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來在路邊的飯店點了一個饅頭一碗豆腐湯,這倆樣在這裏還是有名的,也確實比城裏的好吃。
之後在菜市場裏買了兩份豬肉,準備去看看三叔四叔。大叔和姑姑已經去世了,二叔被國民黨抓了壯丁,一直都沒有音訊,也許被共產黨的軍隊打死了。
父親能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活下來,也是個奇跡。
姑姑去世前爸爸曾把她接到家裏住了一個月。姑姑患有糖尿病,必須少吃多餐。可是姑姑總是吃的很多,道理講了也聽不進去,吃的多拉的多。
那時候家裏還沒安裝抽水馬桶,隻有一個園木桶,每天都是滿滿的一木桶,每天早上起來都要拎到樓下去倒,媽媽因此累出了腰疼病。
姑姑迴家沒幾天就去世了。
都是貧窮和無知惹的禍。
四叔以前在鎮信用社工作,在鎮最西邊的街道邊上買了一幢三層樓的房子。四嬸做烙大餅的生意,日子過的不錯。
“嬸,我是衛國。”曾衛國報上名字。
“啊!衛國啊,認不出來了。多少年沒見了?來就來了還買什麽東西呀?”四嬸快嘴快語。
“叔呢?”
“出去遛彎去了。我打電話叫他迴來。”
四嬸嘮嘮叨叨說了家裏的事:叔身體不太好,肝硬化大出血住了兩次醫院,四嬸自己有糖尿病、高血壓一直在吃藥,兒子在電信上班,女兒在城裏醫院工作,孫子在銀行上班,年薪有五十萬,家裏不差錢。
沒一會四叔迴來了,怪曾衛國不經常來,都不認識了,陌生了。
“以前上班沒時間,現在退休了過來看看叔嬸,還想去看看以前的老房子。”曾衛國說。
“我陪你去,我叫輛車來。”四嬸打電話叫車。
“我也去。”四叔說。
“叔,鎮上有沒有賣蛇的?”
“賣蛇的啊……”
“咱們村的吉芳有在賣,”四嬸迴頭對曾衛國說,“你買蛇啊?”
“我家裏的生癌,醫生說要以毒攻毒,喝毒蛇酒。”
“迴頭我幫你問問。”
一輛小貨車來了,駕駛室可以坐四個人。
四嬸搶著把三十元車錢付了。
車一直開到山腳下,看到了山坡上的房子。
父親出生在這裏,曾衛國和哥哥也出生在這裏,母親在最困難的時候住在這裏。
“那時候你五個月,衛軍兩歲”——母親經常嘮叨過去的事情,“一把米熬的稀飯一個人一碗,還沒有你的份。我喝完了湯隻有六粒米留下來給你吃。”
“分家的時候隻分到兩斤米五斤地瓜幹。沒有鍋啊,沒辦法隻能背著你抱著衛軍迴娘家。”
“米、地瓜幹吃完了,就叫我娘帶你們,我去山上摘鬆針,一斤能賣七分錢,七塊能買十斤米。”
“我娘帶你們我嫂子不樂意了,說我娘不帶孫子帶外甥,沒辦法又迴家。”
“沒吃的就到地裏摘地瓜秧的嫩頭煮著吃,鍋是我娘家不用的破鍋,灶用黃泥石頭磊的。”
“柴火到山上砍,前一個後一個帶著你們沒法搬啊,就把你們放在地上,把柴火往下搬一段,再迴頭搬你們。”
“你爸每個月寄二十元錢,都你奶奶攥著不給我,後來沒辦法了分別寄。”
“這樣的日子過了三年,後來你爸把我們接了出去。”
母親對父親家裏的人一直耿耿於懷。
房子已經沒人住了,已經搖搖欲墜破敗不堪了,感覺一陣大風都能吹倒。
三叔在右手麵新蓋了一間兩層磚瓦結構的房子。
三嬸從房子裏走了出來。
“你三叔去鎮上買東西了,”三嬸說,“這裏就我和你三叔了,都搬走了。”
三嬸生了五個兒子一個女兒,三個兒子在城裏打工,還有一個送人了。
以前這裏好像有六、七戶人家。
住在這裏不是挺好的嗎?曾衛國心裏想。
臨走三嬸硬往曾衛國手裏塞了十來個土雞蛋。
之後在菜市場裏買了兩份豬肉,準備去看看三叔四叔。大叔和姑姑已經去世了,二叔被國民黨抓了壯丁,一直都沒有音訊,也許被共產黨的軍隊打死了。
父親能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活下來,也是個奇跡。
姑姑去世前爸爸曾把她接到家裏住了一個月。姑姑患有糖尿病,必須少吃多餐。可是姑姑總是吃的很多,道理講了也聽不進去,吃的多拉的多。
那時候家裏還沒安裝抽水馬桶,隻有一個園木桶,每天都是滿滿的一木桶,每天早上起來都要拎到樓下去倒,媽媽因此累出了腰疼病。
姑姑迴家沒幾天就去世了。
都是貧窮和無知惹的禍。
四叔以前在鎮信用社工作,在鎮最西邊的街道邊上買了一幢三層樓的房子。四嬸做烙大餅的生意,日子過的不錯。
“嬸,我是衛國。”曾衛國報上名字。
“啊!衛國啊,認不出來了。多少年沒見了?來就來了還買什麽東西呀?”四嬸快嘴快語。
“叔呢?”
“出去遛彎去了。我打電話叫他迴來。”
四嬸嘮嘮叨叨說了家裏的事:叔身體不太好,肝硬化大出血住了兩次醫院,四嬸自己有糖尿病、高血壓一直在吃藥,兒子在電信上班,女兒在城裏醫院工作,孫子在銀行上班,年薪有五十萬,家裏不差錢。
沒一會四叔迴來了,怪曾衛國不經常來,都不認識了,陌生了。
“以前上班沒時間,現在退休了過來看看叔嬸,還想去看看以前的老房子。”曾衛國說。
“我陪你去,我叫輛車來。”四嬸打電話叫車。
“我也去。”四叔說。
“叔,鎮上有沒有賣蛇的?”
“賣蛇的啊……”
“咱們村的吉芳有在賣,”四嬸迴頭對曾衛國說,“你買蛇啊?”
“我家裏的生癌,醫生說要以毒攻毒,喝毒蛇酒。”
“迴頭我幫你問問。”
一輛小貨車來了,駕駛室可以坐四個人。
四嬸搶著把三十元車錢付了。
車一直開到山腳下,看到了山坡上的房子。
父親出生在這裏,曾衛國和哥哥也出生在這裏,母親在最困難的時候住在這裏。
“那時候你五個月,衛軍兩歲”——母親經常嘮叨過去的事情,“一把米熬的稀飯一個人一碗,還沒有你的份。我喝完了湯隻有六粒米留下來給你吃。”
“分家的時候隻分到兩斤米五斤地瓜幹。沒有鍋啊,沒辦法隻能背著你抱著衛軍迴娘家。”
“米、地瓜幹吃完了,就叫我娘帶你們,我去山上摘鬆針,一斤能賣七分錢,七塊能買十斤米。”
“我娘帶你們我嫂子不樂意了,說我娘不帶孫子帶外甥,沒辦法又迴家。”
“沒吃的就到地裏摘地瓜秧的嫩頭煮著吃,鍋是我娘家不用的破鍋,灶用黃泥石頭磊的。”
“柴火到山上砍,前一個後一個帶著你們沒法搬啊,就把你們放在地上,把柴火往下搬一段,再迴頭搬你們。”
“你爸每個月寄二十元錢,都你奶奶攥著不給我,後來沒辦法了分別寄。”
“這樣的日子過了三年,後來你爸把我們接了出去。”
母親對父親家裏的人一直耿耿於懷。
房子已經沒人住了,已經搖搖欲墜破敗不堪了,感覺一陣大風都能吹倒。
三叔在右手麵新蓋了一間兩層磚瓦結構的房子。
三嬸從房子裏走了出來。
“你三叔去鎮上買東西了,”三嬸說,“這裏就我和你三叔了,都搬走了。”
三嬸生了五個兒子一個女兒,三個兒子在城裏打工,還有一個送人了。
以前這裏好像有六、七戶人家。
住在這裏不是挺好的嗎?曾衛國心裏想。
臨走三嬸硬往曾衛國手裏塞了十來個土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