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關內道出了問題。


    不僅糧食收不上來,朝廷還要額外拿出糧食來賑濟災民。


    這一進一出,對於大唐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現在大唐在各地儲存的糧食,對於應對這一次關內水災,初步估算的話,倒也是夠用。


    但是如此一來,大唐可就沒有存糧了啊。


    如果再有什麽事,大唐可就拿不出糧食來了。


    到時候,又當如何?


    這個問題,又該怎麽解決?


    長孫無忌說的這些話,其實都沒什麽用。


    在場的這些人,心裏都清楚的很。


    李二心裏也清楚。


    他需要的,不是這些。


    而是如何應對,才能讓大唐的損失,減少到最少。


    才能讓大唐不至於出現大的動亂。


    長孫無忌看著麵無表情的李二,最後深吸了一口氣。


    對李二說道:“陛下,關內道,不容有失去。


    否則大唐必將陷入動亂。


    為今之計,隻有想辦法把水患,降到最低。


    依臣之見,需將西瀆之水東引。


    入河東道。


    如此,方可保住關內道。”


    長孫無忌這麽一說,其他人也都是反應了過來。


    這倒是一個辦法。


    而且從減少損失上來說,還是一個好辦法。


    如果把西瀆之水引入河東道,確實可以保住關內道。


    和關內道相比,河東道的重要性,就要輕一些。


    李二聽了長孫無忌的話,沉思良久。


    這是一個辦法。


    但是對於李二來說,這樣的辦法,損失也不小。


    而且這讓河東道的百姓如何想?


    “長孫無忌,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長孫無忌搖搖頭:“陛下,這也已經是最後的辦法了。


    無論如何,關內道的糧食,斷然不能有問題。


    否則殃及的,可就不僅僅是一個河東道了。”


    現在的大唐,需要糧食的地方太多了。


    糧食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出問題的。


    為了滅掉栗特和靺鞨,程知節和尉遲恭兩人,已經兵出河北道。


    而大唐水師的那些大船,也都開始建造。


    這兩件大事,可都需要大量的糧食。


    如果關內道的糧食出了問題,那數萬大軍如何作戰?


    從大局來說,長孫無忌的這個辦法,已經是最好的應對之策了。


    李二擰著眉頭。


    臉色異常難看。


    這對他來說,是一個艱難的抉擇。


    他是大唐皇帝,不管是關內道還是河東道,這些地方的百姓,都是大唐的子民。


    為了保住關內道而引禍到河東道,他李二會不會被河東道的百姓戳脊梁骨?


    但是現在事情緊急,根本就不允許他多做遲疑。


    李二深吸了一口氣,然後立刻就做出來取舍。


    “長孫無忌,你立刻擬旨,讓河東道百姓用最快的速度避水。


    等水災結束,朝廷會給他們分發糧食。


    高士廉,你親自去辦這件事!”


    “臣遵旨。”


    大唐河東道,就是今日之山西。


    東麵和西麵都是黃河。


    河東道西接關內道,南接河南道,東接河北道。


    這三個道,在大唐都是產量重地。


    相比於河東道來說,要重要的多。


    而且河東道大氣候幹旱,到處都是黃土,能夠大量吸收水災。


    把水災引至這裏,能夠最大程度的減少大唐的損失。


    現在的河東道,已經成了泄洪的最好選擇。


    辦法已經有了。


    但是這個辦法對於河東道的百姓來說,完全就是一個晴天霹靂。


    李二做出這樣的決定,也是無奈之舉。


    他現在唯一能夠盡量彌補的,就是讓河東道的百姓,盡快離開。


    離開的越早,活命的機會就越大。


    否則的話,不止是家沒了,連命都要沒了。


    水患之災,堪比十萬大軍啊。


    長孫無忌擬好聖旨之後,李二立刻讓人用印。


    高士廉帶著李二的聖旨,帶著一隊兵馬急出長安。


    趕往了河東道。


    而長安城的皇宮之內,並沒有就此安靜下來。


    為了應對這次水患,李二還需要做很多事。


    李二的旨意,一道接著一道發了出去。


    整個關內道的士卒,不著甲胄,隻著輕衣。


    隨時準備出發。


    西瀆之水上麵的大唐船隻,全部靠岸避嫌。


    除此之外,渭水上的船隻,也都靠岸。


    兩水隻留必要的船隻以做應急之用。


    關內道大雨。


    渭水水位,也上漲的厲害。


    這些都需要防範。


    神州曆朝,水災不斷。


    每有大水至,朝廷需上下一心,軍民齊上陣,方能存活。


    水災將至,整個關內道的百姓和大軍都感覺到了巨大的危機。


    李二的旨意一下達,關內道的十萬大軍,就迫不及待的開始準備。


    在拂曉十分,大軍就已經全部開拔,趕往河東道。


    他們的職責,就是護衛百姓。


    關內道緊鄰河東道。


    所以關內道的大軍之中,有不少都是河東道人。


    現在自己的老家要被水淹,這種悲憤的心情,可想而知。


    但是這是陛下的旨意,他們隻能執行。


    甚至他們都能想象的到,河東道的百姓,將會是如何的群情激憤。


    他們的猜想沒錯。


    李二的旨意,很快就到了河東道。


    當高士廉把李二的旨意念出去之後,整個河東道的百姓都傻眼了。


    反應過來之後有不少人都開始大罵朝廷。


    不過罵歸罵,這是朝廷的旨意,他們隻有接受。


    罵也沒用。


    現在朝廷的旨意已經下了,大水就要來了。


    如果他們不離開,那命就要保不住了。


    他們現在能做到,就是聽從朝廷大軍的安排,跟著大軍離開這裏。


    高士廉臉色陰沉。


    黑如潑墨。


    他跟著李二多年,東征西討。


    為李二出謀劃策、籌措糧草。


    縱然千難萬險,他高士廉眉頭都不皺一下。


    但是這一次,麵對百姓都咒罵,高士廉一句話都不說。


    實在是羞愧。


    百姓罵的並沒有錯。


    不管是關內道還是河東道,都是大唐的百姓,為何就要把大水引到他們這裏?


    這河東道百姓的命,都不是命了嗎?


    立政殿裏。


    李二和長孫無忌他們還在謀劃著。


    想辦法如何泄洪。


    但是即使如此,關內道也不就是安全的。


    洪水瞬息萬變。


    不是說皇帝下一道旨意,就會改道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支教十年,你告訴我這是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開車去上幼兒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開車去上幼兒園並收藏支教十年,你告訴我這是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