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首先接到項羽並不在這一支楚軍當中,而是由項莊擔任代理主帥的人,是虞子期。


    在知道了這個情報之後,虞子期與麾下的中高級軍官進行商議。


    “諸位認為這一個情報的真偽如何?”


    虞子期並沒有說太多的廢話,而是直接說出了自己的問題。


    事實上,虞子期自己是比較傾向這個情報是正確的。但是出於他本身也算是相當謹慎的性格而言,虞子期並沒有直接自己決定接下來的行動,而是召集自己麾下的官兵進行商議、


    坐在虞子期左下方的虞大,在沉默一小會之後,點了點頭:“家主,這個情報雖然不排除是項羽逆賊放出來的假情報,但是從很多方麵來看,這一個情報也不乏真實性。門下的建議是,繼續尾隨楚軍,然後等待涉將軍以及彭郡尉的部隊的到來,然後合擊這一支楚軍。”


    虞大在停頓一下之後,補充了自己的另外一個看法:“倘若我們與彭郡尉以及涉將軍的兵馬匯合,那麽就算是項羽借故散布這個消息,恐怕楚軍是由項羽指揮,在我們的相對優勢的攻勢當中,項羽想要反敗為勝,可不是那麽輕鬆的事情了。家主,門下認為,若是我們對這一支楚軍發起攻擊,還是等待彭郡尉以及涉將軍的部隊跟我們進行合流,才對這一支楚軍殘部進行打擊。”


    虞大作為虞子期麾下實戰經驗最為豐富的人,他的意見在這一支秦軍部隊當中,自虞子期麾下的軍官心中,都算是讓人信服的人。


    所以虞子期說出來的話,讓很多在營帳中的會議軍官都覺得虞大的建議,正好是恰到好處。


    盡管有些軍官認為虞大的這個想法,在一些情況下事實上不太可能收獲太多的成果。


    但是麽,在很多方麵而言,他們也著實想不到虞大的這個計劃到底是有什麽疏漏。隻不過他們認為還是有些不妥當。


    而他們則是在看到了很多同僚都認為虞大的計劃算得上是相當不錯的情況下,也不會拿自己都沒有想到的問題的建議,來否決虞大的建議。


    所以在知道了大部分人都傾向於虞大的建議之後,他們也不會再說什麽。


    ………………………………………………分割線…………………………………………


    與虞子期等南下秦軍的戰鬥路線而言,張嘉師在這麽一段日子當中,並沒有急忙率軍南下,而是打算處理一下齊地的亂局。


    但是麽,對於他而言,並沒有想到項羽居然會采取這麽一種冒險的方式,來一招擒賊先擒王,然後趁著大秦帝國因為他的死亡而陷入混亂當中,再次圖謀天下。


    當然,就算是張嘉師現在知道了這個事情,都不會擔心什麽。因為盡管韓信等人分別率軍征伐齊地。但是張嘉師麾下的大軍還有三萬人,而且是有經驗相當豐富的李信親自率領。


    作為一個被項燕擊敗的人,李信對於項氏一族,尤其是項羽這個項燕的嫡親孫子,可以說同樣也有很大的怨念。


    但是對於張嘉師跟項伯交流的條件,李信並沒有什麽意見。因為他自己都很清楚,用自己的榮辱來換取大秦帝國再次輕鬆收複彭城的契機,還算是一個相當劃算的買賣。


    李信自然不會因為張嘉師的選擇而抱怨什麽。


    李信自己今年都五十多歲,按照他自己的計劃,要是大秦帝國能夠再次一統天下,那麽對於他而言,也就是逐漸淡出軍方的最好契機。


    他並沒有打算一直做這個上將軍的職位,對於他而言,上將軍這個位置固然是大秦帝國所有人都夢寐以求的最好軍銜,但是對於他而言,上將軍這個位置更多的是對他的能力的肯定。


    既然如此,他何不在這個最妥當的時機,向張嘉師表態呢?


    前線的戰報,李信也能夠知道怎麽一迴事。但是在看到了虞子期等人發過來的情報之後,經曆過多年軍事生涯的李信,從這些戰報中看出了一些問題。


    但是這些問題,對於李信而言,就算是他看出來有什麽地方不對勁,一時半會之間都沒有辦法知道到底有什麽地方有問題。


    畢竟這些戰報雖然比較詳細,隻可惜李信認為這些戰報的描述,對於讓他感覺到疑惑的有問題的地方,更多的於事無補。


    所以他率領三萬大軍,護衛著張嘉師南下,也不是打算一點事情都不去做。


    最起碼,盡管李信不知道什麽地方讓他感覺到不對勁,但是李信要做到大範圍的警戒偵查,以防萬一,還是沒有什麽難度的。


    ……


    而在這一段時將的夜裏,項莊不時抽出自己佩戴的工布劍,在擦拭劍身的時候,不禁微微歎息。


    而工布劍,原本也不是他所擁有的寶劍,而是在三川郡當中,在項羽殺死了李由之後,這一把著名的寶劍才落在他的手上。


    擦拭著工布劍的項莊,不禁想起了關於這些寶劍的典故:


    ……


    關於工布劍的傳說,如下:


    此劍為歐冶子及幹將為楚王所鑄,劍“釽從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絕。”出自《越絕書.外傳記寶劍》


    釽,劍身上的飾物。指劍紋如流水至柄至尖連綿而不斷。


    而工布劍的起源,則是:楚王命令風胡子到越地去,尋找歐冶子,叫他製造寶劍。於是歐冶子走遍江南名山大川,尋覓能夠出鐵英、寒泉和亮石的地方,隻有這三樣東西都具備了,才能鑄製出利劍來。最後他來到了龍泉的秦溪山旁,發現在兩棵千年鬆樹下麵有七口井,排列如北鬥,明淨如琉璃,冷澈入骨髓,實乃上等寒泉,就鑿池儲水,即成劍池。


    歐冶子又在茨山下采得鐵英,拿來煉鐵鑄劍,就以這池裏的水淬火,鑄成劍坯,可是沒有好的亮石可以磨劍,歐冶子又爬山越水,千尋萬覓,終於在秦溪山附近一個山嶴裏,找到亮石坑。發覺坑裏有絲絲寒氣,陰森逼人,知道其中必有異物。於是焚香沐浴,素齋三日,然後跳入坑洞,取出來一塊堅利的亮石,用這兒水慢慢磨製寶劍。


    經兩年之久,終於鑄劍三把:第一把叫做“龍淵”,第二把叫“太阿”,第三把叫“工布”。這些寶劍彎轉起來,圍在腰間,簡直似腰帶一般,若乎一鬆,劍身即彈開,筆挺筆直。若向上空拋一方手帕,從寶劍鋒口徐徐落下,手帕即分為二。斬銅剁鐵,就似削泥去土,之如此,皆因取此鐵英煉鐵鑄劍,取這池水淬火,取這山石磨劍之故。


    在這個時候,龍淵劍已經失傳,有一個傳聞,是指龍淵劍曾為伍子胥一家的家傳寶物:漁翁將伍子胥載到岸邊,為伍子胥取來酒食飽餐一頓,伍子胥千恩萬謝,問漁翁姓名,漁翁笑言自己浪跡波濤,姓名何用,隻稱:“漁丈人”即可,伍子胥拜謝辭行,走了幾步,心有顧慮又轉身折迴,從腰間解下祖傳三世的寶劍:七星龍淵,欲將此價值千金的寶劍贈給漁丈人以致謝,並囑托漁丈人千萬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蹤,漁丈人接過七星龍淵寶劍,仰天長歎,對伍子胥說道:搭救你隻因為你是國家忠良,並不圖報,而今,你仍然疑我貪利少信,我隻好以此劍示高潔。說完,橫劍自刎。伍子胥悲悔莫名。


    至於太阿劍,則是在張嘉師的手中。或者是說太阿劍這一把寶劍,是胡亥希望張嘉師能夠替他尋找到一個合適的主人,就像是扶蘇將他所擁有的湛盧劍,給予了張嘉師那樣。


    而關於太阿劍的典故,則是:


    楚國的都城已被晉國的兵馬圍困三年。晉國出兵伐楚,是想得到楚國的鎮國之寶:泰阿劍。世人都說,泰阿劍是歐冶子和幹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但是兩位大師卻不這樣認為,他們說泰阿劍是一把諸侯威道之劍早已存在,隻是無形、無跡,但是劍氣早已存於天地之間,隻等待時機凝聚起來,天時、地利、人和三道歸一,此劍即成。晉國當時最為強大,晉君當然認為自己最有資格得到這把寶劍,但是事與願違,此劍卻在弱小的楚國鑄成,出劍之時,劍身果然天然鐫刻篆體“泰阿”二字,可見歐冶子、幹將所言不虛。晉君當然咽不下這口氣,於是向楚王索劍,楚王拒絕,於是晉君出兵伐楚,欲以索劍為名借機滅掉楚國。兵力懸殊,楚國大部分城池很快陷落並且都城也被團團圍住,一困三年。城裏糧草告罄,兵革無存,危在旦夕。


    這一天,晉國派來使者發出最後通牒:如再不交劍,明天將攻陷此城,到時玉石俱焚!楚王不屈,吩咐左右明天自己要親上城頭殺敵,如果城破,自己將用此劍自刎,然後左右要拾得此劍,騎快馬奔到太湖,將此劍沉入湖底,讓泰阿劍永留楚國。第二天拂曉,楚王登上城頭,隻見城外晉國兵馬遮天蔽日,自己的都城宛如汪洋之中的一葉扁舟,隨時有傾滅危險。晉國兵馬開始攻城,呐喊聲如同山唿海嘯,城破在即。楚王雙手捧劍,長歎一聲:泰阿劍,泰阿劍,我今天將用自己的鮮血來祭你!於是,拔劍出鞘,引劍直指敵軍。匪夷所思的奇跡出現,隻見一團磅礴劍氣而出,城外霎時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似有猛獸咆哮其中,晉國兵馬大亂,片刻之後,旌旗仆地,流血千裏,全軍覆沒。這件事情過後,楚王召來國中智者風胡子問道:泰阿劍為何會有如此之威?


    風胡子說:泰阿劍是一把威道之劍,而內心之威才是真威,大王身處逆境威武不屈,正是內心之威的卓越表現。正是大王的內心之威,激發出泰阿劍的劍氣之威!


    而在《史記?李斯列傳》也有著相應的記載:“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


    ……


    這些寶劍的典故,還直接指向了楚國的一個相劍師風胡子:


    《越絕書?外傳記寶劍》:“(楚王)令風胡子之吳,見歐冶子、幹將,使人作鐵劍。歐冶子、幹將鑿茨山,泄其溪,取鐵英,作鐵劍三枚: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畢成,風胡子奏之楚王,楚王大悅。曰:‘何為龍淵、泰阿、工布?’風胡子對曰:‘欲知龍淵,觀其狀,如登高山,如臨深淵;欲知泰阿,觀其釽,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欲知工布,釽從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絕’。晉、鄭王聞而求之,不得,興師圍楚之城,三年不解。倉穀粟索,庫無兵革,左右群臣賢士,莫能禁止。於是楚王聞之,引泰阿之劍,登城而麾之,三軍破敗。士卒迷感,流血千裏,猛獸歐瞻,江水折揚,晉、鄭之頭畢白。楚王於是大悅”。


    ……


    隻可惜,想起了這些典故的項莊,並沒有讓自己的心情放鬆下來,而是繼續愁容滿臉。


    這一段時間以來,越來越多的官兵知道了項羽並不在營壘當中的消息,而他作為代理主帥,並沒有足夠的資曆以及魄力來威迫那些軍官,更不用說同樣跟他是項氏一族的人。


    很多項氏一族的將領軍官,在這麽一段時間當中,甚至是憑借自己的在項氏一族當中的輩分,對於項莊的命令陽奉陰違。這一點,對於項莊而言,不僅僅是一個嚴峻的考驗那麽簡單。


    他隱約覺得,要是讓這種情況惡化下去,那麽對於這一支可以算是恢複楚國,甚至是讓大楚雄霸天下的最後一支部隊,很有可能會因此煙消雲散。


    項莊在這個時候還不到二十五歲,他的年紀成為了一個無法控製的誘因,隨時會讓這一支楚軍部隊陷入到內亂的炸彈直接爆炸。


    要是真的發生了這種情況,項莊自己都不敢想象結果會是如何。


    他不是沒有想過一點,那就是用武力來彈壓這些對他越來越不滿的人。


    而項羽也對他以及另外的一些將領說過,要是出現問題的話,那就是他完全可以全權處理。


    很可惜,項莊在這麽幾天,依舊是無法下定決心……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定秦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蒼穹戰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蒼穹戰狼並收藏定秦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