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在接下來的數日時間,項羽率領西楚軍加強了對即墨的攻勢。


    因為有著項尚那一個被掛在轅門上的首級,很多楚軍軍官在作戰的時候,明顯要有“精神”得多。


    當然,僅僅憑借這樣的話,是無法攻破即墨的。


    因為即墨這個城邑的防禦力度,事實上已經不亞於齊地第一大城邑臨淄。


    在這幾天的激戰當中,楚軍對於即墨的攻勢越猛烈,付出的傷亡代價就越慘重,尤其是當間親自率領一萬五千人過來增援之後,即墨的防禦力量明顯加強了不少。


    雖然在防禦器械以及相應物資的消耗方麵,即墨的兩萬餘守軍的補充速度相當慢,但是依靠剩餘的防禦物資,即墨要堅守個三五天還不算太大的問題。


    而且,在間到來之後,即墨守軍很快就被間下達了一個作戰指令,那就是即墨的守軍並不需要擊潰楚軍,而是拖延楚軍在這個地區的腳步或者是讓對方知難而退。


    而間對子安遜等人私底下說出了一個情報,那就是位於遼寧郡的蘇角也開始了行動,他的目標是盡可能協助位於齊國東北部地區的杜聰,圍殲田橫所部。


    子安遜等人在得到了這個信息之後,不禁喜出望外,若是蘇角以及杜聰等人能夠對田橫的東齊軍主力發起圍殲,那麽他們將會在一段時間之後,對楚軍也形成了相對優勢的戰場態勢。


    楚國會不會在這麽一個時候派出援軍增援項羽,這一點應該是毫無疑問的。


    但是一旦即墨地區的大秦商郡部隊以及在擊敗了田橫之後南下增援的大秦遼寧郡部隊合流,那麽楚國就算是派出了五萬左右的援軍,都無法主導戰場態勢了。


    所以,在間隨後說出一句話之後,子安遜等人急忙允諾:“郡守大人,即墨在,我們在,即墨失,我們亡,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而間說的這句話就是:“王上鑒於內地郡守等官員稀缺,希望能夠提拔一批有才能的人員擔任這些地區的郡守或者是郡尉,而你們雖然並不是我們大秦帝國出身之人,但是毫無疑問,你們現在也是我們大秦帝國的一員,那麽,若是你們在即墨防禦戰當中表現出色,本郡守自然會在王上麵前美言一二。”


    高官厚祿的願望,每一個人都會有,引用張嘉師所在的那個世界,西方的一位偉大軍事家的言論,那就是: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士兵。


    ……


    與即墨城得到了大量秦軍官兵增援的情況相對,楚軍在這幾天的損失,已經超過了項羽這次帶過來的兵力三分之一,這麽慘重的傷亡,對於這一支楚軍的戰鬥意誌以及士氣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出於一些情況的考慮,項羽並沒有立刻向彭城調遣援軍,而是采取了休整幾天整編隊伍的方式來重整部隊。


    但是這一種做法,就算是項莊等人都很清楚一點,那就是並沒有什麽作用。


    畢竟楚軍有很多官兵早就對攻下即墨,喪失了信心。這一種情況,事實上怨不得這些楚軍官兵。而是項羽所埋下的一個苦果開始開花結果。


    因為盡管西楚在很多方麵,尤其是項羽在平定了很多世家豪強的叛亂之後,在某個程度上改善了楚國由世家豪強主導的政治局麵。


    但是,這種改善,很快就因為親項羽的這些世家豪強,占據了被剿滅家族的實際控製權而消失殆盡。


    甚至是可以說,相比起以前,這些複辟甚至是站對了隊伍的世家豪強,更加是對楚國的人民的壓榨變本加厲。


    尤其是屈,景,昭三家,很多時候的橫行不法,就算是項伯都看不過眼,但是出於很多方麵的考慮,項伯更多的隻能夠對這些暴行視若無睹。


    這也因為項羽對這個情況的不了解,或者是根本不當一迴事,而導致了楚國很快就失去了當地的民心。


    這些楚軍官兵雖然是效命於項羽,但是到底有多少人願意為項羽效死命,這一點恐怕他們自己都不會說出來。


    (這一點在曆史上應該是確實存在過的,最好的例證就是劉邦在項羽自殺於烏江之後,很快就平定了江東地區。由此可見,楚地的軍民群龍無首,一盤散沙固然是一方麵的因素所在,但是更多的,項羽當時有可能已經失去了楚地大部分民心,這一點應該也極有可能。)


    所以,在這麽一種情況下,楚國到底還有多少人為了維持項楚而貢獻自己全部的力量,這一點隻有天曉得。


    而項羽不知道的一個事情是,那就是就算他真的打算向彭城調遣援軍,恐怕,輔助項伯處理楚國政務的項他,也不會這麽聽從項羽的命令了。


    因為項他已經知道了自己的寶貝兒子死於項羽的命令之下。


    項他知道,項尚作戰不利,固然是要遭受到處罰,但是在項莊等人都不計前嫌那般替項尚求情,而項羽卻直接處死了項尚,這讓項他如何不憤怒?


    所以,盡管上麵還有一個項伯,但是項他想要在暗地裏做一些小動作的話,他自己都相信,僅憑一個項伯,是無法完全明白並且阻礙他的。


    當然,他心中也有一個疑惑,那就是項伯在那一天接見的那個人到底是誰。


    畢竟能夠值得讓項伯親自送走的人,可不會是一般人。但是這個人到底是誰,項他卻無法明白。


    他心中有一個疑惑,那就是這個人會不會是張良。


    因為張良投效了大秦帝國的消息,他也是很清楚的。而對於他而言,大秦派遣張良來見項伯,根本就不會得到什麽好處。因為大秦不見得會給項伯在楚國更多的東西。


    但是項他忽視了一點,那就是項伯假如不是為了利益,而是為了項氏一族的存亡而跟楚國完成了一個交易的話,那麽……項伯就會毫無疑問的跟張良合作。


    而在這個時候,一個傳令兵急忙從外麵進入了項他的房間,直接抱拳說道:“大人,令尹派遣小人過來,說有事相商。”


    “嗯?令尹說的是什麽事情?”項他奇怪的望著這個傳令兵,而後者在思考一小會之後,繼續抱拳說道:“迴大人,據說是吳郡爆發了叛亂。”


    “什麽!?”聽到了這個情況,項他都不禁大吃一驚……


    ………………………………………………分割線…………………………………………


    這一次的吳郡叛亂,主要起源於一個叫做李狩的青年。


    在很多認識李狩的人眼中,這個年輕人更多的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


    但是事實上,他卻有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他是曾經擔任楚國權臣的李園的幼子。


    李園,作為一個做了一件非常傳奇性事情的男人,他的事情可以說張嘉師都不得不說一個服字:


    楚考烈王沒有兒子,春申君為這件事發愁,就尋找宜於生育兒子的婦女進獻給楚王,雖然進獻了不少,卻始終沒生兒子。趙國李園帶著他的妹妹李嫣嫣來,打算把他的妹妹進獻給楚王,又聽說楚王不宜於生育兒子,恐怕時間長了不能得到寵幸。李園便尋找機會做了春申君的侍從,不久他請假迴家,又故意延誤了返迴的時間。迴來後他去拜見春申君,春申君問他遲到的原因,他迴答說:“齊王派使臣來求娶我的妹妹,由於我跟那個使臣飲酒,所以延誤了返迴的時間。”春申君問道:“訂婚禮物送來了嗎?”李園迴答說:“沒有。”春申君又問道:“可以讓我看看嗎?”李園說:“可以。”於是李園就把他的妹妹獻給春申君,並立即得到春申君的寵幸。


    後來李園知道了他的妹妹懷了身孕,就同他妹妹商量了進一步的打算。李園的妹妹找了個機會勸說春申君道:“楚王尊重寵信您,即使兄弟也不如。如今您任楚國宰相已經二十多年,可是大王沒有兒子,如果楚王壽終之後將要改立兄弟,那麽楚國改立國君以後,也就會各自使原來所親信的人顯貴起來,您又怎麽能長久地得到寵信呢?不僅如此,您身處尊位執掌政事多年,對楚王的兄弟們難免有許多失禮的地方,楚王兄弟果真立為國君,殃禍將落在您的身上,還怎麽能保住宰相大印和江東封地呢?現在我自己知道懷上身孕了,可是別人誰也不知道。我得到您的寵幸時間不長,如果憑您的尊貴地位把我進獻給楚王,楚王必定寵幸我;我仰賴上天的保佑生個兒子,這就是您的兒子做了楚王,楚國全為您所有,這與您身遭意想不到的殃禍相比,哪樣好呢?”春申君認為這番話說得對極了,就把李園的妹妹送出家來,嚴密地安排在一個住所便向楚王稱說要進獻李園的妹妹。楚王把李園的妹妹召進宮來很是寵幸她,於是生了個兒子,立為太子,又把李園妹妹封為王後。楚王器重李園,於是李園參與朝政。


    李園把他妹妹李嫣嫣送進宮裏,封為王後,生的兒子立為太子,便擔心春申君說漏秘密而更加驕橫,就暗中豢養了刺客。打算殺死春申君來滅口,這件事在國都有些人知道。春申君任宰相的第二十五年,楚考烈王病重。朱英對春申君說:“世上有不期而至的福,又有不期而至的禍。如今您處在生死無常的世上,奉事喜怒無常的君主,又怎麽能會沒有不期而至的人呢?”春申君問道:“什麽叫不期而至的福?”朱英迴答說:“您任楚國宰相二十多年了,雖然名義上是宰相,實際上就是楚王。現在楚王病重,死在旦夕,您輔佐年幼的國君,因而代他掌握國政,如同伊尹、周公一樣,等君王長大再把大權交給他,不就是您南麵稱王而據有楚國?這就是所說的不期而至的福。”春申君又問道:“什麽叫不期而至的禍?”朱英迴答道:“李園不執掌國政便是您的仇人,他不管兵事卻豢養刺客為時已久了,楚王一下世,李園必定搶先入宮奪權並要殺掉您滅口。這就是所說的不期而至的禍。”春申君接著問道:“什麽叫不期而至的人?”朱英迴答說:“您安排我做郎中,楚王一去世,李園必定搶先入宮,我替您殺掉李園。這就是所說的不期而至的人。”春申君聽了後說:“您要放棄這種打算。李園是個軟弱的人,我對他很友好,況且又怎麽能到這種地步!”朱英知道自己的進言不被采用,恐怕禍患殃及自身,就逃離了。


    此後十七天,楚考烈王去世,李園果然搶先入宮,並在棘門埋伏下刺客。春申君進入棘門,李園豢養的刺客從兩側夾住刺殺了春申君,斬下他的頭,扔到棘門外邊。同時就派官吏把春申君家滿門抄斬。而李園的妹妹原先受春申君寵幸懷了孕又入宮得寵於楚考烈王後所生的那個兒子便立為楚王,這就是楚幽王。


    這種事情,可以說是無妄之災以及李代桃僵的典範。


    當然,很少人知道一個事情,那就是李園在最後也沒有好下場:《烈女傳》的一段內容記載,“後有考烈王遺腹子猶立,是為哀王。考烈王弟楚王負芻之徒聞知幽王非考烈王子,疑哀王,乃襲殺哀王及太後,盡滅李園之家,而立負芻為王。”


    而負責率領兵馬屠滅李家的人,正好就是當時的楚軍大將項燕。


    可以說,李狩對項家就是不共戴天之仇。


    在外人眼中很是人畜無害,一幅謙謙君子模樣的李狩,曾經謀劃過多次針對項家的行動。


    比如說項伯在張良家避難之前,就是因為李狩的暗中舉報,才會弄得如此狼狽。


    但是對於大秦帝國也沒有什麽好感的李狩,也沒有打算太過於一種在他眼中屬於外力的秦軍來幫忙。


    在項羽的這幾年統治下,楚國的國政愈發不堪,而且在很多方麵,平民受到的壓榨甚至是比起楚國沒有被攻滅之前更差,更不用說與還算得上溫飽的大秦帝國相比。


    他也沒有伴隨著那些世家豪強在公元前205年就反對項羽,而是默默的積蓄實力。


    於是,在幾年下來,積蓄了相當龐大的一股力量的李狩,最終還是發起了自己的反對楚國的起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定秦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蒼穹戰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蒼穹戰狼並收藏定秦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