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會稽失守以及項聲的戰死,對於楚國在會稽郡的布局而言,是非常致命性的打擊,因為現在的楚國,在失去了會稽郡之後,基本已經沒有了戰略迴旋的餘地。
但是麽,戰略迴旋空間這一種東西,在張嘉師讓馭勇以及英布等人攻下了閩中郡之後,就已經不複存在了。
而項他在知道了會稽郡基本落入了李狩的手中之後,盡管他不認為這一個事情是好事,而且還需要迫切想出解決辦法的事情。但是在失去了自己的獨子之後,項他很快就想到了一個事情,那就是這一個情況反而會成為他向項羽複仇的一個大好契機。
他在跟項伯商討一番之後,知道了項伯決定向項羽匯報這種事情之後,他把心一橫,將項伯派出去的使者直接殺死。
這麽一來,項羽事實上到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才知道結果,而那個時候,項伯已經打開了彭城的城門,讓秦軍兵不血刃的進入了楚國的首都。
……………………………………………………分割線……………………………………
盡管知道了李狩逐漸控製住會稽郡,但是在知道了這個情況之後的張嘉師,反而是心情很平靜。
因為虞子期以及吳芮做的這個事情,固然是在很多方麵而言,並不算太過於妥當,但是出於一些情況的考慮,張嘉師最後也沒有處罰擅自行動的虞子期以及吳芮。
在思考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而且他所指揮的這一支部隊並沒有跟田榮所部再次決戰的機會,在想到了很多方麵的原因之後,張嘉師最後還是選擇了另外一個方案,那就是讓南麵準備進攻楚國的幾個地區的部隊,發起對楚國的攻勢。
碭郡,衡山郡,九江郡,閩中郡四個郡超過十五萬兵馬在相繼接到了張嘉師的命令之後,迅速發起了對相鄰地區的攻勢。
其中碭郡以及衡山郡的部隊發起了對彭城以及淮水區域的猛攻,而九江郡部隊以及閩中郡部隊,則是向楚國的江南地區發起攻勢。
十多萬秦軍的同時攻擊,讓很多地區的楚軍完全缺乏應對手段。而且在楚國的部隊當中,真正能夠有能力獨自抵擋秦軍的入侵,並且能夠將秦軍攻勢擊退的部隊,基本已經跟隨項羽去到了即墨地區。
所以,盡管作為楚國首都,彭城周邊的防禦力量也不算太過薄弱,但是在臧荼麾下的碭郡部隊對彭城以西數座城邑發起猛攻之後,楚國駐守在這些城邑的部隊,雖然也算是拚死抵擋,隻可惜,他們的英勇在沒有足夠援軍的增援下,最後也隻不過是一場徒勞。
……
項氏一族有不少人在彭城,但是這些人的能耐就算是比起項聲,都有很大的區別。而這些人對於秦軍的攻勢相當不安,他們希望項伯能夠請項羽迴來,擊退秦軍。
但是對於項伯而言,他跟張良以及大秦帝國有了協議,那就是獻出彭城來保住項氏一族的存續。
現在的項伯,是無法知道幾十年後發生的那一件事情,而在他的心中,項氏一族的成敗已經無可爭論,因為秦軍想要攻破彭城的話,說不定隻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在這麽一個前提下,項伯不得不放棄了反悔的想法。因為他很清楚自己一旦反悔的話,會有什麽下場。
對於項伯而言,既然早已經看清楚必然會失敗的現實,那麽為何還要拚死一搏,讓項氏一族覆巢之下無完卵?
……………………………………………………分割線……………………………………
公元前202年5月3日,這一天,距離大秦帝國皇帝嬴珣的生日還有一段時間。
但是這一天,對於大秦帝國而言,也算是一個比較有意義的日子。那就是在臧荼率領四萬秦軍部隊抵達彭城外圍之後,項伯最後還是決定,開啟彭城的城門,投降大秦帝國。
很多項氏一族對於項伯的行動非常不理解,一些比較偏激的項氏族人更加是咆哮出一句話:“項纏,你這個懦夫!你不配當項燕大將軍的兒子!!!”
聽到了這些人說出了自己父親的名諱,項伯的心情很是憤怒,因為他也很尊重以及崇拜自己的父親項燕。
……
項燕,作為戰國時期的楚國最後一個支撐楚國的名將,也擁有著張嘉師都不得不佩服得精力。
而根據《史記》記載,項氏世世代代為楚將,其家族被封於項。
公元前225年,秦將李信率20萬大軍進攻楚國,李信進攻平輿,蒙恬攻擊寢,大敗楚軍。李信再攻鄢郢,攻克了該城,於是率軍西進,到城父與蒙恬的隊伍會合。項燕趁機尾隨在後,三天三夜不停宿休息,反擊中大敗李信的軍隊,攻入秦軍的兩個營地,斬殺了七個都尉。李信率殘部逃奔迴秦國。
(這個描述在之前就有過自己的想法,那就是項燕確實是擊敗了李信不假,但是項燕很有可能是率軍增援被李信攻擊,背叛秦國的昌文君以及昌平君兄弟,而這個事情的結果,應該是有兩個,第一個,昌平君以及昌文君兄弟的叛亂被李信平息,兩人逃至楚國江南地區,或者是成功被項羽救出。第二個,李信在項燕的突襲下遭受到慘敗。)
公元前224年,秦國大將王翦又率60萬大軍進攻楚國,楚國人聞訊王翦增兵而來,便出動國中的全部兵力抵抗秦軍。王翦下令堅守營寨不與楚軍交鋒。項燕多次到營前挑戰,秦軍始終也不出戰。王翦每天讓士兵休息、洗沐,享用好的飲食,安撫慰問他們,並親自與他們共同進餐。這樣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王翦派人打聽:“軍中進行什麽嬉戲啊?”迴答說:“軍士們正在玩投石、跳躍的遊戲。”王翦便說:“這樣的軍隊可以用來作戰了。”此時楚軍既然無法與秦軍交鋒,就揮師向東而去。王翦即率軍尾追,令壯士們發起突擊,大敗楚軍,直至蘄縣之南,項燕戰死,楚軍於是潰敗逃亡,楚國也隨之滅亡。
在陳勝起事之後,陳勝曾經對項燕說出了一個評價:
“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從這一句評價當中能夠看出一點,那就是項燕的生死,楚人事實上並不是很清楚。
要不然陳勝也不會說出項燕到底是死了還是逃跑了的話。
由此也引發了項燕在《史記》當中對項燕生死的兩種說法:
始皇二十三年,秦複召王翦,彊起之,使將擊荊。取陳以南至平輿,虜荊王。秦王遊至郢陳。荊將項燕立昌平君為荊王,反秦於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荊,破荊軍,昌平君死,項燕遂自殺。
項羽初起時,年24。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虜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
所以項燕到底是在跟王翦的對決當中,是生是死,史書的記載也無法完全確定。
而張嘉師知道的是,根據王離的說法,項燕的生死,他的祖父王翦都不太清楚。但是他更加相信的是項燕確實是死了。要不然在楚國被滅亡之前,項燕也會繼續跟秦軍作戰。
在聽到了王離的說法之後,張嘉師很清楚一點,那就是王翦的推測也不算太離譜,因為正如王翦所言,要是項燕在楚國被滅亡之前還沒有死的話,昌平君應該也更有底氣抵抗秦軍的攻勢,而不至於被秦軍在公元前223年輕鬆消滅。
……
而在聽到了自己的這些血緣或遠或近的親戚的咆哮,項伯突然發現自己的一番苦心事實上並沒有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效果。
因為他本以為很多人會諒解他所做的事情。他根本沒有想過自己會被如此詰問。
在深吸一口氣之後,項伯大聲咆哮出一句話:“那好,既然你們認為你們能夠抵擋秦軍的話,那麽我可以派人將你們送出去跟秦軍作戰。不知道你們認為如何?”
項伯的話一說出來,就讓很多項氏族人啞口無言。因為他們很清楚,自己隻要一離開彭城的話,到底會有什麽下場。
而看到了這一幕的項伯,也沒有過多的理會這些族人,而是將視線放在項他身上。
他不明白項他為什麽會在這個時候一言不發。
他在想了想之後,對項他說出一句話:“不知道侄兒有什麽想法?”
項他在聽到了項伯的話之後,居然露出了一絲笑意:“令尹大人估計已經想到了這一點,而當初那個來見令尹的人,不出意外的話,很有可能就是張良張子房吧?”
聽到了項他的話,項伯心中微微一驚,但是在稍微計較一下之後,他反而是露出了一副輕鬆的表情:“沒錯,當初來彭城的人就是張良,而張子房保證了,他們的那個攝政王張嘉師,承諾若是我們獻出彭城,那麽他們將保證我們項氏一族所有人的安全。”
聽到了項伯的話,很多項氏族人盡管還是覺得項伯這樣做是錯了,但是出於自己的私心,他們最後也絕口不提這麽一個想法。因為他們自己也知道,項伯這樣做,更多的是為了他們項氏一族的安危著想。
因為他們也不完全是笨蛋,而是很清楚一個事情,那就是在棘原那個地方,因為項羽的所作所為,他們項氏一族也被連帶上秦人對他們的仇恨。
而很多人都知道,項羽心中也很清楚這一點。
中國有一句成語叫做“沐猴而冠”,這個成語的典故起源如下:
項羽據關中後,韓生獻計於羽曰:“關中地勢險要,有山河為屏障,土地肥沃,可建都立霸業。”羽見宮悉已燒殘,又心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穿錦繡之衣於夜間步行,有誰知之!”生竊曰:“人雲楚人為獼猴戴帽,果然如此。”項羽聞知,便將之烹死。
有些人評價項羽性格,沽名釣譽,殘忍野蠻,貪婪,目光短淺,由此也可以看出項羽失敗的原因。
這個事情張嘉師卻想到了另外一個層麵,那就是項羽不願意定都關中,就是因為關中因為他的原因已經殘破不堪,而且很多關中的人對於楚人尤其是項羽,項氏一族的仇恨已經非常深厚,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化解。
這個韓生並沒有想到這一點,而是說出一些雖然也算是相當重要,但是並沒有理會楚軍麵對的關中局勢的話,直接說出沐猴而冠這種話,也算是不作不死的一種情況了。
這也說明了,項羽心中說不定也很清楚,秦人一旦再次打迴來,那麽項氏一族到底會麵臨怎麽樣的下場,他都不可想象。
固然,項羽很快就將這種想法拋諸腦後,但是對於項氏一族而言,項羽的一些心思,他們還是能夠猜度一二的。
而到了最後,項伯在最後一次詢問被他集中起來的族人,願不願意獻出彭城來換取自己一族的平安之後,項伯得到的是基本點頭的答案……
……………………………………………………分割線……………………………………
臧荼對於張良的安排,事實上也有些疑惑,那就是作為一座曆史悠久,而且也算是相當堅固的大型城邑,據守彭城的項伯等人應該不會這麽輕鬆的開城投降。
所以他在暗暗戒備著會不會有什麽大問題的出現。
但是很快的,他知道了自己確實是多慮了,因為彭城的人員確實是開城投降。
出於一些方麵的考慮,臧荼隻是讓五千人進入彭城,收繳彭城守軍的裝備以及維持治安,但是他這樣做,實際上也算是杞人憂天。
因為在項伯跟項他的對話結束之後,位於彭城的項氏一族,基本放棄了抵抗或者是添亂的想法。
他們也不知道秦人會不會信守承諾,但是與秦人的守信程度相比較,若是他們確實是出現了問題,那麽他們才真的是死定了。
而在兩天之後,這一座算得上是曆史名城的彭城,正式控製在大秦帝國的手中……
後世有些史學家認為彭城的失陷,是楚國滅亡的標誌,但是在更多的史學家的眼中,楚國滅亡的根本標誌,還是幾個月的項羽兵敗,自殺於泰山之巔……
會稽失守以及項聲的戰死,對於楚國在會稽郡的布局而言,是非常致命性的打擊,因為現在的楚國,在失去了會稽郡之後,基本已經沒有了戰略迴旋的餘地。
但是麽,戰略迴旋空間這一種東西,在張嘉師讓馭勇以及英布等人攻下了閩中郡之後,就已經不複存在了。
而項他在知道了會稽郡基本落入了李狩的手中之後,盡管他不認為這一個事情是好事,而且還需要迫切想出解決辦法的事情。但是在失去了自己的獨子之後,項他很快就想到了一個事情,那就是這一個情況反而會成為他向項羽複仇的一個大好契機。
他在跟項伯商討一番之後,知道了項伯決定向項羽匯報這種事情之後,他把心一橫,將項伯派出去的使者直接殺死。
這麽一來,項羽事實上到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才知道結果,而那個時候,項伯已經打開了彭城的城門,讓秦軍兵不血刃的進入了楚國的首都。
……………………………………………………分割線……………………………………
盡管知道了李狩逐漸控製住會稽郡,但是在知道了這個情況之後的張嘉師,反而是心情很平靜。
因為虞子期以及吳芮做的這個事情,固然是在很多方麵而言,並不算太過於妥當,但是出於一些情況的考慮,張嘉師最後也沒有處罰擅自行動的虞子期以及吳芮。
在思考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而且他所指揮的這一支部隊並沒有跟田榮所部再次決戰的機會,在想到了很多方麵的原因之後,張嘉師最後還是選擇了另外一個方案,那就是讓南麵準備進攻楚國的幾個地區的部隊,發起對楚國的攻勢。
碭郡,衡山郡,九江郡,閩中郡四個郡超過十五萬兵馬在相繼接到了張嘉師的命令之後,迅速發起了對相鄰地區的攻勢。
其中碭郡以及衡山郡的部隊發起了對彭城以及淮水區域的猛攻,而九江郡部隊以及閩中郡部隊,則是向楚國的江南地區發起攻勢。
十多萬秦軍的同時攻擊,讓很多地區的楚軍完全缺乏應對手段。而且在楚國的部隊當中,真正能夠有能力獨自抵擋秦軍的入侵,並且能夠將秦軍攻勢擊退的部隊,基本已經跟隨項羽去到了即墨地區。
所以,盡管作為楚國首都,彭城周邊的防禦力量也不算太過薄弱,但是在臧荼麾下的碭郡部隊對彭城以西數座城邑發起猛攻之後,楚國駐守在這些城邑的部隊,雖然也算是拚死抵擋,隻可惜,他們的英勇在沒有足夠援軍的增援下,最後也隻不過是一場徒勞。
……
項氏一族有不少人在彭城,但是這些人的能耐就算是比起項聲,都有很大的區別。而這些人對於秦軍的攻勢相當不安,他們希望項伯能夠請項羽迴來,擊退秦軍。
但是對於項伯而言,他跟張良以及大秦帝國有了協議,那就是獻出彭城來保住項氏一族的存續。
現在的項伯,是無法知道幾十年後發生的那一件事情,而在他的心中,項氏一族的成敗已經無可爭論,因為秦軍想要攻破彭城的話,說不定隻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在這麽一個前提下,項伯不得不放棄了反悔的想法。因為他很清楚自己一旦反悔的話,會有什麽下場。
對於項伯而言,既然早已經看清楚必然會失敗的現實,那麽為何還要拚死一搏,讓項氏一族覆巢之下無完卵?
……………………………………………………分割線……………………………………
公元前202年5月3日,這一天,距離大秦帝國皇帝嬴珣的生日還有一段時間。
但是這一天,對於大秦帝國而言,也算是一個比較有意義的日子。那就是在臧荼率領四萬秦軍部隊抵達彭城外圍之後,項伯最後還是決定,開啟彭城的城門,投降大秦帝國。
很多項氏一族對於項伯的行動非常不理解,一些比較偏激的項氏族人更加是咆哮出一句話:“項纏,你這個懦夫!你不配當項燕大將軍的兒子!!!”
聽到了這些人說出了自己父親的名諱,項伯的心情很是憤怒,因為他也很尊重以及崇拜自己的父親項燕。
……
項燕,作為戰國時期的楚國最後一個支撐楚國的名將,也擁有著張嘉師都不得不佩服得精力。
而根據《史記》記載,項氏世世代代為楚將,其家族被封於項。
公元前225年,秦將李信率20萬大軍進攻楚國,李信進攻平輿,蒙恬攻擊寢,大敗楚軍。李信再攻鄢郢,攻克了該城,於是率軍西進,到城父與蒙恬的隊伍會合。項燕趁機尾隨在後,三天三夜不停宿休息,反擊中大敗李信的軍隊,攻入秦軍的兩個營地,斬殺了七個都尉。李信率殘部逃奔迴秦國。
(這個描述在之前就有過自己的想法,那就是項燕確實是擊敗了李信不假,但是項燕很有可能是率軍增援被李信攻擊,背叛秦國的昌文君以及昌平君兄弟,而這個事情的結果,應該是有兩個,第一個,昌平君以及昌文君兄弟的叛亂被李信平息,兩人逃至楚國江南地區,或者是成功被項羽救出。第二個,李信在項燕的突襲下遭受到慘敗。)
公元前224年,秦國大將王翦又率60萬大軍進攻楚國,楚國人聞訊王翦增兵而來,便出動國中的全部兵力抵抗秦軍。王翦下令堅守營寨不與楚軍交鋒。項燕多次到營前挑戰,秦軍始終也不出戰。王翦每天讓士兵休息、洗沐,享用好的飲食,安撫慰問他們,並親自與他們共同進餐。這樣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王翦派人打聽:“軍中進行什麽嬉戲啊?”迴答說:“軍士們正在玩投石、跳躍的遊戲。”王翦便說:“這樣的軍隊可以用來作戰了。”此時楚軍既然無法與秦軍交鋒,就揮師向東而去。王翦即率軍尾追,令壯士們發起突擊,大敗楚軍,直至蘄縣之南,項燕戰死,楚軍於是潰敗逃亡,楚國也隨之滅亡。
在陳勝起事之後,陳勝曾經對項燕說出了一個評價:
“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從這一句評價當中能夠看出一點,那就是項燕的生死,楚人事實上並不是很清楚。
要不然陳勝也不會說出項燕到底是死了還是逃跑了的話。
由此也引發了項燕在《史記》當中對項燕生死的兩種說法:
始皇二十三年,秦複召王翦,彊起之,使將擊荊。取陳以南至平輿,虜荊王。秦王遊至郢陳。荊將項燕立昌平君為荊王,反秦於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荊,破荊軍,昌平君死,項燕遂自殺。
項羽初起時,年24。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虜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
所以項燕到底是在跟王翦的對決當中,是生是死,史書的記載也無法完全確定。
而張嘉師知道的是,根據王離的說法,項燕的生死,他的祖父王翦都不太清楚。但是他更加相信的是項燕確實是死了。要不然在楚國被滅亡之前,項燕也會繼續跟秦軍作戰。
在聽到了王離的說法之後,張嘉師很清楚一點,那就是王翦的推測也不算太離譜,因為正如王翦所言,要是項燕在楚國被滅亡之前還沒有死的話,昌平君應該也更有底氣抵抗秦軍的攻勢,而不至於被秦軍在公元前223年輕鬆消滅。
……
而在聽到了自己的這些血緣或遠或近的親戚的咆哮,項伯突然發現自己的一番苦心事實上並沒有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效果。
因為他本以為很多人會諒解他所做的事情。他根本沒有想過自己會被如此詰問。
在深吸一口氣之後,項伯大聲咆哮出一句話:“那好,既然你們認為你們能夠抵擋秦軍的話,那麽我可以派人將你們送出去跟秦軍作戰。不知道你們認為如何?”
項伯的話一說出來,就讓很多項氏族人啞口無言。因為他們很清楚,自己隻要一離開彭城的話,到底會有什麽下場。
而看到了這一幕的項伯,也沒有過多的理會這些族人,而是將視線放在項他身上。
他不明白項他為什麽會在這個時候一言不發。
他在想了想之後,對項他說出一句話:“不知道侄兒有什麽想法?”
項他在聽到了項伯的話之後,居然露出了一絲笑意:“令尹大人估計已經想到了這一點,而當初那個來見令尹的人,不出意外的話,很有可能就是張良張子房吧?”
聽到了項他的話,項伯心中微微一驚,但是在稍微計較一下之後,他反而是露出了一副輕鬆的表情:“沒錯,當初來彭城的人就是張良,而張子房保證了,他們的那個攝政王張嘉師,承諾若是我們獻出彭城,那麽他們將保證我們項氏一族所有人的安全。”
聽到了項伯的話,很多項氏族人盡管還是覺得項伯這樣做是錯了,但是出於自己的私心,他們最後也絕口不提這麽一個想法。因為他們自己也知道,項伯這樣做,更多的是為了他們項氏一族的安危著想。
因為他們也不完全是笨蛋,而是很清楚一個事情,那就是在棘原那個地方,因為項羽的所作所為,他們項氏一族也被連帶上秦人對他們的仇恨。
而很多人都知道,項羽心中也很清楚這一點。
中國有一句成語叫做“沐猴而冠”,這個成語的典故起源如下:
項羽據關中後,韓生獻計於羽曰:“關中地勢險要,有山河為屏障,土地肥沃,可建都立霸業。”羽見宮悉已燒殘,又心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穿錦繡之衣於夜間步行,有誰知之!”生竊曰:“人雲楚人為獼猴戴帽,果然如此。”項羽聞知,便將之烹死。
有些人評價項羽性格,沽名釣譽,殘忍野蠻,貪婪,目光短淺,由此也可以看出項羽失敗的原因。
這個事情張嘉師卻想到了另外一個層麵,那就是項羽不願意定都關中,就是因為關中因為他的原因已經殘破不堪,而且很多關中的人對於楚人尤其是項羽,項氏一族的仇恨已經非常深厚,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化解。
這個韓生並沒有想到這一點,而是說出一些雖然也算是相當重要,但是並沒有理會楚軍麵對的關中局勢的話,直接說出沐猴而冠這種話,也算是不作不死的一種情況了。
這也說明了,項羽心中說不定也很清楚,秦人一旦再次打迴來,那麽項氏一族到底會麵臨怎麽樣的下場,他都不可想象。
固然,項羽很快就將這種想法拋諸腦後,但是對於項氏一族而言,項羽的一些心思,他們還是能夠猜度一二的。
而到了最後,項伯在最後一次詢問被他集中起來的族人,願不願意獻出彭城來換取自己一族的平安之後,項伯得到的是基本點頭的答案……
……………………………………………………分割線……………………………………
臧荼對於張良的安排,事實上也有些疑惑,那就是作為一座曆史悠久,而且也算是相當堅固的大型城邑,據守彭城的項伯等人應該不會這麽輕鬆的開城投降。
所以他在暗暗戒備著會不會有什麽大問題的出現。
但是很快的,他知道了自己確實是多慮了,因為彭城的人員確實是開城投降。
出於一些方麵的考慮,臧荼隻是讓五千人進入彭城,收繳彭城守軍的裝備以及維持治安,但是他這樣做,實際上也算是杞人憂天。
因為在項伯跟項他的對話結束之後,位於彭城的項氏一族,基本放棄了抵抗或者是添亂的想法。
他們也不知道秦人會不會信守承諾,但是與秦人的守信程度相比較,若是他們確實是出現了問題,那麽他們才真的是死定了。
而在兩天之後,這一座算得上是曆史名城的彭城,正式控製在大秦帝國的手中……
後世有些史學家認為彭城的失陷,是楚國滅亡的標誌,但是在更多的史學家的眼中,楚國滅亡的根本標誌,還是幾個月的項羽兵敗,自殺於泰山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