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石弓,曆來是尋常武人望塵莫及的。
北宋官修的《武經總要》裏麵給弓箭手劃級,說能挽一石弓的是普通人,能挽兩石弓的是牛人,能挽三石弓的就是變態牛人了。但實際上北宋後期,宋神宗頒旨閱兵,以弓力分士兵為三等,挽弓七鬥為下等,挽弓八鬥為中等,挽弓九鬥就是上等。北宋所謂九鬥弓力,最多隻有九十四斤,連一石都不到。
除卻沒邊的野史不論,翻遍比較靠譜的二十一史,可以發現膂力排第一的是天生神力的嶽飛,開弓三百斤!宋朝的三百斤,等於這會兒的三百五十斤,比三石還要強。所以嶽飛是牛人中的牛人——超人!
到了本朝立國,上呈蒙元遺風,民風彪悍、精擅騎射,所以對射箭高手的標準有所提高,弓力在一百二十斤左右是高手,超過一百二十斤,堪稱‘虎力’,也就是說,能開一石以上弓的,就是神射手了。開兩石的便是高手高高手了,至於開三石的,隻是傳說中的存在。
所以王賢一開始不相信有人能開三石弓,當看到張輔的神乎其技後,才會驚呆了。接著卻聽說世上還有五個人能開三石弓,驚得他下巴都掉地上了……
“那麽都是誰呢?”王賢追問道。
“這三個人的身份各個隱秘,但和你我淵源不小。”
“和下官還能扯上關係?”
“我姑且說之,你姑妄聽之……”張輔低聲說道:“一個是正在尋找張邋遢的禮部右侍郎胡濙。”
“啊?”王賢沒想到第一個人就差點把他的下巴嚇掉了:“胡,胡侍郎?”他眼前一下浮現出那位麵容清矍、身材瘦削的胡大人,實在想不到,竟然還是武林高手高高手!
“胡侍郎是武當的嫡傳弟子,盡得武當絕學真傳,加之他驚采絕豔、天分超人,三十六歲便成為當世太極第一高手。不然你以為,皇上為何會派他尋找張真人?孫碧雲孫真人,為何會讓自己的孫子孫女跟在他身邊?”張輔淡淡道:“隻不過胡侍郎現在是朝臣了,與孫真人之間要避嫌,是以天下知道的人才不多。”
“就算胡侍郎是太極高手,他能開三石強弓?”王賢還是難以置信道。
“太極拳深通陰陽之道,胡侍郎這樣的決定高手,可以將全部的力氣蓄於一點,然後以萬鈞之勢迸發,開三石強弓自然不在話下。”張輔看他一眼道:“難道本公就像能開三石弓的人麽?”
“您是人的名、樹的影,就算開五石弓也沒人奇怪。”王賢這計馬屁高明得緊,就連謹慎如英國公,也不慎著了他的道。
張輔啐一口,笑罵道:“我的名聲是帶兵打仗得來的,跟個人的武力有何關係?本公和胡侍郎之所以能做到這點,是因為我們都把內家拳練到了少人能及的地步,別人用的是筋肉發力,我們卻用丹田氣海,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原來如此,可惜下官沒那造化。”王賢真心羨慕道。
“其實也沒什麽用了,”張輔卻淡淡道:“該打的仗都打完了,你這輩人是享太平的一代,武功還有什麽用?不如多讀兩本書……”
“什麽也不如自己的本事可靠,”王賢苦笑道:“不過現在說啥都晚了,公爺,您說的第二位是?”
“你自然知道,胡濙還有個秘密任務是什麽。”張輔輕聲道。
“知道,下官當時在青浦縣當典史,還被卷進去過。”王賢點頭道:“也不知道鄭宅鎮的人,現在可安好?”
“鄭家的人現在在南洋,”張輔神色平靜的爆料道:“本公曾在安南見到過他們的人,這樣團結有序的家族,自然在哪裏都能生存。”
“那就好,那就好。”王賢聞言鬆了口氣,心說小白菜聽到這消息,肯定能高興不少。
“怎麽,你對鄭家還有好感?”張輔眯起眼道。
“是有好感,”王賢無所畏懼道:“畢竟他們在那種情況下,還能保持對主子的忠誠,僅此一點便足以贏得下官的尊敬。”
“嗯。”張輔點點頭,迴到正題道:“皇上之所以派胡濙但此重任,是因為那人身邊高手如雲,其中最厲害的一個叫……無名,一身功夫出神入化,也能開得三石弓。”
“無名?”王賢道:“這種高手怎麽會無名呢?”
“不錯,”張輔今天是爆料大贈送了,語不驚人死不休道:“說起來,無名、我和漢王,都是一種功法,名喚龍象功!”
“龍象功?那不是開平王的絕學嗎?”王賢不禁瞪大眼,他這一世沒少聽評書話本,知道那龍象功乃是開平王常遇春的絕學,正是憑著這功法,常遇春每每戰必爭先,所向披靡,這才從萬軍之中脫穎而出,成為大明朝排名第一的大將!與徐元帥交相輝映,並稱帝國雙璧!
“不錯,那的確是開平王的絕學,我和漢王拜在開平王家三公子的門下,得授這門功法。”張輔道:“因為漢王習武的資質比我好,所以功夫也在我之上。”
“那無名呢,這門功法是哪裏學來的?”王賢說著想到一種可能道:“還是說他就是開平王家三公子?”
“不錯,那無名便是傳我和漢王武功的開平王三子常森!”張輔點頭道:“開平王英年早逝,傳位長子鄭國公常茂,後常茂病卒無子,爵位由其二弟襲承,其三子常森則因武功高強、又是將門之後,為侍衛親軍指揮使,負責建文君的安全。建文末,今上入京,建文君倉皇出逃,常森便是扈從其離京的若幹名文武之一。”又頓一下道:“正因為深知常森的厲害,皇上才動用了胡瀠這張牌。”
“那還有一位呢?”王賢心說失敬失敬,不過自己和老胡關係不錯,也沒啥好擔心的,便又問道。
“還有一位,則可以算作你的師兄了。”張輔道:“都說你家師傅姚少師是千古第一奇僧,其實幾十年前,還有一位僧人,比起你師傅來不遑多讓。”
“公爺說得可是彭和尚?”
“不錯,正是彭瑩玉彭和尚。”張輔有些悠然神往道:“他白蓮教的彭祖師、是南派紅巾軍的創始人,也是威震天南的江南第一高手。我太祖皇帝打天下的班底,倒有大半受過他的教化,不過也正因為他的聲威太大、威望太高,不僅元朝人視他為眼中釘,紅巾軍內部也有人視他為肉中刺,最終在外賊內敵的裏應外和下,他落入了敵人的圈套……當時他接到自己的徒弟歐普祥的口信,說自己正在圍困袁州城,攻城不下,請他率部前來支援。彭和尚不疑有他,便率部將況普天、閔總管等前往匯合,誰知行軍路上便撞上了蒙元大軍,被圍困在瑞州城。江西右丞火你赤親自督大軍圍攻瑞州。彭和尚率眾奮力禦守,終寡不敵眾,城陷屠城,人無老幼俱無活口……”
王賢聽得倒吸一口冷氣,想不到彭和尚這樣的英雄人物,居然隕落的這樣悲壯。不禁追問道:“那彭和尚逃出來了麽?他既然是天下第一高手……”
“以他的身手,想要逃生自然沒問題。”張輔淡淡道:“但那就不是義薄雲天的彭和尚了,守城時他既然已經允諾部下同生共死,自然不肯獨活,因此拒絕了徒弟們數次護送他突圍的提議,最終在手刃數十名元軍後力竭身亡。”
“彭和尚果然是英雄了得,”王賢迴過神,問道:“可跟我有什麽關係。”
“彭和尚是你家姚少師的師傅。”張輔道。
“我家老和尚的師傅,不是道士席應真麽?”王賢大奇道。
“那你師傅為什麽是和尚?”張輔哈哈大笑道:“除了彭和尚那樣的奇僧,天下還有誰能教出你師傅這樣的奇僧來?”
“那倒是。”王賢深以為然的點點頭道。
“當時彭和尚的門徒遍天下,很多人把彭和尚的死歸咎於陳友諒,因而憤然提兵歸順吳王,使我大吳軍隊力量陡增。這些人在與陳友諒決戰過程中,都是出了死力的。”張輔道:“不過並不包括當時並不起眼的姚少師,他不認為這件事是陳友諒所為,但也清楚吳王是驅逐韃虜的天命之主,知道自己無法與吳王為敵,這才拜在席應真門下,學習兵法謀略……”
王賢聽得目瞪口呆,這才明白老和尚當年為啥抽了風似的非要造反,原來是有這段殺師之仇啊!
“你說這第三位高手,莫非是老和尚的徒弟?”
“不是,姚少師的武功走陰柔路子,幾個徒弟雖然厲害,卻不是開硬弓的料。”張輔道:“那人是小明王韓林兒之子,韓林兒是彭英玉的徒弟,那人自然是你的師兄了。”
“韓林兒之子……”王賢嘴角抽動一下,好麽,小明王都出來了。“他叫什麽?”
“不知道。”張輔搖頭道:“我隻知道當時小明王溺水後,南北紅巾軍各自救走了他一個兒子,在南方紅巾軍的那個姓韓,在北方的那個則姓了林……”
“韓,林……”王賢腦海中猛然浮現出兩個身影!
北宋官修的《武經總要》裏麵給弓箭手劃級,說能挽一石弓的是普通人,能挽兩石弓的是牛人,能挽三石弓的就是變態牛人了。但實際上北宋後期,宋神宗頒旨閱兵,以弓力分士兵為三等,挽弓七鬥為下等,挽弓八鬥為中等,挽弓九鬥就是上等。北宋所謂九鬥弓力,最多隻有九十四斤,連一石都不到。
除卻沒邊的野史不論,翻遍比較靠譜的二十一史,可以發現膂力排第一的是天生神力的嶽飛,開弓三百斤!宋朝的三百斤,等於這會兒的三百五十斤,比三石還要強。所以嶽飛是牛人中的牛人——超人!
到了本朝立國,上呈蒙元遺風,民風彪悍、精擅騎射,所以對射箭高手的標準有所提高,弓力在一百二十斤左右是高手,超過一百二十斤,堪稱‘虎力’,也就是說,能開一石以上弓的,就是神射手了。開兩石的便是高手高高手了,至於開三石的,隻是傳說中的存在。
所以王賢一開始不相信有人能開三石弓,當看到張輔的神乎其技後,才會驚呆了。接著卻聽說世上還有五個人能開三石弓,驚得他下巴都掉地上了……
“那麽都是誰呢?”王賢追問道。
“這三個人的身份各個隱秘,但和你我淵源不小。”
“和下官還能扯上關係?”
“我姑且說之,你姑妄聽之……”張輔低聲說道:“一個是正在尋找張邋遢的禮部右侍郎胡濙。”
“啊?”王賢沒想到第一個人就差點把他的下巴嚇掉了:“胡,胡侍郎?”他眼前一下浮現出那位麵容清矍、身材瘦削的胡大人,實在想不到,竟然還是武林高手高高手!
“胡侍郎是武當的嫡傳弟子,盡得武當絕學真傳,加之他驚采絕豔、天分超人,三十六歲便成為當世太極第一高手。不然你以為,皇上為何會派他尋找張真人?孫碧雲孫真人,為何會讓自己的孫子孫女跟在他身邊?”張輔淡淡道:“隻不過胡侍郎現在是朝臣了,與孫真人之間要避嫌,是以天下知道的人才不多。”
“就算胡侍郎是太極高手,他能開三石強弓?”王賢還是難以置信道。
“太極拳深通陰陽之道,胡侍郎這樣的決定高手,可以將全部的力氣蓄於一點,然後以萬鈞之勢迸發,開三石強弓自然不在話下。”張輔看他一眼道:“難道本公就像能開三石弓的人麽?”
“您是人的名、樹的影,就算開五石弓也沒人奇怪。”王賢這計馬屁高明得緊,就連謹慎如英國公,也不慎著了他的道。
張輔啐一口,笑罵道:“我的名聲是帶兵打仗得來的,跟個人的武力有何關係?本公和胡侍郎之所以能做到這點,是因為我們都把內家拳練到了少人能及的地步,別人用的是筋肉發力,我們卻用丹田氣海,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原來如此,可惜下官沒那造化。”王賢真心羨慕道。
“其實也沒什麽用了,”張輔卻淡淡道:“該打的仗都打完了,你這輩人是享太平的一代,武功還有什麽用?不如多讀兩本書……”
“什麽也不如自己的本事可靠,”王賢苦笑道:“不過現在說啥都晚了,公爺,您說的第二位是?”
“你自然知道,胡濙還有個秘密任務是什麽。”張輔輕聲道。
“知道,下官當時在青浦縣當典史,還被卷進去過。”王賢點頭道:“也不知道鄭宅鎮的人,現在可安好?”
“鄭家的人現在在南洋,”張輔神色平靜的爆料道:“本公曾在安南見到過他們的人,這樣團結有序的家族,自然在哪裏都能生存。”
“那就好,那就好。”王賢聞言鬆了口氣,心說小白菜聽到這消息,肯定能高興不少。
“怎麽,你對鄭家還有好感?”張輔眯起眼道。
“是有好感,”王賢無所畏懼道:“畢竟他們在那種情況下,還能保持對主子的忠誠,僅此一點便足以贏得下官的尊敬。”
“嗯。”張輔點點頭,迴到正題道:“皇上之所以派胡濙但此重任,是因為那人身邊高手如雲,其中最厲害的一個叫……無名,一身功夫出神入化,也能開得三石弓。”
“無名?”王賢道:“這種高手怎麽會無名呢?”
“不錯,”張輔今天是爆料大贈送了,語不驚人死不休道:“說起來,無名、我和漢王,都是一種功法,名喚龍象功!”
“龍象功?那不是開平王的絕學嗎?”王賢不禁瞪大眼,他這一世沒少聽評書話本,知道那龍象功乃是開平王常遇春的絕學,正是憑著這功法,常遇春每每戰必爭先,所向披靡,這才從萬軍之中脫穎而出,成為大明朝排名第一的大將!與徐元帥交相輝映,並稱帝國雙璧!
“不錯,那的確是開平王的絕學,我和漢王拜在開平王家三公子的門下,得授這門功法。”張輔道:“因為漢王習武的資質比我好,所以功夫也在我之上。”
“那無名呢,這門功法是哪裏學來的?”王賢說著想到一種可能道:“還是說他就是開平王家三公子?”
“不錯,那無名便是傳我和漢王武功的開平王三子常森!”張輔點頭道:“開平王英年早逝,傳位長子鄭國公常茂,後常茂病卒無子,爵位由其二弟襲承,其三子常森則因武功高強、又是將門之後,為侍衛親軍指揮使,負責建文君的安全。建文末,今上入京,建文君倉皇出逃,常森便是扈從其離京的若幹名文武之一。”又頓一下道:“正因為深知常森的厲害,皇上才動用了胡瀠這張牌。”
“那還有一位呢?”王賢心說失敬失敬,不過自己和老胡關係不錯,也沒啥好擔心的,便又問道。
“還有一位,則可以算作你的師兄了。”張輔道:“都說你家師傅姚少師是千古第一奇僧,其實幾十年前,還有一位僧人,比起你師傅來不遑多讓。”
“公爺說得可是彭和尚?”
“不錯,正是彭瑩玉彭和尚。”張輔有些悠然神往道:“他白蓮教的彭祖師、是南派紅巾軍的創始人,也是威震天南的江南第一高手。我太祖皇帝打天下的班底,倒有大半受過他的教化,不過也正因為他的聲威太大、威望太高,不僅元朝人視他為眼中釘,紅巾軍內部也有人視他為肉中刺,最終在外賊內敵的裏應外和下,他落入了敵人的圈套……當時他接到自己的徒弟歐普祥的口信,說自己正在圍困袁州城,攻城不下,請他率部前來支援。彭和尚不疑有他,便率部將況普天、閔總管等前往匯合,誰知行軍路上便撞上了蒙元大軍,被圍困在瑞州城。江西右丞火你赤親自督大軍圍攻瑞州。彭和尚率眾奮力禦守,終寡不敵眾,城陷屠城,人無老幼俱無活口……”
王賢聽得倒吸一口冷氣,想不到彭和尚這樣的英雄人物,居然隕落的這樣悲壯。不禁追問道:“那彭和尚逃出來了麽?他既然是天下第一高手……”
“以他的身手,想要逃生自然沒問題。”張輔淡淡道:“但那就不是義薄雲天的彭和尚了,守城時他既然已經允諾部下同生共死,自然不肯獨活,因此拒絕了徒弟們數次護送他突圍的提議,最終在手刃數十名元軍後力竭身亡。”
“彭和尚果然是英雄了得,”王賢迴過神,問道:“可跟我有什麽關係。”
“彭和尚是你家姚少師的師傅。”張輔道。
“我家老和尚的師傅,不是道士席應真麽?”王賢大奇道。
“那你師傅為什麽是和尚?”張輔哈哈大笑道:“除了彭和尚那樣的奇僧,天下還有誰能教出你師傅這樣的奇僧來?”
“那倒是。”王賢深以為然的點點頭道。
“當時彭和尚的門徒遍天下,很多人把彭和尚的死歸咎於陳友諒,因而憤然提兵歸順吳王,使我大吳軍隊力量陡增。這些人在與陳友諒決戰過程中,都是出了死力的。”張輔道:“不過並不包括當時並不起眼的姚少師,他不認為這件事是陳友諒所為,但也清楚吳王是驅逐韃虜的天命之主,知道自己無法與吳王為敵,這才拜在席應真門下,學習兵法謀略……”
王賢聽得目瞪口呆,這才明白老和尚當年為啥抽了風似的非要造反,原來是有這段殺師之仇啊!
“你說這第三位高手,莫非是老和尚的徒弟?”
“不是,姚少師的武功走陰柔路子,幾個徒弟雖然厲害,卻不是開硬弓的料。”張輔道:“那人是小明王韓林兒之子,韓林兒是彭英玉的徒弟,那人自然是你的師兄了。”
“韓林兒之子……”王賢嘴角抽動一下,好麽,小明王都出來了。“他叫什麽?”
“不知道。”張輔搖頭道:“我隻知道當時小明王溺水後,南北紅巾軍各自救走了他一個兒子,在南方紅巾軍的那個姓韓,在北方的那個則姓了林……”
“韓,林……”王賢腦海中猛然浮現出兩個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