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京師的安靜之中卻是湧動著暗流。真正安靜的是那些普通百姓,高門大戶們卻在做著各種各樣的準備。無數人鬼鬼祟祟的在街巷裏行動,這些人都是各家的信使。有的甚至根本就是一家之主在趕往另外一個地方。
這樣的暗流湧動實在是一點兒都不奇怪。百姓們沒有什麽大的能力,所以遇到大事也隻能是聽天由命而已。他們最大的能力便是在家中求神拜佛。這不是他們愚昧,而是他們隻想留給自己最後一絲希望而已!
但是高門大戶則不同,他們有著太多的選擇和能力。不說別的,京師城外明軍被人連燒了6個堡寨的事情百姓們不知道,這些人就是知道的!甚至有些人手中拿的根本就是交給內閣的軍報副本。甚至連整個江北的情況他們都了如指掌!
現在京師這裏囤積了將近三十萬的朝廷大軍,對陣的卻不過是劉昊嘉的十一萬人馬。看似朝廷占據優勢,實則是屬於守勢。白天被人燒了6個堡寨便是證明。
另外內閣還號令天下兵馬勤王,也有不少人響應。雖然說天下各處的精銳兵馬已經被抽調到京師了,但是各處依舊有不少兵力。但是這些兵力被堵在了河北等地不得寸進。
劉昊嘉安排堵截他們的兵力也不過是數萬人而已,而且這還是從守衛運河那裏收攏來的兵馬,還分出一部分支援京師。所以現在的勝負手就在京師一地!隻要在京師這裏朝廷打贏了,然後大軍的南下天津,劉昊嘉的兵馬就是無根的飄萍,可以一舉擒擊潰,甚至是招降。
但是偏偏在這最為難的時刻,京師裏麵的糧食儲備不足以支持長久對峙,需要速勝。可是偏偏從上到下都不敢主動進攻,隻是指望著烏龜陣來消耗對方。
反觀劉昊嘉一方占據著天津,有源源不絕的軍隊和物資運過來。他可以穩穩當當的將朝廷大軍拖死。可是他偏偏又揮軍猛攻不止,讓大家都有些糊塗了!所以在定國公府裏,十幾個老牌勳貴討論的就是這個問題。畢竟他們也是軍伍世家,一些眼光還是要有的!
而且他們就著這個問題已經討論了許久,也沒得出個結論來。每一個人都認為自己說得有道理,又是《孫子兵法》的,又是《紀效新書》的,包括各種兵書都被他們拎出來當做佐證,試圖來自己證明自己結論的正確。結果卻沒能說服任何一個人。
直到他們口幹舌燥才想起有兩個人始終沒說話,一個是徐希皋,一個是張維賢。這兩個人一個低頭看著手中的茶杯,一個抬頭望著頭頂的宮燈,都是一副神遊物外的樣子。
這時一個勳貴一口氣喝幹了杯中冷了的茶水說道:“我說兩位,你們一直沒說話,到底是怎麽個想法啊?”
他身旁的另一個勳貴接著說道:“是啊,徐兄應該是最了解劉逆的人了,那你怎麽看他的戰法?”
這時候徐希皋才把眼光從茶杯上挪開,扯出一個比哭也好不了多少的笑容說道:“我要是說了,恐怕你們也不信,所以幹脆就不多說了!”
一個勳貴一拍桌子說道:“那你好歹說出來啊,我們才知道對不對呀!”
其他人也跟著讚同,要徐希皋說說想法。徐希皋又低下頭擺弄著手裏的茶杯說道:“你們要我說,那我就說!說句實話,他的想法我也是剛剛想明白不久。他就是怕戰事遷延,會影響到民間,會傷了百姓的元氣!”
剛才的勳貴立刻說道:“那怎麽可能!他怎麽會在乎那些草芥一般的泥腿子!”
徐希皋抬起頭來環視眾人一番之後,又低下頭去緩緩說道:“自從我和劉兄弟認識之後,慢慢的就發現一件事,雖然他隱藏的很好!那就是他很看重那些普通百姓,覺得他們的重要性超過了整個朝廷。他還隱約有一種古怪的想法,他認為朝廷上的袞袞諸公沒什麽了不起的,真正了不起的是那些普通百姓才是!甚至我能隱隱感覺到他對普通百姓還有些畏懼!”
一個勳貴瞪大眼睛說道:“一群泥腿子而已,有什麽可重要的?有什麽可畏懼的?他是瘋了吧?”
徐希皋瞥了他一眼之後繼續說道:“以前我也是這麽想的。可是最近我一直在翻老祖宗留下來的手劄,再對比他偶爾的言論,這才想明白他的想法!”
說道這裏他突然笑了一下說道:“當年在座各位的先祖,包括我家的老祖宗,哪個不是泥腿子出身?隻不過是因為活不下去了,才被逼得起來造反!而不可一世的蒙元最終被先祖們逐出中原大地,其中出力的全都是泥腿子出身!他們當年這些泥腿子都能逐走蒙元,如今劉昊嘉帶著一批泥腿子把我們趕出朝堂,又有什麽不可能的?”
一個勳貴不以為然的說道:“現在是那個時候嗎?現在這世道……”
說到這裏他說不下去了,因為他看到徐希皋眼睛裏譏諷的笑容。隨後徐希皋接過他的話說道:“說不下去了吧?這世道就是老百姓已經活不下去了,所以我那劉兄弟振臂一唿,天下響應!我跟他廝混了許久,發現他的士兵為什麽善戰?因為他的士兵吃得飽,穿得暖,能養家,死了之後還有足夠的撫恤銀子,能確保家中親人不會挨凍受餓。所以人人能戰,人人敢戰!再看我們這裏,不說文官,就說咱們勳貴,那個不時吃空餉,喝兵血,驅使士兵為奴為仆,什麽事情沒幹過?原本京營的那些士兵,幹瓦匠活兒都比當兵在行,還打個屁仗啊!所以大明對上女真人這種小族都是一敗再敗!而且大明享國兩百餘年也差不多到頭了!你可見過三百年的江山嗎?”
這一句話說得眾人都沉默下來,一個個臉色灰暗。偏偏這時張維賢低下頭來說道:“說了半天,你們終於拐迴正題來了。本來咱們討論的是如何應對劉昊嘉的事情,怎麽拐到謀劃戰策上去了?那些事情不歸我們管,是文官們在管!”
這樣的暗流湧動實在是一點兒都不奇怪。百姓們沒有什麽大的能力,所以遇到大事也隻能是聽天由命而已。他們最大的能力便是在家中求神拜佛。這不是他們愚昧,而是他們隻想留給自己最後一絲希望而已!
但是高門大戶則不同,他們有著太多的選擇和能力。不說別的,京師城外明軍被人連燒了6個堡寨的事情百姓們不知道,這些人就是知道的!甚至有些人手中拿的根本就是交給內閣的軍報副本。甚至連整個江北的情況他們都了如指掌!
現在京師這裏囤積了將近三十萬的朝廷大軍,對陣的卻不過是劉昊嘉的十一萬人馬。看似朝廷占據優勢,實則是屬於守勢。白天被人燒了6個堡寨便是證明。
另外內閣還號令天下兵馬勤王,也有不少人響應。雖然說天下各處的精銳兵馬已經被抽調到京師了,但是各處依舊有不少兵力。但是這些兵力被堵在了河北等地不得寸進。
劉昊嘉安排堵截他們的兵力也不過是數萬人而已,而且這還是從守衛運河那裏收攏來的兵馬,還分出一部分支援京師。所以現在的勝負手就在京師一地!隻要在京師這裏朝廷打贏了,然後大軍的南下天津,劉昊嘉的兵馬就是無根的飄萍,可以一舉擒擊潰,甚至是招降。
但是偏偏在這最為難的時刻,京師裏麵的糧食儲備不足以支持長久對峙,需要速勝。可是偏偏從上到下都不敢主動進攻,隻是指望著烏龜陣來消耗對方。
反觀劉昊嘉一方占據著天津,有源源不絕的軍隊和物資運過來。他可以穩穩當當的將朝廷大軍拖死。可是他偏偏又揮軍猛攻不止,讓大家都有些糊塗了!所以在定國公府裏,十幾個老牌勳貴討論的就是這個問題。畢竟他們也是軍伍世家,一些眼光還是要有的!
而且他們就著這個問題已經討論了許久,也沒得出個結論來。每一個人都認為自己說得有道理,又是《孫子兵法》的,又是《紀效新書》的,包括各種兵書都被他們拎出來當做佐證,試圖來自己證明自己結論的正確。結果卻沒能說服任何一個人。
直到他們口幹舌燥才想起有兩個人始終沒說話,一個是徐希皋,一個是張維賢。這兩個人一個低頭看著手中的茶杯,一個抬頭望著頭頂的宮燈,都是一副神遊物外的樣子。
這時一個勳貴一口氣喝幹了杯中冷了的茶水說道:“我說兩位,你們一直沒說話,到底是怎麽個想法啊?”
他身旁的另一個勳貴接著說道:“是啊,徐兄應該是最了解劉逆的人了,那你怎麽看他的戰法?”
這時候徐希皋才把眼光從茶杯上挪開,扯出一個比哭也好不了多少的笑容說道:“我要是說了,恐怕你們也不信,所以幹脆就不多說了!”
一個勳貴一拍桌子說道:“那你好歹說出來啊,我們才知道對不對呀!”
其他人也跟著讚同,要徐希皋說說想法。徐希皋又低下頭擺弄著手裏的茶杯說道:“你們要我說,那我就說!說句實話,他的想法我也是剛剛想明白不久。他就是怕戰事遷延,會影響到民間,會傷了百姓的元氣!”
剛才的勳貴立刻說道:“那怎麽可能!他怎麽會在乎那些草芥一般的泥腿子!”
徐希皋抬起頭來環視眾人一番之後,又低下頭去緩緩說道:“自從我和劉兄弟認識之後,慢慢的就發現一件事,雖然他隱藏的很好!那就是他很看重那些普通百姓,覺得他們的重要性超過了整個朝廷。他還隱約有一種古怪的想法,他認為朝廷上的袞袞諸公沒什麽了不起的,真正了不起的是那些普通百姓才是!甚至我能隱隱感覺到他對普通百姓還有些畏懼!”
一個勳貴瞪大眼睛說道:“一群泥腿子而已,有什麽可重要的?有什麽可畏懼的?他是瘋了吧?”
徐希皋瞥了他一眼之後繼續說道:“以前我也是這麽想的。可是最近我一直在翻老祖宗留下來的手劄,再對比他偶爾的言論,這才想明白他的想法!”
說道這裏他突然笑了一下說道:“當年在座各位的先祖,包括我家的老祖宗,哪個不是泥腿子出身?隻不過是因為活不下去了,才被逼得起來造反!而不可一世的蒙元最終被先祖們逐出中原大地,其中出力的全都是泥腿子出身!他們當年這些泥腿子都能逐走蒙元,如今劉昊嘉帶著一批泥腿子把我們趕出朝堂,又有什麽不可能的?”
一個勳貴不以為然的說道:“現在是那個時候嗎?現在這世道……”
說到這裏他說不下去了,因為他看到徐希皋眼睛裏譏諷的笑容。隨後徐希皋接過他的話說道:“說不下去了吧?這世道就是老百姓已經活不下去了,所以我那劉兄弟振臂一唿,天下響應!我跟他廝混了許久,發現他的士兵為什麽善戰?因為他的士兵吃得飽,穿得暖,能養家,死了之後還有足夠的撫恤銀子,能確保家中親人不會挨凍受餓。所以人人能戰,人人敢戰!再看我們這裏,不說文官,就說咱們勳貴,那個不時吃空餉,喝兵血,驅使士兵為奴為仆,什麽事情沒幹過?原本京營的那些士兵,幹瓦匠活兒都比當兵在行,還打個屁仗啊!所以大明對上女真人這種小族都是一敗再敗!而且大明享國兩百餘年也差不多到頭了!你可見過三百年的江山嗎?”
這一句話說得眾人都沉默下來,一個個臉色灰暗。偏偏這時張維賢低下頭來說道:“說了半天,你們終於拐迴正題來了。本來咱們討論的是如何應對劉昊嘉的事情,怎麽拐到謀劃戰策上去了?那些事情不歸我們管,是文官們在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