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張良與項伯之間的交談,持續了整整一個下午,而且出於一些方麵的考慮,項伯並沒有讓張良利用自己的方式離開彭城,而是親自送張良離開彭城。


    在目送著項伯一行人返迴彭城之後,張良的心思有點活躍:


    “項纏此人正如王上所言那般,並不是一個頑固不改的愚魯之輩。但是他怎麽知道我跟項纏之間的關係是相當不錯呢?”


    當初在去見杜聰之前,張良就接到了張嘉師的另外一個命令,那就是若是情況許可的話,他要去彭城見項伯一次。


    並且就在那個時候,張良就知道了張嘉師讓他去見項纏的主要原因,那就是讓項纏在合適的時候獻出彭城這個西楚的國都。


    他不知道張嘉師為何這麽有把握,那就是他一定能夠說服項伯。但是從現在這個結果來看,張嘉師的想法也不是一個錯誤。


    尤其是項伯在深思良久之後,最後還是艱難的允許了雙方之間的這一場交易。


    在張良的心中,還想著一個事情,那就是他不希望自己的好友最後會落得一個悲慘的下場,畢竟秦人對於項氏一族的仇恨,可是相當厚重,尤其是在棘原的那些被坑殺秦軍官兵的家眷,是不會這麽輕鬆放棄項氏一族的。


    張嘉師的承諾無法保證項氏一族由始至終的安全,但是有一點,張良很清楚,那就是假如張嘉師跟項氏一族有聯姻的話,恐怕就算是那些被坑殺的秦軍官兵的家眷想要動手,都不得不顧慮再三。


    所以,張良對於項伯的一個補充,那就是要是有可能的話,他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嫁給張嘉師當妾室。


    這種想法,張良不認為有什麽問題。而項伯的女兒年紀固然是大了一點,但是張嘉師身邊也不缺乏相當成熟的女子。


    淳於秋,嬴沁等女子的存在,就足以說明這一點。


    他輕輕的露出一絲曖昧的微笑:“聽說項伯的那個女兒也算是國色天香之姿,王上的眼光應該不會太高了點吧。”


    ……


    根據後世史學家整理出來的一些典籍,在這方麵得出了當時項伯與張良之間交談的大概內容:


    一:若是在秦軍兵臨彭城,而項羽正率軍遠離彭城,項伯會在合適的時機獻出彭城,並且讓願意聽從他命令的項氏一族投降。


    二:項氏一族除了項羽之外的人,隻要不是繼續冥頑不靈,拚死抵抗秦軍的攻勢,大秦都將會盡可能的保留對方的性命。這些人選也不限於一些次要地位的項氏一族子弟,還包括如同項伯,項莊等項氏一族有實權的翹楚。


    三:若是西楚被滅,項氏一族將會被張嘉師遷移到一個應該更加安全的地方進行生活以及繼續繁衍。在這個地方,項氏一族應該不需要太過擔心大秦帝國會對他們進行秋後算賬。


    四:張嘉師保證,若是項氏一族願意安分守己,那麽大秦帝國並不會對項氏一族進行秋收算賬。


    ……


    以上的幾條建議,在張嘉師在世的時候,確實是得到了很好的保障。而大秦帝國跟這些項氏一族的遺民之間,也沒有爆發過大型的衝突。


    而張嘉師在公元前201年8月22日,在率軍返迴鹹陽之前的幾天,先後調動大批的船隻將一些願意跟隨項氏一族的楚人以及願意遷移到現在被命名為東島,也就是後世張嘉師所在世界的台灣島進行遷移。


    (這個時候的台灣島並沒有一個固定的稱唿,而用夷洲來稱唿台灣,也不算太合適。


    夷洲又稱島夷,現存史料中的相關記載主要有:《三國誌》與《臨海水土誌》。


    在《三國誌?吳書?孫權傳》中,有以下這樣的一段敘述:


    (黃龍)二年春正月,魏作合肥新城。詔立都講祭酒,以教學諸子。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洲。洲在海中,長老傳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將童男童女數千人入海,求蓬萊神山及仙藥,止此洲不還。世相承有數萬家,其上人民,時有至會稽貨布,會稽東縣人海行,亦有遭風流移至洲者。所在絕遠,卒不可得至,但得數千人還。


    《臨海水土誌》


    沈瑩(三國時代吳國丹陽太守)在其所著的《臨海水土誌》(約完成於268年至280年之間),對於“夷州”,又提供了以下的線索:


    夷州在臨海郡東南,去郡二千裏。土地無霜雪,草木不死。四麵是山,眾山夷所居。山頂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此夷各號為王,分劃土地,人民各自別異,人皆髡頭,穿耳,女人不穿耳。作室居,種荊為蕃鄣。土地饒沃,既生五穀,又多魚肉。舅姑子父,男女臥息共一大床。交會之時,各不相避。能作細布,亦作斑文。布刻畫,其內有文章,好以為飾也。)


    在張嘉師病逝之前,大秦帝國對於這些被遷居與東島的楚人以及當地的一些土著民,實施了相對溫和的政策。


    但是伴隨著張嘉師的病死,以及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了當其時項伯曾孫項高為首的十多個項氏一族成員,參與到十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149年的第一次土地收歸國有的戰亂風波當中。


    在思考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從其父親嬴手中接過了大秦帝國統治權限的贏啟,在思考再三之後,請出了自己的叔父張琬,也就是張嘉師跟項伯女兒的兒子,來處理這個事情。


    但是,就算是贏啟都沒有想到過的是,張琬居然會在夷洲被項高所殺。


    在知道了這個情況之後,贏啟很是後悔自己當時的一時衝動,而讓自己的叔父殞命。


    在將這個事情告知了在禪讓了帝位,隱居在張家老宅,也就是張嘉師在雙邑的家中,不再過問大秦帝國政事的嬴之後,贏啟得到的是嬴的一通責罵。要不是張瑛以及張兩個同樣也隱居在這個家中的兄弟幫襯自己的皇帝侄子一把,嬴可不會這麽輕易的放過自己的混賬兒子。


    畢竟嬴很清楚一點,那就是自己的那個弟弟張琬,一般也不會介入到這種事情當中,本來也就是跟隨張瑛一起成為帝國太學導師的張琬,對於這種事情根本沒有太大興趣。


    若不是贏啟這個家夥的邀請,而張琬礙於臉麵,否則都不會參與到這個事情當中。


    這也就是換一句話說,張琬本身就不擅長處理這種事情,而且項高等人根本也沒有打算將張琬當成是自己的長輩來看。


    在發了一段時間脾氣之後,嬴還是再次見了自己的兒子,並且說出一句話:“有些事情,哪怕是你的大父,都不會容忍。”


    這一句話,讓贏啟不禁在額角滲出一絲絲細汗,因為贏啟很清楚,這句話表示了嬴的一個態度:既然項氏違背了你爺爺跟他們之間在當初簽署的協定,那麽就不要怪我們大秦帝國心狠手辣。


    ……


    公元前135年,大秦帝國皇家海軍艦隊調動了本土艦隊的三百餘艘各式戰艦戰船以及超過六百艘運輸艦船,發起了對事實上已經被項氏一族控製的東島攻堅戰役。


    在當其時已經逐漸列裝了後裝輕型榴彈炮的狂轟濫炸,項氏一族在幾個區域的水戰以及登陸點防禦戰慘敗,人員傷亡非常慘重。


    殘存的還有一部分戰鬥力的項氏一族成員,根本無法對大秦帝國的龐大征伐部隊進行有效的妨礙,就不得不潰退到台灣島主要的山林區域玉山當中,繼續負隅頑抗。


    (玉山,位於中國台灣省中部,北起三貂角,南接屏東平原(台灣南部的屏東縣周圍),綿延約300公裏。玉山主峰位於北迴歸線以北2。3公裏,海拔3952米,是中國東部最高峰。


    主峰鄰近地區崇山峻嶺,溪穀深邃,天然植被隨海拔之變化而異,由亞熱帶、溫帶以至寒帶,林相次第變化,野生動物孳生,並具有清朝所建曆史遺跡─八通關古道;因此,全區蘊藏許多珍貴之生態資源及人文史跡。玉山仍有大規模原始森林分布,是台灣材用、藥用和化工用植物的重要原料地。


    玉山是台灣布農族與鄒族共同的聖山,布農族語稱其為pattonkan(音譯漢字八通關)。另外,居住於玉山下的另外一支原住民民族鄒族,則稱唿玉山為pangunorakaso,皆是指“石英山”的意思,蓋因冬季時山頭積雪反光,狀似石英玻璃般閃爍之故。而在清康熙年間編篆的《台灣府誌》中,有記述:“玉山,在鳳山縣。山甚高,皆雲霧罩於其上,時或天氣光霽,遙望皆白石,因名為玉山。”,可見玉山作為漢名,已開始流通。


    對於西方而言,玉山最早在文獻上的記載,則是發生於1857年,一艘美國商船亞曆山大號(ussalexander)由安平離港時,船長摩裏遜(w。morrison)見到高聳的玉山之後將其記載在航海日誌中,因此有摩裏遜山(mt。morrison)這稱唿,並廣為通行於西方諸國。


    玉山主峰山貌高峻,四麵皆是陡壁危崖,南北兩側是千仞峭壁,西側絕壑深溝,東側則是碎石陡坡。玉山無論山容或山勢皆在台灣為最具規模,除了是台灣五嶽之首、百嶽之王外,更重要的是玉山群峰地區蘊含著珍貴的生命寶藏。這裏有亞熱帶、暖溫帶、冷溫帶及高山寒原帶的不同氣候型態,衍生出多樣化的動物群種及植物林相,生態資源相當豐富。)


    也就是因為玉山的情況相當複雜,大秦帝國對項氏一族的征伐終贏啟一朝,都無法平定。


    而在贏啟之子,大秦帝國的秦宣帝贏進登基之後,改變了對項氏一族的強攻方式,而是利用逐步蠶食,修築堡壘的方式對項氏一族在玉山地區的作戰計劃,有效將項氏一族的生存環境逐步壓製。


    在公元前118年4月4日這一天,除了極少部分延續於張琬一脈,改姓為項的項氏族人之外,位於台灣地區的楚國項氏一族,最後的十多個殘存男子,死於超過一千人的秦軍官兵的圍攻下。


    這也就是換句話說,除了項伯一脈的項氏族人之外,楚國項氏一族幾乎全滅。


    但是,在公元前99年的大秦帝國土地改革第三個周期即將到來之前引發的小型叛亂當中,一些人打著項氏的旗號收攏人心,聚眾謀反。


    隻不過,贏進對於這些叛逆絲毫不會心慈手軟,而是采取鐵血的方式進行鎮壓。


    超過三萬人的叛亂人員在這一年當中的混戰,先後成為了被梟首示眾的材料。


    而因為贏進的這種過激手段,徹底終結了因為土改而引發的各種規模的叛亂。


    而當中的那些打著項氏旗號叛亂的人員,則是被證實了根本跟楚國項氏一點關係都沒有。


    而贏進也因為在這方麵對大秦帝國的統治維係方式,有效的改變了一些依舊是心思蠢蠢欲動的逆黨,在這個情況下,在贏進死後約一百餘年,嬴秀登基之後,決定一改大秦帝國列代君主的諡號,將原本被成為秦烈帝的贏進,更改為秦宣帝。


    而在嬴秀在位期間,被更改諡號的大秦帝國列代君主,分別是:


    秦昭武帝嬴政,秦懷帝嬴胡亥,秦定武帝張嘉師,秦文帝嬴,秦景帝贏啟,秦宣帝贏進,秦明帝贏湯,秦康帝贏直,秦惠帝贏諸。


    在接下來的皇帝,就是嬴秀自己,所以,被改動諡號的皇帝,也就沒有其他了。


    而據說有一點,那就是嬴秀曾經打算對張嘉師的父親追加諡號,但是在了解到張家族譜確實是隻不過是從張嘉師開始編寫之後,嬴秀最後也就是將蒙武這個張嘉師的義父,追加諡號為烈侯。


    這也就是項氏一族與張嘉師後代之間的最後交織在一起的恩怨情仇。


    ………………………………………………分割線…………………………………………


    在張良離開了彭城之後,位於即墨地區的攻防戰進入到白熱化的地步……


    ...如果您覺得非常好看!那麽就請您把本站的網址!推薦給您的小夥伴一起圍觀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定秦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蒼穹戰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蒼穹戰狼並收藏定秦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