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張武斬殺了範正,對於兩支騎士部隊之間的對決,並沒有太大的意義,這並不是說範正對於楚軍而言絲毫不重要,而是說,在範正的無頭屍體緩緩滑落到地麵上的時候,兩支騎士部隊之間的對決,可以說已經勝負已定。
這當然也不是說楚軍已經贏得了戰爭的主動權,而是相反,盡管項羽以及殘餘的楚軍騎士們依舊是拚死作戰,但是對於他們而言,戰爭似乎已經在這個時候,就可以結束了。
因為從戰場的態勢發展來看,他們已經輸了,而且輸得很徹底。
……
雙方之間的兵力相當,但是在這個時候,秦軍騎士還有大概三千五百人的兵力可以繼續作戰,但是楚軍部隊傷亡人數不詳,而真正還能夠勉強作戰下去的楚軍騎士,不足一千五百人。
雙方在激戰到這個份上,在體能方麵的消耗,也很大,但是與秦軍騎士部隊還有一定的餘力相對,楚軍騎士就算是還能繼續作戰下去,都恐怕精疲力竭了。
項羽不是不知道這一點,因為他自己都覺得自己的身體越來越疲累。但是他依舊沒有放棄,而是繼續殺死著阻擋在他麵前的秦軍騎士。
而項羽在這個時候,身體的鎧甲也有幾處部位出現深淺不一的破損,就連同他手臂被一個秦軍騎士用自己的生命,拚死劃開的一道創口,對於項羽而言,這樣的情況還不足以讓他後退。
隻不過項羽忽視了一點,那就是他確實還能夠繼續在這個地方殺敵,但是麽,對於他麾下的殘存騎士部隊而言,他們更多的人在這個時候,已經算得上是強弩之末。
很多楚軍騎士身體的傷口,讓他們的精力流失越來越多,而對於他們而言,對麵的秦軍騎士戰鬥力似乎還沒有出現明顯的消減。
而在很多殘存的楚軍騎士眼中,這些秦軍騎士的戰鬥力,也許本來不如他們,但是無法否認的一點,那就是他們在這個時候,就算是以剛剛進行作戰的情況繼續作戰下去,說不定都不會讓戰局發生太大的變化。
這麽一個情況,對於他們而言,很是苦澀,但是這是很多人心中都無法否認的事實。
而有些楚軍騎士還沒有繼續跟隨其他殘存的袍澤進行下一步作戰方案,就因為身體失血過多或者是精力消耗太大,直接從坐騎上,摔落到地麵。
一開始也許會有其他楚軍騎士看著這些摔落下坐騎的袍澤一樣,但是伴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似乎也支撐不下去,相繼摔下戰馬,或者是這些楚軍騎士麵對的是另外一批秦軍騎士的攻擊,而無暇他顧,這些摔落下戰馬的楚軍騎士,大部分隻能夠漸漸的讓生命氣息遠離他們的軀體……
而戰鬥到了這個份上,殘存的幾個楚軍騎士中高級軍官,很清楚他們已經是徹底的輸了。
就算他們能夠逆轉在人數差距越來越明顯的秦軍騎士部隊又能如何?秦軍的主力部隊還有將近兩萬五千人沒有參與到戰場上。一旦他們發起對這些秦軍部隊的攻擊,以他們現在的狀態而言,就隻有一個結果,那就是自尋死路。
很清楚這個情況的楚軍騎士軍官們,他們不願意繼續指揮部隊在這個地方廝殺下去,因為對於他們而言,這樣的作戰方式,並不是一場戰鬥,而不過是去送死而已。
他們不怕死,但是也不希望自己會以這種沒有什麽意義的方式,離開這個世界。
現在的他們,已經不想著當初項羽在率領他們出發的時候,項羽對他們的許諾。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根本無法做到那種事情,更加不用說得到項羽在這次作戰成功之後,所許諾的一切。
有一句話很有道理,那就是命沒有了的話,那麽一切的好處,更多的隻能夠是鏡花水月。
他們這些楚軍騎士盡管不知道這樣的道理,但是對於他們而言,他們不願意為一個沒有勝利希望的領導者,繼續付出自己的代價,而這個代價,已經包含了他們的性命。
他們的心中想法很多,有不少人甚至是希望活著迴家,再次見到自己的親人。
這麽一個情況,也導致了楚軍在這種戰場劣勢之下的進一步崩盤。
在一個楚軍騎士二五百主的首先帶領下,一支人數不到兩百人的楚軍騎士殘部,向戰鬥範圍之外迅速脫離。
不得不說,這個楚軍二五百主的選擇,確實是保住了他以及願意跟隨他離開這個對於他們而言,無疑是地獄的地方的騎士們的性命。而他們當中也有很多人確實是能夠活得更長,而且能夠再次見到自己的親人。
但是這個二五百主的舉動,引起的是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項羽在這一次作戰當中,並沒有布置預備隊或者是督戰隊之類的人員。他對於自己麾下的騎士的忠誠,還是很有信心的。
但是,項羽忽視了一點,那就是這些騎士的想法。
對於這些逃跑的騎士而言,他們為項羽以及西楚已經做得夠多了。戰鬥到了這個份上,繼續留在這個地方更多的隻能夠是讓他們全部跟隨項羽,以及在先前戰死的袍澤,一塊下地獄而已。
他們有著自己的想法,很多人甚至是認為他們做到這個地步,哪怕是他們全部離開項羽的身邊,這個楚霸王自然也不能夠有什麽怨言。
他們要活下去,要迴去見到自己的家人。
他們也許會沒有什麽好下場,但是很多人在看到了地麵上的屍體或者是重傷嚎叫著的人員,他們的戰鬥意誌已經蕩然無存。
而一支部隊最可怕的並不是裝備之間的巨大差距而導致這一支部隊的戰鬥力大幅下降,而是一支部隊的戰鬥意誌完全消失的話,那麽這一支部隊就算是有著再好的裝備,恐怕都不會有勝利的希望。
於是,在出現了逃離戰場的楚軍殘部之後,越來越多的楚軍騎士殘部,在知道了這個情況之後也尋找著機會逃離戰場。
根據日後的一些記錄整理所得到的數據,那就是這些逃走的楚軍騎士,似乎受到了骨牌效應的影響,在有人逃離戰場之後,前後逃離戰場的人數達到起碼五百人。
項羽在知道了這麽一個情況之後,已經晚了一些。
也許這個世界的曆史也在跟他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在項羽不得不撤離戰場的時候,跟隨在他身邊的楚軍騎士殘部,不到四百人……
………………………………………………分割線…………………………………………
項羽逃走了,而經過這一次激戰的張武麾下騎士,也沒有充足的餘力繼續追擊項羽麾下的殘部部隊。
因為張武麾下的騎士部隊,跟項羽一樣,都沒有預留預備隊這樣的部隊。
在這些騎士的傷亡也很是慘重,以及體力精力消耗也很是眼中的前提下,張武最後也放棄了追擊的想法。
張嘉師知道了前線的騎士混戰已經結束,項羽麾下的騎士傷亡慘重,餘部四散而逃消息之後,也是鬆了一口氣。
他對身邊的麾下文武淡淡的說出一句話:“此役之後,項籍再也沒有迴天之力。”
張嘉師說的這句話,確實是有相當的自信才會這麽說的。
而李信以及孫頗等人在對望一眼之後,微微的點了點頭,表示認同張嘉師的說法。
但是在這個時候,孫頗隨後對張嘉師說出了一句話,那就是:
“王上,叛逆項籍固然是在這一戰當中落荒而逃,但是有一句話很是有道理,那就是我們對於項籍此人,必須要斬草除根。”
(斬草除根出自《左傳》的記載:君子曰:“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陳桓公之謂乎!長惡不悛,自及也。雖欲救之,其將能乎?《商書》曰:‘惡之易也,如火之燎於原,不可鄉邇(ěr),其猶可撲滅?’周任有言曰:‘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蘊崇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則善者信矣。’”)
對於孫頗的說辭,張嘉師點了點頭,因為他知道孫頗這個建議,有勢在必行的道理。
項羽的身份雖然因為戰況發展,已經變成一條喪家之犬。但是對於項羽而言,他的原來的身份依舊是有著相當大的號召力,假如留下項羽,那麽很有可能會有不少人借著項羽的名頭,來做出一些反抗大秦帝國統治的事情。
這一點,張嘉師自然是不希望看到的,他同樣也不希望自己在北疆跟匈奴人死掐的同時,會出現後院著火的事情。
而對於張嘉師而言,項羽既然不會投降於他,同樣也不會屈服於他,那麽他還留下項羽有什麽作用呢?
像是這種百害而無一利的蠢事兒,張嘉師既然不會這樣做。因為對於他而言,一個死了的項羽,才是一個讓他完全放心的人物。
隻不過,張嘉師眼下思考的事情是,項羽的主要逃離方向,他還是能夠從前線部隊的反饋當中確認。
但是讓他疑惑的情況是,本來應該向著東南方向逃離的項羽,居然會就這樣向著東北方向逃走。
這個事情,雖然也不算是南轅北轍,但是張嘉師不認為項羽連跟自己最後的一支部隊匯合的想法都沒有。他這樣做到底有什麽意義呢?
繞路返迴楚軍殘部主力身邊,這個事情也是有可能的。但是以項羽的這一支部隊的情況而言,對方就算是這樣做,都不見得能夠得逞。
因為要是有了他給虞子期等人的錦囊,還無法解決那一支楚軍殘部的話,張嘉師也是甘願認栽了。
張嘉師雖然在這個事情上麵做的確實不算厚道,但是張嘉師認為一句話很有道理,那就是:不管黑貓白貓,能夠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那種計策固然是對於楚軍殘部而言,非常的陰損。但是麽,這種方式也是能夠保留相當一部分青壯,恢複一部分地區的農業生產基礎有著重大意義。
張嘉師不是沒有想過在這之前將這種辦法運用出來,但是在張嘉師此前所經曆過得戰鬥而言,這種相當陰損的計策,受限於很多因素而無法實施。這讓張嘉師不禁有些無奈。
這也說明了,沒有任何計策是在任何情況下使用的,一條好的計策要發揮出作用,往往會因為很多因素而製約它自身的效果。
但是麽,現在的楚軍殘部,比起在張嘉師原來所在的世界,楚漢鴻溝之約之後,被漢軍追擊的楚軍殘部更加不濟。
因為楚地現在基本就是在張嘉師的掌握當中,而無論是項羽還是這些似乎還有臨死一搏的力量的楚軍殘部,都已經成了喪家之犬。
張嘉師很是期待那個錦囊裏麵的計策,在這個時空當中能夠發揮出來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分割線…………………………………………
在後世的軍史學家的普遍觀點當中,這一次爆發在洪縣南麵三十餘裏的平原上的騎士對決,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卻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
在這些觀點當中,主要有三點是得到很多認同的。
第一點,就是這一戰摧毀了楚國最後的逆轉機會。事實上,有不少人員認為,這一場戰鬥要是項羽一開始發起對張嘉師麾下部隊的強攻,盡管勝算也不大,但是比起跟張武進行騎士混戰的勝率還要高一些。
第二點,這一戰秦軍參戰騎士部隊的傷亡,讓張嘉師在經過相當詳細的思考之後,正式奠定了大秦帝國在複興之後的將近一百年內,對於騎士部隊發展的基調。
在這一戰之後,張嘉師視乎騎士部隊的實戰反饋以及傷亡情況的計算,決定放棄讓騎士部隊一開始就進行突破或者是混戰的作戰方式。在征伐匈奴人的作戰當中,大秦帝國的騎士部隊改變了這種作戰方式,而是大量使用弓騎兵的侵擾方式,以自身武器裝備的精良,在前期作戰當中盡可能削弱敵軍騎士部隊的兵力以及戰鬥意誌。
第三點,張嘉師在這一戰之後,正式確立了大秦帝國成立軍事情報處。
張武斬殺了範正,對於兩支騎士部隊之間的對決,並沒有太大的意義,這並不是說範正對於楚軍而言絲毫不重要,而是說,在範正的無頭屍體緩緩滑落到地麵上的時候,兩支騎士部隊之間的對決,可以說已經勝負已定。
這當然也不是說楚軍已經贏得了戰爭的主動權,而是相反,盡管項羽以及殘餘的楚軍騎士們依舊是拚死作戰,但是對於他們而言,戰爭似乎已經在這個時候,就可以結束了。
因為從戰場的態勢發展來看,他們已經輸了,而且輸得很徹底。
……
雙方之間的兵力相當,但是在這個時候,秦軍騎士還有大概三千五百人的兵力可以繼續作戰,但是楚軍部隊傷亡人數不詳,而真正還能夠勉強作戰下去的楚軍騎士,不足一千五百人。
雙方在激戰到這個份上,在體能方麵的消耗,也很大,但是與秦軍騎士部隊還有一定的餘力相對,楚軍騎士就算是還能繼續作戰下去,都恐怕精疲力竭了。
項羽不是不知道這一點,因為他自己都覺得自己的身體越來越疲累。但是他依舊沒有放棄,而是繼續殺死著阻擋在他麵前的秦軍騎士。
而項羽在這個時候,身體的鎧甲也有幾處部位出現深淺不一的破損,就連同他手臂被一個秦軍騎士用自己的生命,拚死劃開的一道創口,對於項羽而言,這樣的情況還不足以讓他後退。
隻不過項羽忽視了一點,那就是他確實還能夠繼續在這個地方殺敵,但是麽,對於他麾下的殘存騎士部隊而言,他們更多的人在這個時候,已經算得上是強弩之末。
很多楚軍騎士身體的傷口,讓他們的精力流失越來越多,而對於他們而言,對麵的秦軍騎士戰鬥力似乎還沒有出現明顯的消減。
而在很多殘存的楚軍騎士眼中,這些秦軍騎士的戰鬥力,也許本來不如他們,但是無法否認的一點,那就是他們在這個時候,就算是以剛剛進行作戰的情況繼續作戰下去,說不定都不會讓戰局發生太大的變化。
這麽一個情況,對於他們而言,很是苦澀,但是這是很多人心中都無法否認的事實。
而有些楚軍騎士還沒有繼續跟隨其他殘存的袍澤進行下一步作戰方案,就因為身體失血過多或者是精力消耗太大,直接從坐騎上,摔落到地麵。
一開始也許會有其他楚軍騎士看著這些摔落下坐騎的袍澤一樣,但是伴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似乎也支撐不下去,相繼摔下戰馬,或者是這些楚軍騎士麵對的是另外一批秦軍騎士的攻擊,而無暇他顧,這些摔落下戰馬的楚軍騎士,大部分隻能夠漸漸的讓生命氣息遠離他們的軀體……
而戰鬥到了這個份上,殘存的幾個楚軍騎士中高級軍官,很清楚他們已經是徹底的輸了。
就算他們能夠逆轉在人數差距越來越明顯的秦軍騎士部隊又能如何?秦軍的主力部隊還有將近兩萬五千人沒有參與到戰場上。一旦他們發起對這些秦軍部隊的攻擊,以他們現在的狀態而言,就隻有一個結果,那就是自尋死路。
很清楚這個情況的楚軍騎士軍官們,他們不願意繼續指揮部隊在這個地方廝殺下去,因為對於他們而言,這樣的作戰方式,並不是一場戰鬥,而不過是去送死而已。
他們不怕死,但是也不希望自己會以這種沒有什麽意義的方式,離開這個世界。
現在的他們,已經不想著當初項羽在率領他們出發的時候,項羽對他們的許諾。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根本無法做到那種事情,更加不用說得到項羽在這次作戰成功之後,所許諾的一切。
有一句話很有道理,那就是命沒有了的話,那麽一切的好處,更多的隻能夠是鏡花水月。
他們這些楚軍騎士盡管不知道這樣的道理,但是對於他們而言,他們不願意為一個沒有勝利希望的領導者,繼續付出自己的代價,而這個代價,已經包含了他們的性命。
他們的心中想法很多,有不少人甚至是希望活著迴家,再次見到自己的親人。
這麽一個情況,也導致了楚軍在這種戰場劣勢之下的進一步崩盤。
在一個楚軍騎士二五百主的首先帶領下,一支人數不到兩百人的楚軍騎士殘部,向戰鬥範圍之外迅速脫離。
不得不說,這個楚軍二五百主的選擇,確實是保住了他以及願意跟隨他離開這個對於他們而言,無疑是地獄的地方的騎士們的性命。而他們當中也有很多人確實是能夠活得更長,而且能夠再次見到自己的親人。
但是這個二五百主的舉動,引起的是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項羽在這一次作戰當中,並沒有布置預備隊或者是督戰隊之類的人員。他對於自己麾下的騎士的忠誠,還是很有信心的。
但是,項羽忽視了一點,那就是這些騎士的想法。
對於這些逃跑的騎士而言,他們為項羽以及西楚已經做得夠多了。戰鬥到了這個份上,繼續留在這個地方更多的隻能夠是讓他們全部跟隨項羽,以及在先前戰死的袍澤,一塊下地獄而已。
他們有著自己的想法,很多人甚至是認為他們做到這個地步,哪怕是他們全部離開項羽的身邊,這個楚霸王自然也不能夠有什麽怨言。
他們要活下去,要迴去見到自己的家人。
他們也許會沒有什麽好下場,但是很多人在看到了地麵上的屍體或者是重傷嚎叫著的人員,他們的戰鬥意誌已經蕩然無存。
而一支部隊最可怕的並不是裝備之間的巨大差距而導致這一支部隊的戰鬥力大幅下降,而是一支部隊的戰鬥意誌完全消失的話,那麽這一支部隊就算是有著再好的裝備,恐怕都不會有勝利的希望。
於是,在出現了逃離戰場的楚軍殘部之後,越來越多的楚軍騎士殘部,在知道了這個情況之後也尋找著機會逃離戰場。
根據日後的一些記錄整理所得到的數據,那就是這些逃走的楚軍騎士,似乎受到了骨牌效應的影響,在有人逃離戰場之後,前後逃離戰場的人數達到起碼五百人。
項羽在知道了這麽一個情況之後,已經晚了一些。
也許這個世界的曆史也在跟他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在項羽不得不撤離戰場的時候,跟隨在他身邊的楚軍騎士殘部,不到四百人……
………………………………………………分割線…………………………………………
項羽逃走了,而經過這一次激戰的張武麾下騎士,也沒有充足的餘力繼續追擊項羽麾下的殘部部隊。
因為張武麾下的騎士部隊,跟項羽一樣,都沒有預留預備隊這樣的部隊。
在這些騎士的傷亡也很是慘重,以及體力精力消耗也很是眼中的前提下,張武最後也放棄了追擊的想法。
張嘉師知道了前線的騎士混戰已經結束,項羽麾下的騎士傷亡慘重,餘部四散而逃消息之後,也是鬆了一口氣。
他對身邊的麾下文武淡淡的說出一句話:“此役之後,項籍再也沒有迴天之力。”
張嘉師說的這句話,確實是有相當的自信才會這麽說的。
而李信以及孫頗等人在對望一眼之後,微微的點了點頭,表示認同張嘉師的說法。
但是在這個時候,孫頗隨後對張嘉師說出了一句話,那就是:
“王上,叛逆項籍固然是在這一戰當中落荒而逃,但是有一句話很是有道理,那就是我們對於項籍此人,必須要斬草除根。”
(斬草除根出自《左傳》的記載:君子曰:“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陳桓公之謂乎!長惡不悛,自及也。雖欲救之,其將能乎?《商書》曰:‘惡之易也,如火之燎於原,不可鄉邇(ěr),其猶可撲滅?’周任有言曰:‘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蘊崇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則善者信矣。’”)
對於孫頗的說辭,張嘉師點了點頭,因為他知道孫頗這個建議,有勢在必行的道理。
項羽的身份雖然因為戰況發展,已經變成一條喪家之犬。但是對於項羽而言,他的原來的身份依舊是有著相當大的號召力,假如留下項羽,那麽很有可能會有不少人借著項羽的名頭,來做出一些反抗大秦帝國統治的事情。
這一點,張嘉師自然是不希望看到的,他同樣也不希望自己在北疆跟匈奴人死掐的同時,會出現後院著火的事情。
而對於張嘉師而言,項羽既然不會投降於他,同樣也不會屈服於他,那麽他還留下項羽有什麽作用呢?
像是這種百害而無一利的蠢事兒,張嘉師既然不會這樣做。因為對於他而言,一個死了的項羽,才是一個讓他完全放心的人物。
隻不過,張嘉師眼下思考的事情是,項羽的主要逃離方向,他還是能夠從前線部隊的反饋當中確認。
但是讓他疑惑的情況是,本來應該向著東南方向逃離的項羽,居然會就這樣向著東北方向逃走。
這個事情,雖然也不算是南轅北轍,但是張嘉師不認為項羽連跟自己最後的一支部隊匯合的想法都沒有。他這樣做到底有什麽意義呢?
繞路返迴楚軍殘部主力身邊,這個事情也是有可能的。但是以項羽的這一支部隊的情況而言,對方就算是這樣做,都不見得能夠得逞。
因為要是有了他給虞子期等人的錦囊,還無法解決那一支楚軍殘部的話,張嘉師也是甘願認栽了。
張嘉師雖然在這個事情上麵做的確實不算厚道,但是張嘉師認為一句話很有道理,那就是:不管黑貓白貓,能夠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那種計策固然是對於楚軍殘部而言,非常的陰損。但是麽,這種方式也是能夠保留相當一部分青壯,恢複一部分地區的農業生產基礎有著重大意義。
張嘉師不是沒有想過在這之前將這種辦法運用出來,但是在張嘉師此前所經曆過得戰鬥而言,這種相當陰損的計策,受限於很多因素而無法實施。這讓張嘉師不禁有些無奈。
這也說明了,沒有任何計策是在任何情況下使用的,一條好的計策要發揮出作用,往往會因為很多因素而製約它自身的效果。
但是麽,現在的楚軍殘部,比起在張嘉師原來所在的世界,楚漢鴻溝之約之後,被漢軍追擊的楚軍殘部更加不濟。
因為楚地現在基本就是在張嘉師的掌握當中,而無論是項羽還是這些似乎還有臨死一搏的力量的楚軍殘部,都已經成了喪家之犬。
張嘉師很是期待那個錦囊裏麵的計策,在這個時空當中能夠發揮出來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分割線…………………………………………
在後世的軍史學家的普遍觀點當中,這一次爆發在洪縣南麵三十餘裏的平原上的騎士對決,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卻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
在這些觀點當中,主要有三點是得到很多認同的。
第一點,就是這一戰摧毀了楚國最後的逆轉機會。事實上,有不少人員認為,這一場戰鬥要是項羽一開始發起對張嘉師麾下部隊的強攻,盡管勝算也不大,但是比起跟張武進行騎士混戰的勝率還要高一些。
第二點,這一戰秦軍參戰騎士部隊的傷亡,讓張嘉師在經過相當詳細的思考之後,正式奠定了大秦帝國在複興之後的將近一百年內,對於騎士部隊發展的基調。
在這一戰之後,張嘉師視乎騎士部隊的實戰反饋以及傷亡情況的計算,決定放棄讓騎士部隊一開始就進行突破或者是混戰的作戰方式。在征伐匈奴人的作戰當中,大秦帝國的騎士部隊改變了這種作戰方式,而是大量使用弓騎兵的侵擾方式,以自身武器裝備的精良,在前期作戰當中盡可能削弱敵軍騎士部隊的兵力以及戰鬥意誌。
第三點,張嘉師在這一戰之後,正式確立了大秦帝國成立軍事情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