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推進案情
蓮花樓之李相夷天幕看蓮花 作者:一舟好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琵公子:聽仙子這樣說,在下便放心了,想必接下來會有一個好的結果,那在下就拭目以待了。
明初心:謝琵公子真誠相談。
諸位,今日天幕就到這裏,九月十一日再會。
天空之上影像消失,天空恢複原狀。
明初心走下祭台,本想帶著眾人離去,誰知大熙帝卻把幾人留了下來,還拿著一本折子笑著對明初心道:“仙子,三司已將冷香閣之案查問明白,近百大臣聯合問案,審了三天三夜,終於有了眉目了。”
明初心看了在坐的諸位大臣一眼,毫不客氣地接過折子,掃了一眼,又默不作聲遞給楊昀春,楊昀春看後臉色一黑,上前躬身行禮道:“皇上,這上麵的名單與臣上交的賬本有出入,許多參與的大臣權貴不在名單之列。”
大熙帝的臉色立馬變了,他本以為此事在自己的督促下辦得既快又好,想著向明玄仙子炫耀一二,誰知卻出了這麽大的紕漏,這些人不僅僅是欺君,這顯然是在打他的臉。
刑部、大理寺和監察司的官員都跪下請罪,大理寺的王大人無奈道:“皇上,並非臣等有意隱瞞,實在是楊昀春上交的賬本,有幾本沾了水,部分字跡無法辨認了。”
“這好好的賬本怎麽會沾了水的?”大熙帝追問,怒氣倒是小了一些。
王大人迴道:“可能是楊昀春從南海迴來,聽說還曾於海中交戰,這一大箱的賬本,有幾本沾上些海水並不稀奇。”
明初心笑道:“上岸之後,我把賬本大概都翻了一遍,那時可都好好的呢?而且楊昀春與諸位交接之時,可有人指出這些賬本有問題?”
下麵幾位大人不再說話了,他們心中也在叫苦,賬本沾了水,他們知道事有蹊蹺,但根本查不出是何人所為。另外,冷香閣之事牽扯著實太大,真要嚴查,半個朝堂的官員都將陷進去,他們實在不敢真往死裏查啊!
明初心在幾位大人身邊走了一圈,輕歎道:“你們應該信任皇上的,即使這案子牽連太廣,即使大半朝臣都牽連其中,但你們都是負責查案的,皇上讓你們查,你們便查,至於結果如何,皇上自有聖斷。”
“而如今你們這樣做,是將皇上置於何地,真當皇上昏庸無德,全然無知嗎?”
“皇上早知大熙百年太平,朝臣心思懈怠,政事上並不用心,但最近大半人都有所改變,開始專心政事,為國分憂,皇上讓我看你們的折子,就是想讓我看看諸位大人的改變,倒是你們不爭氣,辜負了皇上的信任。”
明初心向大熙帝行了一禮,帶著李相夷等人離去。
所有大臣都跪了下來向大熙帝請罪,不少人甚至羞愧得低著頭,不敢向上看上一眼。
大熙帝想說的話都被明初心說了,當然,明初心說的效果比他自己說要好,因此,他也不想再責備這些大臣什麽,讓眾人起來後,淡淡問王大人,“牽扯的官員真的能達朝堂半數?”
王大人又一次跪了下來,雖然他什麽都沒說,但其行動已經給出肯定答複。
突然有一官員跪下道:“皇上,老臣知罪了,臣當年在邊關任知府時,冷香閣曾通過熟人給臣送過一千兩紋銀,說是要帶夫人去西孛經商,隻是隨行幾名侍女是街頭買來的孤兒,沒有路引,讓臣給他們行個方便。”
“臣當時礙於朋友的顏麵,雖覺那夫人帶著近二十名丫鬟很是奇怪,但仍是放了行。如今想來,卻是後悔不已。”
“但此事隻有一次,臣很快便調迴了京,與那冷香閣再無瓜葛。臣有負皇恩,有負百姓,還請皇上責罰。”
那大臣悔得涕泗橫流,額頭也磕得紅了一片,聲中滿是悔恨,大熙帝知他為人還算中正,也肯用心政務,如今主動認錯,倒也給了他一個台階,於是冷著聲音道:“朕觀你為人正值,做事用心,卻不想你也有如此糊塗的時候。”
“罷了,念在你隻是一時疏忽,贓銀上交,罰俸三月,以觀後效。”
那大臣忙磕頭謝恩,慶幸自己反應快,得了明玄仙子話中真意,第一個站出來主動認錯,這才將事情抹平,贓銀上交便交了,至於月俸,誰還靠那點兒錢活著,這跟沒罰也差不多了,隻要日後用心做事,這事兒便算過去了。
立時又有幾名大臣跪了下來,大熙帝擺了擺手道:“你們要認錯,到大理寺去認,案子是他們在斷。”
隨後又對三司大臣道:“朕再給你們一個機會,把案件查清楚,原原本本交給朕看,如何決斷朕自有安排。”
三司大臣領命,王大人似有難言之隱,楊昀春上前道:“王大人,那些賬本仙子讓下官找人抄了兩份,一份留在在下手中,一份交給了四顧門,讓他們去與一些江湖組織清算。在下手上那份隨後送到。”
王大人道謝,心中一陣後怕,看來他們這些人的小心思都沒逃過明玄仙子的眼睛,人家早就準備好後手了,這次若是再有疏漏,他們這官也都當到頭了。
離開皇宮,這些大臣們有人喜,有人悲。一部分與冷香閣牽扯不深的暗自慶幸,想著等一會兒去刑部或是大理寺打個招唿,把事情圓過去,估計也就是罰些銀錢了事。
另一部分牽扯較深的心中盤算,賬本的手腳不能動了,其它的也不敢動,他們做的那些事,可能都在明玄仙子的算計中,弄不好她來個天幕公之於眾,那就太可怕了。皇上無嚴懲之意,想要遮掩也不是不可行,問題是過明玄仙子那關。明日明玄仙子辦開府宴,這禮便得多備些才是。
明初心此時不知道自己被很多人惦記上了,她正看著楊昀春拿來的內宮輿圖,聽著楊昀春講收集到的極樂塔信息。
“這塔是光慶帝為求子所造,卻突然間一夜消失了,宮中典籍全無記載,隻在老人們的口口相傳中能聽得一二。我查問了許多人,卻都沒有頭緒。”
明初心:謝琵公子真誠相談。
諸位,今日天幕就到這裏,九月十一日再會。
天空之上影像消失,天空恢複原狀。
明初心走下祭台,本想帶著眾人離去,誰知大熙帝卻把幾人留了下來,還拿著一本折子笑著對明初心道:“仙子,三司已將冷香閣之案查問明白,近百大臣聯合問案,審了三天三夜,終於有了眉目了。”
明初心看了在坐的諸位大臣一眼,毫不客氣地接過折子,掃了一眼,又默不作聲遞給楊昀春,楊昀春看後臉色一黑,上前躬身行禮道:“皇上,這上麵的名單與臣上交的賬本有出入,許多參與的大臣權貴不在名單之列。”
大熙帝的臉色立馬變了,他本以為此事在自己的督促下辦得既快又好,想著向明玄仙子炫耀一二,誰知卻出了這麽大的紕漏,這些人不僅僅是欺君,這顯然是在打他的臉。
刑部、大理寺和監察司的官員都跪下請罪,大理寺的王大人無奈道:“皇上,並非臣等有意隱瞞,實在是楊昀春上交的賬本,有幾本沾了水,部分字跡無法辨認了。”
“這好好的賬本怎麽會沾了水的?”大熙帝追問,怒氣倒是小了一些。
王大人迴道:“可能是楊昀春從南海迴來,聽說還曾於海中交戰,這一大箱的賬本,有幾本沾上些海水並不稀奇。”
明初心笑道:“上岸之後,我把賬本大概都翻了一遍,那時可都好好的呢?而且楊昀春與諸位交接之時,可有人指出這些賬本有問題?”
下麵幾位大人不再說話了,他們心中也在叫苦,賬本沾了水,他們知道事有蹊蹺,但根本查不出是何人所為。另外,冷香閣之事牽扯著實太大,真要嚴查,半個朝堂的官員都將陷進去,他們實在不敢真往死裏查啊!
明初心在幾位大人身邊走了一圈,輕歎道:“你們應該信任皇上的,即使這案子牽連太廣,即使大半朝臣都牽連其中,但你們都是負責查案的,皇上讓你們查,你們便查,至於結果如何,皇上自有聖斷。”
“而如今你們這樣做,是將皇上置於何地,真當皇上昏庸無德,全然無知嗎?”
“皇上早知大熙百年太平,朝臣心思懈怠,政事上並不用心,但最近大半人都有所改變,開始專心政事,為國分憂,皇上讓我看你們的折子,就是想讓我看看諸位大人的改變,倒是你們不爭氣,辜負了皇上的信任。”
明初心向大熙帝行了一禮,帶著李相夷等人離去。
所有大臣都跪了下來向大熙帝請罪,不少人甚至羞愧得低著頭,不敢向上看上一眼。
大熙帝想說的話都被明初心說了,當然,明初心說的效果比他自己說要好,因此,他也不想再責備這些大臣什麽,讓眾人起來後,淡淡問王大人,“牽扯的官員真的能達朝堂半數?”
王大人又一次跪了下來,雖然他什麽都沒說,但其行動已經給出肯定答複。
突然有一官員跪下道:“皇上,老臣知罪了,臣當年在邊關任知府時,冷香閣曾通過熟人給臣送過一千兩紋銀,說是要帶夫人去西孛經商,隻是隨行幾名侍女是街頭買來的孤兒,沒有路引,讓臣給他們行個方便。”
“臣當時礙於朋友的顏麵,雖覺那夫人帶著近二十名丫鬟很是奇怪,但仍是放了行。如今想來,卻是後悔不已。”
“但此事隻有一次,臣很快便調迴了京,與那冷香閣再無瓜葛。臣有負皇恩,有負百姓,還請皇上責罰。”
那大臣悔得涕泗橫流,額頭也磕得紅了一片,聲中滿是悔恨,大熙帝知他為人還算中正,也肯用心政務,如今主動認錯,倒也給了他一個台階,於是冷著聲音道:“朕觀你為人正值,做事用心,卻不想你也有如此糊塗的時候。”
“罷了,念在你隻是一時疏忽,贓銀上交,罰俸三月,以觀後效。”
那大臣忙磕頭謝恩,慶幸自己反應快,得了明玄仙子話中真意,第一個站出來主動認錯,這才將事情抹平,贓銀上交便交了,至於月俸,誰還靠那點兒錢活著,這跟沒罰也差不多了,隻要日後用心做事,這事兒便算過去了。
立時又有幾名大臣跪了下來,大熙帝擺了擺手道:“你們要認錯,到大理寺去認,案子是他們在斷。”
隨後又對三司大臣道:“朕再給你們一個機會,把案件查清楚,原原本本交給朕看,如何決斷朕自有安排。”
三司大臣領命,王大人似有難言之隱,楊昀春上前道:“王大人,那些賬本仙子讓下官找人抄了兩份,一份留在在下手中,一份交給了四顧門,讓他們去與一些江湖組織清算。在下手上那份隨後送到。”
王大人道謝,心中一陣後怕,看來他們這些人的小心思都沒逃過明玄仙子的眼睛,人家早就準備好後手了,這次若是再有疏漏,他們這官也都當到頭了。
離開皇宮,這些大臣們有人喜,有人悲。一部分與冷香閣牽扯不深的暗自慶幸,想著等一會兒去刑部或是大理寺打個招唿,把事情圓過去,估計也就是罰些銀錢了事。
另一部分牽扯較深的心中盤算,賬本的手腳不能動了,其它的也不敢動,他們做的那些事,可能都在明玄仙子的算計中,弄不好她來個天幕公之於眾,那就太可怕了。皇上無嚴懲之意,想要遮掩也不是不可行,問題是過明玄仙子那關。明日明玄仙子辦開府宴,這禮便得多備些才是。
明初心此時不知道自己被很多人惦記上了,她正看著楊昀春拿來的內宮輿圖,聽著楊昀春講收集到的極樂塔信息。
“這塔是光慶帝為求子所造,卻突然間一夜消失了,宮中典籍全無記載,隻在老人們的口口相傳中能聽得一二。我查問了許多人,卻都沒有頭緒。”