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敞,字子高,河東平陽人,光祿大夫張福之子,西漢《左氏春秋》學家、官員、古文字學家。昌邑王劉賀即位時,行為不由法度,張敞上疏諫,劉賀退位後,因切諫擢為豫州刺史。因上忠言,漢宣帝征為太中大夫,與於定國一起任尚書事,因守正不阿忤逆霍光,被派主持節減軍興用度事,後出為函穀關都尉。張敞徙為山陽太守,為漢宣帝觀察劉賀,漢宣帝曾密書張敞問劉賀起居,是否有謀反意。後渤海、膠東數歲不登,盜賊並起,張敞自請,漢宣帝拜其為膠東相,張敞開群盜令相捕斬除罪等措施平亂。西羌反,上書願令有罪者支邊,以備百姓之急,與蕭望之等人有辯爭,因事被免為庶人。數月後長安複亂,冀州亦有大賊,漢宣帝複召張敞為冀州刺史,冀州賊止。漢元帝欲詔張敞為左馮翊,適張敞卒。
張敞,起初是個鄉官,後補為太守卒史,由於為官清廉,又先後補為甘泉倉長、太仆丞,頗為當時的太仆杜延年所器重。
昌邑王劉賀嗣立時,行悖無道,濫用私人,張敞因此很為漢朝前途擔憂,勇敢地向劉賀上諫,批評劉賀當了皇帝以後不能選賢用能,使得朝中國輔大臣不得褒揚,而昌邑挽輦小臣紛紛升遷,諫後十多天,劉賀即被廢黜,張敞因切諫而顯名,被擢為豫州刺史。
後來,他多次上書言事,宣帝見他忠心耿耿,就擢他為太中大夫。大將軍霍光秉政,張敞由於守正不阿得罪了霍光,受到排斥,被派去主持節減軍興用度之事,後又將他調出,擔任函穀關都尉。宣帝初即位,擔心已廢的昌邑王劉賀有變動,特令張敞為山陽太守,暗中監守劉賀。
張敞隨時留心,常遣丞吏行察,嗣又親往審視,見劉賀身長體瘠,病痿難行,著短衣,戴武冠,頭上插筆,手中持簡,蹣跚出來,邀張敞坐談。張敞用言探視,故意說道:“此地梟鳥甚多。”劉賀應聲道:“我前至長安,不聞梟聲,今迴到此地,又常聽見梟聲了。”
張敞聽他隨口對答,毫無別意,就不複再問,但將劉賀妻妾子女,按籍點驗。輪到劉賀女持轡,劉賀忽然跪下,張敞亟扶賀起,問為何因?劉賀答說道:“持轡生母,就是嚴延年的女兒。”嚴延年,前因劾奏霍光,得罪遁去。及霍氏族滅,宣帝憶起嚴延年,複征為河南太守。賀妻為嚴延年女,名叫嚴羅紨,他把妻族說明,想是恐張敞抄沒子女,故請求從寬。
張敞經過多方考察,發現劉賀被廢後沉迷酒色,昏愚癡狂,無心思也無能力起事,便據實奏聞宣帝,使宣帝從此不再擔心劉賀有所行動。
張敞久守山陽,境內無事,自覺閑暇得很。會聞渤海,膠東,人民苦饑,流為盜賊。渤海已派龔遂出守,獨膠東尚無能員,盜風日熾。膠東為景帝子劉寄封土,傳至曾孫劉音,少不更事,劉音母王氏,專喜遊獵,政務益弛,張敞遂上書闕廷,自請往治,宣帝乃遷張敞為膠東相,賜金三十斤。張敞入朝辭行,麵奏宣帝,謂勸善懲惡,必需嚴定賞罰,語甚稱旨。因即辭赴膠東,一經到任,便懸示賞格,購緝盜賊。
盜賊如自相捕斬,概免前愆,吏役捕盜有功,俱得升官,言出法隨,雷厲風行,果然盜賊屏息,吏民相安。與龔遂治狀不同,張敞複諫止王太後遊獵,王太後卻也聽從,深居簡出,不複浪遊,種種政績,自然得達主知。
當時,長安境內的社會秩序很亂,偷盜事件層出不窮,負責長安地區的京兆尹一職幾度換人,都不稱職。宣帝召見張敞,問以治禁之策,張敞充滿信心地答應能辦好此事,宣帝就下詔調張敞為京兆尹。
張敞到任後,了解到境內社會秩序混亂,盜賊甚多,商販和居民深受其苦,通過私行察訪,向長安一些老年人詢問,終於查出盜首原來是幾個家境很富足,外出時還有童奴相隨的人。街坊鄰居們誰也想不到他們竟是盜首,平時還以忠厚長者相待。張敞察知後,不動聲色,派人分頭將幾個盜首召至府中,列舉了他們所犯各案,要求他們將諸竊賊全部拿交,借以贖罪。
幾個盜首說:“今天我們蒙召來此,必為同夥竊賊所疑,如能允許我們權補吏職,方可如約。”張敞當即允諾,給他們全部安排了官職,然後讓他們迴去。盜首迴家後,設宴歡慶,遍邀同夥入飲。那些竊賊不知是計,一齊趕去赴宴祝賀,一個個喝得酩酊大醉。盜首按照在張敞府擬定好的計謀,乘機將每個盜賊後背都塗上紅色,好讓守候在門外的捕役辨認。盜賊們飲罷辭出,即被捕役一一捉拿,這一下就捕捉數百名盜賊。從此,長安市內社會秩序一新,偷盜事件極少。
張敞,執法雖嚴,但知道適可而止,剛柔兼濟,同河南太守、酷吏嚴延年有交情,對他的濫用刑法,動輒殺人很不滿意,曾寫信勸告說:“六國時韓氏之默,捕捉兔子還要仰視人主之意,而後獲之,願次卿(延年字)少緩誅罰,思行此術。”可是,嚴延年酷虐成性、專尚刑威,對張敞的告誡根本聽不進去。
張敞,政績卓著,得到宣帝嘉獎,他為京兆尹,朝廷每有大議,他總要博引古今,拿出合於實際的實施辦法,朝中公卿莫不佩服。可是,朝廷上對張敞也有不同議論,他不拘小節,不擺官架子,往往穿上便衣,搖著扇子,在長安街上自由自在地溜達;有時早晨起來沒有事,還提筆為他的夫人畫畫眉毛。
不料,這些事竟被那些皇親國戚據為話柄,在宣帝麵前告發他行為輕浮,有失大臣的體統,宣帝親自詢問他有無這些事,他迴答說:“閨房裏邊,夫婦之間,比畫眉毛更風流的事兒還多著呢!難道光畫畫眉毛就算了嗎?”宣帝聽後笑了笑,沒有辦他的罪,但總覺得他缺乏威儀,不應上列公卿,所以他任京兆尹八、九年,始終也沒有再得到提升。
光祿勳楊惲,受讒被誅後,在朝親友統統受到株連而被罷免,張敞為楊惲好友,自然也在彈劾之列。宣帝惜其才能,所以扣留了所奏事,不想罷免他。
這時,張敞派他屬下的賊捕掾絮舜去查一個案件,絮舜以為張敞即將被免職了,不肯再為他效力,竟私自迴到家中呆著。有人批評絮舜不該如此,絮舜不以為然地說;“我為此公盡力夠多了,他不過是個五日京兆,還想辦什麽案子?”
張敞聽到這些話,怒從中起,立即將絮舜抓捕入獄,定了他的死罪。臨刑前,張敞派主簿拿著他的命令對絮舜說:“五日京兆怎麽樣?冬日已盡,還想再活下去嗎?”說完,即令斬首。沒過幾天,宣帝派出使者巡行天下,舉冤獄,絮舜的家人用車拉著絮舜的屍體,向使者鳴冤,使者即奏張敞濫殺無辜。
宣帝問明原委,認為這算不了什麽大事,想叫張敞設法逃脫,先宣布了以前關於他同楊惲有株連,不宜再居其位的奏狀,將他削職為民。受到這樣的處分,張敞也明白了宣帝的用意,便繳還印綬,匆匆亡命而去。
張敞離職後幾個月,京師的社會秩序又亂起來,遠不如前。這時冀州也出現了大賊,宣帝思念張敞治賊有方,就派使者到他家中召他。張敞的家人見使者到,以為是為他以前殺無辜的事來抓他,都嚇得哭了起來。可是張敞卻鎮靜自若,笑著對家人說:“我已亡命為民,郡吏就可以捕我。朝廷使者來,必是天子又要起用我了。”說著就整理行裝,隨使者入朝,宣帝召見了張敞,任命他為冀州刺史。
張敞到任後,境內的廣川王宮接連發生盜竊案,可是總破不了。張敞派密探偵察盜賊居止之所,並殺掉了賊首。他根據偵察所得的情況了解到,廣川王的內弟及同族宗室劉調等人都與盜賊有關係,王宮成了盜賊的庇護所。於是,親自帶領冀州的官吏,出動數百輛車,包圍了廣川王宮,並直接指揮,將劉調等人從宮中搜出,當即統統斬首,懸首級於王宮門外。張敞任冀州一年多,冀州的盜賊使滅跡了。
後來,宣帝又命張敞為太原太守,實際任職僅一年,便使太原郡秩序井然。
宣帝死後,元帝初即位時,待詔鄭朋向元帝舉薦說,張敞乃先帝名臣,宜傅輔皇太子。元帝征求前將軍蕭望之的意見,蕭望之認為張敞是治煩亂的能吏,可是“材輕非師傅之器”,元帝就派使都去召張敞,想任命他為左馮翊,然而恰在此時,張敞因病去世。
張敞,起初是個鄉官,後補為太守卒史,由於為官清廉,又先後補為甘泉倉長、太仆丞,頗為當時的太仆杜延年所器重。
昌邑王劉賀嗣立時,行悖無道,濫用私人,張敞因此很為漢朝前途擔憂,勇敢地向劉賀上諫,批評劉賀當了皇帝以後不能選賢用能,使得朝中國輔大臣不得褒揚,而昌邑挽輦小臣紛紛升遷,諫後十多天,劉賀即被廢黜,張敞因切諫而顯名,被擢為豫州刺史。
後來,他多次上書言事,宣帝見他忠心耿耿,就擢他為太中大夫。大將軍霍光秉政,張敞由於守正不阿得罪了霍光,受到排斥,被派去主持節減軍興用度之事,後又將他調出,擔任函穀關都尉。宣帝初即位,擔心已廢的昌邑王劉賀有變動,特令張敞為山陽太守,暗中監守劉賀。
張敞隨時留心,常遣丞吏行察,嗣又親往審視,見劉賀身長體瘠,病痿難行,著短衣,戴武冠,頭上插筆,手中持簡,蹣跚出來,邀張敞坐談。張敞用言探視,故意說道:“此地梟鳥甚多。”劉賀應聲道:“我前至長安,不聞梟聲,今迴到此地,又常聽見梟聲了。”
張敞聽他隨口對答,毫無別意,就不複再問,但將劉賀妻妾子女,按籍點驗。輪到劉賀女持轡,劉賀忽然跪下,張敞亟扶賀起,問為何因?劉賀答說道:“持轡生母,就是嚴延年的女兒。”嚴延年,前因劾奏霍光,得罪遁去。及霍氏族滅,宣帝憶起嚴延年,複征為河南太守。賀妻為嚴延年女,名叫嚴羅紨,他把妻族說明,想是恐張敞抄沒子女,故請求從寬。
張敞經過多方考察,發現劉賀被廢後沉迷酒色,昏愚癡狂,無心思也無能力起事,便據實奏聞宣帝,使宣帝從此不再擔心劉賀有所行動。
張敞久守山陽,境內無事,自覺閑暇得很。會聞渤海,膠東,人民苦饑,流為盜賊。渤海已派龔遂出守,獨膠東尚無能員,盜風日熾。膠東為景帝子劉寄封土,傳至曾孫劉音,少不更事,劉音母王氏,專喜遊獵,政務益弛,張敞遂上書闕廷,自請往治,宣帝乃遷張敞為膠東相,賜金三十斤。張敞入朝辭行,麵奏宣帝,謂勸善懲惡,必需嚴定賞罰,語甚稱旨。因即辭赴膠東,一經到任,便懸示賞格,購緝盜賊。
盜賊如自相捕斬,概免前愆,吏役捕盜有功,俱得升官,言出法隨,雷厲風行,果然盜賊屏息,吏民相安。與龔遂治狀不同,張敞複諫止王太後遊獵,王太後卻也聽從,深居簡出,不複浪遊,種種政績,自然得達主知。
當時,長安境內的社會秩序很亂,偷盜事件層出不窮,負責長安地區的京兆尹一職幾度換人,都不稱職。宣帝召見張敞,問以治禁之策,張敞充滿信心地答應能辦好此事,宣帝就下詔調張敞為京兆尹。
張敞到任後,了解到境內社會秩序混亂,盜賊甚多,商販和居民深受其苦,通過私行察訪,向長安一些老年人詢問,終於查出盜首原來是幾個家境很富足,外出時還有童奴相隨的人。街坊鄰居們誰也想不到他們竟是盜首,平時還以忠厚長者相待。張敞察知後,不動聲色,派人分頭將幾個盜首召至府中,列舉了他們所犯各案,要求他們將諸竊賊全部拿交,借以贖罪。
幾個盜首說:“今天我們蒙召來此,必為同夥竊賊所疑,如能允許我們權補吏職,方可如約。”張敞當即允諾,給他們全部安排了官職,然後讓他們迴去。盜首迴家後,設宴歡慶,遍邀同夥入飲。那些竊賊不知是計,一齊趕去赴宴祝賀,一個個喝得酩酊大醉。盜首按照在張敞府擬定好的計謀,乘機將每個盜賊後背都塗上紅色,好讓守候在門外的捕役辨認。盜賊們飲罷辭出,即被捕役一一捉拿,這一下就捕捉數百名盜賊。從此,長安市內社會秩序一新,偷盜事件極少。
張敞,執法雖嚴,但知道適可而止,剛柔兼濟,同河南太守、酷吏嚴延年有交情,對他的濫用刑法,動輒殺人很不滿意,曾寫信勸告說:“六國時韓氏之默,捕捉兔子還要仰視人主之意,而後獲之,願次卿(延年字)少緩誅罰,思行此術。”可是,嚴延年酷虐成性、專尚刑威,對張敞的告誡根本聽不進去。
張敞,政績卓著,得到宣帝嘉獎,他為京兆尹,朝廷每有大議,他總要博引古今,拿出合於實際的實施辦法,朝中公卿莫不佩服。可是,朝廷上對張敞也有不同議論,他不拘小節,不擺官架子,往往穿上便衣,搖著扇子,在長安街上自由自在地溜達;有時早晨起來沒有事,還提筆為他的夫人畫畫眉毛。
不料,這些事竟被那些皇親國戚據為話柄,在宣帝麵前告發他行為輕浮,有失大臣的體統,宣帝親自詢問他有無這些事,他迴答說:“閨房裏邊,夫婦之間,比畫眉毛更風流的事兒還多著呢!難道光畫畫眉毛就算了嗎?”宣帝聽後笑了笑,沒有辦他的罪,但總覺得他缺乏威儀,不應上列公卿,所以他任京兆尹八、九年,始終也沒有再得到提升。
光祿勳楊惲,受讒被誅後,在朝親友統統受到株連而被罷免,張敞為楊惲好友,自然也在彈劾之列。宣帝惜其才能,所以扣留了所奏事,不想罷免他。
這時,張敞派他屬下的賊捕掾絮舜去查一個案件,絮舜以為張敞即將被免職了,不肯再為他效力,竟私自迴到家中呆著。有人批評絮舜不該如此,絮舜不以為然地說;“我為此公盡力夠多了,他不過是個五日京兆,還想辦什麽案子?”
張敞聽到這些話,怒從中起,立即將絮舜抓捕入獄,定了他的死罪。臨刑前,張敞派主簿拿著他的命令對絮舜說:“五日京兆怎麽樣?冬日已盡,還想再活下去嗎?”說完,即令斬首。沒過幾天,宣帝派出使者巡行天下,舉冤獄,絮舜的家人用車拉著絮舜的屍體,向使者鳴冤,使者即奏張敞濫殺無辜。
宣帝問明原委,認為這算不了什麽大事,想叫張敞設法逃脫,先宣布了以前關於他同楊惲有株連,不宜再居其位的奏狀,將他削職為民。受到這樣的處分,張敞也明白了宣帝的用意,便繳還印綬,匆匆亡命而去。
張敞離職後幾個月,京師的社會秩序又亂起來,遠不如前。這時冀州也出現了大賊,宣帝思念張敞治賊有方,就派使者到他家中召他。張敞的家人見使者到,以為是為他以前殺無辜的事來抓他,都嚇得哭了起來。可是張敞卻鎮靜自若,笑著對家人說:“我已亡命為民,郡吏就可以捕我。朝廷使者來,必是天子又要起用我了。”說著就整理行裝,隨使者入朝,宣帝召見了張敞,任命他為冀州刺史。
張敞到任後,境內的廣川王宮接連發生盜竊案,可是總破不了。張敞派密探偵察盜賊居止之所,並殺掉了賊首。他根據偵察所得的情況了解到,廣川王的內弟及同族宗室劉調等人都與盜賊有關係,王宮成了盜賊的庇護所。於是,親自帶領冀州的官吏,出動數百輛車,包圍了廣川王宮,並直接指揮,將劉調等人從宮中搜出,當即統統斬首,懸首級於王宮門外。張敞任冀州一年多,冀州的盜賊使滅跡了。
後來,宣帝又命張敞為太原太守,實際任職僅一年,便使太原郡秩序井然。
宣帝死後,元帝初即位時,待詔鄭朋向元帝舉薦說,張敞乃先帝名臣,宜傅輔皇太子。元帝征求前將軍蕭望之的意見,蕭望之認為張敞是治煩亂的能吏,可是“材輕非師傅之器”,元帝就派使都去召張敞,想任命他為左馮翊,然而恰在此時,張敞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