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主在西,汝以一方信璽言天命豈不可笑!”


    袁術可不像曹操,一點也不給袁紹麵子,轉向諸侯,慨然道:“當此之際,聯軍即刻西進關中,那時內有公卿之助,外有聯軍勠力同心,董賊安能不滅,漢室方可再興!”袁術有那麽好心?當然沒有,但支持袁紹另立新君還是支持少年天子他自然分得清如何選擇才能收獲最大利益,更何況還有他與袁紹暗中較勁的隱情,若選擇前者,支持袁紹另立新君,那他豈不是要永遠被袁庶子壓一頭了?


    這是袁術無法接受,也決不能接受的事情,所以不管從大義還是私情,他都非得將這事攪黃了不可,當然隨著漢室日益沒落,袁術野心膨脹,日後更是有了自己稱帝的想法,並且最終稱帝,不過這都是後話。


    袁術發起進攻了,現在輪到袁紹反擊了,這世上沒有比欣賞神仙打架更歡樂的事情了,諸侯們一個個翹首以盼,並沒有多長時間,袁紹的反擊來了:“今西方雖有幼君,卻無血脈之屬,名之不正,言之不順,我等另立漢室宗親有何不可?況且我等就算西進,現今朝廷有幾人敢做內應?正直臣工皆被董賊所害,所餘公卿大夫皆媚事卓爾,安可複信!當今之計,當使聯軍往屯關要,皆自蹙死。東立聖君,太平可冀,如何有疑?又室家見戮,不念子胥可複北麵乎?”


    袁術冷笑一聲:“聖主聰睿,有周成之質。賊卓因危亂之際,威服百寮,此乃漢家小厄之會,乃雲今上‘無血脈之屬’,豈不誣乎!又何況‘室家見戮,可複北麵’,此卓所為,豈國家哉!慺慺赤心,誌在滅卓。不識其他!”


    說完拂袖轉身離帳,魯陽聯軍各人也紛紛告辭離去,袁紹怒火交加之下,打算強推另立新君一事。竟讓前任樂浪太守張岐等一幹心腹齎議提出虞的尊號。


    可就在此時,顏良慌慌張張迴帳,焦急萬分,而比他更心急的卻是袁紹,因為他從顏良口中得知了一件大事。孫堅離開了,而且已經走了很長時間了,現在就算去追也未必能追到。


    袁紹不顧諸侯詫異,立時手書一封書信命人騎快馬入荊州交給八及劉表,自荊州刺史王睿被孫堅所害後,天子任命了劉表為荊州牧,而袁紹與這位聞名天下的八及頗有些交情,此時也隻能請老友出麵截殺孫堅,奪迴傳國玉璽了。


    這一場鬧劇因為孫堅背盟又草草結束,如果今日的升帳算是一場鬧劇的話。那這一切的起因就要從孫堅營中有一位袁紹故友說起,他昨夜而來匯報了一件大事,孫堅在皇城廢墟之中找到了遺失數月的傳國玉璽,可在今日一早袁紹招孫堅會麵索要傳國玉璽時孫堅卻矢口否認,兩人因此才發生爭執,最後雖被韓馥勸和,但袁紹可一直未放棄傳國玉璽,甚至於連天子信璽都是他因傳國玉璽而想到的一條對策,他自然明白天子信璽沒有傳國玉璽更具說服力,可指鹿為馬這種事。所需的隻不過是一個借口罷了。


    劉瀾帶著關張二人離帳的一刻顏良突然出現在他麵前攔下了去路,關羽握拳,張飛更是當即作勢抽取腰間殺豬刀。


    “放肆!不得無禮。”


    劉瀾盯著顏良不善的眼神,冷聲道:“不知顏將軍攔下劉某去路所為何事?”


    “我家主公請劉縣君入內帳有要事相商!”


    “那請吧。”劉瀾轉身朝內帳走去的一刻對關張兩人說:“再此等我。”


    有關張二人劉瀾可不怕袁紹耍什麽把戲進。立時步入內帳之中,與所有軍帳一般,寬大的軍榻以及一些私人物品,擺放淩亂,像極了男人住住所,而袁紹就置身在這麽一處雜亂的內帳之中。此刻他正在低頭看著一封信函,並沒有起身相迎,甚至連頭都沒有抬頭起,書信看完,將信件放在埃幾之上,一雙保養極好如同凝脂一般的手掌拿起一隻勺,從一側酒罐中舀了一大勺酒,倒在兩隻酒樽後才抬頭語氣和煦說道:“德安,我們也是多年的老相識了,而且這裏也隻你我二人,沒有外人,就不要在乎那些繁文縟節了,來我二人且満飲此樽。”


    劉瀾並沒有放鬆警惕,但袁紹客氣,他自然要投桃報李,來到埃幾前曲腿落座,接過他遞來盛滿酒水的酒樽,卻隻攥在手中沒有去喝,出聲問道:“不知盟主招某前來所謂何事?”


    大概是沒料到劉瀾會如此直白,連必要的寒暄都不講就直入主題,可想想這位在大漢朝都算得上有名的武夫也就不奇怪了,有哪個武人性子不是急躁的,微微一笑,驟然發現他隻是握著酒樽卻並沒有去喝樽內酒水,眼中掠過一抹晦暗不明的神色,當先將自己尊內酒水一飲而盡,含笑說道:“德安啊,這迴可満飲此樽酒了吧?”


    被逼無奈,劉瀾不得不満飲樽中酒,一滴不剩之後放在埃幾前,下意識般,搓起了左手食指,而袁紹在他爽朗喝幹樽中酒後,麵容欣慰道:“德安酒量亦如當年啊,還記得在鳳來樓與德安頭次喝酒,德安的酒量當真驚人,隻數樽之後某便不勝酒力離席而去,那時某心裏還有些不服氣,心想著遲早要扳迴一籌,可這酒量啊,不管如何練,還是要看自身的,這不一晃數年過去,某這酒量與德安你比起來仍是拍馬不及,輸了一大截啊。對了,德安啊,這趟冒昧邀你入內帳而來,還是因為匈奴人那檔子糟心事,這不我剛一收到消息就把你招唿過來了,想聽聽你的看法,說來也不怕你見笑,想必你也知道,連董老賊都說我是世家公子天下第一號紈絝,論起飛鷹走馬在行,可說起統兵打仗就差了一大截了。”


    袁紹笑嗬嗬說完,把劉瀾捧得老高老高,甚至還不忘又親自為他斟滿了一樽酒,笑望著劉瀾,後者哪怕是在生死戰場之上都麵不改色,可在聽了袁紹這一番話,臉上卻瞬間變顏變色,全然沒有了方才喝酒時的豪邁。甚至是瀟灑從容。


    劉瀾被袁紹一番話說的心驚膽顫,如同被毒蠍刺了一下,可多年的養氣功夫讓他收獲了不少好處,雖說到如今也隻是初入門徑。可在瞬間麵色恢複如常,腰杆瞬間筆直,抬頭肅容,朝袁紹擺手,道:“盟主可別這麽說。我也是被虛名所累,哪有什麽真才實學,不然的話也不會在冀州被那匈奴胡人耍的團團轉,對了,不知盟主可是獲知了匈奴人的蹤影?”劉瀾心急火燎的詢問,那樣子分明就是不共戴天的人在打聽仇人的下落,袁紹盯著劉瀾那張粗獷的麵頰看了好以會兒,然後與他相視而笑,這一笑到底是各懷算計還是莫逆於心隻有兩人才明白,隻見其揉著鼻子。說道:“我得到的消息也隻是說在幽州泉州縣境內發現了於夫羅一夥匈奴人的影蹤,這不我就第一時間招來德安想聽聽你的看法,同時也是讓德安你提早準備,一旦收到匈奴人的確切行蹤,勢必還要德安再跑一趟幽州。”


    再跑一趟幽州,這話可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兩人各自有各自的盤算,劉瀾簡簡單單說了一句自然,可嘴上如此說也不過是為了應付差事罷了,他可清楚聯盟就要瓦解了,到時就算是迴幽州。那也不是去剿什麽匈奴人,而是迴遼東老家。


    袁紹對此灑然一笑,手掌下意識摸向蓍草,一旁還放置著龜甲以及一本京易。在這一點上兩人是有相似之處的,不過劉瀾看書,五花八門,不像劉茵那般專找一些孤本來看,他是找到什麽書籍就看什麽書籍,不挑。而袁紹呢。家學本就是京易,所看之書也都是諸如此類。


    首先一部,便乃《河》、《洛》之文,幾千年前的伏羲便是依照“河圖”之啟示而演成八卦,形成了《易經》,而他每日所看書籍也都是與此有關,諸如龜龍之圖,箕子之術,師曠之書,緯候之部,鈐決之符等,可這易經一學本就道遠隱晦,玄奧難懂,如袁家稍懂皮毛小術,便以累世公卿,乃大漢朝最為聞名之豪族,甚至還被冠以了公族的頭銜,而這一切隻因這一部易經而已,而像尋常的官僚文士,若能稍懂易經,那便是達官貴人的座上之賓,甚至被辟府為官,享受榮華。可這被孔老夫子稱之為君子四道的易經因為晦澀難懂,研之反背其道,故而,孔聖又拋出了不語怪神一說,是以儒家學派或談仁義或談禮儀,唯獨罕言性命。而研究易經的士人呢,不過多是些曲辭斷義、逢迎媚主之輩,是而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便是從此斷義而來。而就袁紹對易經的癡迷程度,隻怕這世上也僅次於前不久被董卓賜死的叔父袁隗了,袁紹號稱遇事必逢占,每日都要望雲省氣可一點都不誇張,可想其叔父袁隗得有多恐怖了。


    劉瀾看著袁紹書案之上的推演器具與書籍,嘖嘖讚道:“盟主果然對易經八卦癡迷,便是當此群雄討董之時也不忘溫故知新,實乃佩服。”


    “客氣,客氣。”


    袁紹哈哈笑道:“早就聽說德安乃文武全才,果然不假,聽孟德說起,德安尤喜毛詩。去年餘賀生,故大將軍何進特意送了一部毛詩給我,餘日日拜讀,不想家叔得知,一頓訓斥,他當時對我說,《禮記》有言“《詩》之失愚,說某整日胡吟亂唱,遲早要變得愚昧,是以某放下詩經每日裏勤學易經,雖說仍比不得家叔袁隗十分之一,但仍有大收獲,受用無窮,德安啊,我知道你與匈奴人於夫羅有所交情,可《左轉》有言: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對待這些匈奴人,就不能仁慈,不然的話,就真要如家叔所言,錯讀《詩經》使人變得愚昧了,德安你說對也不對?”


    劉瀾失聲笑道:“若德安沒有記錯,《禮記》卻有言:“《詩》之失愚,但同樣亦有《書》之失誣,《樂》之失奢,《易》之失賊,《禮》之失煩,《春秋》之失亂。《詩》使人敦厚,錯讀則近愚。《書》使人知遠,錯讀則近誣。《易》使人精微,愛惡相攻,遠近相取,然錯讀則不能容人,近於傷害。《春秋》教習戰爭之事,錯讀則犯上作亂。本初家叔即言讀《詩》之惡,可曾有說讀易之惡? 猶記得司馬子長(司馬遷)有言:‘觀陰陽之書,使人拘而多忌。’本初若如此說豈不是有失偏頗,還是說本初聽到了什麽謠言,可不知是否有確鑿證據,不然就是誣人,那可就真是讀易太多,拘而多忌了!”


    袁紹右手不停揉著鼻子,眯著眼,打著哈哈,笑道:“德安切不可誤會啊,餘可未曾猜忌與你,隻因你我有緣,方才借家叔之言好使德安多瞧瞧其他儒家典籍。”


    你會這麽好心?更何況你為何不說忌能?忌妒?而說猜忌?這不就是把你心頭想法說出來了?說我讀《詩》近愚,我看是你讀易多忌還差不多,而熟知袁紹最後結局的劉瀾自然明白他可不就是因為性格中猜忌這一致命弱點,最終才會被曹操所敗了嗎?


    其實啊,袁紹性格之中的弱點也就多忌這一點,不然的話最終執掌天下說不得就是袁本初,但可惜這麽一位梟雄人物卻因為一部演義和他弟弟成功上榜了傻癡這一行列,如果他當真一無是處,河北能被他所得?隻是偏偏他的對手是曹操,十分了解他罷了,而袁紹呢,又從未將一直仰他鼻息的跟屁蟲曹操放在眼裏,最終落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劉瀾與袁紹相對視,微笑道:“盟主所言不差,德安一直苦求儒典而不得,早就聽聞汝南袁氏京易傳家,不知可否賜予一部,也好容我焚香瞻仰?”


    袁紹愣了一下,他之前說勸劉瀾多看些其他的書籍不過就是一個借口,沒想到劉瀾當即求一部京易,手指不自覺第三次摸起了鼻尖,略一沉吟,便順勢笑道:“既然德安有興趣,那我就送予你一部京易,迴帳翻閱吧。”


    可劉瀾接下來的一句話卻讓袁紹徹底怒了,暗罵一句:


    劉德安啊劉德安,你未免也太蹬鼻子上臉了吧!(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龍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皇叔劉司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皇叔劉司馬並收藏大漢龍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