合起來。
可以說,袁紹也一定明白這一點,所以袁紹絕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很簡單,就因為他那一句會與劉瀾決一死戰,不死不休。
畢竟有了這一次的不告而別,曹操的反應決定了他是否能夠在許都繼續待下去,他甚至有些後悔不告而別,不過他早已有了說辭,倒也不怕曹操會對他不利,但從反饋的消息來看,他的這些擔憂顯然是多慮了,雖然虛驚一場,但也讓他記憶猶新,如果再有下次,恐怕他是不會在這樣冒失了。
而在議事廳內,曹操把一些公事都處理完之後便獨自坐在矮幾前,對於來鶯兒不辭而別,在他看來絕對是對曹操的一大輕視,不過想到來鶯兒的身份,也就無所謂了,畢竟他的經曆,被類似的輕視早年間太多太多,雖然當時想想很氣憤,甚至立誌要找迴麵子來,但過後也都隨著時間而淡忘了,尤其是他現在的身份,不管他願意與否,都要表示出應有的大度。
對於來鶯兒自然是走了就走了,也不會太當迴事,對於那點閑情雅致來說,曹操跟關心的還是當下的處境,天下紛亂,他更關心的是如何才能在如今這也的亂局之中脫穎而出。
可以說,為了能能想出一條計策來,他可有廢寢忘食,雖然手下之中有荀彧有程昱還有那個目無法紀的郭奉孝,但具體的一些大方向還是要他來把握,但可惜大多數人太過刻板了,他的阻力說實話一直都很大,這也是接天子的利與弊,當然雖然有弊,但不能忽視的是,他得到的實惠更大。
而在迎接獻帝之後,他最大的對手就變成了劉瀾,可以說這幾年他錯過了一個最佳的時機就是沒能從陶謙手中奪下徐州,反而還讓劉瀾占據了徐州並且壯大,雖然現在他已經派了夏侯惇到了蕭縣,可是想要奪取徐州,難上加難。
他現在的的處境便是這麽一個尷尬的位子,論勢力遠不如袁紹論實力又比不上劉瀾,可以說他二人如果是在雙腿走路的話,那他現在還是獨腿走路的瘸子,所以想要讓自己能幹雙腿走路,那他首先就要尋求袁紹的幫助,隻有這樣,一旦讓他占了徐州,那他也就換變成兩條腿,到時候雖然還無法媲美袁紹,但最少也有了與其一較長短的底氣。
當然現在說這些都還太早,他要比任何人都要做出一個他與袁紹兩家合則兩利的樣子來,隻有相互幫襯,才是對兩家最好的選擇。
在這一點上,作為舉世公族的袁家,有著先天的優勢,可以說,曹操這些年能夠有今天的地位,完全就是借了袁紹之勢,這一點他比任何人都看得清楚,就好像從小因為宦黨出身的原因而受一點白眼,這不算什麽,對曹操來說,這些冷眼反而是讓他成功的關鍵。
曹操眯著眼望著矮幾,矮幾之上早已沒有了任何文書,他都已經處理完了,他覺得每當要有大戰發生之時,他的精力總是用不完,好像又變成了二十多歲的年輕小夥子,思路開闊,當然了,精力旺盛對應的卻是他憂心忡忡無法安心入睡,所以隻能去做這些事情。
就好像即將發生的徐州之戰,他躺在床上,就會胡思亂想,很害怕一旦失敗,自己也落得一個呂布的下場,迫不得已之下去投靠袁紹。
奮鬥的時候,一清二白,你根本就不用去想這些,因為你什麽都沒有,不怕去失去什麽,可是現在家大業大,容不得他又半點的失誤。
不過曹操在對劉瀾這件事情上,也有著自己的打算,甚至也已經考慮周詳,完全不用太過擔心,按照他的計劃,隻要這幾份書信傳到夏侯惇和袁紹的手中,那麽這一迴劉瀾必敗無疑。
曹操閉上了眼睛,不是眯眼,這一迴他是真的有些累了,眼睛發酸,他將雙手放在矮幾之上,枕著下巴,嘴中卻又自言自語:“這樣舒服的日子馬上就要結束了,他要不了幾日就要前往蕭縣,他已經決定,在劉瀾趕迴來之前,必須要搶先對劉瀾展開進攻。”
他已經不再關心九江之戰的結果了,對他來說已經不重要了,袁術是否能夠拖住劉瀾,都已經不重要,現在重要的是,他必須要趁袁紹現在猶豫不決的時候,把他拉上自己的戰車,奪下徐州。
如果袁紹下定決心,這一仗,曹操不會摻和,或者說隻會等袁紹來函時再出兵,但袁紹猶豫的話,那他的機會就來了,他看到了機會,也想到了他這封信一旦送到冀州,那些個河北士族一個個滿身殺氣的樣子,但這世上沒有人比他更了解袁紹,他一定會按照自己的說辭大舉進攻青州。
至於他們是反對還是讚成,都不會改變袁紹,拖著下巴的曹操嘴角露出了一抹微笑,嘴角上翹,頗有些得意,他們啊,還是不明白袁紹心中到底在乎什麽,又害怕什麽。
或者說這世上,沒有人比他二人更了解對方的了,他們的成功得來不易,所以他們都害怕失去現在的陳果,比任何人都迫切著成功,為此他們絕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機會,可以說這麽多年來,他們兩人能夠把機會全都抓住,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而現在曹操拋出一個極大的誘餌,袁紹又怎麽可能不上鉤。
袁紹的野心他太明白了,在討董時期,他就表露出了他的野心,甚至開始考慮自己的後路,而最關鍵的一點是,占據北地四州而逐鹿中原。
這才是曹操的野心,當時他就嗅到了他的危險的氣息,都在當時也許沒幾個人會理解袁紹,但是最終他正是向著自己規劃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可以說,有如此大的規劃能力,這些年他還真沒佩服過誰,除了那個劉瀾之外,這一點上,袁紹和劉瀾都比他更有規劃,實話實說,他早期也想有,但受製於實力原因,隻能作罷,但有一點他必須得承認,就當時來說,劉瀾的實力可遠無法與他媲美,但劉瀾卻有了今日的成就。
所以說,對規劃,到底要什麽,他還是缺少了一些遠見,這一點上他必須要學二人,而不是走一步看一不。
曹操很喜歡用袁紹、劉瀾來與自己相比,從中去找自己與他們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可以說三人各有千秋,優缺點都很明顯,可以說,他覺得自己與二人比起來,差距太大了,但有一點,最少他和袁紹二人能聯合起來。
可以說,袁紹也一定明白這一點,所以袁紹絕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很簡單,就因為他那一句會與劉瀾決一死戰,不死不休。
所以袁紹絕不會坐以待斃。
曹操抬起頭,坐了起來,今年兗州雨水很足,收成一定很好,絕不會再出現因為糧草原因而撤兵的情況,徐州之戰,他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可他麵上的神情卻無比平靜,最少現在如果有人進來是絕不會從曹操的表情中看出他的喜怒哀樂。
劉瀾馬上就要大難臨頭,這個時候他更好奇的是劉瀾改如何來化解對於劉瀾,其實他也知道他這些年的變化很大,但是曹操對他始終都停留在當年剛剛相識的階段,好像那個沒有多少城府的年輕人一直沒有變過。
但劉瀾已經變得讓他不認識了,其實他們都變了,不隻是劉瀾變了,曹操自己也變了,可以說說二人早已不是當年在外人看起來溫良恭儉讓的年輕人了。
他們現在都是一方巨擘,對下馭人之術爐火純青,甚至讓人忌憚,這種城府,不管是在劉瀾身上還是曹操身上都有著淋漓盡致的體現。
什麽世故,什麽厲害關係,他們比任何人都看得明白,就好像現在,來鶯兒說害怕的關鍵,並不是怕曹操會如何,反而是怕曹操沒有反應,為什麽那種暴怒易生氣,喜怒哀樂都表現出來之人,反倒不會讓他害怕,反而是像曹操這樣的,看起來沒反應,好像很好說話的樣子,也不會去追究他的不敬,才更讓他恐懼。
因為你根本就不清楚曹操是否真的不在乎,如果他隻是在找一個合適的時間,找一個借口才要露出獠牙的話,那麽她根本就躲不掉。
畢竟他這樣的身份,曹操大漢司空,車騎將軍,等一個對付他的機會或者說找一個對付他的機會太容易了。
笑麵虎,才是真正的殺人不眨眼,反倒是像拿袁術,反而會讓人覺得可愛。
而這來鶯兒對曹操的感受,現在其實用到曹操身上也是如此,他對於劉瀾便是這樣的感覺,劉瀾能無視袁紹的南下,說明他已經有了應對的辦法,這趟渾水,要麽不碰,要麽就必須一擊必殺。
所以在選擇後者之後,啊就必須要搞清楚,劉瀾的底牌是什麽,不然到時候隻會是他繼續去吃這個苦頭,這些年在劉瀾身上吃苦頭的人太多了,就連他都討不到好處,正是有了這連番的遭遇之後,才讓他必須比其他人都要慎重。
其實,曹操絕非是那種小題大做的人,既然他已經決定全力攻打劉瀾了,就沒有什麽好顧慮的了,可他不一樣,為了對付劉瀾,他已經準備多年,當他得知劉瀾在秣陵公布招賢令招募人才的時候,為了得到劉瀾的情報他更是不惜派出了大量寒門士子南下秣陵,這裏麵有死屍,有諜子,不僅要收集劉瀾的消息,更要找機會去刺殺他。
曹操為了對付劉瀾已經無所不用其極了,所以這一次徐州之戰,他有這麽可鞥容忍出現任何意外,可劉瀾的依仗他實在想不到,也許他還不退兵的原因,隻是因為袁紹並不是大舉南下,又或者說是戰略上拋棄了青州?
如果是後者,那曹操可就真要罵娘了,其實從第二次徐州之戰時,他就已經嗅到了這一可能,如果不是臧霸最後的反撲,現在青州早就在袁紹的手中了,他再想啦袁紹一同出兵,便徹底沒有了可能,所以說如果這是劉瀾的底氣所在的話,那麽曹操就沒有再忍耐的必要了。
可是,他心中又擔心什麽?
連他自己都不知道,也許這麽多年與劉瀾的明爭暗鬥,讓他是真的有些心有餘悸了吧。
他歎息一聲,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而已,沒想到我也有這麽一日。
猛然間,曹操抬起頭來,卻發現他的二兒子曹丕抱著焦尾琴跑了進來。
曹丕今年隻有十歲,人和琴差不多高,可力氣還是蠻大的,氣喘籲籲的抱著琴的他在議事廳階下停下腳步望向他,看樣子有些害怕,甚至曹操都瞪眼了,他也沒有要走的意圖。
議事廳,這裏可是禁足的,這小子被他瞪了都不走,說明他是真有事,曹操猶豫了一下,柔聲問,道:“丕兒,你到爹爹這兒,有何事嗎?”
曹丕點了點頭,捧著琴,道:“爹爹,孩兒想請您把這把琴賜予孩兒。”
曹操站了起來,負手走下階來,在他的麵前,冷著臉問道:“你知道這琴爹爹是要用來做什麽嘛?”
“知道。”
可以說,有如此大的規劃能力,這些年他還真沒佩服過誰,除了那個劉瀾之外,這一點上,袁紹和劉瀾都比他更有規劃,實話實說,他早期也想有,但受製於實力原因,隻能作罷,但有一點他必須得承認,就當時來說,劉瀾的實力可遠無法與他媲美,但劉瀾卻有了今日的成就。
所以說,對規劃,到底要什麽,他還是缺少了一些遠見,這一點上他必須要學二人,而不是走一步看一不。
曹操很喜歡用袁紹、劉瀾來與自己相比,從中去找自己與他們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可以說三人各有千秋,優缺點都很明顯,可以說,他覺得自己與二人比起來,差距太大了,但有一點,最少他和袁紹二人能聯合起來。
可以說,袁紹也一定明白這一點,所以袁紹絕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很簡單,就因為他那一句會與劉瀾決一死戰,不死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