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雨舟等人各就各位,出了城就分散開,並快速朝著預訂地點集結,穆哈追得暈頭轉向,還被帶進山裏繞圈圈,真的有點為難他。
最終,眾人安全到達預定地點,梁雨舟點了人數,發現僅剩兩千人不到,減員很是嚴重,這些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兵,可把梁雨舟心疼死了。
為了快速拜托趙九淵的追擊,梁雨舟不得不含淚將帶不走的各式輜重物資全部沉入大河,剩下的人輕裝簡從,迴許昌進行調整。
卻說另一邊,莫驚春率領部隊一路疾馳。
按照事先的戰略決策,需要他主動出擊,度過黃河之後就直奔雲中而去!從外線往內線打。
他的部隊往雲中方向作戰,沿路趁機攻取各縣城,燒掉敵軍輜重;戴倫父子則圍繞太原周圍進行作戰,圍點打援,盡量殺傷敵人!吸引更多的士兵增援太原,策應莫驚春的燒糧作戰。
多日奔襲無果,莫驚春示意部隊先停下來,打開地圖,配合指南針很快就確定好了自己現在的位置,他的眉目逐漸皺了起來,不禁擔憂道:
“戴將軍他們怎麽一點消息都沒有啊!不正常,很不正常!”
部下猜測道:“可能是雙方正在纏戰,脫不開身,太原周圍全都是精銳中的精銳,他們可不好受!”
莫驚春突然麵露狠色,“這種情況之下我們若是再繼續下去的話,很可能會大敗而歸!這是地圖,各位請看,按之前王爺的部署,此刻我們應該要分兵一部調轉馬頭,奔定襄而去,沿路大造聲勢,把戰火引向敵人的北部,這一部輕騎偏師將會吸引大部分軍士增援定襄,我們的主力則可以殺雲中一個措手不及。”
不得不說,梁雨舟的戰略計策很大膽,又很抓心,聽得人心砰砰跳。
有人繼續補充說道:“按計劃,待雲中之戰取得決定性勝利後,我們再適時將主力西移,以補償定襄偏師的損失。這戰略沒毛病啊!”
此時一位偏將站了出來,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莫將軍,我承認王爺的計策確實新奇,但是將軍想過沒有,若是我們主力軍隊奔赴雲中的時候,敵軍精銳部隊沒有被偏師吸引過來增援怎麽辦?那樣的話,我們的主力必定兇多吉少;況且大軍出征,每天要供應的糧草足足幾萬斤,這就需要大量的後勤部隊趕赴,會對他們造成很大的壓力。”
“將軍,還有一種比較壞的結果,就算我們這一招聲東擊西成功了,打雲中我們若是沒有速勝,其他路的敵人猛地反撲過來,我們又該當如何?”
莫驚春眼看時機差不多了,趁機提出:“如今強敵在前,若按照先前之計策行事,恐有後院失火之危,勝算能有幾何?”。
“對!兵無常勢,用兵確實得靈活一些。”
莫驚春拔出寶劍,指著地圖,霸道地表示:“我始終認為,我們沒必要完全按照之前的部署,如今我們最好的策略應該是別處牽製消耗敵人。待到敵人產生疲倦的感覺,待到戴將軍他們有了消息之後,我們再依據之前的戰略奔襲雲中。各位以為如何?”
經過大家的舉手投票,大家決定少數服從多數,先不用出征之前定下的意見。
莫驚春目不轉睛地盯著地圖看,他始終覺得,這壯美的山西地區,就是一個理想的戰場!
自古以來盛產糧食,對周圍的地區都有居高臨下的優勢,同時,有一部分地勢平坦,非常有利於騎兵兵團機動作戰,本地人又多是民風彪悍的少數民族,他們熟悉地理地形甚至風土人情,因此,自己這一戰的意義絕對非凡。
“第一戰,我們就定在平陽吧!”莫驚春一席話直接炸開了鍋!
“為什麽是平陽!平陽守軍裝備最好,戰鬥力也幾乎算是最強的,聽說是趙九淵的親叔叔鎮守,他可不是好惹的,這塊骨頭我們能吃下嗎?”
“放心,能吃下!”
沒有解釋,也沒有其他的說明,莫驚春向來如此!
沒有對瞬息萬變的戰場有深入洞察的人難以有這樣的判斷,莫驚春的奇謀發揮了最好的作用。
黃昏時分,莫驚春趁著天色漸暗,指揮自己的部隊悄悄摸到平陽,當他的士兵們出現在平陽城下的時候,守軍一個個的都懵掉了,半天沒有迴過神來。
己方將領也很懵逼,怎麽那麽快,就把平陽拿下了,想象中的惡戰並沒有出現!
莫驚春指揮軍士快速占領城牆,把城中的輜重集中起來。
高興還沒有持續三秒,壞消息就傳來了:
敵軍分三路而來,不足一日便可趕到平陽!
莫驚春本來正在開心地尋找戰利品,聽到這個消息後也感歎道:“這群畜牲聞著味兒就來了,速度好快啊!”
莫驚春從一堆武器中抽出了一柄斷刃,指著城牆,又收迴,又指出,終於下定了決心:
“吩咐各軍將領,將胡兵們盡數處死,一個都不要放過!”
隨軍長史劉德彪跳了出來,勸諫道:“將軍,我大梁立國兩百餘年,依軍律,不得殺降卒!將軍這番作為,不正是在告訴天下,斷不能投降我大梁嗎?如此,又有多少士兵誓死不降,這對於我們來說有點難以承受!天下人會說您不夠仁義。”
莫驚春漫不經心地走到他身邊,謔笑道:“劉德彪!我且問你,什麽是仁義啊?領兵征戰,北伐抗敵的重任在我身上,我士兵們把命都交給了我,我就要保證臨陣一定勝,不讓他們枉死,這就是最大的仁義,至於那些降兵,今日放了,明日他們拿起武器又要屠我百姓,殺我邊兵!我送他們去見他們的長生天,這就是最大的仁義!”
說罷甩手而去,“擂鼓聚將!我告訴你們,本將軍這兒可沒錢養那些坐而論道,妄談虛無,談清高的人!”
長史羞愧,退下了。
聚將台上,莫驚春隻用了兩分鍾,就直截了當地下達了軍令:“所有胡兵,格殺勿論;留下兩千人,換上胡服,守城,其餘的人全部集合,跟我一起,撤出城外!”
“將軍,那他們……”
“就這樣執行吧!”莫驚春鼓著眼,厲聲喝道。
“是!”
最終,眾人安全到達預定地點,梁雨舟點了人數,發現僅剩兩千人不到,減員很是嚴重,這些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兵,可把梁雨舟心疼死了。
為了快速拜托趙九淵的追擊,梁雨舟不得不含淚將帶不走的各式輜重物資全部沉入大河,剩下的人輕裝簡從,迴許昌進行調整。
卻說另一邊,莫驚春率領部隊一路疾馳。
按照事先的戰略決策,需要他主動出擊,度過黃河之後就直奔雲中而去!從外線往內線打。
他的部隊往雲中方向作戰,沿路趁機攻取各縣城,燒掉敵軍輜重;戴倫父子則圍繞太原周圍進行作戰,圍點打援,盡量殺傷敵人!吸引更多的士兵增援太原,策應莫驚春的燒糧作戰。
多日奔襲無果,莫驚春示意部隊先停下來,打開地圖,配合指南針很快就確定好了自己現在的位置,他的眉目逐漸皺了起來,不禁擔憂道:
“戴將軍他們怎麽一點消息都沒有啊!不正常,很不正常!”
部下猜測道:“可能是雙方正在纏戰,脫不開身,太原周圍全都是精銳中的精銳,他們可不好受!”
莫驚春突然麵露狠色,“這種情況之下我們若是再繼續下去的話,很可能會大敗而歸!這是地圖,各位請看,按之前王爺的部署,此刻我們應該要分兵一部調轉馬頭,奔定襄而去,沿路大造聲勢,把戰火引向敵人的北部,這一部輕騎偏師將會吸引大部分軍士增援定襄,我們的主力則可以殺雲中一個措手不及。”
不得不說,梁雨舟的戰略計策很大膽,又很抓心,聽得人心砰砰跳。
有人繼續補充說道:“按計劃,待雲中之戰取得決定性勝利後,我們再適時將主力西移,以補償定襄偏師的損失。這戰略沒毛病啊!”
此時一位偏將站了出來,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莫將軍,我承認王爺的計策確實新奇,但是將軍想過沒有,若是我們主力軍隊奔赴雲中的時候,敵軍精銳部隊沒有被偏師吸引過來增援怎麽辦?那樣的話,我們的主力必定兇多吉少;況且大軍出征,每天要供應的糧草足足幾萬斤,這就需要大量的後勤部隊趕赴,會對他們造成很大的壓力。”
“將軍,還有一種比較壞的結果,就算我們這一招聲東擊西成功了,打雲中我們若是沒有速勝,其他路的敵人猛地反撲過來,我們又該當如何?”
莫驚春眼看時機差不多了,趁機提出:“如今強敵在前,若按照先前之計策行事,恐有後院失火之危,勝算能有幾何?”。
“對!兵無常勢,用兵確實得靈活一些。”
莫驚春拔出寶劍,指著地圖,霸道地表示:“我始終認為,我們沒必要完全按照之前的部署,如今我們最好的策略應該是別處牽製消耗敵人。待到敵人產生疲倦的感覺,待到戴將軍他們有了消息之後,我們再依據之前的戰略奔襲雲中。各位以為如何?”
經過大家的舉手投票,大家決定少數服從多數,先不用出征之前定下的意見。
莫驚春目不轉睛地盯著地圖看,他始終覺得,這壯美的山西地區,就是一個理想的戰場!
自古以來盛產糧食,對周圍的地區都有居高臨下的優勢,同時,有一部分地勢平坦,非常有利於騎兵兵團機動作戰,本地人又多是民風彪悍的少數民族,他們熟悉地理地形甚至風土人情,因此,自己這一戰的意義絕對非凡。
“第一戰,我們就定在平陽吧!”莫驚春一席話直接炸開了鍋!
“為什麽是平陽!平陽守軍裝備最好,戰鬥力也幾乎算是最強的,聽說是趙九淵的親叔叔鎮守,他可不是好惹的,這塊骨頭我們能吃下嗎?”
“放心,能吃下!”
沒有解釋,也沒有其他的說明,莫驚春向來如此!
沒有對瞬息萬變的戰場有深入洞察的人難以有這樣的判斷,莫驚春的奇謀發揮了最好的作用。
黃昏時分,莫驚春趁著天色漸暗,指揮自己的部隊悄悄摸到平陽,當他的士兵們出現在平陽城下的時候,守軍一個個的都懵掉了,半天沒有迴過神來。
己方將領也很懵逼,怎麽那麽快,就把平陽拿下了,想象中的惡戰並沒有出現!
莫驚春指揮軍士快速占領城牆,把城中的輜重集中起來。
高興還沒有持續三秒,壞消息就傳來了:
敵軍分三路而來,不足一日便可趕到平陽!
莫驚春本來正在開心地尋找戰利品,聽到這個消息後也感歎道:“這群畜牲聞著味兒就來了,速度好快啊!”
莫驚春從一堆武器中抽出了一柄斷刃,指著城牆,又收迴,又指出,終於下定了決心:
“吩咐各軍將領,將胡兵們盡數處死,一個都不要放過!”
隨軍長史劉德彪跳了出來,勸諫道:“將軍,我大梁立國兩百餘年,依軍律,不得殺降卒!將軍這番作為,不正是在告訴天下,斷不能投降我大梁嗎?如此,又有多少士兵誓死不降,這對於我們來說有點難以承受!天下人會說您不夠仁義。”
莫驚春漫不經心地走到他身邊,謔笑道:“劉德彪!我且問你,什麽是仁義啊?領兵征戰,北伐抗敵的重任在我身上,我士兵們把命都交給了我,我就要保證臨陣一定勝,不讓他們枉死,這就是最大的仁義,至於那些降兵,今日放了,明日他們拿起武器又要屠我百姓,殺我邊兵!我送他們去見他們的長生天,這就是最大的仁義!”
說罷甩手而去,“擂鼓聚將!我告訴你們,本將軍這兒可沒錢養那些坐而論道,妄談虛無,談清高的人!”
長史羞愧,退下了。
聚將台上,莫驚春隻用了兩分鍾,就直截了當地下達了軍令:“所有胡兵,格殺勿論;留下兩千人,換上胡服,守城,其餘的人全部集合,跟我一起,撤出城外!”
“將軍,那他們……”
“就這樣執行吧!”莫驚春鼓著眼,厲聲喝道。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