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奇襲永寧
現在內閣主事的隻有兩人,劉一燝為內閣首輔,需要統籌全局,看樣子皇帝是有意要讓沈灌入軍機處了。
劉一燝定然也是想到了這一點,心中也暗自盤算,皇帝既然能說出來,說明心意已決,如果貿然反對怕是不妥,還會反增嫌隙。
“陛下,您剛才說軍機處要選內閣中謹密者入值,隻是現在內閣當值的隻有臣跟沈閣老兩人,如果一人去軍機處當值,那內閣也隻有一人了,內閣事務繁多,一個人怕處理不過來。”
劉一燝這話也在理,現在內閣人不多,自然也沒有足夠的人抽調去軍機處。
因此要麽增加內閣閣臣,要麽就不要設置什麽軍機處了。
朱由校早就想到這個問題了,內閣輔臣他目前是不想再增加了,現在辦公的是兩個人,但別忘了還有兩人待罪在家呢。
雖然他對這二人特別是葉向高十分不滿,但他對葉向高的執政能力還是很佩服的。
在萬曆朝獨相七年,善於決斷大事,為神宗出謀劃策,維護光宗的地位,調劑大臣之間的關係,更是支持徐民式改革,遏製住了江南大族肆意占田的行徑。
並且這麽長時間任職,讓他下麵門生故吏眾多,如果單因此事直接罷黜,定會讓許多人不滿,覺得自己沒有氣量,連一個葉向高都容不下,再說京畿均田均役還要靠他呢。
因此他想著再給葉向高一次機會,讓他繼續擔任內閣輔臣,如果他能改過自新,一心辦事,把京畿均田均役的事情辦好,那自己就不再計較,如果還執著於黨爭,那就不要怨自己心狠了。隻是現在還不是赦免他的時候,再曬他幾天再說吧。
“閣臣在軍機處,但並不代表不處理內閣事物,到時候內閣完全可以把軍機事物交給軍機處處置嘛,也算是分擔內閣的壓力了,至於內閣那邊一個人先幹著,等葉向高等人事情弄清楚再做定奪。”
劉一燝見狀沒有辦法,隻好點頭同意,心裏也在暗中嘀咕,看皇帝這個意思,還是對葉向高仍抱有希望啊。
哪怕心中有了這個想法,劉一燝也當做沒有事發生一般繼續問道:
“那陛下不知要派誰入值軍機處呢。”
“你是內閣首輔不能輕動,目前就讓沈灌入職吧。”
其實沈灌也不是一個好的人選,入職軍機處必須要知兵,這沈灌沒有經曆兵事,對軍事布置上也不能給出很好的意見,但他有一個優點,便是聽話,隻要皇帝說什麽,他便聽命寫旨即可,這也是朱由校看中他的原因,至於選什麽知兵的人入職軍機處,這個他另有打算。
“臣遵旨!”
此事既了,朱由校也不拖遝,也不經過司禮監,立馬在朱燮元題本上寫上批紅意見,讓內閣迅速下發,六百裏加急快速送往成都,應該最快隻要八天左右就會抵達。
信使帶著詔命日夜兼程、快馬加鞭向成都奔赴而去,而作為事件主人公的朱燮元等人,現在還在商討征討之事。
成都府,四川都指揮使司衙門。
已經升為五省總督的朱燮元還不知道皇帝已經票擬批紅,支持了他的籌劃。
但既然已經上奏,就要早做打算,隻要詔書一下便可直撲永寧府,剿滅奢崇明。
因此這幾日便跟四川總兵楊愈茂、延綏鎮副總兵文應奎、石柱宣慰使秦良玉等人不斷籌劃,想著該如何快捷一舉拿下永寧。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現在大軍雖未集結成都,但卻在周邊駐紮休整,我這幾日讓錦衣衛在城中觀望,發現打聽的人有很多,我怕遲則生變,如果消息泄露,奢崇明提前警覺那就前功盡棄了。”
衙門側廳,眾人還在商議,目前兵馬齊備,糧餉也勉強夠用,都不想再等了。
“我也有此打算,去歲來川後,發現很多白蓮妖教猖獗盛行,特別是綿州等地尤甚,想要聚眾作亂,雖然也派兵剿滅,但怕萬一其中有跟奢崇明合謀作亂的,察覺我軍動向,暗中通風報信,那就誤了大事了。”
“總督大人不必擔憂,且不說大軍並沒有齊聚成都,而是分駐各地,再說已經放出消息,說現在白蓮教作亂,因此意欲抓捕白蓮妖教,許多人還是信了。所以隻要朝廷詔令一下,齊聚資陽,內江兩地,直撲永寧,定會手到擒來。”
聽到朱燮元的擔憂,四川總兵楊愈茂當即安撫起他來。
楊愈茂本就是四川順慶府人,對於四川土司情況十分了解,知道四川土司眾多,但都是明哲保身,實力不強,心中自然對這奢崇明起了輕視之心,心想隻要一舉擊潰奢崇明,那其他土司定會投鼠忌器,不敢輕舉妄動。
聽到楊愈茂這麽說,坐在朱燮元下首位置的石柱宣慰使秦良玉直搖頭。
她本就是土司,早年就參與過平定播州之亂,對於播州鄰居奢崇明的實力還是有所了解。
“總督大人,我雖然是女流之輩,但兵家大事還是不要掉以輕心,我在石柱的時候就聽說,奢崇明圖謀甚大,又跟水西安氏為親家,要知道水西安氏自蜀漢時期綿延至今,已有千餘年,貴州曆來鎮壓叛亂無不用安氏彈壓。
現在奢崇明陰交安氏,如果我們不能一擊中傷其,讓奢崇明潛逃到水西,到時候就不是川貴派軍進剿滅那麽簡單了,可能怕又要聯合諸省聯軍合並一處,聯合剿滅,到時候又是生靈塗炭,耗費彌久。”
秦良玉的話現在分量很重,伴隨著白杆兵在渾河之戰中大放異彩,力破建虜。朱由校知道後特命嘉獎秦良玉二品官服,一品誥命夫人。
現在她手下又握有重兵,又有威望,讓眾人不得不重視她的意見,楊愈茂雖然不喜秦良玉一介女流在此反駁,但也知道秦良玉說的有些道理,如果讓二者一起反叛,那確實就麻煩了。
這也是朱燮元先發製人的緣由之一,一定要斷其一臂,不要二者合流,否則將遺患無窮。
“永寧衛旁邊的土司除了安邦彥以外,其他有沒有暗中跟奢崇明有勾連?”
“這個並沒有查到,不過永寧衛隻有西南方向曾為播州宣慰司,但自從播州之亂後,大多設府置縣,即使有土司也實力弱小,不足為慮。”
劉北魚聞言便答複起來,這段時間錦衣衛還在永寧衛設有暗探,源源不斷有情報傳遞過來,讓朝廷對奢崇明的動向了如指掌。
“根據密探來報,現在永寧衛還是一切如舊,奢崇明也跟往日一般經常跟著一眾下屬出城狩獵,沒有任何異常,隻是現在永寧的鐵匠坊日夜製造兵械,越發明目張膽了,錦衣衛現在已在城中紮穩腳跟,如果朝廷大軍奇襲,錦衣衛也可在城中作亂,裏應外和。”
朱燮元捋了捋胡須,心中不斷盤算著,感覺時機一到確實不能拖遝了,於是當即部署起來。
“奢崇明居心叵測,不可不除,此戰關係到西南安危,還望諸位將軍為國效命,此事以總兵楊愈茂為首,延綏鎮副總兵文應奎、石柱宣慰使秦良玉為副,以土司兵六千人為先鋒,楊愈茂率川軍一萬人坐鎮中軍,文應奎率三邊軍鎮士卒九千人為後,這幾日早做準備,即刻向內江縣開拔,隻待朝廷詔書一到,即可出發。”
“得令!”
楊愈茂跟秦良玉得命後,當即拱手稱是,但這時延綏鎮副總兵文應奎卻有了意見。
“總督大人,末將鬥膽請命為先鋒。”
“文總兵,三邊將士久守邊關,戰力強悍,隻是你們遠道而來,路途不熟,還是先為後軍熟悉情況為好。”
朱燮元想到周到,但文應奎聽聞卻搖搖頭,對這話不甚認可。
“總督大人,不是末將貪功,而是這次本就是突襲永寧,就是要兵貴神速,末將算過如果從成都西南的內江出發,經敘州府、瀘州府,然後直撲永寧城,如果步兵日夜趕路也至少要四天時間,但如果用騎兵,則最多隻要兩天。
末將率三邊軍鎮兵卒中多騎兵,隻要帶上向導,末將率輕騎夙夜奔襲,直撲永寧,乘其不意攻其不備,定打個奢崇明措手不及,拿下永寧城。”
秦良玉一聽覺得甚有道理,南方騎兵本來就少,所以作戰不以騎兵見長,現在有騎兵為優勢,長途奔襲出其不意,也省時省力。
“總督大人,我也覺得可行,這樣一來時間將大幅度縮減,正好出其不意取得奇效。永寧地界我們熟悉,可為向導,到時候就讓我侄子秦民屏、秦翼明等率士卒四千人與文將軍一起為先鋒,即可為其帶路,也可助力拔城。”
說著她邊說邊還看向楊愈茂。
“而我則率剩餘土司兵與楊總兵合並一處,如攻取永寧不成,則作為後應,如果奇襲永寧成功,則可為後繼,繼續攻占永寧全境。”
朱燮元也不是迂腐之人,兩人一番解釋後,就覺得甚是有道理,當即決定改文應奎跟秦民屏等人為先鋒,楊愈茂跟秦良玉為後,集結內江,隨時奇襲攻伐。
求月票,求評論!
現在內閣主事的隻有兩人,劉一燝為內閣首輔,需要統籌全局,看樣子皇帝是有意要讓沈灌入軍機處了。
劉一燝定然也是想到了這一點,心中也暗自盤算,皇帝既然能說出來,說明心意已決,如果貿然反對怕是不妥,還會反增嫌隙。
“陛下,您剛才說軍機處要選內閣中謹密者入值,隻是現在內閣當值的隻有臣跟沈閣老兩人,如果一人去軍機處當值,那內閣也隻有一人了,內閣事務繁多,一個人怕處理不過來。”
劉一燝這話也在理,現在內閣人不多,自然也沒有足夠的人抽調去軍機處。
因此要麽增加內閣閣臣,要麽就不要設置什麽軍機處了。
朱由校早就想到這個問題了,內閣輔臣他目前是不想再增加了,現在辦公的是兩個人,但別忘了還有兩人待罪在家呢。
雖然他對這二人特別是葉向高十分不滿,但他對葉向高的執政能力還是很佩服的。
在萬曆朝獨相七年,善於決斷大事,為神宗出謀劃策,維護光宗的地位,調劑大臣之間的關係,更是支持徐民式改革,遏製住了江南大族肆意占田的行徑。
並且這麽長時間任職,讓他下麵門生故吏眾多,如果單因此事直接罷黜,定會讓許多人不滿,覺得自己沒有氣量,連一個葉向高都容不下,再說京畿均田均役還要靠他呢。
因此他想著再給葉向高一次機會,讓他繼續擔任內閣輔臣,如果他能改過自新,一心辦事,把京畿均田均役的事情辦好,那自己就不再計較,如果還執著於黨爭,那就不要怨自己心狠了。隻是現在還不是赦免他的時候,再曬他幾天再說吧。
“閣臣在軍機處,但並不代表不處理內閣事物,到時候內閣完全可以把軍機事物交給軍機處處置嘛,也算是分擔內閣的壓力了,至於內閣那邊一個人先幹著,等葉向高等人事情弄清楚再做定奪。”
劉一燝見狀沒有辦法,隻好點頭同意,心裏也在暗中嘀咕,看皇帝這個意思,還是對葉向高仍抱有希望啊。
哪怕心中有了這個想法,劉一燝也當做沒有事發生一般繼續問道:
“那陛下不知要派誰入值軍機處呢。”
“你是內閣首輔不能輕動,目前就讓沈灌入職吧。”
其實沈灌也不是一個好的人選,入職軍機處必須要知兵,這沈灌沒有經曆兵事,對軍事布置上也不能給出很好的意見,但他有一個優點,便是聽話,隻要皇帝說什麽,他便聽命寫旨即可,這也是朱由校看中他的原因,至於選什麽知兵的人入職軍機處,這個他另有打算。
“臣遵旨!”
此事既了,朱由校也不拖遝,也不經過司禮監,立馬在朱燮元題本上寫上批紅意見,讓內閣迅速下發,六百裏加急快速送往成都,應該最快隻要八天左右就會抵達。
信使帶著詔命日夜兼程、快馬加鞭向成都奔赴而去,而作為事件主人公的朱燮元等人,現在還在商討征討之事。
成都府,四川都指揮使司衙門。
已經升為五省總督的朱燮元還不知道皇帝已經票擬批紅,支持了他的籌劃。
但既然已經上奏,就要早做打算,隻要詔書一下便可直撲永寧府,剿滅奢崇明。
因此這幾日便跟四川總兵楊愈茂、延綏鎮副總兵文應奎、石柱宣慰使秦良玉等人不斷籌劃,想著該如何快捷一舉拿下永寧。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現在大軍雖未集結成都,但卻在周邊駐紮休整,我這幾日讓錦衣衛在城中觀望,發現打聽的人有很多,我怕遲則生變,如果消息泄露,奢崇明提前警覺那就前功盡棄了。”
衙門側廳,眾人還在商議,目前兵馬齊備,糧餉也勉強夠用,都不想再等了。
“我也有此打算,去歲來川後,發現很多白蓮妖教猖獗盛行,特別是綿州等地尤甚,想要聚眾作亂,雖然也派兵剿滅,但怕萬一其中有跟奢崇明合謀作亂的,察覺我軍動向,暗中通風報信,那就誤了大事了。”
“總督大人不必擔憂,且不說大軍並沒有齊聚成都,而是分駐各地,再說已經放出消息,說現在白蓮教作亂,因此意欲抓捕白蓮妖教,許多人還是信了。所以隻要朝廷詔令一下,齊聚資陽,內江兩地,直撲永寧,定會手到擒來。”
聽到朱燮元的擔憂,四川總兵楊愈茂當即安撫起他來。
楊愈茂本就是四川順慶府人,對於四川土司情況十分了解,知道四川土司眾多,但都是明哲保身,實力不強,心中自然對這奢崇明起了輕視之心,心想隻要一舉擊潰奢崇明,那其他土司定會投鼠忌器,不敢輕舉妄動。
聽到楊愈茂這麽說,坐在朱燮元下首位置的石柱宣慰使秦良玉直搖頭。
她本就是土司,早年就參與過平定播州之亂,對於播州鄰居奢崇明的實力還是有所了解。
“總督大人,我雖然是女流之輩,但兵家大事還是不要掉以輕心,我在石柱的時候就聽說,奢崇明圖謀甚大,又跟水西安氏為親家,要知道水西安氏自蜀漢時期綿延至今,已有千餘年,貴州曆來鎮壓叛亂無不用安氏彈壓。
現在奢崇明陰交安氏,如果我們不能一擊中傷其,讓奢崇明潛逃到水西,到時候就不是川貴派軍進剿滅那麽簡單了,可能怕又要聯合諸省聯軍合並一處,聯合剿滅,到時候又是生靈塗炭,耗費彌久。”
秦良玉的話現在分量很重,伴隨著白杆兵在渾河之戰中大放異彩,力破建虜。朱由校知道後特命嘉獎秦良玉二品官服,一品誥命夫人。
現在她手下又握有重兵,又有威望,讓眾人不得不重視她的意見,楊愈茂雖然不喜秦良玉一介女流在此反駁,但也知道秦良玉說的有些道理,如果讓二者一起反叛,那確實就麻煩了。
這也是朱燮元先發製人的緣由之一,一定要斷其一臂,不要二者合流,否則將遺患無窮。
“永寧衛旁邊的土司除了安邦彥以外,其他有沒有暗中跟奢崇明有勾連?”
“這個並沒有查到,不過永寧衛隻有西南方向曾為播州宣慰司,但自從播州之亂後,大多設府置縣,即使有土司也實力弱小,不足為慮。”
劉北魚聞言便答複起來,這段時間錦衣衛還在永寧衛設有暗探,源源不斷有情報傳遞過來,讓朝廷對奢崇明的動向了如指掌。
“根據密探來報,現在永寧衛還是一切如舊,奢崇明也跟往日一般經常跟著一眾下屬出城狩獵,沒有任何異常,隻是現在永寧的鐵匠坊日夜製造兵械,越發明目張膽了,錦衣衛現在已在城中紮穩腳跟,如果朝廷大軍奇襲,錦衣衛也可在城中作亂,裏應外和。”
朱燮元捋了捋胡須,心中不斷盤算著,感覺時機一到確實不能拖遝了,於是當即部署起來。
“奢崇明居心叵測,不可不除,此戰關係到西南安危,還望諸位將軍為國效命,此事以總兵楊愈茂為首,延綏鎮副總兵文應奎、石柱宣慰使秦良玉為副,以土司兵六千人為先鋒,楊愈茂率川軍一萬人坐鎮中軍,文應奎率三邊軍鎮士卒九千人為後,這幾日早做準備,即刻向內江縣開拔,隻待朝廷詔書一到,即可出發。”
“得令!”
楊愈茂跟秦良玉得命後,當即拱手稱是,但這時延綏鎮副總兵文應奎卻有了意見。
“總督大人,末將鬥膽請命為先鋒。”
“文總兵,三邊將士久守邊關,戰力強悍,隻是你們遠道而來,路途不熟,還是先為後軍熟悉情況為好。”
朱燮元想到周到,但文應奎聽聞卻搖搖頭,對這話不甚認可。
“總督大人,不是末將貪功,而是這次本就是突襲永寧,就是要兵貴神速,末將算過如果從成都西南的內江出發,經敘州府、瀘州府,然後直撲永寧城,如果步兵日夜趕路也至少要四天時間,但如果用騎兵,則最多隻要兩天。
末將率三邊軍鎮兵卒中多騎兵,隻要帶上向導,末將率輕騎夙夜奔襲,直撲永寧,乘其不意攻其不備,定打個奢崇明措手不及,拿下永寧城。”
秦良玉一聽覺得甚有道理,南方騎兵本來就少,所以作戰不以騎兵見長,現在有騎兵為優勢,長途奔襲出其不意,也省時省力。
“總督大人,我也覺得可行,這樣一來時間將大幅度縮減,正好出其不意取得奇效。永寧地界我們熟悉,可為向導,到時候就讓我侄子秦民屏、秦翼明等率士卒四千人與文將軍一起為先鋒,即可為其帶路,也可助力拔城。”
說著她邊說邊還看向楊愈茂。
“而我則率剩餘土司兵與楊總兵合並一處,如攻取永寧不成,則作為後應,如果奇襲永寧成功,則可為後繼,繼續攻占永寧全境。”
朱燮元也不是迂腐之人,兩人一番解釋後,就覺得甚是有道理,當即決定改文應奎跟秦民屏等人為先鋒,楊愈茂跟秦良玉為後,集結內江,隨時奇襲攻伐。
求月票,求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