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柯並不是隨口開河才發所謂的福利,大唐開國武德四年就開始使用開元通寶這種銅錢,到了貞觀三年的時候,由於李世民和一幫治世能臣的輔佐,吏治清明,百姓休養生息大有成效,當時長安城的一鬥米價格已經隻賣到三四錢。雖然此刻是貞觀十年,遇上了荒年,但國庫的儲備還是豐盈的,所以物價並沒有因此而抬高。


    李柯粗略已經算過一件羊皮襖和羊毛氈靴的價格,所以他清楚這些購買下來所花費的錢數連賬上的三分之一都不到,所以才會如此決然而然的發福利,這種士為知己者死的年代,籠絡人心的方式很簡單,雖然李柯並不是想籠絡什麽人心,他隻是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去考慮這些的,寒冷的冬天說罷將至,這個荒年肯定會有很多人家飽受饑寒,但這些他看不到,也沒有能力管,考慮這些的該是那位太極宮裏的李老二,而不是自己,自己力所能及的隻是照管好身邊的人。


    這天,當李柯迴到家的時候,李孝正正蜷縮在床榻上,裹著簡單的粗布破襖。李柯心想老爹不是天工坊的人,所以吩咐趙南山采購的數量裏並沒有老爹的份,但李柯忘了自己可以提取自己的工錢拿來給老爹買一些保暖的衣物之類。


    “你這娃咋迴來這麽晚呢?”李孝正蜷縮在床榻上瞅見李柯進屋來便顫顫的問道。


    “天工坊活太多了,忙的不可開交,所以這才迴來晚了。爹你沒事吧?”李柯上前問道。


    “我麽事,不要緊,雖說有點冷,但可以扛得住,聽說北莊有人凍的活不成咧,今年冬天真冷呀!”


    李柯自然知道今年冬天會比往年更冷,因為幹旱的原因,土地和空氣中濕度太少,自然會更冷。可是麵對這種自然環境,他除了能想到添加點衣物外,好像別的暫時也想不到,屋中生個火爐到時可以取暖,可是木炭那玩意豈能是普通百姓家消費的起的!


    “鍋裏給你留飯了,應該還熱著,你快去吃!”李孝正囑咐道。


    李柯已經在天工坊吃過了,因為考慮節省吃飯往返路途中浪費工時的原因,李柯讓趙南山在後院前些日子已經蓋了一間小廚房,又專門請了位擅長做各種麵條的廚師,在廚房之外還搭了吃飯的棚子,棚裏擺上了桌案和凳子,一切看起來很完善。但李柯發現這些桌案和凳子對於這些工人來說幾乎隻是個空擺設,因為他們更願意抱著像盆子一樣大口徑的大老碗隨意找個牆腳圪蹴在那裏狼吞虎咽。


    李孝正給李柯留了飯,這是一種關懷,李柯雖然吃過了,但並沒有這樣說,隻是“嗯”了一聲後便走進了廚房,揭開鍋蓋發現留著兩個窩頭,這就算是不錯的晚飯了。


    李柯來到這裏已經有些日子了,也了解了大家目前的生活多是如此,所以這個也就不足為奇了。李柯坐在廚房燒火的灶火門子前準備啃個窩窩頭,一隻手用燒火棍隨意撥弄著灶裏已經燃盡的柴禾,很奇怪,已經完全早早熄滅了的灶火,卻依然向外散發著餘溫,正好衝擊在了李柯的麵部,溫暖急了,李柯又將雙手伸進灶火門子,裏麵的溫度更高一些。


    “火炕!”李柯不由腦子裏出現了這個字眼。對啊,為什麽不給家裏盤個火炕呢,燒不起木炭爐子,可是隨便撿點柴禾燒炕總是可以的。


    火炕這個東西應該早就出現在曆史中了,可為什麽關中地區此時卻從未看見?原來火炕這種東西是遼東那邊先有的,這會應該叫高句麗,因為這裏的地域要比關中更冷的緣故,所以民間早早就有了這種火炕的基本雛形,隻是和後世的有所不同,當時還隻能算是“火坑”,通常是在地下挖洞來燒的,而熱的是地麵,有點類似於後世的地暖。


    大唐的疆域板塊太大了,地域氣候的不同致使生活習慣不同,“南方人習床,北人尚炕。”南方炎熱且潮濕,人睡竹、木床,上下懸空,利於空氣流動,既涼快又不易受潮;北方寒冷,人們在房中盤一大炕,老老少少集聚一炕,熱熱火火、溫暖而舒適。


    土炕是一種用土坯或磚砌成的睡覺用的長方台。上麵鋪席,下麵有孔道,跟煙囪相通,可以燒火取暖。相傳在隋、唐之際,冬季生活在寒冷的東北地區的高句麗人,受“床”和“爐灶”的啟發,將二者合二為一,又經過改造加工而產生了炕,並傳至東北各民族中,後又傳至黃河至秦嶺以北。


    而貞觀年間的關中,這個地處秦嶺以北的地區貌似還並沒有受到這方麵傳播和普及,那正好,李柯又可以借著這個再來一次首創發明了,想到這裏,李柯不禁高興的心裏直誇自己聰明。


    一般人家炕是盤在房間裏向陽的一麵,幾乎占據了半個房間的麵積,三麵靠牆,而南麵牆開有窗戶,炕沿的下邊即北麵是近三尺高的炕台。也有人家是土坯壘成後抹一層青泥或白石灰。


    火炕的用途不僅限於睡覺,也是吃飯、做家務、拉家常、看書學習的場所,三口五口圍聚而坐,吃著簡單的家常便飯,滋潤也舒坦。當熟人來訪,也不用客氣便脫鞋上炕,既親近又坦然;忙完農活的主婦順手端來笸籃,依著炕桌納鞋底兒縫衣衫,嫻靜而悠然。


    火炕的用途可謂農家人過冬之必備良選,李柯坐在灶火門口暖和著身子好好盤算了一下火炕的結構和製作方式。當盤算好一切後美美滴去睡了,跟老爹擠在一個床榻上和衣而睡,倒是也不會太冷,但一想到自己馬上要幹的事,那頓覺渾身暖暖的。


    羊皮棉襖和羊毛氈靴發放了以後,十裏八村都震動了,都沒人敢相信,常工佃戶的身份幹活,不但發工錢,還額外發棉襖和靴子,當一雙雙不可思議的眼神在詢問求實天工坊的工人後,都羨慕的眼神變了色,紛紛跑來表示也要加入天工坊,礙於後麵工作量和業務的拉寬,李柯也正準備儲備和培訓一些人手,可是來的人太多,每天都能擠破門,李柯隻好一個個簡單麵試了一番,擇優錄取,而擇優錄取的原則是要有一技之長。


    看來特長這玩意還是每個人必須掌握的,不管是前世那個競爭激烈的時代,還是這個純農業的落後時代。


    由於李柯沒有成功盤過火炕的原因,隻是憑借前世紀錄片裏看到過的記憶來試盤,所以並沒有直接給自己家盤,而是選擇了在天工坊的屋內,而天工坊的屋內此刻也正擔負著實驗室的重擔,一旦成功就可以四下推廣,而且天工坊的工人休息時也可以上炕去暖暖,說幹就幹。


    盤炕前需要先打胡基、托炕坯,幹這兩件活兒,不僅需要體力,還得講技術。所以李柯在儲備的人力裏找了幾位有力氣又擅長泥瓦匠的壯年來幹盤炕這個事。然後又讓工坊的木匠做了幾個模子用來當模具。


    李柯又找兩人,一個取土,一個擔水,用土圍起個“大鍋”,鍋裏倒上七八擔水,再一鏟一鏟地放進黃土,用水悶。悶得差不多了,再添些不長不短的麥草,用鏟或鋤來迴攪拌。和的泥要不稀不硬,李柯怕和不好,又讓一人脫去鞋襪,雙腳跳進泥鍋,來迴“撲騰”,然後用手挖出一塊,在地上“啪”一甩,看它的彈性。這樣和出的泥比膠還黏。泥和好了,在一旁撒些麥糠,放上模子,一人鏟泥,一人握著抹子抹。完成一個取下模子再做第二個。等做好的幾個炕坯半凝固後,要再套上模子往瓷實紮。隔幾天栽起來,相互支撐成“口”字形,讓它晾幹。


    當一切就緒,便到了盤炕的時候。比起打胡基、托泥坯,盤炕更講究的是心靈手巧。土炕要三麵靠牆,先在靠牆叉開著立起一層胡基,這樣盤成的炕,火能通到四周,叫“靈炕”,滿炕熱。“木慫”盤炕胡基挨胡基,炕中熱,靠牆涼,是“悶炕”。然後立腿子,修火路;再用柴草填滿炕內,並留有空隙。需要把煙筒外皮用白灰泥齊齊抹一遍,以防漏煙,接著泥坯一個個塌在炕腿上。炕麵用事先泡好的麥草泥加上白灰,收抹三次,兩寸薄厚。


    一步步按照李柯的指示完成後,李柯又讓人找來一些幹的柴草,將柴草從炕門子塞進去點燃,所謂‘烘炕’。當炕麵微幹後,又給炕上捂蓋一層長一點的麥草,以吸收水分,這叫給炕“放水”。最後一道工序,要把事先做好的木炕邊鑲在炕沿上。


    如此一個完好的火炕完成了,差人找了些幹淨的麥草鋪到已經幹了的炕麵上,再在麥草上鋪上準備好的蘆葦席子,人便馬上可以坐上去感受炕的火熱了。現場參與盤炕的這一堆人都坐上去感受後,無不笑的樂開了花,並紛紛心裏盤算著給自家盤一個,有了這個火炕後,這個冬天注定是不會太冷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夢迴大唐636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乾陵狂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乾陵狂少並收藏夢迴大唐636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