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專利法案


    徐光啟早就知道這個宋應星是皇帝在名單中特別勾畫過的。


    但他還是很驚訝皇帝對此人的重視,自己隻是稍微誇了下他,皇帝就讓自己大膽地重用他,顯然是要器重於他。


    看來此人前途不可限量啊,徐光啟心中暗暗的想到。


    “請陛下放心,如此賢才微臣自然不會輕怠,必是唯才是舉,加以善用。現在通州火器工坊的人才愈來愈多,臣現在也隻需偶爾去去,平日裏就讓工部侍郎左侍郎畢懋康主持著。


    此人精通火器,之前陛下說要研製用燧石激發的火槍,畢侍郎對此事頗有心得,一直在潛心研究,前幾日給臣說已經有了些許進展,相信不日就會研製出來。”


    “此事當真?朕就說這個畢懋康有大才,沒想到這麽快就給朕驚喜了,哈哈哈。”


    朱由校一聽畢懋康的燧發槍有了進展,當即有些興奮。


    現在明軍普遍使用的都是火繩鳥銃槍,這種槍雖然比什麽快槍、三眼銃射程遠,威力大。


    但火繩槍的缺點還是非常明顯的,比如開槍之前,必須先點燃火繩,凡是遇到潮濕或雨雪天氣,這種槍械武器基本就算廢了。


    再者火繩槍操作非常複雜。


    鳥銃手如果要發射鳥銃,先要從槍管前方裝彈,藥鍋內裝引藥,然後點燃火繩、裝火繩、試火繩、吹火繩、最後開藥鍋蓋,舉槍瞄準射擊。


    完了後,再取下火繩、清藥鍋、裝引藥、關藥鍋、搖藥鍋、吹掉藥鍋上的浮藥、掉轉槍口朝上、打開火藥袋、裝填、取出通條、反轉通條搗實火藥、反複兩次、然後繼續裝火繩。


    按照這種射擊速度看,火繩槍手的射擊頻率低效且流程長,哪怕是采取了三段射擊、甚至是四段射擊也隻能勉強跟的上。


    但和火繩槍相比,燧發槍的優點就很明顯。


    不僅不用擔心夜晚有燃燒火繩的光和火繩獨特的氣味暴露目標的危險。


    而且還射速更快、一般情況下每分鍾2—3發,遠超火繩槍。口徑也更小、槍身更短、重量更輕、後坐力更小、射程更遠。並且其發射相比火繩槍而言,受風雨的影響比較小。


    總之,燧發槍相比火繩槍進步了一個級別,如果明軍能裝備燧發槍,再配合克虜炮。朱由校明白,對付建虜穩了。


    “誆騙陛下可是欺君之罪,這是畢懋康親口給微臣說的,微臣可不敢貿然杜撰。其實他一直對於自生火銃很是感興趣,之前在陝西、山東等地任職期間,有一直潛心研究這方麵的問題。


    自今年陛下選任賢才,讓他擔任工部左侍郎後,他就跟湯若望等人商議此事,從中獲得了許多靈感,所以才會這般有了進度。”


    聽到徐光啟這般確信的話,朱由校的內心也更踏實了一分。


    畢懋康本就是明末著名的火器專家,在朱由校的記憶裏,畢懋康就是在十年後出版的《軍器圖說》,其中首次介紹了燧發槍,是中國首個發明燧發槍的火器專家,其地位不可謂不重要。


    “那就好,等過段時間造好以後一定要給朕匯報。朕很想過去看看,到時候定要好好獎賞下畢懋康。”


    朱由校想著就給徐光啟承諾起來,畢竟這可是跨時代的武器,他必須重視。


    但是他說著說著不知道想到了什麽,突然向徐光啟問道:


    “徐愛卿,你說工部一般對改進工藝,提出新技術的工匠有沒有獎勵措施?是怎麽獎勵的。”


    徐光啟聞言就疑惑皇帝為什麽這麽問,他也略作思考,稍微斟酌一下說了起來。


    “陛下,自然是有獎勵的。不過陛下上次宣布廢除匠籍以後,現在工部都是會聘請工匠當值,月錢會根據技藝、匠齡等等給半兩到十兩銀子不等。如果他們能幫助工部改進工藝,工部也會給予白銀獎勵,數額在數十兩到數百兩不等。”


    朱由校聽著徐光啟的話直搖頭,他對古代的技術也有所了解。自然知道現在的工匠為了防止出現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情況,往往對自己的絕活或者技術進行隱藏留餘,哪怕朝廷有獎勵也不行,更別說現在的獎勵少的可憐。


    “徐愛卿,朕之前聽過民間有句古話:要讓馬兒跑得快,就要給馬兒吃草呢。現在這些鳥銃、克虜炮等等都是國之利器,以後像這種東西會越來越多。


    而這些火器的技術改進無不要靠這些工匠出力,因此朝廷對於這些人的獎勵千萬不要吝嗇。該給錢就給錢,甚至給官身都無可厚非。朕其實也有了一個想法,愛卿到時可以參考下。”


    皇帝說的話讓徐光啟深表讚同,他之前研製克虜炮,就是受到工部鑄炮工匠的啟發與幫助,利用了鐵芯銅體鑄造法極大地提高了火炮的強度,降低了鑄造的成本。


    就因為這個事他也向這些鑄炮師承諾過獎勵,但截止現在也都是些許銀錢獎勵而已,其他的一律沒有,這些鑄炮師傅雖習以為常,但他還是略有些愧疚。


    所以剛才聽皇帝這麽一說,他立刻好奇起來,拱手問道:


    “不知陛下有何想法,微臣洗耳恭聽。”


    這時連魏忠賢也忍不住望向皇帝,皇帝的奇思妙想不是一般的多,不知今天又想要說什麽。


    “依朕之見,要提高工匠的積極性,讓他們努力研發技術,改進工藝並把這種工藝心得分享出來。關鍵在於兩點:一是獎勵足;二要給予保障。”


    此話一出,徐光啟麵露疑惑,獎勵足他自然是能聽得懂,但是給予保證是啥意思。朱由校也不管他的疑惑,繼續說道:


    “獎勵足就無須多言,無非就是多給錢,甚至可以給官身都可以。朕主要說的是第二點,朕思來想去,這些工匠之所以敝帚自珍,還不是因為怕技術傳出去自己就沒有了保障。


    所以朕想了一個辦法,為何不由工部出麵,把這些工匠改進的工藝一一記錄在案,明確誰是發明人,以後任何人凡是想要用這個技術,都要交一部分錢給這個第一發明人。


    如果誰偷偷用了卻沒有給錢,則原第一發明人就可上報朝廷,給予相應查處,追迴損失。隻要朝廷能嚴格執行這個政策,我相信定會有許多工匠願意把自己的技術拿出來進行記錄傳授。其他工匠見改進工藝有利可獲,也會有樣學樣,努力提高技術,這對朝廷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聽著皇帝這一番說辭,徐光啟越聽越震驚,心想這個方法好啊,他之前也因為這個問題數次諮詢過湯若望。湯若望也給自己說過歐羅巴那邊也有類似的製度,對工匠新技術、發明的新工具提供保護,誰要用都要給錢。


    但他沒想到皇帝這麽年輕也想到了這麽如此妙法,想到這裏他便佩服地拱手附和起來。


    “陛下您這個法子確實不錯,微臣也聽湯若望說西洋那邊也有此法,沒想陛下也想到了。臣覺得這個法子到時候,如果能真正推行,定會極大提高改進技術的積極性。”


    聽著徐光啟的吹捧,朱由校自顧自的搖搖頭。他雖然早有這個想法,但現在頒出來施行他還是有一些顧慮。


    畢竟古代信息閉塞,這種製度又是初創,很容易被別人鑽空子。


    “嗯,主要還是看執行,當然裏麵還有許多問題,比如如何認定技術是否改進;如何確定這人是真正的發明人;如何保護這些發明人的利益;這些認定的技術或者工具是否一直被保護,有沒有期限等等。


    這些問題都是需要考慮的,這也是朕交給你們工部的任務。你迴去以後要好好商議下,不圖快,但要穩,要把這些問題都想好的萬全才行。”


    徐光啟見狀連忙躬身拱手應承起來,這個事情也是他決心想要解決的。


    他本身對於工藝之事很是感興趣,現在不僅僅負責火器鑄造,還負責銀幣、銅錢的製度,甚至還跟左光鬥等人在天津試種番薯、稻穀。


    這裏麵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專業的工匠技師甚至是農夫負責,可以說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才是決定這些事情成敗的關鍵。


    現在陛下說的這個法子,不就正好能夠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嘛。


    “陛下放心,臣知道此事的重要性,迴去以後定會糾結人細細研討此事。”


    “嗯,那就行。另外朕想著如果伱們在鑄造過程中遇到什麽難題,想要改進什麽工藝而不得,完全可以提出懸賞嘛。現在《大明日報》每天都在發行,受眾很廣的。


    到時候可以把需求或者難題寫在《大明日報》上,明確獎勵,集思廣益,說不定民間自有能人可以解決。”


    “微臣定會銘記於心,隻是微臣還有一事想要詢問陛下。”


    朱由校聞言也好奇的看著躬身行禮的徐光啟。


    “但說無妨。”


    “臣想著,這個法子既然是您提出來,所以還請陛下給這個法子起一個名字,這不正顯示陛下首創之名嘛。”


    朱由校聞言嗬嗬一笑,心想這個徐光啟還很會來事。


    “嗬嗬,還是你顧全周到啊。名字嘛,朕其實已想好了,就叫做專利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這大明還有的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河蟹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河蟹道人並收藏朕這大明還有的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