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太史慈也很無奈,又不好強求他,可還是將這一情況傳給了主公劉瀾,隻是遇到了三路諸侯攻徐而拖延了下來,此刻眼見他獨闖龍潭,自然擔心他有個意外,急衝而上。
張北不顧一切,還不是怕牛慥迴去傳訊,一旦讓夏侯惇知道太史慈出現,那後果可就難以設想了,躍馬迎上,手起處,蘆葉槍直刺入牛慥身後那名士卒的後心。
士卒聞聲,迴身反擊,舞起的還手刀還在半空停著,便瞠目欲裂的看著長槍刺入身體,方才刺出的一槍太快了,很難相信會有這麽快的一槍,幾乎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
噗。
張北手中槍杆一轉,絞碎內髒,士卒一聲痛唿,便沒了生氣,隨著長槍被抽出而滾落馬下。馬不停蹄,再接再厲一舉結果牛慥的一刻卻發現四周曹軍齊齊衝來,他們可不是什麽雜牌部隊,都是最精銳的士卒,而且在曹軍之中,軍令嚴明,向來都是將在人在,將死人亡,如果有主將戰死了他們都活不成,所以在曹軍之中,很少出現主將戰死而士兵鳥獸散的情況,就算逃迴去也是必死無疑,試想,此刻見到牛慥身陷險境,一個個能不像是打了雞血一般往過趕嗎。
瞬間張北身邊就出現了眾多曹軍擋住了他的前路,眼睜睜看著牛慥逃走,心中這股火氣便隻能朝他們撒了,一通衝殺,再加上太史慈與龍騎軍的出現,片刻便將曹軍再次殺散,隻是牛慥也已逃遠,至於還在往來趕的其餘曹軍,則一個個及時止步,不約而同開始繞道撤離,看來方才張北、太史慈再加上龍騎軍的一通衝殺給他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現在別說牛慥已經安全,就算仍陷於重圍,也不會再有誰趕上來與這幫殺神交戰了,太恐怖了。
牛慥便逃便迴身查看,直到徹底安全之後才算如釋重負,隻是後被早已寒毛直豎,雖然沒與太史慈交手,但他的那手神箭術與張北的槍法都讓他記憶深刻,果然是能人背後有能人,枉他平日裏自詡什麽夏侯將軍帳下第二人,現在看來也不過是夜郎自大,不提太史慈那手與夏侯淵將軍不遑多讓的神箭術,就是之前交手的張北若非他逃得快,差一點就要了他的命,不得不說,這對他的心理落差挺大的,可卻也算讓他能夠更清楚的看清自己的實力與進步空間,這一仗對他來說收獲就很大了,更何況還獲得了太史慈的消息,這一仗雖敗,卻又不算敗。
牛慥與曹軍快速撤離,標著著戰鬥徹底進入尾聲,這一戰前後投入兵力有三萬三千人,土牆一戰便損失了足足五千人,而敵不過三千人,這還是兩次阻擊牛慥追擊的情況之下,可以說琅琊第一階段算是以失敗告終,第二階段將會在沂水流域塢堡展開,這仗如果勝利,琅琊之戰便將徹底扭轉戰局,如果再敗,那麽就隻能繼續撤往開陽,到那時想守住開陽,簡直難比登天。
戰前設想無疑是樂觀的,可與曹軍交鋒之後,不論是太史慈還是張北,都不在想些在開陽擋住敵軍進攻,當然,假如再次之前主公能夠盡快支援到來,也許希望還是有的,可是當他們數日後趕到塢堡得知呂布出兵的消息後,對守住開陽不再抱任何希望,隻能全力在塢堡進行防禦。
~~~~~~~~~~
這一仗對琅琊軍來說是敗了,對曹軍來說是敗了還是勝了?這就有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就總體來說,他們付出了比琅琊軍更多的傷亡代價,但就結果來看,他們取得了戰略上的勝利,所以這一仗對曹操來講應該是戰略上勝了,戰役上敗了,隻不過達到預期目,擊潰了琅琊軍的防禦,就算付出了更多的傷亡代價,也就顯得不值一提了。
隻是比起笑出來的曹操,在青州的高覽卻滿臉愁容,突然出現的青州軍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他的冀州軍敗了,而且敗得還很徹底。
從東莞境內直接退到了北海軍,簡直就是一敗塗地。
在鄴城議事廳的袁紹等待著攻占東莞全境的傳訊,可沒想到卻收到了戰敗的消息,第一時間招來了沮授。
在議事廳內,沮授先看了高覽傳來的文書之後,卻又建議主公將傳信兵招來,又從他口中聽取了比之文書更為貼近真實的東莞戰況情報。
高覽在青州一路勢如破竹,先取臨淄再破北海最後一路南下進入東莞,一路過來,青州軍無不是望風而逃,然而越是如此,高覽就越擔憂,因為他發現戰士們的心態起了變化,將青州士兵當做了土雞瓦狗,這樣的驕兵讓他擔憂,可是他的提醒並未能讓冀州士兵們收起輕視之心,尤其是在進入東莞郡之後依舊是望風而降的情況。
到了這個時候,其實連高覽自己心中都有點不確定了,如果青州軍是放棄青州死守徐州,那麽他們都進入徐州了,為何青州軍還在逃,難道是他判斷錯誤了?
部隊繼續南下,可不想變故卻在東莞城下發生,東莞城再一次開城投降,可是琅琊軍卻並沒有再逃,而是化作了百姓藏身在坊市之內,該夜子時,驟然發難,襲破冀州軍大營,攻破高覽所在的校場。
因為一直以來的望風投降,安排的守營士兵根本就沒有履行職責,被青州軍突然襲擊,簡直就是屠殺,其戰果是極其輝煌的,第二天一早清點死屍,青州軍幾乎是以零傷亡的代價消滅了足足一萬五千多琅琊軍,可以說這一戰極大打擊了冀州軍的軍心與士氣,士兵們再也沒有了作戰意誌,從身體到精神都被青州軍摧毀。
一路退到北海軍的高覽承受了極大的壓力,這壓力幾乎是前所未有的,不僅要等待袁紹的處置,更要防禦青州軍的反撲,可是以現在冀州軍的情況,想守住北海,守住青州,難比登天。
聽完傳令兵對此戰的看法,再綜合文書內的情況,當日的情形沮授也算是了解了十之八九,現在的高覽情況十分危急,他們必須要做點什麽,不然的話,所得的青州之地很快就會再次被青州軍所收迴,他們對青州的戰役將再一次麵臨慘敗。
聽到此話後,袁紹頹然而坐,眉頭深鎖:“現在怎麽辦?”一個小小的青州,讓他損失如此慘重,他實在搞不懂了,本來打好的局麵,怎麽突然一下子就變了天?若非右北平捷報頻傳,他可能正要爆粗口了。
如果現在是勝局,好謀的袁紹有時也能想出個不錯的主意,可現在嘛,腦子裏想到的就隻有要不然把青州的部隊全部調迴冀州得了,可又因為青州的小利與性格中的優柔寡斷又不是很甘心就這麽把青州讓出來。
他看著沮授,從田豐失去信任之後,袁紹最信任的便成了沮授,而他也就順其自然成了如今袁紹最為依賴的謀主,從冀州之戰之後,袁紹的發展布局幾乎都出自沮授之手,這時期袁紹內部發展可以說是最快速的一段時間,奪迴河間、渤海,占領並州等一係列的手段贏得了袁紹的信賴,自此之後對他言聽計從。
袁紹雖然沒有明說要退出青州,可是沮授已經從他的表情上讀到了他的想法,當即說道:“將軍,高將軍在青州的情況雖然不妙,但現在的局麵還沒有到必須退兵的地步,現在若退,我們之前所做的努力都將付諸流水,所以現在要做的是想辦法扭轉青州的局勢。”
青州軍突然反攻其實不要說高覽想不到,連沮授其實也沒想到,之所以他也會放心大膽的讓高覽隻奪下東莞就止兵,主要還是一早就料到徐州的底線是琅琊軍,所以在東莞郡之前應該是絕對安全的,而一切都與他所料一般,一路南下,除了最初的交鋒,冀州軍都沒有任何抵抗。
可是為何青州軍突然就在東莞反擊了呢,難道是要放棄琅琊了?如果是這樣,那豈不是他專門算計曹操奪琅琊的計劃落空了?
所以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繼續加強與曹軍的協作,隻有如此,青州才有保全的可能,如果現在一撤,反攻的青州勢必就會轉而支援琅琊,與曹軍在琅琊進行決戰,甚至之後還會深入徐州境內,袁術那邊也會就此慘敗,一旦徐州安定之後,那麽劉瀾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轉而全力支援右北平的公孫瓚,到時不管是他北上冀州,還是出兵右北平,隻怕消滅公孫瓚的計劃也就會隨之泡湯。
現在的情況,袁術有少量部隊在梧縣,曹操主力在琅琊,他們的主力在北海,還有一個聽說已經出兵的呂布要偷襲徐州,當然這還是傳聞,到底會不會出兵還無法知曉,但就局麵來看,幾路諸侯明顯占據著優勢,退了還真有些得不償失。
沮授分析完局勢之後,袁紹立時便了解到一旦退兵可能造成的嚴峻局勢,尤其聽說很可能消滅公孫瓚的計劃會泡湯後,袁紹就更不會再去想撤兵的事情了,他現在最要緊的就是抓緊時間奪取右北平,解決心腹大患,為此不管要他付出生命他都在所不惜,可是又該如何才能扭轉局麵呢,這個時候再讓曹操出兵,隻怕有些困難了吧?
眼下這成為了袁紹最頭痛的事情,之前忽悠曹操幫他奪青州,還能以徐州為借口,結果最後擺了他一道,現在再想讓他出兵幫他奪青州,就算曹操顧及昔日的恩情願意,可他帳下的士兵還會嗎?
袁紹說出了自己的顧慮,不過據說卻對此有著另外的看法,曹操一定會,不為別的,就因為他想要奪下琅琊,就必須有我們的支持,不然我們一走,青州軍迴來,他還能奪下琅琊郡?
好像還真是這麽個理。袁紹一聽,立時笑了起來,他心中還是十分希望能破青州軍的,被青州軍偷襲,高覽不甘心,他也不甘心,畢竟隻是中了敵軍的奸計,並不是他們當真實力不濟,正麵戰場敗在青州軍手中,所以這一仗就算再派兵,也一定要在北海與曹軍大敗青州軍,那時再奪青州,手到擒來。
可是當他把消息傳到曹操處,再等曹操迴信之後,袁紹徹底坐不住了,曹操沒拒絕袁紹,可是卻在信中說他已經與琅琊軍交戰,希望高覽無論如何也要在北海將青州軍拖住,待他徹底解決琅琊軍之後,便會北上支援高覽。
袁紹坐不住了,他害怕高覽與在青州的冀州軍全部成為了炮灰,到時候等曹操奪下了琅琊,估摸著青州軍也徹底擊潰了冀州軍,那時就算青州軍迴師攻打琅琊,曹操也完全不會在乎。
一時間氣得袁紹在廳內破口大罵曹孟德卑鄙無恥,既然你無情,那就別怪我無義,有些情緒激動的袁紹當即就要下令高覽撤迴平原郡了,最後如果隻是為了便宜曹操拿下琅琊軍,他的冀州軍確實沒有繼續留在北海拚死拚活的必要了。
可是沮授有不同的意見,因為從曹操辭大將軍並表袁紹為大將軍後,就可知他在袁紹麵前,也就是羽翼未真正豐滿的時候絕不敢也不會拂逆他的,這次駁逆,十有八九可能正是曹操與琅琊軍交上手了,現在讓他帶領部隊脫離戰鬥而是進入青州確實有些難為他了,如果他真這麽做了,到時不僅不會化解北海的危局,反而還會將琅琊軍引到北海,使本就局勢微妙的青州情況更複雜。
所以曹操所說的解決琅琊之後就會去解北海之危十有八九是可信的,可關鍵令人絕望的事情是,高覽能守多久?而曹操又需要多久才能攻下琅琊郡?
一旦高覽在曹操奪取琅琊之前敗了,又或是曹操被琅琊軍拖住了,那結果可就危險了,畢竟未到前線,光憑文書,沮授很難厘清彼此雙方的實力,如果在第一線,倒也能夠判斷高覽的極限與曹軍的實力,就此做出應對必然不會出差池,可眼下,想要拖住青州軍,那就隻有一個辦法了,繼續增兵!(未完待續。)
張北不顧一切,還不是怕牛慥迴去傳訊,一旦讓夏侯惇知道太史慈出現,那後果可就難以設想了,躍馬迎上,手起處,蘆葉槍直刺入牛慥身後那名士卒的後心。
士卒聞聲,迴身反擊,舞起的還手刀還在半空停著,便瞠目欲裂的看著長槍刺入身體,方才刺出的一槍太快了,很難相信會有這麽快的一槍,幾乎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
噗。
張北手中槍杆一轉,絞碎內髒,士卒一聲痛唿,便沒了生氣,隨著長槍被抽出而滾落馬下。馬不停蹄,再接再厲一舉結果牛慥的一刻卻發現四周曹軍齊齊衝來,他們可不是什麽雜牌部隊,都是最精銳的士卒,而且在曹軍之中,軍令嚴明,向來都是將在人在,將死人亡,如果有主將戰死了他們都活不成,所以在曹軍之中,很少出現主將戰死而士兵鳥獸散的情況,就算逃迴去也是必死無疑,試想,此刻見到牛慥身陷險境,一個個能不像是打了雞血一般往過趕嗎。
瞬間張北身邊就出現了眾多曹軍擋住了他的前路,眼睜睜看著牛慥逃走,心中這股火氣便隻能朝他們撒了,一通衝殺,再加上太史慈與龍騎軍的出現,片刻便將曹軍再次殺散,隻是牛慥也已逃遠,至於還在往來趕的其餘曹軍,則一個個及時止步,不約而同開始繞道撤離,看來方才張北、太史慈再加上龍騎軍的一通衝殺給他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現在別說牛慥已經安全,就算仍陷於重圍,也不會再有誰趕上來與這幫殺神交戰了,太恐怖了。
牛慥便逃便迴身查看,直到徹底安全之後才算如釋重負,隻是後被早已寒毛直豎,雖然沒與太史慈交手,但他的那手神箭術與張北的槍法都讓他記憶深刻,果然是能人背後有能人,枉他平日裏自詡什麽夏侯將軍帳下第二人,現在看來也不過是夜郎自大,不提太史慈那手與夏侯淵將軍不遑多讓的神箭術,就是之前交手的張北若非他逃得快,差一點就要了他的命,不得不說,這對他的心理落差挺大的,可卻也算讓他能夠更清楚的看清自己的實力與進步空間,這一仗對他來說收獲就很大了,更何況還獲得了太史慈的消息,這一仗雖敗,卻又不算敗。
牛慥與曹軍快速撤離,標著著戰鬥徹底進入尾聲,這一戰前後投入兵力有三萬三千人,土牆一戰便損失了足足五千人,而敵不過三千人,這還是兩次阻擊牛慥追擊的情況之下,可以說琅琊第一階段算是以失敗告終,第二階段將會在沂水流域塢堡展開,這仗如果勝利,琅琊之戰便將徹底扭轉戰局,如果再敗,那麽就隻能繼續撤往開陽,到那時想守住開陽,簡直難比登天。
戰前設想無疑是樂觀的,可與曹軍交鋒之後,不論是太史慈還是張北,都不在想些在開陽擋住敵軍進攻,當然,假如再次之前主公能夠盡快支援到來,也許希望還是有的,可是當他們數日後趕到塢堡得知呂布出兵的消息後,對守住開陽不再抱任何希望,隻能全力在塢堡進行防禦。
~~~~~~~~~~
這一仗對琅琊軍來說是敗了,對曹軍來說是敗了還是勝了?這就有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就總體來說,他們付出了比琅琊軍更多的傷亡代價,但就結果來看,他們取得了戰略上的勝利,所以這一仗對曹操來講應該是戰略上勝了,戰役上敗了,隻不過達到預期目,擊潰了琅琊軍的防禦,就算付出了更多的傷亡代價,也就顯得不值一提了。
隻是比起笑出來的曹操,在青州的高覽卻滿臉愁容,突然出現的青州軍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他的冀州軍敗了,而且敗得還很徹底。
從東莞境內直接退到了北海軍,簡直就是一敗塗地。
在鄴城議事廳的袁紹等待著攻占東莞全境的傳訊,可沒想到卻收到了戰敗的消息,第一時間招來了沮授。
在議事廳內,沮授先看了高覽傳來的文書之後,卻又建議主公將傳信兵招來,又從他口中聽取了比之文書更為貼近真實的東莞戰況情報。
高覽在青州一路勢如破竹,先取臨淄再破北海最後一路南下進入東莞,一路過來,青州軍無不是望風而逃,然而越是如此,高覽就越擔憂,因為他發現戰士們的心態起了變化,將青州士兵當做了土雞瓦狗,這樣的驕兵讓他擔憂,可是他的提醒並未能讓冀州士兵們收起輕視之心,尤其是在進入東莞郡之後依舊是望風而降的情況。
到了這個時候,其實連高覽自己心中都有點不確定了,如果青州軍是放棄青州死守徐州,那麽他們都進入徐州了,為何青州軍還在逃,難道是他判斷錯誤了?
部隊繼續南下,可不想變故卻在東莞城下發生,東莞城再一次開城投降,可是琅琊軍卻並沒有再逃,而是化作了百姓藏身在坊市之內,該夜子時,驟然發難,襲破冀州軍大營,攻破高覽所在的校場。
因為一直以來的望風投降,安排的守營士兵根本就沒有履行職責,被青州軍突然襲擊,簡直就是屠殺,其戰果是極其輝煌的,第二天一早清點死屍,青州軍幾乎是以零傷亡的代價消滅了足足一萬五千多琅琊軍,可以說這一戰極大打擊了冀州軍的軍心與士氣,士兵們再也沒有了作戰意誌,從身體到精神都被青州軍摧毀。
一路退到北海軍的高覽承受了極大的壓力,這壓力幾乎是前所未有的,不僅要等待袁紹的處置,更要防禦青州軍的反撲,可是以現在冀州軍的情況,想守住北海,守住青州,難比登天。
聽完傳令兵對此戰的看法,再綜合文書內的情況,當日的情形沮授也算是了解了十之八九,現在的高覽情況十分危急,他們必須要做點什麽,不然的話,所得的青州之地很快就會再次被青州軍所收迴,他們對青州的戰役將再一次麵臨慘敗。
聽到此話後,袁紹頹然而坐,眉頭深鎖:“現在怎麽辦?”一個小小的青州,讓他損失如此慘重,他實在搞不懂了,本來打好的局麵,怎麽突然一下子就變了天?若非右北平捷報頻傳,他可能正要爆粗口了。
如果現在是勝局,好謀的袁紹有時也能想出個不錯的主意,可現在嘛,腦子裏想到的就隻有要不然把青州的部隊全部調迴冀州得了,可又因為青州的小利與性格中的優柔寡斷又不是很甘心就這麽把青州讓出來。
他看著沮授,從田豐失去信任之後,袁紹最信任的便成了沮授,而他也就順其自然成了如今袁紹最為依賴的謀主,從冀州之戰之後,袁紹的發展布局幾乎都出自沮授之手,這時期袁紹內部發展可以說是最快速的一段時間,奪迴河間、渤海,占領並州等一係列的手段贏得了袁紹的信賴,自此之後對他言聽計從。
袁紹雖然沒有明說要退出青州,可是沮授已經從他的表情上讀到了他的想法,當即說道:“將軍,高將軍在青州的情況雖然不妙,但現在的局麵還沒有到必須退兵的地步,現在若退,我們之前所做的努力都將付諸流水,所以現在要做的是想辦法扭轉青州的局勢。”
青州軍突然反攻其實不要說高覽想不到,連沮授其實也沒想到,之所以他也會放心大膽的讓高覽隻奪下東莞就止兵,主要還是一早就料到徐州的底線是琅琊軍,所以在東莞郡之前應該是絕對安全的,而一切都與他所料一般,一路南下,除了最初的交鋒,冀州軍都沒有任何抵抗。
可是為何青州軍突然就在東莞反擊了呢,難道是要放棄琅琊了?如果是這樣,那豈不是他專門算計曹操奪琅琊的計劃落空了?
所以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繼續加強與曹軍的協作,隻有如此,青州才有保全的可能,如果現在一撤,反攻的青州勢必就會轉而支援琅琊,與曹軍在琅琊進行決戰,甚至之後還會深入徐州境內,袁術那邊也會就此慘敗,一旦徐州安定之後,那麽劉瀾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轉而全力支援右北平的公孫瓚,到時不管是他北上冀州,還是出兵右北平,隻怕消滅公孫瓚的計劃也就會隨之泡湯。
現在的情況,袁術有少量部隊在梧縣,曹操主力在琅琊,他們的主力在北海,還有一個聽說已經出兵的呂布要偷襲徐州,當然這還是傳聞,到底會不會出兵還無法知曉,但就局麵來看,幾路諸侯明顯占據著優勢,退了還真有些得不償失。
沮授分析完局勢之後,袁紹立時便了解到一旦退兵可能造成的嚴峻局勢,尤其聽說很可能消滅公孫瓚的計劃會泡湯後,袁紹就更不會再去想撤兵的事情了,他現在最要緊的就是抓緊時間奪取右北平,解決心腹大患,為此不管要他付出生命他都在所不惜,可是又該如何才能扭轉局麵呢,這個時候再讓曹操出兵,隻怕有些困難了吧?
眼下這成為了袁紹最頭痛的事情,之前忽悠曹操幫他奪青州,還能以徐州為借口,結果最後擺了他一道,現在再想讓他出兵幫他奪青州,就算曹操顧及昔日的恩情願意,可他帳下的士兵還會嗎?
袁紹說出了自己的顧慮,不過據說卻對此有著另外的看法,曹操一定會,不為別的,就因為他想要奪下琅琊,就必須有我們的支持,不然我們一走,青州軍迴來,他還能奪下琅琊郡?
好像還真是這麽個理。袁紹一聽,立時笑了起來,他心中還是十分希望能破青州軍的,被青州軍偷襲,高覽不甘心,他也不甘心,畢竟隻是中了敵軍的奸計,並不是他們當真實力不濟,正麵戰場敗在青州軍手中,所以這一仗就算再派兵,也一定要在北海與曹軍大敗青州軍,那時再奪青州,手到擒來。
可是當他把消息傳到曹操處,再等曹操迴信之後,袁紹徹底坐不住了,曹操沒拒絕袁紹,可是卻在信中說他已經與琅琊軍交戰,希望高覽無論如何也要在北海將青州軍拖住,待他徹底解決琅琊軍之後,便會北上支援高覽。
袁紹坐不住了,他害怕高覽與在青州的冀州軍全部成為了炮灰,到時候等曹操奪下了琅琊,估摸著青州軍也徹底擊潰了冀州軍,那時就算青州軍迴師攻打琅琊,曹操也完全不會在乎。
一時間氣得袁紹在廳內破口大罵曹孟德卑鄙無恥,既然你無情,那就別怪我無義,有些情緒激動的袁紹當即就要下令高覽撤迴平原郡了,最後如果隻是為了便宜曹操拿下琅琊軍,他的冀州軍確實沒有繼續留在北海拚死拚活的必要了。
可是沮授有不同的意見,因為從曹操辭大將軍並表袁紹為大將軍後,就可知他在袁紹麵前,也就是羽翼未真正豐滿的時候絕不敢也不會拂逆他的,這次駁逆,十有八九可能正是曹操與琅琊軍交上手了,現在讓他帶領部隊脫離戰鬥而是進入青州確實有些難為他了,如果他真這麽做了,到時不僅不會化解北海的危局,反而還會將琅琊軍引到北海,使本就局勢微妙的青州情況更複雜。
所以曹操所說的解決琅琊之後就會去解北海之危十有八九是可信的,可關鍵令人絕望的事情是,高覽能守多久?而曹操又需要多久才能攻下琅琊郡?
一旦高覽在曹操奪取琅琊之前敗了,又或是曹操被琅琊軍拖住了,那結果可就危險了,畢竟未到前線,光憑文書,沮授很難厘清彼此雙方的實力,如果在第一線,倒也能夠判斷高覽的極限與曹軍的實力,就此做出應對必然不會出差池,可眼下,想要拖住青州軍,那就隻有一個辦法了,繼續增兵!(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